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全国通用版练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九
展开专练九 时间判断分析型(2019·咸阳模拟)阿图什天门(39°39′N,75°31′E)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与乌恰县交界处,这个由灰黄色的砾岩形成的天然石拱门呈“∩”型,宽约100米,高457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干燥的空气在狭窄的山脊间快速流动,侵蚀着岩壁,形成了风的通道,下图为某游客在五一假期拍摄的阿图什天门的落日。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地貌成因与阿图什天门类似的是( )A.喀斯特地貌 B.丹霞地貌C.断块山 D.雅丹地貌2.在图示所示时刻,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该地与北京昼长大致相当B.伦敦日影朝向西北C.天山牧民已转移到夏季牧场D.游客发现附近的小河流量大增答案 1.D 2.A解析 第1题,阿图什天门地貌成因是风力侵蚀,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成因是流水侵蚀;断块山的成因是内力作用;雅丹地貌的成因是风力侵蚀,D正确。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与北京纬度相当,因此与北京昼长大致相当,A正确;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21:18,此时伦敦时间为13:18,太阳位于西南天空,日影朝向东北;天山牧民正在向夏季牧场转移;该地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或午后气温最高时,水量较大。故选A。(2019·山东日照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日国际标准时间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图示时刻( )A.北京艳阳高照 B.吉林南部为阴雨天气C.杭州湾吹西北风 D.台湾海峡波涛汹涌4.甲气压系统强盛的季节( )A.巴西高原上草木枯黄B.北京市物体的影子逐渐变短C.是南极考察黄金时期D.上海市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5.乙气压系统势力偏弱的年份( )A.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强B.长江流域伏旱时间偏长C.华北地区夏季用水紧张D.松花江流域防洪压力大答案 3.B 4.A 5.C解析 第3题,图示时刻为国际标准时间12时,是0时区的区时,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A错;吉林南部受低压中心影响,可能是阴雨天气,B对;根据等压线数值,杭州湾吹偏南风,C错;台湾海峡受高压脊影响,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波浪小,D错。第4题,甲是低压中心,该气压系统强盛的季节,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北半球是夏季,巴西高原上是冬季,草木枯黄,A对;夏季,夏至日之前,北京市物体的影子变短,夏至日之后,影子逐渐变长,B错;南极考察黄金时期是北半球冬季,C错;夏季上海市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D错。第5题,乙气压系统是高压中心,势力偏弱的年份,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势力较弱,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弱,A错;长江流域伏旱时间偏短,B错;华北地区雨季短,降水少,夏季用水紧张,C对;松花江流域降水少,防洪压力小,D错。(2019·贵阳模拟)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据此完成6~7题。6.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最有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7.甲地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时( )A.甲地日出东南 B.乙地物影较甲地长C.丙地夜深人静 D.北京时间为8:00答案 6.B 7.D解析 第6题,冰期全盛时,地球上气温比现在低得多,陆地上中高纬度地区冰川广布,海平面较低,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行。故选B。第7题,当晨昏线与甲地纬线首次相切时,甲地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为正午时刻,日出正南,地方时为12时(甲地位于180°经线),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8时,A错,D对;甲地和乙地在同一条经线上,正午时刻,甲地物影较乙地长,B错;甲地首次日出,为正午时刻,丙地地方时为14时,为下午,C错。(2019·荆襄四地联考)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海滨地区,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每年向陆地推进20厘米,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的湖泊。据此回答8~9题。8.能观赏到图中沙、湖并存景观的最佳时间是( )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9.以下说法对景观地区描述可信的是( )A.湖泊盐度季节变化明显B.沙丘1~4月移动速度快C.沙丘缓坡大致朝向西方D.春夏时节生物众多答案 8.C 9.A解析 第8题,能观赏到沙、湖并存景观的最佳时间应该出现在湿季刚刚结束后;该地区年降水量大,湿季沙丘被水淹没;湿季结束,降水少,沙丘出现,但如果干季持续时间太长,湖泊会因强烈蒸发而大量消失。C正确。第9题,由气温、降水量统计图可知,该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湿季时,降水丰沛,湖泊得到补给,水量大,盐度低;干季时,湖泊水补给少,蒸发强,盐度高,A正确。1~4月降水多,地表湿润,沙丘很难移动;沙丘缓坡指示风的来向,该地盛行东南信风,沙丘缓坡应朝向东南;南半球9~11月为春季,12月~次年2月为夏季,故该地春夏时节降水少,缺少水源,生物较少,B、C、D错误。(2019·吉林四平模拟)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成功发射,四天后进入环月轨道,开始环月飞行。于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廿八)10:26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据此完成10~11题。10.在“嫦娥四号”环月飞行期间( )A.北京正午物影方向不变B.武汉6时后日出东北方向C.南非开普敦高温多雨D.纽约昼长大于12小时11.“嫦娥四号”着陆月球时( )A.艾特肯盆地烈日当空B.月球背面已夜幕降临C.甘肃酒泉正日落西山D.美国纽约露出了晨曦答案 10.A 11.A解析 第10题,在“嫦娥四号”环月飞行期间,北京正午物影方向不变;武汉6时后日出东南方向;南非开普敦是南半球夏季,此时炎热干燥;纽约昼长小于12小时,A正确。第11题,“嫦娥四号”着陆月球时,月球背面是月昼,且月球车的影子较短,加上月球表面没有空气,近乎真空,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说明此时艾特肯盆地烈日当空;根据时间推算,此时甘肃酒泉已日出,纽约已夜幕降临。故选A。(2019·天津河东区模拟)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天津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读图,回答第12题。 12.在照片拍摄的季节,天津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别是( )A.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B.7~8月,削弱②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11~12月,增强③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D.12~次年1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答案 B解析 7~8月是夏季,气候较为炎热,太阳辐射强,给大棚覆盖上黑色的尼龙网是为了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的水分蒸腾,B对;冬季用白色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是为了增加大气逆辐射,起保温的作用,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B。(2019·黑龙江六校协作模拟)下图示意“舟山群岛普陀岛岛缘水下地貌”。读图,完成13~14题。13.普陀岛东西两岸水下地貌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差异 B.海水动力差异C.降水量差异 D.河流输沙量差异14.图示洋流最强盛的时段是( )A.3~5月 B.6~8月C.9~11月 D.12月~次年2月答案 13.B 14.D解析 第13题,普陀岛东岸面向开阔的大海,为夏季风向岸地带,风浪较大,水下堆积粗粒物质;西部海岸风浪较小,水下堆积细粒物质。因此主要是海水动力差异造成普陀岛东西两岸水下地貌差异明显,B正确。第14题,图中所示洋流自北向南流,是受冬季偏北风影响形成的季风洋流,因此其最强盛的时段出现在冬季。选项中12月~次年2月属于冬季,D正确。(2019·郑州一中模拟)高原夏菜又称冷凉蔬菜,是指在气候干冷地区夏季生长的蔬菜,如菜花、西兰花等。下图为甘肃兰州市附近山坡上种植的高原夏菜,从半山坡一直铺展到山脚下。据此完成15~16题。15.甘肃兰州每年的高原夏菜源源不断运向南方市场的时间是( )A.1~3月 B.3~6月C.5~10月 D.10~12月16.当地农户在菜地上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保温 B.保水C.防风 D.增肥答案 15.C 16.B解析 第15题,根据材料“高原夏菜又称冷凉蔬菜,是指在气候干冷地区夏季生长的蔬菜”可知,夏季产量最大,是每年的高原夏菜源源不断运向南方市场的时间。故选C。第16题,夏季温度较高,覆盖地膜不是为了保温,A错误;甘肃深居内陆,降水少,当地农户在菜地上覆盖地膜可以减少蒸发,起到保水作用,B正确。(2019·湖北名校模拟)当太阳、卫星、地面天线(俗称锅盖)三点共线时(如下图),地面天线会接收大量太阳电磁辐射,卫星信号因受到强烈干扰导致电视画面不清晰甚至黑屏,这种现象就是日凌。我国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中星6B定点于(0°,116°E)上空,为央视、上海卫视等电视台提供信号传输服务。据此完成17~18题。17.北京市居民如果想接收中星6B的电视信号,在安装卫星地面天线(锅盖)时,应将其朝向( )A.东方 B.南方C.西方 D.北方18.日凌现象每年发生两次,北京发生第一次日凌现象的时间在( )A.春分日前 B.春分日后C.秋分日前 D.秋分日后答案 17.B 18.A解析 第17题,由材料可知,中星6B定点在(0°,116°E)上空,该地位于北京正南方向,所以在安装卫星地面天线(锅盖)时,应将其朝向正南方向,故选B。第18题,读图可知,北京的天线倾角为43°,若发生日凌现象,卫星与太阳和锅盖在同一直线上,说明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43°,根据计算公式,当太阳直射在南纬7°上时,会发生第一次日凌,此时应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故选A。(2019·东北育才中学模拟)普洱茶是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如今“渥堆发酵”技术可将普洱茶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45天左右。“渥堆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的温度、偏低的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24小时左右。勐海县号称“普洱茶圣地”,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据此完成19~21题。19.催生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的原因是( )A.气候适宜发酵 B.传统经验丰富C.运输时间缩短 D.原料优质丰富20.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间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1.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的原因是( )A.加强企业协作 B.共用基础设施C.提高企业知名度 D.利用当地独特环境答案 19.C 20.A 21.D解析 第19题,根据材料,在过去由于运输时间较长,普洱茶有充足的发酵时间,而现代交通快捷,不能很好地发酵普洱茶,故交通运输时间缩短催生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选C。第20题,“渥堆发酵”的环境要求是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而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春季3~5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选A。第21题,根据材料可知,“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说明勐海县独特的发酵环境是吸引企业布局的主要原因,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