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黑奴贸易盛行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1、明代中后期,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中国沿海地区适合种植
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闽广人追求其利
D.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
2、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旧大陆间人群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下列选项与该论断相符的是( )
A.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
B.原产欧洲的玉米传入美洲并得到广泛种植
C.大量非洲精壮人口被贩卖到欧洲各国为奴
D.美洲原有的各种疾病传播到欧洲和大洋洲
3、 黑奴贸易盛行于: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
“三角贸易”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
A.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 C.美洲、欧洲 D.欧洲、欧洲
4、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人员交流的频繁
C.东西文明的交汇
D.科技发明的推广
6、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7、“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 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则材料旨在强调早期殖民扩张( )
A.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厄运
B.西方殖民者的野蛮行径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使美洲贵金属丧失殆尽
8、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历史背景相同
B.多元文明格局的形成
C.文化相互交融
D.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每个阶级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
(2)根据材料,你认为奴隶贸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占据吕宋后,吕宋岛也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与中国交换,只有从墨西哥输入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当时中国的茶、糖、丝、铁器、瓷器等商品涌向海外,而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白银输入量,梁方仲估计为1亿两。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当然是不可估量的。这种白银贸易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
一一郑有国苏文菁《明代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与世界贸易体系》
材料二 早期近代(1450-1750年)是全球的一个新时代……世界历史的许多重大主题在早期近代发生了变化。由于得到航海技术的支持,许多文明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网络大到全球范围,突破了以前的国际联系。美洲第一次被卷入了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包括全球贸易联系。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社会也开始经历痛苦的融入全球的过程。到1750年,世界上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完全孤立的社会。
——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欧洲在“早期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哪些共同的经济“近代”性,并说明新航路开辟在全球史发展中的地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甘薯适合的种植地区广泛,不是只有中国沿海地区,A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甘薯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推动其传人中国,故甘薯在中国普遍种植,主要得益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甘薯产量高,对于人地矛盾突出的中国人民生存意义重大,不是其自身经济价值高,故C错误;明代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只能在官府控制下进行,故D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因此A、C、D三项均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无关。B项符合史实,故选B项。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故A正确。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7世纪上半叶”,排除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是在18世纪;C说法错误,正是由于欧洲殖民扩张促使中国实行“海禁”“闭关”政策;D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符合题意,17世纪时期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根据“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表明对美洲、亚洲和非洲的侵略和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原因:美洲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发展的需要。动力:获得高额利润。
(2)奴隶贸易是欧洲对外贸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第(1)题,“原因”主要从美洲殖民地的需要方面回答,“动力”要从获得高额利润方面考虑。
第(2)题,要从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方面组织答案。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促进了民间商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导致中国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走向了封闭。
(2)共同点:都体现了商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地位:促进了人类各文明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开启了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当时中国的茶、糖、丝、铁器、瓷器等商品涌向海外,而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可知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民间商业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一“这种白银贸易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以及在国内农耕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可知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客观上导致中国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走向了封闭。
第(2)题第一问共同点,结合早期近代(1450-1750年)的阶段特征,以及这一时期内中国与欧洲经济发展的史实,可知中国和欧洲共同的经济“近代”性是商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第二问地位,结合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影响的史实,说明新航路开辟在全球史发展中的地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后测评,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