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①有毒R型细菌 ②无毒R型细菌 ③有毒S型细菌 ④无毒S型细菌
A. ①④ B. ②③ C. ③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R型活细菌无毒;S型活细菌有毒,能导致小鼠死亡。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会有部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转化的S型活细菌会导致小鼠死亡。因此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无毒R型细菌和有毒S型细菌,B正确,A、C、D均错误。
2.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C
【解析】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则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而DNA的X光衍射实验则说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而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则证明了RAN也是遗传物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早期实验,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 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 前者设置了对照,后者没有对照
D. 原理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表达的特性设计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故A错。设计思路都是单因子变量法,即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故B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设置单独往R型菌培养基进入蛋白质、DNA、糖类、DNA和DNA酶对照,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5S标记的噬菌体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对照,故C错。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原料是DNA重组和控制性状表达,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料是病毒增殖和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表达的特性,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 DNA B. RNA
C. DNA或RNA D. DNA和R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病毒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DNA或RN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选B。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故A、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5.DNA片段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DNA是由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两条链之间A和T通过两个氢键进行碱基互补配对,G和C之间通过三个氢键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错误。B和C描述的是GC之间2个氢键,B、C错误,D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A和T之间是两个氢键,G和C之间是三个氢键,D正确。
6. 马和豚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 )
A. 生活环境不同
B. 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C. 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 着丝点数目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马和豚鼠性状差异很大,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而不是生活的环境造成的,故A错误;不同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故B正确;不同DNA分子中,碱基对配对方式是相同的,故C错误;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点数目,因此马和豚鼠的着丝点数目相同,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的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人体细胞中由A、T、G 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
A. 2种 B. 4种 C. 5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
人体中A、G两种碱基都参与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组成,所以各构成2种核苷酸,U只参与核糖核苷酸构成,所以只构成1种核苷酸,故3种碱基总共构成的核苷酸有5种,选C。
【考点定位】核苷酸和核酸的组成
【名师点睛】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如下表:
生物类型
病毒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体内核酸种类
DNA或RNA
DNA和RNA
DNA和RNA
体内碱基种类
4种
5种
5种
体内核苷酸种类
4种
8种
8种
遗传物质
DNA或RNA
DNA
DNA
实例
噬菌体或烟草花叶病毒
乳酸菌、蓝藻
玉米、小麦、人
8.已知DNA分子的一条母链上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为—A—C—G—T—,那么,以另一条母链为模板,经复制后得到的对应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 )
A. —T—G—C—A— B. —A—C—G—T—
C. —U—G—C—A— D. —A—C—G—U—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的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复制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该过程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T、C-G、G-C、T-A)。据此答题。
【详解】已知DNA分子的一条母链上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为-A-C-G-T-,则另一条母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T-G-C-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另一条母链为模板,经复制后得到的对应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A-C-G- T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遗传信息的复制过程,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根据题干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9.遗传密码子所在的分子为 ( )
A. DNA编码链 B. DNA模板链 C. tRNA D. m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 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是指 tRNA 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 mRNA 上的特定的 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详解】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因此,遗传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故选D。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只要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在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核中进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①和② D. ①、②和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图解,其中①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成熟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会发生DNA的复制,但仍能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图解,考查DNA复制、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增殖的具体过程,明确只有能增殖的细胞才会发生DNA分子的复制;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突变 B.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
C. 人工诱发的突变是定向的 D. 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中期
【答案】B
【解析】
A.生物的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因此产生的适应性突变不是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而是由于环境的选择而保留下来的,A错误;
B.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B正确;
C.基因突变都是不定向的,C错误;
D.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错误;
答案选B。
1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测到
B. 若某基因的中部增添3个碱基对,则其表达的蛋白质产物一定增加1个氨基酸
C. 若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则该生物的性状一定改变
D. 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自发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发生的时期可以是任何时期,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若生物体发生了基因突变,则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包括:内因-自发产生DNA分子复制错误;外因-外界因素提高突变频率(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详解】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一般无法借助显微镜进行检测,A错误;若某基因的中部增添3个碱基对,有可能使终止密码提前,则其表达的蛋白质产物氨基酸数目变少,B错误;由于密码子存在简并性,可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因而发生了基因突变(同义突变),该生物性状可能不会改变,C错误;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出现差错,即自发产生基因突变,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13.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C.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
D. 非等位基因间都可以发生重组
【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项错误;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B项正确;基因重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发生,C项错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都可以发生重组,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名师点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判断
(1)根据概念判断:①如果是基因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即基因内部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产生了新基因,则为基因突变;②如果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引起的基因重组,基因工程中的基因重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中的基因重组等),则为基因重组。
(2)根据细胞分裂方式判断:①如果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②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基因重组)的结果。
(3)根据染色体图示判断:①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图中两条子染色体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②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两条子染色体(颜色一致)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③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两条子染色体(颜色不一致)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交叉互换(基因重组)的结果。
14. 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
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A. ①④⑤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两种类型: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根据题干分析可知①是单倍体,②是基因突变,③是基因重组,④是基因重组,⑤是染色体数目个别增添,所以D选项正确。
15. 下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
A. 重组和易位
B. 易位和易位
C. 易位和重组
D. 重组和重组
【答案】A
【解析】
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①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②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
16.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 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应漂洗后才能进行染色
C. 龙胆紫溶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D.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处在分裂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原理是低温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其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利于染色体着色,需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详解】该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A正确;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应用清水漂洗后才能进行染色,B正确;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
17.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详解】①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①正确;②非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②正确;③人有46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中有23条染色体,③错误;④单倍体的体细胞中由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④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染色体组的判断,明确单倍体的发育起点是配子,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
18.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遗传方式不可能为( )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但是由于女患者的父亲(儿子)正常,因此不可能是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19.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 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C. 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
D. 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而产生新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诱变育种涉及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涉及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涉及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B错误;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操作,C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和过程。
20. 下列四组实例中,均是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一组是
①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超级水稻品种 ②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多利羊” ③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生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 ④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果实比普通青椒大一倍以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杂交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①正确。克隆原理为体细胞核全能性,②错。③为基因工程,原理为基因重组,正确。④为诱变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错。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1.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B.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C.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A、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基本单位,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方向,B错误;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B.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2.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合的是( )
A. 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
B. 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D. 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如多倍体的形成,A正确;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喷洒农药选择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强的个体,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3.人类的一个染色体组和人类的基因组的研究对象各包括( )
①46条染色体
②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③22常染色体+X、Y染色体
④44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详解】人类精子或卵细胞所含全部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即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即②;人体细胞共有23对染色体,前1~22对为常染色体,每对常染色体所含的基因种类一般相同,只需测定其中一条染色体即可;第23对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这两条性染色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和碱基序列,因此都需要测定.所以,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对象为22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即③;故选B。
24. 用光学显微镜对胎儿的细胞进行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A. 白化病 B. 先天愚型
C. 猫叫综合征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白化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用光学显微镜对胎儿的细胞进行观察难以发现,A项正确;先天愚型和猫叫综合征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用光学显微镜对胎儿的细胞进行观察发现,B、C项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虽然也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但可以用光学显微镜对胎儿的异常红细胞进行观察发现,D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5.下列有关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子西瓜一定没有种子
B. 三倍体西瓜的父本和母本不是同一物种
C. 三倍体西瓜的无子性状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 结出无子西瓜的植株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答案】B
【解析】
无子西瓜有时也会产生很少的种子,A错误。三倍体西瓜的父本是二倍体,母本是四倍体,因为它们产生的后代是不可育的,所以它们是不同的物种,B正确。三倍体西瓜屋子性状是因为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结出无子西瓜是在三倍体的植株上,但其体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D错误。
二、填空题
26.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DNA分子中_______(填序号)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四种碱基中,胸腺嘧啶(T)与_________的数量相等。
(2)DNA分子空间上呈独特的____结构,复制时,在_______酶的作用下,氢键断开。
(3)DNA分子中___________(填序号)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答案】 (1). ② (2). 腺嘌呤(A) (3). 双螺旋 (4). 解旋 (5). ①
【解析】
试题分析:识记并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复制过程,准确识别图中数字所指代的结构,进而对各问题进行解答。
(1) DNA分子中的[②]脱氧核糖与[③] 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所以四种碱基中,胸腺嘧啶(T)与腺嘌呤(A)的数量相等。
(2) DNA分子在空间上呈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复制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开。
(3) DNA分子中[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27.下图甲为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合成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2)图乙中2过程发生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过程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条多肽链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至少有碱基_____个,用来转录该mRNA的DNA分子至少有碱基对_________个。
【答案】 (1). 2、5 (2). RNA聚合酶 (3). 核糖体 (4). 1500 (5). 1500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表示的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图解,图中看出,两个过程可以同时进行,由此可见,该过程发生原核细胞内。
图乙表示中心法则的内容,图中1表示DNA自我复制,2表示转录,3表示逆转录,4表示RNA自我复制,5表示翻译。
【详解】(1)图甲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对应图乙中的2、5。
(2)图乙中2过程为转录,该过程发生所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5过程为翻译,该过程合成肽链,发生的具体场所是核糖体。
(3)信使RNA上的3个相邻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可以决定1个氨基酸,而转录该信使RNA的DNA分子相应的片段共有6个碱基;由此可见氨基酸数、RNA的碱基数和DNA分子中的碱基数之比为1:3:6 ,所以mRNA上的碱基数为500×3=1500(个),DNA一条链为模板,其上碱基数为500×3=1500(个)。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的复制、细胞分化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相关知识。
28.下图表示某生物的育种过程,A和b为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经过①、④、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和①、②、③育种过程相比,其优越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⑥所需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⑧育种方式的原理是__________,该方式诱导生物发生的变异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所以为获得优良品种,要扩大育种规模。
【答案】 (1). 单倍体育种 (2).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较快获得纯合子 (3).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4). 基因突变 (5). 不定向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①为杂交,②、③为自交,④为花药离体培养,⑤为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故①②③为杂交育种,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得到的个体是纯合子。
(2)过程⑥所需要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不能平均移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
(3)过程⑧用紫外线处理,诱发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9.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后,该群体的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在这3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种群 (2). 基因库 (3). 75% (4). 没有 (5).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种群和种群基因库的概念、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变化、生物进化的实质和方向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种群和种群基因库的概念、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变化、物种的概念与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实质和方向的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解答问题。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判断一个种群是否进化,只需看其基因频率是否改变。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1)生活中一定区域内的所用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个体叫种群;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种群的基因库。
(2)A的基因频率=55%+1/2×40%=75%,a的基因频率=5%+1/2×40%=25%。
(3)由于自交AA的后代都是AA,aa的后代都是aa,Aa自交后代既有AA、aa也有Aa,Aa自交三代后Aa的比例是 1/8 ,AA的比例与aa的比例相等为(1- 1/8 )×1/2 = 7/16 ,因此 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55%+40%×7/16 =72.5%,aa的基因型频率是5%+40%×7/16 =22.5%,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1/8 =5%;此时A的基因频率=72.5%+1/2×5%=75%,a的基因频率=22.5%+1/2×5%=25%,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因此生物没有进化。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掌握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方法,能根据题干信息计算基因频率。
30.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系谱,用A、a表示等位基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是_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
(2)Ⅰ1、Ⅱ5的基因型肯定是_________。
(3)Ⅲ9的基因型是________,她为纯合体的可能性为_________。
【答案】 (1). 隐性 (2). 常 (3). Aa (4). AA、Aa (5). 1/3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1和2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4,因此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和2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根据遗传系谱图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根据基因型写出遗传图解进行计算。
(1)由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Ⅰ1的女儿Ⅱ4患病,Ⅱ5的儿子Ⅲ10患病,患者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Ⅰ1、Ⅱ5都正常,故基因型都为Aa。
(3)由于5和6正常,生有患病的的儿子Ⅲ10,因此5和6的基因型都是Aa,女儿Ⅲ9表现正常,故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因此她为纯合体的可能性为1/3。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解题关键能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运用口诀准确判断其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