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四川省眉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理科综合(解析版) 试卷

    【化学】四川省眉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理科综合(解析版)第1页
    【化学】四川省眉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理科综合(解析版)第2页
    【化学】四川省眉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理科综合(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四川省眉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理科综合(解析版) 试卷

    展开

    四川省眉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理科综合
    1.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B.
    铁比铜金属性强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
    D.
    HF与SiO2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答案】B
    【解析】
    A、Al2(SO4)3水解呈酸性,小苏打水解呈碱性,在溶液中两者发生双水解,可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泡沫灭火器灭火,选项A正确;B、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反应,与铁、铜的活泼性无关,选项B错误;C、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可用于漂白,选项C正确;D、玻璃含有二氧化硅,HF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F4,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选项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 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CH2物质的量==1mol,含氢原子数为2NA,故A正确;B.1mol N2与4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氮气不能全部反应生成氨气,生成氨气分子数小于2NA,故B错误;C.1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为3mol,电子转移数为3NA,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2.24L CCl4含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涉及物质组成、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气体摩尔体积等。
    【名师点晴】本类题的解题策略:(1)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2)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3)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3.[2016全国Ⅲ]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
    操作
    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答案】D
    【解析】
    配制稀硫酸要酸入水,故A错误;为防止倒吸,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时,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B错误;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后通过浓硫酸,故C错误;CC14密度大于水,CC14萃取碘水中的I2时,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故D正确。
    4.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
    B. 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 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 异丙苯和苯为同系物
    【答案】C
    【解析】
    A. 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故A正确;B. 异丙苯与苯互为同系物,异丙苯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苯,所以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故B正确;C. 当异丙基的3个碳原子所在的平面与苯的平面重合时,异丙苯中碳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故C正确。D. 异丙苯和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3CH2,所以异丙苯和苯为同系物,故D正确。故选C。
    5.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 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 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活泼金属镁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Mg-2e-=Mg2+,故A正确;B.AgCl是难溶物,其电极反应式为:2AgCl+2e-═2C1-+2Ag,故B错误;C.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Cl-在正极产生由正极向负极迁移,故C正确;D.镁是活泼金属与水反应,即Mg+2H2O=Mg(OH)2+H2↑,故D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
    【名师点晴】注意常见物质的性质,如镁的还原性以及银离子的氧化性是解题的关键,Mg-AgCl电池中,活泼金属Mg是还原剂、AgCl是氧化剂,金属Mg作负极,正极反应为:2AgCl+2e-═2C1-+2Ag,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据此分析。
    6.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 △H>0
    D. 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铅是固体,增大铅的用量,不影响平衡移动,c(Pb2+)不变,错误;B、加入少量SnNO3)2固体,Sn2+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Pb2+)增大,错误;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SeO2>SO2,故答案为:H2SO4(浓)﹥SeO2﹥SO2;
    (5)根据化合价分析,二氧化硒中硒的化合价为+4,降低到0,碘的化合价从-1升高到0,所以二氧化硒和碘化钾的比例为1:4,转移4个电子,在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得方程式,碘失去4个电子给硒,所以电子转移表示为,故答案为:;
    (4)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SeO2--2I2--4Na2S2O3,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2000×0.025=0.005mol,根据关系式分析样品中二氧化硒的物质的量为0.005/4=0.00125mol,其质量为0.00125mol×111g/mol=0.13875g,样品中二氧化硒的质量分数=0.13875/0.1500= 0.925;故答案为:0.925。
    【点睛】本题较多考查了陌生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可依次根据以下步骤可完成书写,①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计量数;②依据电荷守恒在方程式两端补充H+、OH-来配平方程式两端的电荷;③最后根据原子个数守恒配平其它物质的计量数。
    9.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夹持设备已省略)。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洗气装置B是为了除去Cl2中的HCl气体,应放入的试剂是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填符号)___________。

    a
    b
    c
    d
    I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II
    碱石灰
    硅胶
    无水氯化钙
    浓硫酸
    III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色,说明非金属性氯____溴(填“大于”或“小于”)。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F处为尾气吸收装置, 写出实验室利用烧碱溶液吸收Cl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饱和食盐水 (3).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4). C (5). 大于 (6).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油层或有机层均可)为紫红色 (7). Cl2+2OH-=Cl-+ClO-+H2O
    【解析】
    【详解】(1)装置A中仪器a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B中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Cl2中的HCl;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故应先对氯气进行干燥,然后观察氯气能否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在U形管中应用固体干燥剂, 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符合要求,故答案为:c;
    (4)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色,说明氯气能够与溴离子反应生成单质溴,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所以非金属性氯大于溴,故答案为:大于;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油层或有机层均可)为紫红色;
    (6)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10.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可在汽车尾气排放处加装“催化净化器”装置。
    (1)通过“催化净化器”的 CO、NO在催化剂和高温作用下可发生可逆反应,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入0.5 mol NO、2 mol CO,发生上述反应,20 s时反应达平衡,此时CO的物质的量为1.6 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前20S内平均反应速率v(CO)为 ________,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___。
    ②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③关于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编号)。
    A.达到平衡时,移走部分CO2,平衡将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加快
    B.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将向右移动
    C.在相同的条件下,若使用甲催化剂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105倍,使用乙催化剂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108倍,则应该选用乙催化剂
    D.若保持平衡时的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4molCO和0.8mol N2,则此时v正>v逆
    (3)恒温恒容下,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 (1). 2NO+2CO ⇋ N2+ 2CO2 (2). 0.02mol·L-1·s-1 (3). 80﹪ (4). 30.9 (5). 1.25 (6). AD (7). ABD
    【解析】
    【详解】(1)由NO、CO相互反应转换成无毒的气体,即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N2+2CO2;
    (2)在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 NO、2mol CO,发生上述反应②,20S反应达平衡,此时CO的物质的量为1.6mol,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NO(g)+2CO(g)⇌N2(g)+2CO2(g)
    起始量(mol) 0.5 2 0 0
    变化量(mol) 0.4 0.4 0.2 0.4
    平衡量(mol) 0.1 1.6 0.2 0.4
    前20s内平均反应速率v(NO)== 0.02mol•L﹣1•S﹣1;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100%=80%;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30.9,故答案为:0.02mol·L-1·s-1、80﹪、30.9;
    体积为1L,物质的量数值为浓度数值,计算得到平衡常数K==1.25;故答案为:1.25;
    ③A.达到平衡时,移走部分CO2,平衡将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将向右移动,故B正确;
    C.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程度相同,在相同的条件下,若使用甲催化剂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105倍,使用乙催化剂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108倍,则应该选用乙催化剂,故C正确;
    D.若保持平衡时的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4molCO和0.8mol N2,浓度商Q==4>K,平衡逆向进行,则此时v正<v逆 ,故D错误;故答案为:AD;
    (3)A.在恒温恒容条件下,由于该反应为非等体积的可逆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由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容器内密度不随时间变化,故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在恒温恒容条件下,由于该反应为非等体积的可逆反应,则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能说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答案为:ABD。
    【点睛】“三段式”作为解决化学平衡计算题的解题模式,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各组分的转化浓度、转化的物质的量、平衡浓度、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以及平衡时的各组分体积分数等,“三段式”有助于沟通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形式直观明确,各量清楚直白,可以快速列式解题。
    11.(1)SO2和NOx都是大气污染物。采取还原法,用炭粉可将氮氧化物还原。
    已知:N2(g)+O2(g) = 2NO(g)ΔH=+180.6 kJ·mol-1
    C(s)+O2(g) = CO2(g)ΔH=-393.5 kJ·mol-1
    则反应C(s)+2NO(g) = CO2(g)+N2(g) ΔH=________kJ·mol-1。
    (2)利用氨水可以将SO2和NO2吸收,原理如下图所示:

    NO2被NH4HSO3溶液吸收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5kJ,试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已知:C(s)+O2(g)═CO2(g)△H=﹣393.5kJmol﹣1
    2H2(g)+O2(g)═2H2O(g)△H=﹣483.6kJmol﹣1
    现有0.2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且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
    ①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__p.(填< > =)
    ②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______态.
    ③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
    ④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答案】 (1). -574.1 (2). 2NO2+4HSO3- = N2+4SO42-+4H+ (3). C4H10(g) +O2(g)=4CO2(g)+5H2O(l) △H=-2900kJ/mol; (4). 1:1 (5). < (6). 固或液 (7). 逆反应方向 (8). 吸热
    【解析】
    【详解】(1)① N2(g)+O2(g) = 2NO(g) ΔH=+180.6 kJ·mol-1②C(s)+O2(g) = CO2(g)ΔH=-393.5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C(s)+2NO(g) = CO2(g)+N2(g)ΔH=-574.1kJ·mol-1 ;故答案为:-574.1;
    (2)NO2被吸收的反应物为NO2、NH4HSO3,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为+4价,生成物有氮气,所以亚硫酸氢根离子中硫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反应为2NO2+4HSO3-=N2+4SO42-+4H+,故答案为:2NO2+4HSO3-=N2+4SO42-+4H+;
    (3)丁烷化学式是C4H10,相对分子质量是58,则10kg丁烷的物质的量是n(C4H10)= 10000g÷ 58g/mol=172.4mol,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105kJ,则单位物质的量的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是5×105kJ÷172.4mol=2900kJ/mol,所以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4H10(g) +O2(g)=4CO2(g)+5H2O(l) △H=-2900kJ/mol;
    (4)假设在混合物中含有C、H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则x+y=0.2;393.5x+(483.6÷2)y=63.53,解得x=0.1mol,y=0.1mol,所以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5)①因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m+n<p,故答案为:<;
    ②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说明B的浓度不变,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故答案为:固或液;
    ③因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A、C是气体,而且m+n=p,所以B不是气体,则m<p,即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逆反应方向,故答案为:逆反应方向;
    ④因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C的质量增加,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