![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限时训练13 遵守社会规则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58589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限时训练13 遵守社会规则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58589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限时训练13 遵守社会规则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限时训练13 遵守社会规则,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0毕节模拟)自由与规则(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是
①社会规则(法治)未划定自由的边界(界限) ②自由受社会规则(法治)的约束 ③自由与规则是对立的,有规则就没有自由 ④社会规则(法治)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20张家界中考)初入夏季,天气突然变得炎热起来,九年级小青看到同寝室家境困难的好朋友小丽还穿着厚厚的夹衣,就将妈妈买给自己的新夏装送给了小丽。当同学询问小丽衣服是谁买的时,小青担心小丽难为情,于是抢着回答说:“当然是她妈妈买的呀。”你认为小青
①没讲真话,不诚信 ②运用了诚信智慧 ③讲究关爱的策略 ④很虚伪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2020黔东南丹寨县模拟)秦末汉初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交朋友,乡亲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是典故“一诺千金”的来历。这告诉我们
①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诚信是可以转化成金钱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0苏州中考)据未成年人犯罪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这主要警示青少年应
A.积极见义勇为 B.寻求法律援助
C.坚持依法行政 D.加强自我防范
5.(2020毕节模拟)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①都属于违法行为 ②都对社会有危害性 ③都要负法律责任 ④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20安徽中考)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上这些行为
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②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③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④会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20连云港中考)因多次在禁猎区、禁猎期使用禁用方法猎捕野生动物,方某被人民法院以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 000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方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只要触犯法律必受刑罚处罚
C.方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D.人民法院依法行使了立法权
8.(2020呼伦贝尔中考)今天,平等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性别歧视”“身高歧视”“职业歧视”,甚至“收入歧视”等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
①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②依据刑法严厉惩戒这些行为 ③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④维护自己的特权,追求自由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9.五十岁的黄某收到一条陌生手机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给黄某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刺激。通过调查发现短信发送人后,一些亲戚朋友建议黄某实施报复,而黄某则主张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后来,法院判决发信人向黄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 000元。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法律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唯一正确手段
B.学习法律是为了更好地遵守法律
C.法律意识强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就多
D.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10.(2020毕节模拟)秩序的原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是“无序”的对应词。一般而言,秩序可以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正如瑞士哲学家阿米尔指出的那样,“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社会秩序的理解。
(2)为什么说“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
11.2019年3月28日,四川雅安宝兴县五龙乡,三个少年为抢钱捂死48岁女子;10月20日,辽宁大连13岁少年蔡某杀害10岁女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渐突出,且呈现暴力化、低龄化、团伙化等特征,引发社会担忧。
(1)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它包括哪两大类?
(2)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3)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请你列举两种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12.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都会选择出国旅游。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人数达到1.55亿人次。但是随着出境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我们从各种新闻报道中也可以看到,对于中国人的负面报道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是:在旅游景点大声喧哗,不排队,不遵守秩序,过马路闯红灯,在景区刻字留名等不文明行为。有些外国景点甚至用中文书写了“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在店内吃东西”的提示牌。
(1)你认为中国游客中的不文明行为让你感到最心痛的是什么?
(2)有人说:“是否文明礼貌是个人私事,无足轻重。”这种说法对吗?请简要说明。
(3)对“中国式不文明旅游”说“不”,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答案
DCCDB AAAD
10.(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社会秩序的理解。
答: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为什么说“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
答: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11.(1)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它包括哪两大类?
答: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事处罚、刑事处分)。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2)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答: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请你列举两种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答: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护好作案现场。
12.(1)你认为中国游客中的不文明行为让你感到最心痛的是什么?
答:不文明游客的行为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
(2)有人说:“是否文明礼貌是个人私事,无足轻重。”这种说法对吗?请简要说明。
答:错误。因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体现了民族的尊严;等等。
(3)对“中国式不文明旅游”说“不”,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答:讲文明、懂礼仪;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自觉排队;不乱刻乱画;爱护环境,不随手乱扔垃圾;入乡随俗,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6课时遵守社会规则练习含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训练---交往的品德,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训练---交往与沟通,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