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五大主题要素之(二)大气
展开
五大主题要素之(二)大气
一、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根据图示,理清大气受热过程:
→→→
↓
←←
(2)图中显示大气的作用: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和吸收,此外还有散射。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d大气逆辐射。
二、热力环流示意图
(1)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甲>乙>丙>丁。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高低状况是乙>甲>丙>丁。
(3)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高处凸;气压低,等压面向低处凸。
(4)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此图显示为黑夜(白天、黑夜)或冬季(冬季、夏季)的盛行风向。
(5)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其中表示城区的是地。
(6)若甲、乙同为北半球,甲地在东,乙地在西,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东南风。
[技巧再强化]
热力环流示意图的判读技巧——明确五大关系
(1)冷热与气流升降关系:①近地面热,气流上升(热上升);②近地面冷,气流下沉(冷下沉)。
(2)温压关系:①近地面受热形成低压(热低压);②近地面冷却形成高压(冷高压)。
(3)风压关系:同一水平面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4)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关系: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等压面往往上凸或下凸,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下凸的地方是低压区。
(5)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的对应关系:近地面高压处,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低压处,高空为高压。
三、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北半球)
(1)写出下列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西风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F极地东风带;
G极地高气压带。
(2)写出下列三圈环流的名称:
a低纬环流圈;b中纬环流圈;c高纬环流圈。
(3)思考,将气压带、风带控制下与所形成的气候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
四、等压线分布图(北半球)
(1)甲、乙中属于高压中心的是,其中心气流为下沉气流。
(2)图中乙处所属的天气系统,从水平气流运行的角度看属于气旋,其控制影响地区多阴雨天气。
(3)图中丙处为高压脊,多大风晴朗天气。
(4)图中丁处为低压槽,常形成锋面系统,多阴雨天气。
(5)图中M处的风向为东南风,M、N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技巧再强化]
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
(1)看等压线的弯曲、闭合等分布状况:
①等压线闭合,数值上呈现内大外小的为高压中心;反之为低压中心。
②等压线弯曲度较大且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而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
(2)看等压线分布的疏密,判断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力较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
(3)看等压线数值的大小变化,确定风向:
依据等压线数值,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等压线,按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以此确定风向。
(4)结合等压线图判断天气状况:
①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②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③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④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五、气候分布模式图
(1)图中能体现出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和洋流。
(2)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极地气候。
(3)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4)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主要分布在大陆东侧,大洋西侧。
(5)由图可以看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比大陆东岸高,主要是因为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技巧再强化]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在进行气候类型的判读时,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的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或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确定大气环流(受气压带、风带影响,还是受季风影响);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如图所示:
1.(2015·广东高考)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选D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很强,即对太阳辐射具有很强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会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故D项正确。
2.(2018·山东胶州期中测试)浓雾发生时,有些居民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据此完成(1)~(2)题。
(1)浓雾使( )
A.大气逆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强
C.能见度降低 D.太阳辐射增强
(2)浓雾发生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减弱了地面辐射
解析:(1)C (2)D 第(1)题,浓雾发生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浓雾使大气逆辐射增强;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取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第(2)题,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部分,地膜可减少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以下,减弱了地面辐射。
[知能再温故]
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应用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沙石比热容较小,昼夜温差增大。
3.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而且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
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
C.CO2浓度高 D.风速较大
解析:(1)A (2)C 第(1)题,从题目所给条件“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外界气温高于洞内,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第(2)题,由于洞内气体性质相对稳定,而外界气温、气压的变化大,因此无法单一的认为洞穴内气温、气压高低;由于洞内缺乏绿色植物,因此其CO2浓度相对较高;洞内相对封闭,风速较小。
4.下图中R地为我国内陆某地,大气运动夏季主要受局地温差影响,冬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全年多大风,风力发电产业发达。读图回答(1)~(2)题。
(1)R地的风向( )
A.夏季为西北风 B.冬季为东南风
C.夏季为东南风 D.冬夏季节相反
(2)影响R地多大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大气环流
C.局部温差 D.植被差异
解析:(1)A (2)A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大气运动夏季主要受局地温差影响,冬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夏季R地东侧为沙漠,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风从西向东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我国大陆盛行西北季风,R地冬夏季节风向相同。第(2)题,读图可知,R地位于我国西北部,从地形来看,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受狭管效应影响,多大风。
[知能再温故]
1.巧妙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
(1)明确垂直气压分布特点: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2)抓住形成的根本原因:两地冷热不均。
(3)理清形成过程:两地冷热不均→产生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
(4)熟知常见热力环流的风向及产生的影响:
海陆风
山谷风
城郊环流
白天
海风
谷风
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夜晚
陆风
山风
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山谷风使夜晚的谷底形成逆温层,加剧大气污染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及城市热力环流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2.判断风力、风向的技巧
5.(2018·湖南永州一模)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如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传热速率)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表冷热不均
C.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解析:(1)D (2)B 第(1)题,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各纬度分布不均,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即高低纬度间有热量差异的存在,风向和洋流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所以地球运动和太阳辐射这种纬度差异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海陆分布是地方性局部环流和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是部分气候类型形成的重要原因。第(2)题,②线热量输送值最大,代表总热量曲线;①曲线在极地地区表现很弱,在中低纬地区表现较强,应是海洋输送,是洋流作用;③曲线在北纬30°~60°的输送量最大,这是盛行西风的影响,把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表示大气输送。
6.(2019届高三·豫北七校联考)如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日期)。读图完成(1)~(3)题。
(1)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地球的自转运动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
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3)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
A.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同步
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C.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相反
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解析:(1)A (2)D (3)B 第(1)题,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周期性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之移动。故本题选A项。第(2)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比海洋增温快。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夏季增温强烈,使南北半球气压梯度力增大,更加强了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风的势力,使赤道辐合带向北移动幅度大,控制范围广。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水的比热容大,夏季增温慢,与北半球相比,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北风势力弱,赤道辐合带向南移动幅度小,控制的范围比北半球小,所以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故本题选D项。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故本题选B项。
[知能再温故]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纬度
分布
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分布的中心纬线
相间分布
全球七个气压带总是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季节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分析季风环流时的注意事项
(1)季风环流不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
(2)存在季风环流的地区并不都能形成季风气候。季风环流主要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只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因季风环流显著且影响明显,才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7.如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hPa)。完成(1)~(2)题。
(1)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2)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1)B (2)C 第(1)题,雨过天晴后,云层少,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故答案选B项。第(2)题,乙处等压线密集,丙处等压线稀疏,因此丙处风力较小,③对;乙处为冷锋,暖空气被迫抬升,上升气流较强,丙处为暖锋,暖空气徐徐爬升,上升气流较弱,因此②正确,故答案选C项。
8.(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下表为南京市2018年3月5日至3月11日天气信息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白天天气
夜间天气
风向
风力
3月5日
21
11
阴
阴
西风
3~4级
3月6日
19
10
多云
多云
东北风
3~4级
3月7日
16
7
阴
小雨
东南风
3~4级
3月8日
8
1
中雨
小雨
东北风
5~6级
3月9日
7
1
多云
阴
东北风
3~5级
3月10日
7
0
多云
多云
东北风
4~5级
3月11日
11
2
多云
多云
西南风
微风
(1)引起3月5日至3月11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2)与3月5日相比,3月10日( )
A.空气质量更差 B.大气辐射增强
C.可能出现作物冻害 D.气压更低
解析:(1)D (2)C 第(1)题,从表格信息可知,南京市经历了气温下降、阴雨、大风天气,说明该天气过程是冷锋过境。A是准静止锋,B是暖锋,C是气旋,D是冷锋,选择D。第(2)题,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3月5日为阴天,3月10日为多云,但3月5日气温高于3月10日,3月10日大气辐射减弱;3月10日有4~5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会变好;最低气温降至0 ℃,可能会造成作物冻害,选择C。
[知能再温故]
1.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天气系统
天气特征
冷锋
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变化,降水区域主要位于锋后
暖锋
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降水区域主要位于锋前
准静止锋
多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
气旋
气旋中心多盛行上升气流,故水汽易凝结,多出现阴雨天气
反气旋
反气旋中心多盛行下沉气流,故水汽不易凝结,多出现晴朗天气
2.判读天气时的注意事项
(1)高压、高压脊和单一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低压、低压槽、锋面控制下为阴雨天气。
(2)锋面气旋不同部分控制下的天气与单独的低压、锋面天气是相同的。
(3)北方夏季的暴雨,春季的沙尘暴,寒潮天气一般为冷锋所致;台风是气旋系统;江淮地区梅雨及贵阳冬季降水多为准静止锋影响;伏旱则是高压或高压脊的影响。
9.(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解析:(1)D (2)D 第(1)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山岳冰川属于地表淡水资源,2015年山岳冰川面积减小,融化后的淡水或流入湖泊随着蒸发变成咸水,或流入海洋变成咸水,淡水资源减少,D对。第(2)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
10.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①
23°08′
13.3
28.4
40.0
210.0
1 614.1
②
39°48′
-4.7
26.0
2.6
196.6
682.9
③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
54°17′
1.8
13.4
225.0
117.0
2 399.0
(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附近
(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解析:(1)D (2)A 第(1)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①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或者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是温带季风气候,③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地是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兴安岭的西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虽然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它位于南半球,不符合表中①地位于北半球(7月气温高于1月)这一特征;130°W与54°17′N的交会点位于北美大陆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选D。第(2)题,④地地处北美大陆西海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地形雨丰富。选A。
[知能再温故]
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气候形成因子一般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三个角度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形成因子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递减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
低气压带控制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干燥;西风带控制多雨,信风和极地东风带控制干燥;海风控制多雨,陆风(离岸风)控制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
季风
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低温少雨
下垫面
海陆分布
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地形
山地、高原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洋流
暖流使沿岸气温增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主要影响:
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
②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③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④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2)应对措施:
角度
措施
气候变暖原因
应节能减排、保护森林、植树种草
气候变化特点
调整农业结构、培育耐旱品种、沿海加固堤坝等
改变人们不合理行为
加强管理限排限砍、公众参与、发展技术等
[基础全面自检]自查短板,为第Ⅱ课时锁定努力方向
(2018·江西宜春模拟)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
1.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
A.Q值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
B.PAR值冬春季节大,夏秋季节小
C.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
D.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
2.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6月和8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天气状况 D.地面反射率
解析:1.C 2.C 第1题,读图,春季是3~5月,夏季是6~8月,依次类推,Q值春夏季节大,秋冬季节小,A错。PAR值秋冬季节小,春夏季节大,B错。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C对。Q值8月份最大,PAR值7月份最大,Q值与PAR值达到最大值月份不同,D错。第2题,太湖地区6月是梅雨天气,天空云量多。8月是伏旱天气,天空云量少。所以影响太阳总辐射(Q)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C对。太湖地区6月的太阳高度较高,白昼较长,但Q值低于8月,故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地面反射率差异小,不是主要因素,A、B、D错。
(2018·辽宁模拟)“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水寒效应”“风寒效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水寒效应”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B.“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都是关注大气温度
C.“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D.“风寒效应”与“水寒效应”一样,都会使人体温度下降
4.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B.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C.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D.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
解析:3.C 4.C 第3题,根据材料,“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不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都是关注大气温度,但结果相反,并不一样;“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的保温空气带走,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风速越大感觉越冷,但体温并不一定降低。第4题,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水寒效应”在起作用;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风寒效应”;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大气中火山灰削弱了太阳辐射。
(2019届高三·合肥质检)如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5~6题。
5.从14时到20时,合肥( )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
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
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
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
6.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
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
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
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
解析:5.C 6.C 第5题,比较图上14时与20时安徽省等压线分布可知,等压线走向相近且气压变化趋势相同,说明从14时到20时,合肥风向变化较小,B、D错;但20时等压线密度大于14时,等压距相同,故风力变大,A错、C对。第6题,14时,宿州位于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合肥则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B错;20时,冷锋已经经过合肥,其带来的大风天气刮走了大气污染物,合肥空气质量好转,C对;20时,黄山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D错。
(2019届高三·山西太原测评)“回南天”是指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空气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低温物体表面水珠密布的一种天气现象。据此完成7~9题。
7.我国最容易出现“回南天”的区域是( )
A.华北地区 B.江淮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8.可能加强“回南天”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
A.台风 B.准静止锋
C.冷锋 D.反气旋
9.“回南天”结束后,我国( )
A.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伏旱
B.华北地区将迎来多风沙天气
C.江淮地区即将迎来梅雨
D.东北地区将进入多雷雨季节
解析:7.D 8.B 9.B 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季风环流对我国的影响。根据定义,“回南天”是在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空气迅速增强的影响下形成的,结合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的时间,可推断该天气易发生在我国纬度较低的华南地区。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锋面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如果冷暖空气势力相当,并在华南地区徘徊形成准静止锋,将使得“回南天”时间较长,B对。一般来讲,初春时节不可能有台风,A错;冷锋影响下,冷空气很快驱走暖空气,结束“回南天”现象,C错;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朗,不会形成“回南天”现象,D错。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典型天气活动的时空规律。“回南天”结束时应为春季。春季,华北地区多风沙天气,B对;江淮地区梅雨发生在初夏,为6月份;长江流域的伏旱和东北地区的多雷雨天气发生在7、8月份。
如图为甲、乙、丙、丁四种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成因相同的一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11.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在各大洲均有分布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东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10.D 11.C 第10题,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甲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气温小于0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最冷月气温大于0 ℃,是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丁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成因相同的是甲和丙。选D。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是温带季风气候,只出现在亚洲,①对。乙是地中海气候,在南极洲没有分布,②错。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③对。丁是热带雨林气候,在欧洲没有分布,④错。选C。
考点(一) 立足于“综合思维”,综合考查大气的热力状况对气温的影响
[典题示例]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如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解析] 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故选B。第(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 ℃。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
[答案] (1)B (2)C
[考点师说]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技巧
气温高低是大气中热量多少的反映,因此大气受热过程中,影响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因素就是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表所示:
太阳辐射状况
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大气自身条件
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下垫面
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2.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造成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造成年(日)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3)如果分别是位于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如果某地冬季气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高大山脉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如果夏季气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山地或高原)。
[对点训练]
(2016·北京高考)如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山地(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 000 m
解析:1.C 2.C 第1题,四个选项的最低温都低于8 ℃,但1月最高温低于12 ℃,整个7月最高温都高于12 ℃,10月只有部分日期最高温大于12 ℃,因此排除A、D选项;与7月相比,4月最高温高于12 ℃的天数少,而且最低温低于8 ℃的时间短,因此4月的气温日较差小于7月,C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因此位于赤道,不会受到副热带高压带控制,A项错误;赤道处没有地转偏向力,不会有台风,B项错误;赤道处的地带性植被为热带雨林,C项正确;该山位于赤道,但最高气温低于14 ℃,因此山顶海拔高于1 000 m,D项错误。
地温是地表和地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地温是一种热量资源,它对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根系活动和产量形成等影响极大。读辽宁省四季0 cm地温和气温变化统计表(单位:℃),完成3~4题。
季节
年代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0 cm地温
气温
0 cm地温
气温
0 cm地温
气温
0 cm地温
气温
1960s
10.7
8.6
26.2
22.7
10.1
8.9
-9.9
-9.7
1970s
10.4
8.4
25.7
22.3
9.9
8.8
-8.8
-8.6
1980s
11.3
9.1
26.3
22.7
10.2
9.1
-8.4
-8.2
1990s
11.9
9.5
26.7
23.1
10.4
9.3
-7.8
-7.5
2000s
12.2
9.8
26.6
23.1
11.1
9.8
-6.4
-7.5
50年平均
11.3
9.1
26.3
22.8
10.3
9.2
-8.3
-8.3
3.年平均气温与0 cm地温的差异可反映出( )
A.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冬季地面辐射最强
C.夏季大气逆辐射最弱
D.秋季地面热量收支平衡
4.2000s,辽宁省冬春季0 cm地温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春播延迟
B.农作物的气候生长期缩短
C.病虫害增多
D.霜冻发生次数增多
解析:3.A 4.C 第3题,由表可知,年平均气温与0 cm地温呈正相关,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也就是说近地面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故年平均气温与0 cm地温呈正相关。第4题,2000s,辽宁省冬春季0 cm地温升高,该地区的积温增加,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将使春播提前、农作物的气候生长期延长、霜冻发生次数减少;冬季0 cm地温升高,有利于虫卵越冬,可能会使病虫害增多,C项正确。
考点(二) 着眼于“区域认知”,考查大气运动与降水
[典题示例]
(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如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纬度 D.海陆位置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图中三条等温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基本与纬线平行,数值由低纬向高纬方向递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第(2)题,乙地东侧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且气温较低,说明此处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从乙地位置可知该地受西风带影响较大,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较多。
[答案] (1)C (2)B
[考点师说]
1.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
一般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
下垫面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体面积广的区域降水较多,反之则少
3.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的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对点训练]
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紧密相邻、并列南流,构成独特的三江并流区。该地区自然环境非常独特。读三江地区某地形剖面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奔子栏的年降水量约为( )
A.2 000 mm B.1 000 mm
C.500 mm D.350 mm
2.造成贡山、德钦、香格里拉等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不同 B.距海远近的差异
C.地形对西南气流阻挡 D.所在山地的坡向不同
解析:1.D 2.C 第1题,解答该题主要是如何读图,奔子栏地处海拔在2 000 m左右,其对应的降水是350 mm左右。此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直接由奔子栏沿水平方向读出约500 mm的降水。第2题,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一是从图上看降水量曲线由西向东是波动下降的,二是贡山、德钦、香格里拉等地都在迎风坡上且海拔不一,三是三江并流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西南风(这是隐性信息)。西南风与山岭大角度斜交或近似直交,在西坡上形成地形雨,而由西向东受山岭层层阻挡,迫使气流多次抬升降雨,气流中的水汽含量由西向东减少,降雨西多东少。
如图示意某岛屿年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甲地年降水量为( )
A.500~1 000 mm B.1 000~1 500 mm
C.1 500~2 000 mm D.2 000~2 500 mm
4.该岛屿最南端到最北端的距离约为( )
A.680 km B.1 080 km
C.1 580 km D.2 480 km
5.导致该岛屿东西两侧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洋流
③太阳辐射 ④大气环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3.B 4.C 5.C 第3题,从该岛屿年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可知,甲地年降水量为1 000~1 500 mm。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岛屿最南端至最北端所跨纬度大约为14°,根据在地球表面纬度1°的经线弧长约为111 km,可以估算出该岛屿最南端至最北端的距离约为14×111 km=1 554 km。故选C项。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屿年降水量东侧多于西侧,原因是岛屿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地形是导致该岛屿东西两侧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故B项和D项错误;该岛屿东西两侧都受暖流影响,所以洋流不是导致该岛屿东西两侧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该岛屿位于东南信风带,导致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大气环流也是导致该岛屿东西两侧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故C项正确。
考点(三) 落脚于“地理实践力”,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分析
[典题示例]
(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地有低压系统,可能带来较大降雨,且该地区多山,有可能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该地位于内陆地区,一般不会形成台风;阴雨天气,森林火灾可能性小,不可能发布森林火灾预警;甲地位于东侧低压槽附近,并无强烈冷空气南下。故选D。第(2)题,读图可知,此时北京位于冷锋锋前,两三天内会有一次冷锋过境过程,若冷锋过境带来降雨,可以明显减轻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减少;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北京在冷空气控制下,气温会降低,气压会上升;由于气压北高南低,整个冷锋过境过程,包括过境后,北京吹偏北风。故选C。
[答案] (1)D (2)C
[考点师说]
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
(1)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场类型,确定天气状况:
①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②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③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大风晴朗天气。
④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
(2)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
①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将其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即可。
②风力: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反之则大。
(3)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
①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
②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
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天气特征
大风降温天气
连续性降水
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
晴空万里
低压槽上多降水
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
天气系统判断
冷锋活动
暖锋或准静止锋
台风活动(气旋系统)
高压控制
锋面气旋活动
高压脊
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1)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譬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
(2)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
(3)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高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
(4)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对点训练]
(2018·内蒙古包头检测)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对未来几日天气的预测,最可能发生的是( )
A.受冷空气影响上海降温明显
B.韩国南部出现强对流天气
C.日本太平洋沿岸出现巨浪
D.海南岛将受强台风袭击
解析:1.B 2.A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洗车指数低说明天气晴好。①地在低压槽,易形成雨雪天气;②地为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③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容易出现阴雨天气;④地位于低压槽上,容易出现雨雪天气。第2题,根据图中气压形势可以判断,上海位于低压槽上,正在经历冷锋活动,所以在未来几天,上海可能受冷空气影响而出现明显降温,A正确;韩国南部在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不会出现强对流天气,B错;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在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且由等压线分布可知,日本太平洋沿岸吹离岸风,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不会出现巨浪,C错;海南岛东侧没有低压气旋出现,所以不会受强台风袭击,D错。
(2019届高三·兰州检测)安徽省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
4.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
A.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
B.皖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
C.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D.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解析:3.B 4.C 第3题,冷锋位于安徽省北部,受其影响,安徽省北部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南部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故A错、B正确;锋线地区两侧气团物理性质差异大,风力大,C错;暖气团被迫沿锋面爬升,水汽凝结形成云雨天气,锋线北侧云量多,D错。第4题,未来两天,冷锋不断南移,安徽全省受冷锋影响强烈。皖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滑坡、泥石流灾害少,A错;冷锋过境,易产生云雨天气,对空气起净化作用,可吸入颗粒物减少,B错;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天气转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C正确;强对流天气多出现在赤道附近、山区、中低纬度夏季午后,江淮地区冬季不会出现强对流天气,D错。
考点(四) 立足于“综合思维”,考查气候类型及其影响
[典题示例]
(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2)题。
(1)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解析] 第(1)题,据题中信息可知,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为河流上游地区,泛滥沉积物具有季节性,故降水具有季节性;尼罗河为世界最长河流,河流泛滥说明水量大,故年降水量大。第(2)题,据材料可知,6~10月尼罗河洪水泛滥,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月到次年5月为枯水期,淤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不是“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的周边地区,并且植物的耕种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不适合尼罗河泛滥区;热带草原气候区6~10月为湿季,为农业生产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答案] (1)A (2)B
[考点师说]
1.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2.特殊地区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位于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区南北延伸、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3.气候对主要地理要素的影响
(1)对地形的影响
(2)对水文的影响
(3)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4)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
[对点训练]
如图所示地点为澳大利亚某国家公园,该公园为世界著名的十大国家公园之一。它致力于保护该地区原始古老的生态系统。受当地气候的影响,该公园景观存在明显的葱郁、焦黑互换的季节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该公园景观葱郁的时段主要是( )
A.3~5月 B.5~8月
C.9~11月 D.11月~次年4月
2.造成公园景色焦黑的原因可能是( )
A.干季高温干燥,易引发林火
B.风沙覆盖
C.水体腐殖质含量高
D.光照条件差
解析:1.D 2.A 第1题,从图中看该地位于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北半球冬季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带来丰沛的降水,公园景观葱郁。选D。第2题,该国家公园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时草木葱郁,但是到了干季降水稀少,气温高,草木枯萎,灌丛容易自燃,火后景观变得焦黑。选A。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与长江流域气候的共同点是( )
A.高温期相同 B.多雨期相同
C.少雨期相同 D.雨热同期
4.影响图示区域不同地点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受东南信风影响强弱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不同地点地势起伏大小 D.不同地点距海远近
5.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C.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3.A 4.D 5.D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特点。结合纬度与海陆位置可推测图示区域应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与长江流域都是夏季高温,高温期相同。第4题,该河流域从河口到源头,距海越来越远,受西风影响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少;根据该地纬度数可知,不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势起伏只影响局地降水,不是影响图示区域不同地点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主要影响大陆东岸气候。第5题,图示区域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大题强化增分——气候分析类题目的答题规范
[典题示例]
(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考题分析]
问题设置
素养体现
能力要求
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特点
区域认知
依据图文信息、经纬网及地名,准确定位区域地理位置,联系东北松嫩平原的知识进行地形描述
推测扎龙湿地的气候特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依据图文信息进行区域定位之后,结合材料中对湿地形成的描述,推理分析该地气候特点,强调气候中降水特点
[思维流程]
[尝试解答]
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特点: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增分指导]
1.气候类型的判断方面出现失误
审题过程中易忽略题干中的位置信息及相关的环境特征,导致气候类型的判断失误,因此审题时对气候类型的判断,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2.设问要求的分析方面出现失误
(1)真题示例
设问展示
失误表现
2018·全国卷ⅠT37(1) 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易忽略“利于扎龙湿地的形成”这一限制性条件,导致回答该地的气候类型、特征,缺乏针对性
2018·全国卷ⅢT36(1)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易忽略“利于卤水蒸发”这一限制性条件,导致回答时大而全,缺乏针对性
2016·全国卷ⅠT37(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易忽略“差异”一词,导致只回答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015·全国卷ⅠT37(1) 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易忽略“多年冻土”一词,导致对其形成的温度条件分析不准;易忽略“东北高纬地区”一词,导致忽略比较对象或误认为纬度差异是思考方向
2015·全国卷ⅡT36(3)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易忽略“沿海地区”一词,导致气候特点的分析范围扩大;易忽略“针对此气候特点”一词,导致分析防范的问题总结无针对性
(2)应对策略
气候分析类题目的设问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集中于分析气候特征或主要要素(气温、降水)特征、分析区域气候差异表现及成因、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特点、分析气候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设问要求时应先标出设问构成的行为动词(如“描述”“说出”“比较”等),再勾画出设问用语中的关键定语、中心词等,明确设问方向,然后分析设问要求涉及的具体知识内容。
3.解答过程中的要点组织方面出现失误
气候分析类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常出现要点分析不全面、忽视主要分析方向以及答题术语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为正确把握答题方向应遵循以下思考模式进行答题要点组织:
(1)分析某种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的特征及成因
思维
线索
气温→纬度高(低)、地势高(低)、洋流(寒暖流)、阳坡与阴坡、沿海与内陆等;
气温日较差→地势高(低)、天气晴(阴)、下垫面比热容;
气温年较差→纬度高(低)、下垫面、距海远近、地势高(低);
降水→迎风坡与背风坡、大气环流(上升或下降、从低纬吹向高纬或从高纬吹向低纬)、洋流(寒暖流)、迎(离)岸风
答题术语
气温
受××影响,终年气候温和(炎热)或夏季高温(凉爽),冬季寒冷(温和);受××影响,气温年较差大(小);受××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
降水
受××影响,年降水量丰富(贫乏);降水均匀或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或冬季多雨,夏季干燥;降水受××影响,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或降水从××向××递减(增加)
(2)分析某地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思维线索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该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昼夜温差、不同季节对水分的需求等
答题术语
气温
纬度低(高),气温高(低);地势低(高),气温高(低);××季节气温高(低),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不利)
日较差
位于大陆内部(沿海)或晴天(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小);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不利)
降水
受××影响,降水少(多),或××季节降水多(少),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不利)
光照
降水少(多),晴天(阴天)多,光照充足(不足),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不利)
[对点训练]
1.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
(2)与A地相比,说出C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从区域图可知该区域在西非,受赤道低气压带、西南季风、地形和暖流的影响,A、B两地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第(2)题,从气候资料图可知,C地6~8月降水少于A地,其原因可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地处赤道低气压带;受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气流随地形抬升,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
(2)主要差异:C地6~8月降水少于A地。原因:C地地形平坦,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2.(2018·福州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桂花是喜光树种,最适宜生长的气温为15~28 ℃;湿度对桂花生长发育极为重要,最适宜的湿度为75%~85%。桂林(25.5°N,110.5°E)是桂花的原产地,当地晒干的桂花主要销往上海,用作江南传统美食桂花糖、水晶桂花糕等的原料。
说明与上海相比,桂林有利于桂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解析:结合桂花的生长习性,通过比较地理位置差异,分析上海和桂林光照、气温和降水条件的差异对桂花生长的影响。
答案:与上海相比:桂林纬度较低,光照充足;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相对较高;夏季雨季长,湿度较大,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气温相对较低。
[专题过关检测]专题验收,高考能力实战冲关
一、选择题
(2018·河南郑州二模)某气象站对武汉城郊冬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某塑料大棚内、外气温进行了逐时对比观测。如图为该气象站根据观测数据绘制的2月温度日变化曲线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为阴天和晴天两种天气条件下大棚内、外气温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3题。
1.表示该地2月晴天大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A.晴天大棚内气温 B.阴天大棚外气温
C.晴天大棚外气温 D.阴天大棚内气温
3.常见大棚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大部分为23℃~28℃,上限温度为35℃。2月,该地菜农需揭膜降温的时间段是( )
A.5~7时 B.11~15时
C.18时前后 D.24时前后
解析:1.D 2.B 3.B 第1题,大棚起到温室的作用,棚内气温高于棚外,晴天气温高于阴天。武汉2月份是冬季,晴天大棚内气温日变化较大,对应丁曲线。甲曲线为阴天时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乙曲线为阴天时棚内气温日变化曲线,丙曲线为晴天时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第2题,根据前面分析,晴天时气温高于阴天,气温日较差比阴天时大。阴天时棚外气温最高值比棚内低,最低值比棚内高,气温日较差最小。第3题,由题干可知,常见大棚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大部分为23~28℃,上限温度为35℃。从纵轴35℃刻度处做水平线,与棚内气温曲线相交,从交点处做垂线,与横轴交点,判断时间。2月,该地菜农需揭膜降温的时间段是11~15时。
暖湿气流经过冷的下垫面形成平流逆温,在逆温层以下,水汽凝结便形成了平流雾(如图)。2018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平流雾,对海峡通行、航空运输和公路交通造成了极大影响,导致港口过海旅客、车辆大量滞留。读图文材料,完成4~5题。
2018年春节(2月)期间琼州海峡两个星期天气预报(单位:℃)
日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最高气温
18
20
25
27
25
25
26
26
27
27
25
20
21
23
最低气温
12
14
14
17
18
19
20
21
20
20
18
16
16
17
天气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阵雨
阵雨
阵雨~多云
阵雨
风
4.根据材料,判断琼州海峡大雾天气的起止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5~22日 B.17~22日
C.12~17日 D.22~25日
5.若图2是春节期间的全国海平面等压线图,则最有可能是哪一天的( )
A.21日 B.18日
C.15日 D.12日
解析:4.A 5.D 第4题,东南风来自较低纬度,是暖气团,遇到较高纬度水面,可能形成雾。根据大气热力作用,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有大雾天气昼夜温差小。表格中琼州海峡从15日起,夜晚温度明显较高,说明可能有大雾天气。22日后,夜晚气温明显降低,说明大雾天气结束。大雾天气的起止时间最有可能是15~22日。第5题,若图2是春节期间的全国海平面等压线图,结合海陆轮廓,此时琼州海峡受冷锋控制。根据等压线分布,琼州海峡吹东北风。结合表格中吹东北风的日期,选项中最有可能是12日,D对。
如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冰间湖是极地海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据研究,南极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常因离岸风的作用会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域,称为“近岸冰间湖”。据此完成6~8题。
6.由图可知( )
A.9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
B.海冰外缘线与海岸线走向一致
C.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D.海冰范围即海冰覆盖面积
7.南极附近形成“近岸冰间湖”的离岸风主要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8.南极“近岸冰间湖”的形成会( )
A.使南极沿岸温度升高 B.使海水盐度降低
C.使南极沿岸变得湿润 D.有利于海鸟觅食
解析:6.C 7.A 8.D 第6题,读图可知,应该9月之前气温最低,随后一段时间海冰还处于积累过程,故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同理,虽然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但只要温度适合融冰速度大于结冰速度,海冰范围就会缩小,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时,并不是气温最高时;读图可知,海冰范围是不断变化的,海冰外缘线也随之变化,而海岸线短时期没有多大变化,故海冰外缘线与海岸线走向不一致;9月至次年2月为融冰过程,持续5个月,2至9月为结冰过程,持续7个月,所以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读材料可知,南极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常因离岸风的作用会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域,海冰范围内可能有无冰覆盖的海水,故海冰范围要大于海冰覆盖面积。第7题,由于南极附近受极地东风的影响,故形成“近岸冰间湖”的离岸风主要是东南风。第8题,读材料可知,南极近岸冰间湖即因离岸风的作用会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域,有利于海鸟觅食。
(2019届高三·南宁质检)下垫面因素、人为热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因素。同一城市,晴朗、无风时热岛效应非常明显,大风条件下热岛效应微弱。下表为我国某特大城市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统计表。据此回答9~11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风速/(m/s)
3.2
2.9
4.2
3.7
3.9
3.2
3.7
4.1
3.1
2.9
2.4
2.1
平均云量
4.7
7.3
8.4
7.5
8.4
8.8
9.4
5.6
5.7
4.1
4.1
5.0
注:云量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全天无云,云量记为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云量记为10。
9.根据以上材料判断,该城市市区和郊区温差最大的时段是( )
A.冬末春初(2~3月) B.春末夏初(5~6月)
C.夏末秋初(8~9月) D.秋末冬初(11~12月)
10.6、7月该城市云量较多,导致( )
A.被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
B.大气昼夜温差增大
C.地面昼夜温差减小
D.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11.下列措施中,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
A.增加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
B.尽量多修水泥路面
C.全面关停高耗能企业
D.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解析:9.D 10.C 11.A 第9题,城郊温差最大时,热岛效应明显。根据材料可知,风速小,天气晴朗(无云)时,热岛效应明显。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城市11、12月平均风速较小,云量较少,故城郊温差最大的时段是秋末冬初。第10题,6、7月该城市云量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被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夜间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地面和大气昼夜温差都减小。第11题,增加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气温,故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水泥路面的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全面关停高耗能企业不符合社会发展实际;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与城市热岛效应无关联。
二、综合题
12.(2018·山东滨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木齐”。从2015年12月1日到2016年2月25日的87天里,乌鲁木齐的雾日多达73天。如图为乌鲁木齐周围地形图。
(1)乌鲁木齐冬季夜间多逆温现象,试分析原因。
(2)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
(3)乌鲁木齐为减少大雾天数,应采取哪些措施?
(4)乌鲁木齐南郊丘陵有一条“暖带”,1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 ℃,同时积雪长达175天。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件,有利于哪些产业活动的发展?
解析:第(1)题,要从影响近地面气温降温幅度大于高处的角度分析。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聚集,以及夜晚热力环流形成的山风下沉,迫使暖空气抬升,从而形成逆温现象。第(2)题,内陆地区雾的形成要具备水汽多、凝结核丰富、地面降温快、风力小等条件。第(3)题,减轻雾的强度主要从减少凝结核、增强风力的人类活动角度分析。第(4)题,利用“暖带”气温较高的优势可以发展大棚农业生产。利用丘陵地带积雪时间长的优势可以发展滑雪等旅游活动。
答案:(1)乌鲁木齐冬季多晴天,夜间地面降温快;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
(2)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3)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流通。
(4)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山地滑雪等旅游活动。
13.(2018·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如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解析: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龙卷风实质就是气旋,北美龙卷风的湿热气团主要发源于南部的墨西哥湾,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针旋转,在北上的过程中遇到冷气团主动爬升;另一方面,地处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空气受热抬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抬升空气。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对龙卷风削弱作用较小;平原南北延伸,有利于冷暖气团相遇,利于龙卷风的形成和移动。第(3)题,春季南部气温回升快,导致南北温差大,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容易形成龙卷风。第(4)题,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风力大,破坏力强,往往对过境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另外,龙卷风一般出现在局部范围内,出现的时间短,气势壮观。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