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2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训练-落实提升
展开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解析】 A项,“反”通“返”;B项,“卒”通“猝”,突然;D项,“振”通“震”。【答案】 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持:拿着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解析】 C项,谢:谢罪。【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 A项,两者均为连词,表并列。B项,前者为目的连词,来;后者为介词,用。C项,前者为代词,代指秦武阳;后者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前者为副词,就;后者为代词,你的。【答案】 A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前而为歌曰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B.皆白衣冠以送之C.箕踞以骂曰D.进兵北略地【解析】 B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作动词,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 B5.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B.见燕使者咸阳宫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解析】 D项与题干中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是判断句,B项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C项是被动句。【答案】 D6.下列对本课中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B.“变徴”“羽”: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徴、羽、变宫、变徴七音,“变徴”是徴音的变调,声调慷慨悲愤。C.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D.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解析】 “慷慨悲愤”不对,应为“悲凉”。【答案】 B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至结尾,完成7~9题。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金币)B.唯大王命之(希望)C.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原谅)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先后顺序)【解析】 A项,币:礼品。【答案】 A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 A项,均为代词,他,指荆轲。B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项,①介词,向,对;②介词,在。D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答案】 A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译文: (2)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译文: 【答案】 (1)燕王确实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兵来抵抗大王,愿意将全国上下的人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臣服秦国的)诸侯的行列里,交纳赋税和听任差遣就像秦国的郡县一样,只要能侍奉守护祖先的宗庙就行了。(2)(秦王)于是拔出了剑来迎击荆轲,砍断了他的左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