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化学高考二轮复习(浙江)金属及其化合物作业 练习
展开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09(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单质是( )A.SiO2 B.Br2C.Na2O D.Na解析:选D。A项,SiO2是非金属氧化物;B项,Br2是非金属单质;C项,Na2O是金属氧化物;D项,Na是金属单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2.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B.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C.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D.电解AlCl3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铝解析:选D。由于H+的放电能力大于Al3+,电解饱和AlCl3溶液,得到Al(OH)3、H2、Cl2,无法得到金属铝。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B.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玻璃C.海水中的钠元素以单质存在D.氧化镁(熔点2 800 ℃)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答案:C4.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等从其熔融盐中置换出来B.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C.铜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该反应可以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D.铁能与硫酸发生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贮存浓硫酸解析:选D。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故可用铁制容器贮存浓硫酸。5.(2018·浙江4月选考,T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碱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B.二氧化碳可用作镁燃烧的灭火剂C.植物秸秆可用于制造酒精D.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作净水剂答案:B6.铁、铝、铜是制造潜艇必不可少的重要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形成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B.Cu不能与AlCl3溶液、FeCl3溶液发生反应C.任何情况下,三种金属都不能与水反应D.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Fe3+、Al3+、Cu2+的混合溶液时Fe3+优先放电解析:选D。Fe3O4是复杂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A错;Cu不能与AlCl3溶液反应,但能与FeCl3溶液反应,B错;铁、铝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C错;氧化性:Fe3+>Cu2+>Al3+,所以在电解过程中Fe3+优先放电,D正确。7.某溶液中有Mg2+、Fe2+、Al3+、Cu2+等离子,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将滤渣高温灼烧并将灼烧后的固体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Mg2+、Fe2+ B.Fe2+、Al3+C.Al3+ D.Cu2+解析:选B。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Mg2+→Mg(OH)2、Fe2+→Fe(OH)2、Al3+→AlO、Cu2+→Cu(OH)2;过滤后滤渣中含有Mg(OH)2、Fe(OH)2、Cu(OH)2;高温灼烧后Mg(OH)2→MgO、Fe(OH)2→Fe2O3、Cu(OH)2→CuO;将MgO、Fe2O3、CuO投入过量盐酸后生成Mg2+、Fe3+、Cu2+,故应选B项。8.已知X、Y为单质,Z为化合物,能实现下列转化:X+YZ X+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Z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X可能是Na②若Z的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X可能是H2③若Z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Y可能为Fe④若Z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Y可能为CuA.②④ B.①②C.①③ D.③④解析:选A。该题可逐条验证,先假设说法正确,再将相应物质代入上述转化关系,若能成立,则说明假设成立。若Z溶于水得到强碱溶液,X为钠时,则Y只能为氧气,则Z为过氧化钠,溶于水得NaOH溶液,电解该溶液得不到钠,①不正确;若X为氢气,Y为氯气时,符合转化关系,②正确;若Z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Z中应含有Fe3+,此时Y如果为Fe,则X应为氯气,但用惰性电极电解FeCl3溶液,得不到Fe,③不正确;若Z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则Z中含有Cu2+,此时Y如果为Cu,则X可以为氯气,符合转化关系,④正确。9.(2017·浙江11月选考,T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碘酸钾可用作加碘食盐的添加剂C.碳酸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D.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答案:C10.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像不相符的是( )解析:选C。NaOH溶液和AlCl3溶液按4∶1混合后完全转化为NaAlO2,继续加入AlCl3溶液,发生反应为Al3++3AlO+6H2O===4Al(OH)3↓,A项正确;NaAlO2溶液中加入盐酸立即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盐酸,沉淀溶解,其反应为NaAlO2+HCl+H2O===Al(OH)3↓+NaCl,Al(OH)3+3HCl===AlCl3+3H2O,B项正确;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先转化为NaHCO3和NaCl,Na2CO3完全转化为NaHCO3后,再加入盐酸才产生气体,C项错误;向含Mg2+和Al3+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Mg(OH)2和Al(OH)3两种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Al(OH)3沉淀溶解,D项正确。11.(2019·浙江七校联考)研究铜和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①②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铁丝表面迅速变黑,之后无明显现象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可用铜制容器盛放浓硫酸B.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C.依据②可推断出铜和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D.①②中现象的差异仅是由于温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解析:选C。常温下铁遇冷的浓硫酸发生钝化,故常温下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A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Cu与稀硫酸不反应,而Fe能与稀硫酸反应继续生成氢气,则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可能相等,B项错误;②中在加热条件下,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反应中生成了SO2,C项正确;温度升高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浓硫酸的氧化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D项错误。12.(2019·浙江名校联考)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还含有少量FeS2)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入CaO可以减少SO2的排放,同时生成建筑材料CaSO4B.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过滤、洗涤、灼烧沉淀可制得Al2O3C.隔绝空气焙烧时,理论上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5D.烧渣分离可以选择用磁铁将烧渣中的Fe3O4分离出来解析:选C。FeS2煅烧时会生成SO2,加入的CaO会与SO2反应生成CaSO3,且Ca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CaSO4,减少SO2的排放,A项正确;滤液为NaAlO2溶液,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可得到Al2O3,B项正确;根据题目流程图可知,Fe2O3与FeS2隔绝空气焙烧时产生SO2和Fe3O4,发生的反应为FeS2+16Fe2O3===2SO2↑+11Fe3O4,理论上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而不是1∶5,C项错误;Fe3O4具有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为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的CO2质量进行计算。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2)装置B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有关该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下列因素可能使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A.样品分解不完全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C.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解析:(3)利用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然后再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样品分解不完全,属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真实量要少,故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若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导致碳酸氢钠的质量比真实量要少,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故答案选AC。答案:(1)干燥管 (2)冷凝反应生成的水 (3)AC14.铁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1)铁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态(填“游离”或“化合”)存在。其氧化物中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列举两个生成磁性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验证一种溶液中是否含有Fe3+、Fe2+,正确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A.向甲试管中加入该溶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一定存在Fe3+B.向乙试管中加入该溶液,滴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若紫红色褪去,证明一定存在Fe2+C.向丙试管中加入该溶液,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若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Fe2+(4)铁合金有下列数据:钢碳素钢(Fe、C、Mn、Si)合金钢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碳素钢+Cr、W、Ni、Co等含碳量<0.3%含碳量0.3%~0.6%含碳量>0.6%韧性好、强度低韧性好、强度好硬而脆具有特殊性能取15 g某碳素钢样品,按下列实验流程进行操作:①A、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D装置质量增加0.22 g,该样品属于________钢。③没有A、B装置,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解析:(3)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故可用KSCN溶液检验Fe3+;酸性KMnO4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溶液紫红色褪去,故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2+。(4)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C装置中发生反应C+O2CO2,D装置质量增加0.22 g是C装置中生成的CO2,则15 g某碳素钢样品中含有碳0.06 g,含碳量为0.4%,因此该样品属于中碳钢。因为空气中含有CO2,没有A、B装置,D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实验结果会偏高。答案:(1)化合 Fe2O3(2)3Fe+2O2Fe3O4、3Fe+4H2O(g)Fe3O4+4H2、6FeO+O22Fe3O4(答出其中两个即可)(3)AB(4)①除去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②中碳 ③偏高15.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①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②另取20 g A全部溶于0.15 L 6.0 mol·L-1盐酸中,得溶液C;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1.12 L(标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④用KSCN溶液检验时,溶液D不变色。请填空:(1)①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中的单质B是________。(2)②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③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0.15 L,则该溶液中 c(Mg2+)为________,c(Fe2+)为________。解析:(1)铝热反应指单质Al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热,但该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引发。在混合物上加少量KClO3固体并插上Mg条,点燃Mg条后放出热量,使KClO3固体分解放出O2,进一步加剧Mg的燃烧,可在短时间内使混合物温度迅速升高,引发反应。发生的反应为Fe2O3+2AlAl2O3+2Fe,所以产物中单质B为Fe。(2)Fe2O3和MgO都是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为Fe2O3+6HCl===2FeCl3+3H2O;MgO+2HCl===MgCl2+H2O。(3)混合物中只有Fe2O3能和Al发生铝热反应,生成Fe单质。C溶液中有反应生成的FeCl3,还有未反应的HCl。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Fe+2Fe3+===3Fe2+。(4)假设步骤②用去的20 g固体中,MgO的物质的量为x,则Fe2O3的物质的量也为x,则40 g·mol-1×x+160 g·mol-1×x=20 g,解得:x=0.1 mol。根据MgO~MgCl2的关系,则溶液中MgCl2的浓度为0.1 mol÷0.15 L=0.67 mol·L-1。步骤④说明溶液中没有Fe3+,也就是溶质为FeCl2和MgCl2。根据Cl-不变的关系,可知MgCl2和FeCl2的总的物质的量等于=0.45 mol,所以FeCl2的浓度为=2.3 mol·L-1。答案:(1)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Fe(2)Fe2O3+6HCl===2FeCl3+3H2O,MgO+2HCl===MgCl2+H2O(3)Fe+2H+===Fe2++H2↑,Fe+2Fe3+===3Fe2+(4)0.67 mol·L-1 2.3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