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展开
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命题内容: 化学1专题4 化学2专题1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 两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2、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 )A. SO2 B. 氮氧化物 C. 可吸入颗粒物 D. CO22.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 B.CO2分子的球棍模型: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N≡N∶3.有一充有20mL 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仍有1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 )A.2∶3 B.3∶2 C.1∶4 D.4∶14.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的C60,发现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断裂DNA杀死细胞,抑制艾滋病。关于14C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4C原子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是C60的同素异形体C.14C原子与14N原子所含中子数相同 D.与12C、13C是碳元素的三种同位素5.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 )A.HX B.H2X C.XH3 D.XH46.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KCl B.NaOH C.H2O D.CH47.有三种金属元素a、b、c,在相同条件下,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a可以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则这三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b、c、a B.a、b、c C.b、a、c D.c、b、a8.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 < MB.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C.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D.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9.下列溶液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澄清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氯水 ⑤品红溶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0.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原子NSOSi半径/10-10 m0.751.020.741.17根据以上数据和元素周期律,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0.80×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11.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B.和铜反应中都表现出强氧化性和酸性C.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腐蚀性、脱水性、吸水性D.浓硫酸和浓硝酸露置在空气中,物质的量浓度都降低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氨是共价化合物,硝酸是离子化合物C.氨气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D.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1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C(金刚石)和CO2 B.NaBr和HBr C.CH4和H2O D.Cl2和KCl14.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 ( )15.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稀H2SO4与铜不反应,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反应B.由于浓H2SO4具有脱水性,所以可用做干燥剂C.浓H2SO4有氧化性,稀H2SO4无氧化性 D.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也不与铁、铝发生反应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O2+2OH- = NO2-+NO3-+H2O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H+OH- NH3↑+H2OC.氨水中加入盐酸:NH3·H2O+H+= NH+H2O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OH- = Fe(OH)3↓17.以下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浓度或者量无关的是 ( )A.Cu与硝酸反应 B.CO2通入NaOH溶液中C.Zn与H2SO4 D.AlCl3溶液中通入NH318.在NO2与水的反应中,NO2的作用为( )A.是还原剂 B.是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19.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检物质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正确的操作是( )A.直接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处试验B.加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D.加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处检验20.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它能与水反应生成H2SO3 C.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D.将等体积的SO2和Cl2混和后通入滴有石蕊的水中,溶液的颜色将变红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填空题21.(6分)(1)下列现象分别表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 请选择合理选项(用序号填空):a.强氧化性 b.酸性 c.不稳定性 d.挥发性①浓硝酸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是因为浓硝酸具有 。②浓硝酸可使铁、铝产生钝化现象,是因为浓硝酸具有 。(2)硝酸在反应中的动态变化:在浓硝酸中放入过量铜片,回答下列问题:①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的浓度会越来越小,最终变成稀硝酸,则临近结束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22.(12分) 针对下面表格的10种元素,完成以下各小题。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2 CNO Ne3NaMgAlSi SCl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3)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Na与 Mg相比,原子半径较小的是 (填元素符号)。(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6)MgO和Al2O3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7)CO2的结构式为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的是 (填化学式)。(8)铜与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浓溶液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工业上以N2和H2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制备NH3,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10分)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① D的化学式是 ;② 当汞不慎洒落出来时,为防止污染环境,可用物质A除去,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用右图装置除去CO2中的少量B气体,则装置中应盛放的液体是 (填编号)。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浓硫酸(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① A、C的化学式分别是:A ;C 。② D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总共生成22.4L(标准状况)的混合气体(忽略水蒸气),则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 mol。24.(12分)某校的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已知:Na2SO3+H2SO4(浓) = Na2SO4+SO2↑+H2O,E中所装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实验开始时关闭K2打开K1,从分液漏斗中向烧瓶内加入浓H2SO4。(1)B中的现象是 ,原因是 。(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D的作用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A中反应完成后,关闭K1,打开K2,将E中的气体注入B中,观察到B中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若E中装的是过氧化氢溶液,则B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ADBBCB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CBADDCDA二、填空题(共40分)21.(6分)(1)① c ② a (各1分,共2分)(2)①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2分)②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分)22.(12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各1分)(1)氧 (2)Ne (3) (4)Mg (5)NaOH (6)Al2O3 (7)O=C=O;Al(OH)3 (8)Cu+2H2SO4(浓)CuSO4+SO2↑+2H2O (9)N2+3H22NH323.(10分) (1) ① H2SO4 (1分) ②Hg+S = HgS(2分) ③ c (1分)(2)①N2; NO2(各1分,共2分) ②C+4HNO3(浓) CO2↑+4NO2↑+2H2O(2分) 0.8(2分)24.(12分) (1)导气管有气泡冒出(写无明显现象也给分)无明显现象 (1分) H2SO3的酸性比盐酸弱,所以SO2不能与BaCl2反应 (1分)(2)SO2+Cl2+2H2O = H2SO4+2HCl (2分)(3)吸收多余SO2,防止空气污染 (1分) SO2+2OH-= SO+H2O (2分)(4)产生白色沉淀 (1分)Ba2++2NH3+H2SO3= BaSO3↓+2NH(分步写或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分)(5) SO2+H2O2 = H2SO4(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