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阜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联考地理试题
展开
www.ks5u.com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份联考地理试题卷 考试说明:1.考查范围:必修一第一单元,前3节(不包括公转)2.试卷结构: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分值:100分。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诚结東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地球上部分地点的太阳光被月球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下图为日全食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从天体类型上看,月球属于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星云2. 图中太阳被月球遮挡的发光部分是太阳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对流层3. 发生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有A. 黑子 B. 耀斑 C. 太阳风 D. 极光【答案】1. C 2. A 3. B【解析】【1题详解】绕恒星运行的是行星,绕行星运行的是卫星。地球是行星,月球绕地球运行,所以月球属于卫星。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2题详解】人们看到的太阳光大多是光球层发出的,图中太阳被月球遮挡的发光部分是太阳的光球层。所以A符合。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3题详解】发生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光球层的是黑子,太阳风在日冕层,极光发生在地球的两极高空。综上可知B符合。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 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5. 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A. 北京郊区 B. 青藏高原 C. 赤道附近 D. 极圈附近6. 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A. 太阳辐射强度 B. 耀斑活动周期C. 大气层的厚度 D. 八大行星位置【答案】4. C 5. D 6. B【解析】地月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极光只出现在两极高纬地区的极夜时期,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引发的。【4题详解】照片中“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银河系,C对。地月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A、B错。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没有包含关系,D错。所以选C。【5题详解】极光只出现在两极高纬地区的极夜时期,该照片中有极光现象,拍摄地点在极圈附近,D对。北京郊区、青藏高原 、赤道附近看不到极光现象,A、B、C错。所以选D。【6题详解】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引发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耀斑活动周期,B对。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层的厚度、八大行星位置与极光现象出现无关,A、C、D错。所以选B。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区时)2014年10月22日10时28分,太阳黑子发生强烈爆发。下图为“太阳黑子与木星、地球大小的对比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7. 太阳黑子发生强烈爆发时,北京时间为A. 21日21时28分 B. 22日15时28分C. 22日13时28分 D. 22日23时28分8. 太阳黑子强烈爆发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 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B. 引发严重的低温冻害C. 形成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D.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答案】7. D 8. D【解析】此题考查区时的计算和太阳活动。【7题详解】西5区与东8区相差5+8=13个小时,由于东8区在西5区的东边,所以东8区的区时为10:28+13:00=23:28,故选D。【8题详解】太阳黑子与耀斑同时爆发,所以太阳黑子强烈爆发的时候,也是耀斑爆发的时候。耀斑爆发时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故选D。 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中心点为北极点,M为晨昏线与纬线切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 关于图中A、M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转线速度M地小于A地 B. 自转角速度M地小于A地C. A和M两地地方时相差12小时 D. 一年中A地昼长不可能与M地昼长相同10. 下列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弧AMB为昏线 B. 弧AM为晨线C. 晨昏线(圈)平行于太阳光线 D. 晨昏线(圈)任何时刻都将地球平分【答案】9. A 10. D【解析】【9题详解】A、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M位于北极圈,A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M地小于A地,故正确;B、自转角速度M地等于A地,故不符合题意;C、AM两地经度相差90°,地方时相差6小时,故不符合题意;D、春、秋分日,A地昼长与M地昼长相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10题详解】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图中中心点为北极点,故判断AM是昏线,BM为晨线,故A、B选项错误;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圈)所在平面,C错误;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也叫晨昏圈,也是一个大圆,和经线圈一样,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D正确。故选:D. 11.下列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弧AMB为昏线 B. 弧AM为展线C. 晨昏线(圈)平行于太阳光线 D. 晨昏线(圈)任何时刻都将地球平分【答案】D【解析】【详解】这题与上面一题重复。之前拆解出错,现在王主任合并到前面题,所以此题需删除。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些地理现象。完成下列各题。12.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C. D. 13. 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 昼夜现象B. 昼夜交替现象C. 时差的产生D.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答案】12. C 13. A【解析】【12题详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图A、D是顺时针方向,A、D错。图C是逆时针方向,C对。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图B是逆时针方向,B错。故选C。【13题详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的产生、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而昼夜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故选A错,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A。 1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描述的日行八万里在下列哪个地方可以实现:( )A. 北回归线 B. 南回归线C. 赤道附近 D. 两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赤道周长4万千米,8万里,每日地球自转一周,相当于运行8万里,C对。其它纬线长度短,不符合,A.B.D错。【考点定位】地球自转特征,纬线的特征。 15.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 A,B B. A,E C. D,E D. B,D【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的运用【详解】地转偏向力的特征: 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物体的运动向右偏移,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物体的运动向左偏移,在赤道上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图中,B在北半球向右偏移,D在南半球,向左偏移。故选D。【点睛】地转偏向力的特征口诀:“南左北右”。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6. 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7. 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B. 利用太阳能发电是西藏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C. 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D. 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答案】16. D 17. D【解析】【16题详解】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海拔高,高原气候,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相当;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并非是因为离太阳近,而是因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D②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17题详解】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区,太阳能丰富,但世界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撒哈拉沙漠,A错;西藏太阳能丰富,但利用太阳能发电还不是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B错;利用太阳能发电,受季节、天气等影响,连续性差,投资大,收益较小,占地广,储能难,C错;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D正确。故选D 18.如果建立四座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其地点分别是:①青藏高原,②北疆,③东北平原,④成都平原,则年总发电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③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太阳能发电站应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如果建立四座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①年总发电量最多。北疆降水少,晴天多,发电量较多,②较多。东 北平原夏季多雨,阴天较多,③发电量较少。成都平原多云雾天气,日照时间少,④发电量最少。则年总发电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①②③④,A对。B、C、D错。【考点定位】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差异。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019年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于3月15日闭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19. 当大会开幕时,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A. 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一 C. 大于二分之一 D. 小于二分之一20. 大会期间,地球绕日运动速度( )A. 逐渐变慢 B. 逐渐加快 C. 先减慢,后加快 D. 先加快,后减慢21.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A. 北半球,向北运动 B. 北半球,向南运动C. 南半球,向北运动 D. 宵半球,向南运动【答案】19. C 20. A 21. C【解析】【19题详解】从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是新一天的范围。已知北京时间2019年3月5日上午9时大会开幕,此时15°W地方时为3月5日0时,故从15°W向东到180°经线是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范围大于二分之一。故C正确。故选C【20题详解】大会时间从3月5日到3月15日。大会期间,处于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离近日点渐远,故绕日运动速度逐渐变慢,A正确。故选A【21题详解】大会时间从3月5日到3月15日。此时位于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运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22.下图为太阳系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_________,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轨道和_______轨道之间。(写行星名称)(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_向 _______,另外还具有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3)图中M、N分别表示_________层、_________层。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关联密切的是_________(选择填空)。①生物活动②大气运动③火山爆发④水的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1). 海王星 (2). 木星(或火星) (3). 火星(或木星) (4). 西 (5). 东 (6). 共面性(或近圆形) (7). 近圆形(或共面性) (8). 色球 (9). 日冕 (10).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有:太阳大气分层,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试题难度较低,熟记基础知识即可解答。【详解】(1)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远及近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图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另外还具有共面性和近圆性。(3)图中M、N分别表示色球层和日冕层。生物活动离不开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导致地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是太阳辐射;故太阳辐射会影响生物活动、大气运动、水的运动,B①②④正确;火山爆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③错误。故选B 23.读下图,C点所在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问题。 (1)右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节气分别为 、 、 、 。(2)在右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方向。(3)此时C点的地方时为 ,北京时间为 时。(4)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 (填“晨线”或“昏线”)。(5)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图中A、B、C各点的排序 (6)某物体在C点做向北的水平运动,其运动方向偏向 (填“向东”或“向西”)。【答案】(1)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2)逆时针,画图略。(3)4 12(4)晨线(5)B、C、A(6)东【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有:地球公转轨道和二分二至判断,光照图中地方时的计算,地球的自转速度,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等。【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节气分别为冬至、春分、夏至、秋分。(2)地球的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绘图略。(3)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相差30°,C点所在经线位于6时经线以西30°,故此时C点的地方时为4时;根据材料可知,C点所在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北京时间为东经120°的地方时,计算可得,北京时间为12时。(4)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故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5)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据图可知,A、B、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6)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据图可知,C点位于北半球,某物体在C点做向北的水平运动,其运动方向偏向右侧,即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