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版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2讲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展开
第2讲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最新考纲
探究线索
核心素养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从不同河段分析流域存在的问题及综合开发措施。
2.地理实践力:调查身边的河流,判断其存在的问题,评价对其开发利用的措施。
3.人地协调观:开发利用河流以人地关系协调为前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对应学生用书第224页)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
(1)水系:发源于A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B俄亥俄河上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2)气候特点:流域内降水丰富。
(3)地形:起伏大,河床比降大,水能资源丰富。
(4)矿产:蕴藏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等矿产资源。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过程
治理前
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航运条件差,航运交通困难;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
治理目标
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治理基础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治理
治理后
工农业发达;环境优美;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快
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
(1)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干流为重点,通过修建大坝,实行梯级开发。
(2)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把发展林业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利用廉价水电,发展高耗能工业。
(4)把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的启示
水利工程应该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实现流域多目标开发,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
1.河流的水系特征不同于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河道状况等内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而水文特征则主要指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及变化、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内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2.水量大,水能资源不一定丰富
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来讲,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反之水能资源贫乏。
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①地形: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
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水量: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流域概况: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居全国首位。
(2)自然资源
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2.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
①上游:以重庆为中心。
②中游:以武汉为中心。
③下游:以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较高
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3.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河段
优势
问题
可持续发展措施
上游地区
水能蕴藏量丰富
地质灾害频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三峡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地区
平原广大,矿产资源丰富
洪涝灾害威胁
退耕还湖、搞好分洪工程;营造防护林
下游地区
工农业发达
水质和大气质量下降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属于季风气候区。 (×)
2.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开发水能,提供清洁能源。 (×)
3.梯级开发是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重要措施。 (√)
4.黄河流域被称为我国的能源流域,说明其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 (×)
二、区域认知——读图填空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①长江支流:a.岷江、b.嘉陵江、c.汉江、d.湘江、e.赣江。
②湖泊:f.洞庭湖、g.鄱阳湖。
③重要城市:A南京、B.武汉、C.重庆。
(2)用“”将三峡工程的位置描绘出来。
(3)分析长江流域洪水多发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干支流汛期长,流量大。
②人为原因:中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中游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4)长江上游发展重点是水能资源的开发;存在问题是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破坏。
(5)长江中游发展重点是建设商品农业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整治重点是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6)长江下游整治重点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对应学生用书第225页)
(经典高考题)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❶,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❷。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❸。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❹。据此完成(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河流位于浙江东部
❷下游河床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影响,枯水期泥沙淤积,汛期径流冲蚀
❸图示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甲为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❹1964年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教材寻因
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河流,人们在许多河流上建起了大坝,大坝的修建影响了河流的自然过程
综合判断
(1)由信息❸可知,甲为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从甲至乙,河床断面逐渐增高,河床由遭受冲刷转变为泥沙淤积,结合信息❷可判定甲时期应为汛期,乙时期应为枯水期,联系信息❸可知,浙江东部应是在9~12月由汛期转为枯水期
(2)结合信息❹分析可知,水库建成后可以调节下游河流径流量,下游径流在洪水期流速变缓水位降低,联系信息❷可推知,河床淤积现象持续时间延长
(3)结合信息❹和信息❷可知,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后,对枯水期的潮流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可减轻枯水期因潮汐影响而造成的泥沙淤积
[尝试解答] (1)D (2)B (3)A
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
2.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
对河流开发利用,要考虑河流的自然背景特点和流域的整体性特征。
(1)水能资源的开发
分析时可从开发条件(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长短、地形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开发),开发需求(本地区用电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
(2)内河航运价值开发
分析时可从河流航运条件的影响因素如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河道特点(宽、深)、通航里程、地势起伏、干支流分布与水系的发达程度、通航时间长短(结冰期长短)、经济腹地的大小及其经济的发达程度、航运需求等方面入手。
(3)水资源利用
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靠跨流域调水或修建引水工程,解决水质型缺水主要靠水污染整治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
对农业来说,流域开发能为中下游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对工业来说,可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对城市布局来说,可提供用水与水运条件。
命题视角一 结合相关统计图示,考查流域开发的背景分析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曹娥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向北注入杭州湾,上浦闸是曹娥江干流上的一道涵闸,距河口约60 km,于1979年建成,它的建成对曹娥江河床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河流长度的比值。下图为曹娥江修建上浦闸前后河床纵剖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建闸前相比,建闸后曹娥江河床剖面的总体变化是 ( )
A.河床高程上升 B.河床高程先降后升
C.河道纵比降减缓 D.河道纵比降渐升
2.上浦闸在曹娥江的主要作用是 ( )
A.拦沙防洪 B.御咸蓄淡
C.促进水产养殖 D.保障饮水水源
1.C 2.B [第1题,由材料可知,曹娥江在建上浦闸后,从上浦闸到距离上浦闸大约10 km处河床平均高程上升,从距离上浦闸大约10 km处到河口,河床平均高程下降,与建闸前相比,河道纵比降减缓。第2题,由材料可知,曹娥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下游是肥沃的曹娥江河口平原(浙江省重要的农业区),由于河床高程较低,受海水潮汐的影响严重,河水含盐度较高,严重影响着下游的农田灌溉。修建上浦闸后可以有效防御海水入侵,起到御咸蓄淡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引水来灌溉下游肥沃的平原农田。]
命题视角二 结合区域图,考查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分析
下面为某河流域主体部分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及M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河流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M地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C.M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D.水循环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4.下列关于该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支流水流稳定,流量季节变化小
B.结冰期长
C.干流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地形是干流两侧支流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3.B 4.D [第3题,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河流域东南部和西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多平原。M地降水量统计图显示该地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属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该河流向北注入加勒比海,水循环以海陆间循环为主。第4题,由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势起伏大;由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故河流水系发达,水流湍急,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该地区位于热带,终年高温,河流没有结冰期。干流不经过赤道,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干流西侧支流多,而东侧支流少,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这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解析] 首先明确中上游修建水库和下游新开入海河道的意义。修建水库可调蓄径流,缓解旱涝灾害;开挖入海新河主要用于泄洪。然后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原因。
[答案] 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小,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019·榆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称黔江。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❶,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❷。地质专家曾断言,乌江流域因为处在喀斯特地貌区而不适合修建水库,但是现在流域内却有大大小小数十座水库。近些年来,贵州省政府大力开发乌江流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1)分析乌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喀斯特地貌区修建水库的不利条件。
(3)针对乌江流域的现实情况,请您为乌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乌江属长江上游支流,水系呈羽状分布。
❷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说明流速快,落差大
❸图中显示,乌江流域流经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教材寻因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要综合分析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矿产资源、河道分布状况等内容;流域的综合开发则应考虑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开发方向
综合判断
(1)由信息❶可知,乌江流域面积广,汇水面广、水量大,结合信息❷和❸可知乌江流域的落差大,故水能丰富
(2)由信息❷可知,喀斯特地貌多溶洞、漏斗和地下暗河,使地表水难以留存
(3)结合信息❸可知,乌江流域水能丰富且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因此可发展高能耗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建设能源基地,同时发展旅游业、水产养殖等
[尝试解答] (1)乌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广,河流流量大;地处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水流落差大。
(2)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水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区水量减少,水库存水作用减弱;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
(3)合理开发水能和火电资源,并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建设乌江流域综合性工业基地;通过水库区建设,治理洪水灾害,大力发展航运;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第三产业比例;植树造林,加强乌江流域生态建设。(答案合理即可)
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思路分析
1.流域综合开发原理应用
(1)流域开发的方向选择
在分析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流域的自然背景,同时也要依据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不同河段的开发重点如下:
河流中上游
地势起伏大、流量大的河段,侧重水力资源的开发
河流中下游
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流量稳定,侧重于航运、灌溉、养殖的发展
(2)流域开发的利弊评价
流域的合理开发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过度的开发不仅经济效益低下,也容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如墨累—达令河流域早期的过度灌溉而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又如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会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2.流域综合治理思路分析
流域的综合治理是依据流域存在的自然发生或人为触发的各种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然后“对症下药”进行综合整治。
河流流域受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影响,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如断流、凌汛、洪涝等。其中洪涝受水系形状、河道特点、地势状况、流域内的植被多少、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自然因素影响。流域综合治理中,对洪涝灾害的防治一般会采取以下对策:
上游
修水库,发展林业,使调洪蓄洪与开发水资源相结合
中游
设置滞洪区和建设分洪工程
下游
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命题视角 结合区域图,实例分析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2019·合肥模拟)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点河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10个梯级电站。读图,回答1~3题。
1.红水河( )
①水量大 ②多宽谷 ③水流湍急 ④有结冰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与龙滩水电站比较,大藤峡水电站 ( )
A.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远
B.海拔更高
C.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落差更大
D.距离主要市场更近
3.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 ( )
A.形成了不同的库区,库区两岸冲刷力量会明显增强
B.将成为沟通川、桂、粤三省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C.对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作用
D.对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1.A 2.D 3.D [第1题,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位于南亚、东南亚季风区,降水丰富,水量大,无结冰期;河流主要流经山地地区,河道狭窄,水流湍急。第2题,与龙滩水电站相比,大藤峡水电站距离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近,海拔更低,落差更小,但距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更近。第3题,红水河梯级开发,其水电主要送往华南地区,可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
4.(2019·江西丰城中学阶段性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内加尔河发源于非洲西部的高原地区,注入大西洋。因其下游河床缓,河口宽,低水位时期,咸水有可能向上游倒灌,严重影响沿岸农业和居民用水。该河上的迪亚马水坝建成后,设有高达13米的通航船闸,解决了海水上溯问题。但也带来一些生态问题,如河道和水库淡水滞留,使一种很高的宽叶香蒲迅速生长,导致几十万平方米的水面荒芜。下图为西非某区域略图。
(1)说出迪亚马水坝的主要作用。
(2)迪亚马水坝建成后,给塞内加尔河上游的环境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
[答案] (1)改善航运;解决海水上溯(海水进入河流)问题;存蓄淡水提供水资源等。
(2)加剧沿岸地区土壤盐碱化;河流水质恶化;河流渔业资源锐减等。
大题规范解答(十)| 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分析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常用“说出”“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地图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
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内容。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角度一 直接回答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其思维流程为:
1.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式
(1)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
条件
常用答题用语
水量
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落差
河流落差大
地形、地质
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2)河流的航运条件
条件
常用答题用语
自然条件
地形
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径流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结冰期
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通航里程
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
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人口、城市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2.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上游:调洪
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中游:分洪、蓄洪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泄洪、束水
修筑河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其他
建设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污染,提高水质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湖泊之一,长江与其的相互作用一直备受关注。随着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和整治,三峡库区来沙量急剧减少,三峡下游的长江河道侵蚀加剧,这改变了长江和鄱阳湖的“江湖关系”,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
针对上述现象,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开放式全闸水利枢纽工程(下图),工程功能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供水、灌溉、生态环境、渔业、航运、血吸虫病防治等条件,保护水资源,恢复和科学调整“江湖关系”等。工程建设基本理念是:建闸不建坝;调枯不控洪;拦水不发电;建管不调度;江湖两利、动态调控。
鄱阳湖1991~2010年水文特征表
统计年段
年平均水位(米)
年最低水位(米)
枯水出现时间
枯水结束时间
1991~2000年
14.19
10.07
11月4日
3月18日
2001~2010年
13.12
9.02
10月25日
4月26日
(1)说明三峡库区来沙量减少与鄱阳湖枯水期延长的关系。
(2)简析2001~2010年鄱阳湖枯水期的变化对该区域发展的不利影响。
(3)推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闸门开闭的时间安排并说明理由。
(4)与三峡工程相比,简述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优点。
[解析] 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枯水期长江干流水位和鄱阳湖水位的差异,形成环环相扣的思维过程。三峡库区来沙量减少→三峡下游河道侵蚀加剧,河床加深→长江干流水位下降→长江干流补给鄱阳湖的时间缩短→鄱阳湖枯水期延长。第(2)题,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从水文、生物、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功能是汛期削弱干流洪水,枯水期稳定湖水水位。结合第(1)题的结论,可以判断闸门在汛期时开启,枯水期时关闭。因此要循着“汛期开启”“枯水期关闭”两条线索,来说明闸门开闭的理由。第(4)题,结合文字材料中工程建设基本理念和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吞吐”关系,找出该工程在发挥鄱阳湖削洪补枯功能、鱼类洄游、湿地保护、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优点。
[答案] (1)三峡下游泥沙淤积作用减弱,江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加剧;长江水位下降,低于鄱阳湖水位的时间变长;长江补给鄱阳湖的时间缩短,导致鄱阳湖枯水期延长。
(2)枯水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渔业资源减少;沿湖工农业生产供水不足;航运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3)汛期打开,江湖连通,利于调蓄长江洪水;枯水期关闭,缓解湖区水位下降过快的状况,稳定枯水期水位,寻求洪水的资源化利用。
(4)江湖水体可自由交换,不改变鄱阳湖作为长江洪水天然调蓄器的功能;有利于水生生物自由洄游;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及越冬鸟类;工程量较小,投资少,性价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