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四部分第一章第38讲世界主要国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235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四部分第一章第38讲世界主要国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235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四部分第一章第38讲世界主要国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235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高三统考人教经典版地理一轮学案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四部分第一章第38讲世界主要国家
展开
第38讲 世界主要国家
考点深度研析
考点1 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和美国
国家
特征
日本
俄罗斯
澳大利亚
美国
地形
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沿海一带有狭小平原
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
西部低矮高
原面积广大,中部平原,东部大分水岭(山地)
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平原占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广大
气候
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温南北差异,降水东西差异
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降水由北、东、南沿海向内陆减少,呈半环状分布
温带面积广;地形对西海岸及东部地区影响巨大
水文
河流短急,
富水力
大河多,水量大,富水能,结冰期长
东部水资源丰富;中部平原地下水丰富,盐度高;河流少
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灌溉、航运、发电便利
续表
国家
特征
日本
俄罗斯
澳大利亚
美国
矿产资源
贫乏
煤、石油、天然气、铁矿丰富
铁、煤、铝土、锰丰富
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丰富
工业
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临海型”工业布局
工业基础好,以重工业为主;工业自西向东扩散
工矿业出口收入高;采矿、机械、化学等工业发展快
现代化水平高;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西部三大工业区
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渔业发达;小型农业机械和水利技术
主要分布于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产量不稳定
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出口羊毛、小麦等
现代化和专业化程度高;从事农业人口少;输出农产品最多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欧洲部分,北亚地区地广人稀
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人口已超过3亿;大西洋沿岸、五大湖、太平洋沿岸三大城市带
拓展延伸
美国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两种气候呈带状南北向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景象。
(2)东部山地的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但因东部山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山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图所示:
(2016·海南高考)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成本低 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 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提高土地利用率
[思维探究]
[答案] (1)A (2)D (3)A
考向1 美国
(2020·湖北四地七校联考)下图为美国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与当地的气候、植被关系密切。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灌木草类,有机质含量丰富
B.②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
C.③森林茂盛,有机质含量较高
D.④灌木丛生,有机质含量较低
答案 B
解析 读图,①④有机质含量较低,②③有机质含量较高。③地由于降水较少,森林稀疏;④地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多森林,灌木分布少;②地为美国的大草原,草类植物根系发达,积累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故选B项。
(2)与④处相比,③处发展农业的优势是( )
A.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B.气候温暖湿润
C.灌溉水源充足
D.地广人稀,有大面积天然草场
答案 D
解析 与④处密西西比平原相比,③处为较干旱的西部高山高原区,③处发展的是大牧场放牧业。
考向2 俄罗斯
(2019·四川德阳一诊)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存在成熟林、过熟林大量积压、腐烂的现象。俄罗斯原木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产值仅占全球木材市场贸易的3%。下图为俄罗斯森林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俄罗斯的成熟林、过熟林大量积压、腐烂,资源浪费严重,主要原因是( )
A.夏季气温高,木材易腐烂变质
B.气候温暖潮湿,病虫害多发
C.林区位置偏远,基础设施不足
D.矿物能源丰富,木材市场小
答案 C
解析 俄罗斯纬度高,夏季温和,木材不易腐烂变质,A项错误;冬季寒冷,不易发生病虫害,B项错误;俄罗斯国土面积广大,大部分林区位置偏远,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森林管理、采伐不足,导致成熟林、过熟林大量积压、腐烂,资源浪费严重,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国际市场木材需求量大,D项错误。
(2)我国是俄罗斯木材的主要进口国,进口森林分布区的木材主要属于( )
A.针叶树种 B.落叶阔叶树种
C.常绿阔叶树种 D.常绿硬叶树种
答案 A
解析 俄罗斯纬度高,森林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故A项正确。
(3)俄罗斯木材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
A.保护森林,减少采伐量 B.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C.加强监测,防治病虫害 D.伐育结合,提高覆盖率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俄罗斯原木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产值仅占全球木材市场贸易的3%”可知,俄罗斯以出口原木为主,木材加工业落后,故俄罗斯应加强木材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B项正确。
考向3 澳大利亚
(2019·福建高三月考)澳大利亚投资环境良好,是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经济互补性较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分布很不均衡,推测我国投资主要集中在( )
A.甲州 B.乙州 C.丙州 D.丁州
答案 A
解析 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因此我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甲州。
(2)两国经济互补性较强,中国发挥自身优势,对澳大利亚集中投资的行业是( )
A.商业地产、基础设施 B.医疗保健、风能发电
C.混合农业、矿业开采 D.交通运输、油气开采
答案 A
解析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在医疗保健、混合农业、矿业开采、油气开采等方面澳大利亚优势更加突出,而在商业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我国更能够发挥自身优势。
考点2 印度和巴西
印度
巴西
自然特征
地处印度半岛,北与中国为邻;地形北为喜马拉雅山脉,中为恒河平原,南为德干高原
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热带雨林与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地形北为亚马孙平原,南为巴西高原
气候
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主要自
然带
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农业
耕地广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农业受季风气候影响大
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柑橘大量出口
资源
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锰储量丰富
巴西高原铁、锰、水力资源(伊泰普)丰富
工业
部门
采矿、纺织、电力、钢铁、机械、电子、航空、核能等
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
发展
条件
丰富的煤、铁、锰资源,附近工农业基础好
不利:缺少煤、石油。有利:铁矿丰富,海上交通便利,开发早
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孟买(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
里约热内卢(港口)、巴西利亚(首都)、圣保罗(最大城市)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
表一 耕地面积(万公顷)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6 100
6 500
8 000
7 800
9 400
中国
12 178
12 172
13 539
13 516
13 859
注: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
表二 粮食产量(万吨)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11 660
13 800
14 000
16 300
19 300
中国
49 800
52 870
54 640
58 950
60 710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2)据图二、图三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巴西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思维探究]
[答案] (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差异: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原因: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考向1 巴西
(2019·山东青岛城阳区期末)巴西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由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咸水湖共同组成。在干旱期间,咸水湖蒸发变小或者完全干涸,在每年1~6月,雨水填满沙丘间的山谷,7~9月,这片沙漠会营造出数以千计的“湖泊”。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构成了如同洁白的床单一般的风景,每年向陆地推进20厘米。读图完成(1)~(3)题。
(1)该沙漠的气候特点是( )
A.终年炎热少雨
B.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大
C.终年高温多雨
D.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
答案 B
解析 读材料可知,该沙漠在干旱期间,咸水湖蒸发变小或者完全干涸,在每年1~6月,雨水填满沙丘间的山谷,7~9月,这片沙漠会营造出数以千计的“湖泊”,故该沙漠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大。
(2)该沙漠中“咸水湖”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海水补给 B.地下水补给
C.雨水补给 D.冰雪融水补给
答案 C
解析 读材料可知,每年1~6月,雨水填满沙丘间的山谷,7~9月,这片沙漠会营造出数以千计的“湖泊”,说明该沙漠中“咸水湖”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
(3)关于该沙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沙漠主要沿海岸线狭长分布
B.洋流加剧沙漠向陆地的推进
C.沙丘形态主要由西风吹拂而成
D.沙漠中的沙源主要来自海沙
答案 D
解析 读材料可知,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构成了如同洁白的床单一般的风景,每年向陆地推进20厘米,说明该沙漠的沙源主要来自海沙。
考向2 印度
(2019·江西南昌调研)印度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国,棉纺织工业至今仍存在相当严重的童工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1)~(3)题。
(1)印度棉纺织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劳动力 ②技术 ③市场 ④原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棉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①正确;据材料可知,印度是世界棉花生产大国,原料充足,④正确。
(2)在印度,童工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是( )
A.出生率高居南亚各国之首
B.人口增长快,家庭生计压力大
C.幼年人口比例高于壮年人口比例
D.印度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 B
解析 印度人口众多,家庭生计压力大,造成童工现象屡禁不止。
(3)企业在印度大量雇用童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升工厂工作效率 B.从根本培育劳动力技能
C.落实企业本地化 D.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答案 D
解析 与成年劳动力相比,童工工资低,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热点区域探究
热点区域1
五大湖地区——海陆通道 经济发达
1.五大湖的地理特征:五大湖是指北美中部即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群。五大湖属于冰蚀湖,对周边的气候起着重要调节作用;五大湖的东南岸冬半年多降雪,与五大湖的增湿作用密切相关;五大湖在旅游、供水、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2.五大湖周边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五大湖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是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区,工业起步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但是,用地紧张、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等问题也非常严重。从农业带的角度来看,五大湖的东部地区属于乳畜带,乳畜业发达,从自然因素上看,由于纬度高、热量不足,对种植业生产不利以外,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五大湖西部是商品谷物农业区,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019·河北唐山一模)美国基威诺半岛自然铜储量巨大,漂流铜在周边广泛散落。考古发现,附近的土著居民很早就利用漂流铜直接打制各种铜器和饰品。19世纪中叶后,基威诺半岛的自然铜开始近代工业开采,并通过铜港运往伊利湖畔的工厂进行加工。据此完成(1)~(2)题。
(1)有的漂流铜重达数吨,它们能够离开原生地可能借助于( )
A.冰川 B.河流 C.风力 D.波浪
答案 A
解析 据图可知,基威诺半岛是苏必利尔湖中最大的半岛,纬度较高,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从而使漂流铜离开原生地。
(2)随着基威诺半岛自然铜的大量开采,当地的伐木业同时兴起。当地伐木业可以( )
A.促进森林的自然演替和更新
B.为当地冶炼自然铜提供燃料
C.扩大耕地以便种植粮食作物
D.为自然铜的采运提供原材料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后,基威诺半岛的自然铜开始近代工业开采,并通过铜港运往伊利湖畔的工厂进行加工,说明该地主要是运输原铜,并没有冶炼,B项错误;伐木业不利于森林资源的自然演替和更新,A项错误;主要目的也不是扩大耕地面积种植粮食作物,C项错误;自然铜的运输需要船只,而早期船只主要是木质的,伐木业的兴起主要是为自然铜的采运提供原材料,D项正确。
热点区域2
莱茵河流域——河运发达 工业基地
1.莱茵河流经的国家: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向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2.莱茵河水文特征:河网密度大——由于欧洲平原辽阔,气候比较湿润,因此发育了比较稠密的河网;水量丰富——欧洲由于夏季气温一般不高,蒸发量也不大;通航里程长——欧洲由于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水流缓慢,再加上水量丰富,使通航里程很长。
3.莱茵河流域的主要特征:流域范围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流经国家均为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农业主要是乳畜业;法国的种植业也很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
(2019·北京大兴一模)德国地处欧洲“十字路口”,历史悠久,经济发达。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于荷兰鹿特丹注入北海,是德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
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答案 温带海洋性气候,水量充沛;流量季节变化小,通航能力强;气候温暖,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平原地形,河道宽阔,水流缓,通航安全;人工运河沟通,河海联运,通航里程长;流经地区人口、城市多,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解析 根据河流特征、运输需求分析。莱茵河流经地区为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河流水量大且流量季节变化小,通航能力强;全年温和,冬季气温高于0 ℃,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中下游地区流经平原,地形平坦,河道宽阔、水流缓,航行平稳安全;与中部运河等多条人工运河相通,河海联运,通航里程长;莱茵河流经鲁尔区、法兰克福等地(这些地区为德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流经地区人口、城市多,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热点区域3
北大西洋——三角贸易 海运繁忙
1.北大西洋地区:包括赤道以北的大西洋海域及其两岸沿海地区。
2.海域特征
(1)北大西洋暖流:位于大西洋中高纬的东岸,势力强大,对欧洲西部气候影响深刻,不仅使其温带海洋性气候更加典型,且面积更加广大,向东、向北延伸了很远。北大西洋暖流强盛的时期或年份,会使北冰洋的水文特征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
(2)渔场:世界四大渔场有两个分布在该海域,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3)石油资源丰富:北海海底、墨西哥湾海底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对英国、美国、墨西哥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大洋中脊:大西洋中部是美洲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张裂拉伸地带,形成巨大的海底山岭,地壳活跃。
3.北大西洋沿岸地理特征:北大西洋东、西两岸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区域,即欧洲和北美,因而联系这两个地区的水域十分重要,海洋运输发达,是全球运输最繁忙的水域。
(2020·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一)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开始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第二次用同样的设备出发去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穿过大西洋。两次航行初期航线类似,利用了同一洋流,过了加那利群岛后才出现明显差异。下图示意两次航行的路线。据此完成(1)~(2)题。
(1)哥伦布第一次和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初期利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降温减湿 D.降温增湿
答案 C
解析 哥伦布两次航行初期都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C项。
(2)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耗时较第一次短的主要原因是( )
A.航程比较短
B.沿途暗礁、风浪少
C.顺着北大西洋暖流等洋流
D.更好地利用信风
答案 D
解析 相比而言,哥伦布第二次比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路线较长,但由于顺着北赤道暖流和东北信风,因此速度较快,耗时更短。故选D项。
热点区域4
南美西海岸——气候特殊 资源丰富
1.秘鲁渔场:秘鲁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它的形成并非寒暖流的交汇,而是由于在南美洲西海岸0°~30°S之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该地区东南信风是离岸风,在离岸风的作用下形成离岸流,下部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吸引了大量鱼类,形成渔场。
2.沿岸气候的特殊性:由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距离海洋较近,使得水平方向上的气候带仅分布在沿海地区,因而,南美洲西岸的气候类型多呈南北狭长分布,即东西窄、南北长。高大的安第斯山体气候的垂直变化非常显著,且高大山脉阻挡了西风,对南美洲中东部的气候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3.南美西海岸的国家经济:秘鲁、智利是南美西海岸的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智利国土南北狭长,铜、硝石等矿产丰富,与外海联系方便,与中国有密切的商业贸易往来。
(2019·陕西汉中3月联考)秘鲁南部沿海有一个由三座小岛组成的群岛——钦查群岛,总面积为0.92 km2,岛上寸草不生。平均每天有数十万只海鸟到该岛上栖息,最多时一天超过600万只;岛上的鸟粪堆积厚度达30 m。19世纪后半叶,秘鲁人从钦查群岛挖鸟粪销往欧洲。早期秘鲁人卖鸟粪的经济收入占全年财政的80%。读图,完成(1)~(3)题。
(1)据材料推测,钦查群岛鸟类大量聚集的条件是( )
A.气候干燥,疫病少
B.远离大陆,人类干扰少
C.附近海域食物充足
D.靠近陆地,水源充足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每天大量海鸟到钦查群岛上栖息,说明附近有海鸟所需的食物,C项正确;钦查群岛靠近南美大陆,但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水源不足,B、D两项错误;气候干燥,疫病少不是主要因素,A项错误。
(2)钦查群岛寸草不生是因为( )
A.鸟类侵害 B.盐度较大
C.基岩裸露 D.气候干旱
答案 D
解析 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钦查群岛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同时沿岸秘鲁寒流经过,加剧干旱,降水少,因此寸草不生。
(3)早期钦查群岛鸟粪外运有利于( )
A.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秘鲁农业发展
C.改善鸟类的生存环境
D.保护秘鲁海洋环境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早期秘鲁人卖鸟粪的经济收入占全年财政的80%。说明早期钦查群岛鸟粪外运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热点区域5
非洲中部——中非合作 互惠共赢
1.中非的位置、范围:泛指非洲中部地区,主要包括东非高原、刚果盆地所在的地形区。
2.主要的地理特征
(1)地形、地质: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地质历史上曾经是内陆湖泊,由于地壳上升,湖水外泄成为盆地;东非高原是非洲主要高原之一,高原上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裂谷附近地壳活跃,多地震、火山。
(2)气候: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的赤道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对流较弱,降水偏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中非刚果盆地热带雨林面积广大,东非高原上热带草原辽阔,草原上零星分布着巨大的波巴布树,树干粗大、树冠面积大,分布着斑马、长颈鹿、狮子等动物。
(3)河流:刚果河是非洲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游从东非高原上流下来,流速快;中游流经刚果盆地,流速缓;入海口处落差大,流速快。
(4)矿产:中非地区金矿、金刚石、铀、铜等矿产资源丰富。
(2019·山西高考模拟)尼日利亚(下图)是番茄生产和消费大国,气候和耕地条件非常适合番茄生产。主要产地在北方诸州,一年只能生产一季,因储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存在问题,番茄有一半白白烂掉。番茄酱为当地食品及西餐的必备调味品,年需求量达90万吨,由于食品加工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目前当地80%左右的成品番茄酱需从国外进口。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尼日利亚番茄主产地一年只能生产一季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壤贫瘠,产量低
B.水利设施不足,灌溉条件差
C.旱季气候干旱,降水少
D.生长期短,品质差
答案 C
解析 番茄喜温喜湿,尼日利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气候和耕地条件非常适合番茄生产,由于缺乏灌溉系统,一年只能在湿季生产一季,C项正确。
(2)中国某企业准备在尼日利亚建立番茄酱生产基地,将生产、销售零距离一体化,这种生产模式最突出的优点是( )
A.有利于占领市场 B.有利于提高产量
C.有利于延长产品保质期 D.有利于提升质量
答案 A
解析 尼日利亚是番茄消费大国,国内市场需求量大,A项正确;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投资办厂看中的是当地商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是为了提高番茄产量、延长产品保质期、提升番茄质量,B、C、D三项错误。
(3)近年来,在尼日利亚外汇储备骤降、进口产品价格高、政府鼓励本土制造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尼日利亚本土最大的番茄酱厂开始建设。该厂建设最直接的经济意义是( )
A.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劳动力就业
B.减少番茄烂掉带来的经济损失
C.增强本国番茄酱的市场竞争
D.提高农民番茄种植的积极性
答案 B
解析 因储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存在问题,尼日利亚生产的番茄有一半白白烂掉,建设尼日利亚本土最大的番茄酱厂最直接的经济意义是减少经济损失,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