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 Si-28 O-16 Na-23 A1-27 Fe-56 Cu-64
一、 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 每小题2分,共52分)
1. 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Ba2+、 Fe3+、Cl-、 B. Na+、Ca2+、、
C. Mg2+、 、 、Na+ D. Na+、K+、、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碱性条件下,Fe3+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酸性条件下,与H+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碱性条件下,Mg2+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Na+、K+、、之间,以及与H+或OH-之间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 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的10列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
D. 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即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A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B正确;
C、氦仅有2个电子,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C错误;
D、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D正确。
答案选C。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元素各核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B.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的
C.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的电子数与氖原子相同,所以变成氖原子
D. Ar、K、Ca的质量数相同,所以它们是互为同位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一元素的各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同位素之间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故A正确;
B.原子不一定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而组成(如氕原子核内不含有中子),故B错误;
C.钠失去一个电子变为钠离子(与氖原子质子数不同),故C错误;
D.Ar、K、Ca的质量数相同,但它们的质子数不同,它们不互为同位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gH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 1L1mol/L KOH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NA
C. 1mol Zn完全变为Zn2+失去的电子数目为NA
D. 常温常压下,22.4LO2含有的分 子数目为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2gH2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A=2NA,故A错误;
B.1L1 mol•L-1 KOH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1L×1mol/L×NA=NA,故B正确;
C.1mol Zn变为Zn2+失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则数目为2NA,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22.4 L O2的物质的量不能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则含有的分子数目无法确定,故D错误;
答案选B。
5. 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
A. 0.3 mol氧气和0.3 mol水
B. 0.1 mol硫酸和0.2 mol水
C. 0.1 mol硫酸镁晶体(MgSO4·7H2O)和0.1 mol蔗糖(C12H22O11)
D. 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与0.1 mol高锰酸钾(KMn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 0.3 mol氧气中含有0.6mol氧原子, 0.3 mol水中含有0.3mol氧原子,不相等,A错误;
B. 0.1 mol硫酸中含有0.4mol氧原子,0.2 mol水中含有0.2mol氧原子,不相等,B错误;
C. 0.1 mol硫酸镁晶体(MgSO4·7H2O)中含有1.1mol氧原子,0.1 mol蔗糖(C12H22O11)中含有1.1mol氧原子,相等,C正确;
D. 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mol氧原子,0.1 mol高锰酸钾(KMnO4) 中含有0.4mol氧原子,不相等,D错误;
答案为C。
6.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体积比为3: 2: 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1:1 B. 1:2:3 C. 3:2:1 D. 3:4:3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妨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a mol/L,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 NaCl溶液中c1(Clˉ)=amol/L,MgCl2溶液中c2(Clˉ)=2amol/L,AlCl3溶液中c3(Clˉ)=3amol/L,所以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3,故答案为B。
7. 食用白醋是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其中含3% ~5%的醋酸。以下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 用食用白醋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B. 将水垢浸泡在白醋中,有CO2气体放出
C 向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D. 中和等pH、等体积的盐酸和白醋,白醋消耗NaOH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电离程度,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只要证明醋酸部分电离就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的浓度有关,弱电解质的浓度大时导电实验中灯泡也很亮,没有对比实验,无法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水垢浸泡在白醋中有CO2气体放出,说明醋酸酸性大于碳酸,但不能证明醋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白醋属于酸,不能证明其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故C不符合题意;
D.等体积等pH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醋酸溶液浓度大于盐酸,醋酸存在电离平衡,随反应进行,促进电离正向移动,醋酸消耗NaOH多,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8. 实验室用铁屑和2 mol/L盐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用铁粉代替铁屑 B. 再加2 mo1/L硫酸
C. 给盐酸溶液加热 D. 用浓硫酸代替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铁粉代替铁屑,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再加2 mo1/L硫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给盐酸溶液加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用浓硫酸代替稀盐酸与铁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行,反应速率减小,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9. 已知反应CO(g) +H2O(g)CO2(g) +H2(g) △H<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该反应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大压强,n(CO2)增加
B. 更换高效催化剂,CO的转化率增大
C. 升高温度,K增大
D. 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平衡体系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n(CO2)不变,故A错误;
B.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此CO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故C错误;
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由于反应体系的任何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n(H2)不变,故D正确;
答案选D。
10. 某烯烃只含1个双键与加成后的产物是,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烷烃的碳链结构为,1号和6号碳原子关于2号碳原子对称,5、8、9号碳原子关于4号碳原子对称,但4号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4号碳原子和3、5、8、9号碳原子间不能形成双键;相邻碳原子之间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双键,所以能形成双键有:1和2之间或2和6);2和3之间;3和7之间,共有3种。
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分析分子结构是否对称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不能重写、漏写。
11. 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 乙烷和氯气反应 B. 乙烯跟氯气反应
C. 乙烯跟氢气、氯气反应 D. 乙烯跟氯化氢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产物及“原子经济”的理念分析,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的利用率为100%。
【详解】A.CH3CH3+Cl2→CH3CH2Cl+HCl,该反应有杂质HCl生成,且生成的氯代烃除氯乙烷外还有其它氯代烃,不符合原子经济的理念,故A错误;B.CH2═CH2+Cl2→CH2ClCH2Cl,产物是二氯乙烷不是氯乙烷,故B错误;C.乙烯和氢气加成生成乙烷,乙烷和氯气反应有副产物HCl生成,不符合原子经济的理念,故C错误;D.CH2═CH2+HCl→CH3CH2Cl,生成物只有氯乙烷,符合原子经济理念,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 3 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 +2O2 (g) =CO2 (g) +2H2O (g)△H=- 890.3 kJ/mol
B. 同种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比作为电解池的阳极腐蚀得更快
C. 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 若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2倍,则盐酸中H+浓度也是醋酸中H+浓度的2倍
【答案】C
【解析】
【详解】A.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故A错误;
B.一般金属腐蚀速率为:电解池的阳极>原电池的负极>化学腐蚀>原电池的正极>电解池的阴极,则同种金属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比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腐蚀得更快,故B错误;
C.自发反应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必须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故C正确;
D.醋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如果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二倍,则盐酸的H+浓度大于醋酸的二倍,故D错误;
答案选C。
13. 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价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B. 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C. 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
D.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由此可见:该元素原子中共有39个电子,分5个电子层,其中M能层上有1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1个未成对电子,故A错误;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B正确;
C.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18个电子,故C错误;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 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见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铋原子s轨道的形状是球形的,p轨道的形状是哑铃形
B. 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9.0
C. 铋原子6p能级中6px、6py、6pz轨道上各有一个电子
D. 铋原子最外层有5个能量相同的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s轨道的形状是球形的,p轨道的形状是哑铃形,选项A正确;
B.由图可知,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9.0,选项B正确;
C.根据洪特规则可知,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首先单独占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故Bi原子6p能级中6px、6py、6pz轨道上各有一个电子,选项C正确;
D.6s能量比6p能量低,6s能级2个电子与6p能级3个电子能量不同,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难度不大,注意C项中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掌握。
15. 下列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分子几何构型不正确的是( )
A. PCl3中P 原子sp3杂化,为三角锥形
B. BC13中B原子sp2杂化, 为平面三角形
C. CS2中C原子sp杂化,为直线形
D. H2S分子中,S为sp杂化,为直线形
【答案】D
【解析】
【详解】A.PCl3中P 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P原子为sp3杂化,为三角锥形,故A正确;
B.BC13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B原子为sp2杂化,为平面三角形,故B正确;
C.CS2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2+=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C原子为sp杂化,为直线形,故C正确;
D.H2S分子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2+=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原子为sp3杂化,分子构型为V形,故D错误;
答案选D。
16. 能说明CH4分子的5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而为正四面体构型的是
A. 两个键之间夹角为109.5° B. C—H键为极性共价键
C. 4个C—H键的键能、键长相同 D. 碳的价层电子都形成共价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键长是衡量共价键稳定性的主要参数,键长相同,两个键之间夹角为109°28′能说明该微粒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故A正确;
B、C-H键为极性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无关,故B错误;
C、键能是衡量共价键稳定性的主要参数,CH4的C—H键的键能、键长相同,不能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故C错误;
D、碳的价层电子都形成共价键,只能说明原子间的成键方式,不说明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7. H2O分子中每个O原子结合2个H原子的根本原因是( )
A. 共价键的方向性 B. 共价键的饱和性
C. 共价键的键角 D. 共价键的键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可得到2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H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只能形成2电子稳定结构,则每个O原子结合2个H原子与共价键的饱和性有关,答案选B。
18. 根据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周期表属于( )
A. ds区 B. p区 C. d区 D. s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铜为29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按照构造原理,价层电子排布式应为3d94s2,当3d接近半满或全满时,能量最低,最稳定,所以Cu的4s2上的一个电子将填充在3d上,故Cu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ds区,答案选A。
19. 在白磷(P4)分子中,4个P分别处在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结合有关P的成键特点,下列有关白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磷分子的键角为109°28' B. 分子中共有4对共用电子对
C. 白磷分子的键角为60° D. 分子中有6对孤电子对
【答案】C
【解析】
【详解】白磷的空间结构为,键角为60°,分子中共有6对共用电子对,有4对孤电子对,故选C。
20. 某芳香烃的分子式为C11H16,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烷基,符合条件的烃有()
A. 8种 B. 7种 C. 5种 D. 4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芳香烃分子式可知C11H16不饱和度为4,则烷基的组成为-C5H11,烷基组成结构为-CH2-C4H9或-CH(CH3)-C3H7或-CH(C2H5)2。若烷基为-CH2-C4H9,-C4H9的异构体有:、、、,故有4种异构体;若烷基为-CH(CH3)-C3H7,-C3H7的异构体有:正丙基、异丙基两种,故有2种异构体;若烷基为-CH(C2H5)2,-C2H5没有异构体,结构只有1种。故符合条件的烷基的结构共有4+2+1=7,则符合条件的烃有7种,故选B。
21. 在容积不变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