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1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1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1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1. 改变下列哪个条件,一定会引起平衡的移动
A. 温度 B. 浓度 C. 压强 D. 催化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引起平衡的移动;当一个反应的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时,压强也不一定引起平衡的移动;当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均按照化学计量数变化时,也不一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B、C、D选项错误;当温度改变时,反应的平衡常数改变,化学反应重新达到新的状态,一定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A项正确。
考点: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点评:此题可以先排除催化剂,而浓度和压强,对于特殊的反应,平衡不移动,利用了等效平衡的原理。
2. 对于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 只有使用催化剂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平衡不移动移动,要看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错误,不选A;B、平衡移动一定有反应速率的变化,正确,选B;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说明该反应是转化率大,但正反应速率不一定大,可能减小,错误,不选C;D、对于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反应速率改变,但平衡也不移动,错误,不选D。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3.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可逆反应N2+3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υ正(N2)=υ逆(NH3) B. υ正(N2)=3υ逆(H2)
C. 3υ正(N2)=υ正(H2) D. 2υ正(H2)=3υ逆(NH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
【详解】因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
A、υ正(N2)/υ逆(NH3)不等于1/2,故A错误;
B. υ正(N2)/υ逆(H2)不等于1/3,故B错误;
C. υ正(N2)/υ正(H2)等于1/3 ,但是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C错误;
D. υ正(H2)/υ逆(NH3)=3/2,符合要求,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D。
4.高温下,反应 2HBr(g) H2(g) + Br2(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 减小压强 B. 缩小体积 C. 降低温度 D. 增大氢气的浓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化学反应计量数之和相等,压强改变不影响平衡移动,故A错误;降低温度,增大氢气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r2的浓度降低,颜色变浅,故C、D均错误,因此选B,浓度变大,颜色加深。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
点评: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对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解释和分析,总之是向着削弱改变的方向进行。
5.对下列化学反应的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②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③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放热反应不加热就会发生
④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大多放热反应需要一定条件下才能反应;
②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判断;
③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放热反应有时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④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量有关,不同量的物质反应热量变化也不同;
【详解】①大多放热反应需要一定条件下才能反应,如燃烧反应,大多点燃条件下发生剧烈反应,故①错误;
②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故②正确;
③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氢氧化钡结晶水合物和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可发生;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铝热反应;故③错误;
④反应物物质的量不同,反应的能量变化不同,故④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的变化分析判断,解题关键:理解反应条件和吸热、放热的关系,易错点③,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
6.沼气是一种新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2CH4(g)+4O2(g)=2CO2(g)+4H2O(l) △H=+890kJ·mol-1
B. 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1
C. 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1
D. 1/2CH4(g)+O2(g)=1/2CO2(g)+H2O(l) △H=-890kJ·mol-1
【答案】C
【解析】
A错,甲烷燃烧为放热反应,应用“—”表示;B错,理由同A;C正确;D错,水应为液态水;
7.对于化学反应:2Na+2H2O===2NaOH+H2↑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也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B. 该反应中每消耗1 mol Na,则同时消耗18 g H2O,产生1 mol NaOH和11.2 L H2(标准状况下)
C. 由于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动进行,故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 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一定比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反应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也有新化学键的形成,A正确;B、该反应中每消耗1 mol Na,则同时消耗18 g H2O,产生1 mol NaOH和11.2 L H2(标准状况下),B正确;C、常温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C错误;D、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一定比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少,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反应热
8.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 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B. 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
C. 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 D. 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答案】A
【解析】
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作活化分子,升高温度能够使原先的部分非活化分子转变成活化分子,即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因此选A。
9.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SO2(g)+NO2(g) SO3(g)+NO(g),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 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平衡状态的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还在改变,未达平衡,A错误;a到b时正反应速率增加,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B错误;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增大,△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10.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ΔH=+119 kJ/mol,可知单质B比单质A稳定
C.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D.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硫蒸气变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
B、依据反应热量变化判断物质能量大小,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
C、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浓硫酸稀释时放热;
D、H2燃烧热是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详解】A、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在氧气中分别完全燃烧,硫蒸气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
B、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H=+119kJ·mol-1,反应吸热,B的能量高于A,A能量低,A比B稳定,故B错误;
C、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H+(aq)+OH-(aq)═H2O(l)△H=-57.3kJ·mol-1,浓硫酸稀释时放热,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故C正确;
D、在101kPa时,2gH2即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1/2O2(g)═H2O(l)△H=-285.8KJ·mol-1,故D错误;
故选C。
11.在373 K时,将0.5 mol 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反应进行到2 s时,NO2的浓度为0.02 mol·L-1。在60 s时,体系已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2 s,以N2O4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s-1
B. 在2 s时,体系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1倍
C. 平衡时,体系内含为N2O4为0.25 mol
D. 平衡时,若往容器内充入氮气,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答案】B
【解析】
A.2 s时,NO2的浓度为0.02 mol/L,则转化的N2O4的浓度为0.01 mol/L,则前2 s内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2 s=0.005 mol/(L·s),A错误;B. 2 s时NO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由N2O42NO2可知N2O4的物质的量为0.5 mol-0.05 mol=0.45 mol,由反应前后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可知在2 s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1 mol+0.45 mol)÷0.5 mol=1.1倍,B正确;C.设转化的N2O4的物质的量为x,则平衡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0.5 mol-x,NO2的物质的量为2x,由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则(0.5 mol-x+2x)÷0.5 mol=1.6,解得x=0.3 mol,则平衡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0.5 mol-x=0.5 mol-0.3 mol=0.2 mol,C错误;D.在恒容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氮气,压强虽然增大,但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则N2O4的转化率不变,D错误;答案选B。
12.x、y、z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和b mol 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n(y)=n(z),则y的转化率为
A. (a+b)/5×100% B. 2(a+b)/5b×100%
C. 2(a+b)/5×100% D. (a+b)/5a×100%
【答案】B
【解析】
考查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
X + 2 y 2z
起始量(mol) a b 0
转化量(mol) c 2c 2c
平衡量(mol) a-c b-2c 2c
根据题意可知a-c+b-2c=2c
解得c=
所以Y的转化率是2c÷b=2(a+b)/5b×100%
答案选B。
1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M(g)+N(g) 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M和1 mol N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的M的转化率为
A. 60% B. 80% C. 20% D. 4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等效平衡,在相同温度下,固定容积的反应容器内,2molE与2molM和1molN的物质的量相当,达到平衡时,两者的平衡状态相同,利用三段式解题方法,可求知结果.
【详解】设充入2molE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了2xmolE,根据方程式计算如下:
2M(g)+N(g)2E(g)
起始 0 mol 0 mol 2mol
转化 2x x 2x
平衡 2x x 2-2x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则有:[2x+x+(2-2x)]/2=1.2,解得x=0.4mol;在相同条件下,2molE与2molM和1molN的物质的量相当,达到平衡时,两者的平衡状态相同,即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M和1molN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为0.8mol,转化的M的物质的量为2mol-0.8mol=1.2mol所以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1.2/2 ×100%=60%,
故选A。
【点睛】本题为等效平衡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全等等效平衡:对于两边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换算成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时物质的量与起始所给物质对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2)成比例的等效平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起始所给物质的比例对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14.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 ΔHT1
D. 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像可以用图乙表示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甲图表示不同压强下到达平衡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关系,由甲图可知A点SO2的转化率为0.8,二氧化硫起始浓度乘以转化率为二氧化硫的浓度变化量,据此计算△c(SO2),进而计算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由体积计算浓度;
B、由甲图可知B点SO2的转化率为0.85,二氧化硫起始物质的量乘以转化率为二氧化硫变化量,据此计算△n(SO2),根据三段式进而计算各物质的平衡物质的量;
C、T1达平衡的时间短,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D、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反应移动,据此判断;
【详解】A、由甲图可知A点SO2的转化率为0.8,二氧化硫起始浓度乘以转化率为二氧化硫的浓度变化量,据此计算△c(SO2)=2 mol×0.8/10L=0.16mol/l,平衡时的浓度为(0.2-0.16)mol/L=0.04mol/L,故A错误;
B、由甲图可知B点SO2的转化率为0.85,所以△n(SO2)=0.85×2mol=1.7mol,则:
2SO2(g)+O2(g)2SO3(g)
开始(mol): 2 1 0
变化(mol): 1.7 0.85 1.7
平衡(mol): 0.3 0.15 1.7
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0.3:0.15:1.7=6:3:34,故B错误;
C、T1达平衡的时间短,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T2<T1,故C错误;
D、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反应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V(正)>V(逆),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解题关键:从图中读出各变化量与平衡的关系。易错点:注意甲图表示不同压强下到达平衡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关系。
15.已知下列化学反应:3A(g)+B(g)C(s)+4D(g) ΔH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