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河北省衡水滁州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调研卷(解析版)

    【地理】河北省衡水滁州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调研卷(解析版)第1页
    【地理】河北省衡水滁州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调研卷(解析版)第2页
    【地理】河北省衡水滁州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调研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河北省衡水滁州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调研卷(解析版)

    展开

    河北省衡水滁州分校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调研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A
    【解析】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短缺。故A正确,D错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西藏;太阳能能量分散。故B、C错误。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什么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人类活动等。山脚下平原地区的花儿开败了,而山上寺庙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显然这是由于平原地区气温较高,而山上气温较低造成的寺庙中花儿盛开较晚。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图甲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乙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l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关于岳阳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岳阳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 岳阳市规模扩大使湖陆风增强
    C. 湖陆风使岳阳市昼夜温差减小
    D. 湖陆风使岳阳市降水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湖陆风是由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岳阳市地面硬化,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性质差异增大,湖陆风增强,A错误。岳阳市城市规模增加,规划根好,极有可能也增加绿化、水体面积等,可能减弱城郊热力性质差异,所以不一定使湖陆风增强,故B错误。湖陆风的产生,使得湖泊湿润气流通过热力环流进入城市,城市水汽较多,增加降水几率,D错误;同时城市温度较高的气流顺着热力环流扩散到郊区,使得岳阳市昼夜温差变小,故C正确。
    4.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莫霍面以上圈层平均厚度为33千米
    B. 古登堡面以下物质状态都接近于液态
    C. 由地表到地心温度、压力都均匀地增大
    D. 软流层以上都是由岩石组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外核估计是液态,但是内核是固态;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5.若黄赤交角变大,则会引起的现象的是 ( )
    A. 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小 B. 南北极圈的纬度值增大
    C. 北温带范围增大 D. 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黄赤交角变大,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大,A错误。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大,热带地区变大;回归线与极圈度数互余,则南北极圈度数变小,极地地区范围变大,B错;温带范围变小,C错。极地地区变大,即地球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增大,D对。
    下图为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 M点所在半球是( )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东半球,南半球
    7. 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北、正西和正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
    A. 回到M点 B. 在M点的正东方
    C. 在M点正西方 D. 在M点东南方
    8. 图中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
    A. 4444 km B. 3333 km
    C. 2222 km D. 1823 km
    9. 若一架飞机从N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M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 先西北再西南 B. 先东北再东南
    C. 一直向西 D. 先东南再东北
    【答案】6. B 7. C 8. B 9. A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M所在纬度自南向北越来越大,为北半球,经度自西向东越来越小,为西经70°,在西半球,故选B。
    【7题详解】
    某人从M点出发,向正东行进200千米落在X经线上,然后沿该纬线北行200千米,落在60°N以北的纬线上,向西行进200千米,落在出发时西经70°以西的纬线上(纬度越高,经线圈越小),在向南行进200米,又落在该纬线上,所在地点在原点正西方向,故选C。
    【8题详解】
    读图可知,MN位于北纬60°纬线上,两地经度差为60°,60°上两条经线之间的距离为111/2千米,所以两地距离为111*60/2=3330千米,故选B。
    【9题详解】
    图中MN两点位于北纬60°,M位于N地正西方向,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大圆劣弧,所以两点间最短航线为先西北后西南,故选A。
    【考点定位】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断 两点间最短航线 两点间距离的判断
    【名师点睛】经纬网图的综合判读
    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起(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 (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甲、乙两图分别为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上图中( )
    A. a表示纵波 B. ①表示莫霍界面
    C. b表示横波 D. ②为地球内、外核的分界
    11.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推测图中( )
    A. 组成①以上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岩石 B. ①与②之间的物质全部为固态
    C. ③层物质呈液态或熔触状态 D. ④处物质可能为固态,以铁、铁的硅胶盐类为主
    【答案】10. B 11. C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读图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来看,a为横波,b速度快,为纵波,在①界面地震波传播速度加快,为莫霍面,②为古登堡面,为地幔和地核的界线,故选B。
    【11题详解】
    组成①以上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矿物,A错。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B错。外核为液态和熔融态,C对。内核可能为铁和镍,D错。故选C。
    【考点定位】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名师点睛】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1、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球不止一个核心,而是两个即内核和外核。地核之所以成为实心因为地心引力在此创造出的压力是地球表面压力的300万倍。地核是的高温可以达到华氏13000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上2000度。 地核内的铁流使物质产生巨大的磁场,可以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射线的干扰。
    2、地幔为铁镁固体,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
    3、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下图是我国某地2015年8月份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该地位于我国( )
    A. 黄土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青藏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13. 有关该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日较差小 B. 多沙漠、戈壁
    C. 雪山连绵 D. 水土流失严重
    14. 2015年8月份,该地晴天多达19天,与其密切关联的是( )
    A. 距海较远,水汽少 B. 受信风影响,降水少
    C. 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D.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时间较长,晴天多
    【答案】12. D 13. B 14. A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读图,该地气温最高时,北京时间约是16点,气温最高时一般是午后2点左右,即地方时14点左右。可以计算出该地的纬度约是90°E,A、B错。该地最低气温约10°C,青藏高原夏季平均气温约8°C,C错。该地位于我国 塔里木盆地,D对。
    【13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该地是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A错。多沙漠、戈壁,B对。盆地周围多雪山分布,盆地内部无雪山,C错。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少,沙漠化严重,D错。
    【14题详解】
    在塔里木盆地,2015年8月份,晴天多达19天,与其密切关联的是距海较远,水汽少,A对。纬度较高,不受信风影响,B错。四周山地环绕,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C错。不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错。
    【考点定位】区域天气等地理特征,形成原因。
    【名师点睛】一天中最高气温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约14时。据此计算出该地的经度,排除不适宜选项。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约8度左右,根据区域的气温值,气温变化幅度,排除不符选项。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自然环境特点,及形成原因。
    甲图和乙图分别为某大陆最冷月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 图中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可能出现于图幅的
    A. 中西部 B. 西北部 C. 东北部 D. 中东部
    16. 等温线总体走向由甲图到乙图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海陆分布 D. 植被差异
    17. 对h地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月份,该地午后多阵雨
    B. 甲图所示月份该地气温日较差总体大于图2所示月份
    C. 乙图所示月份,该地多晴天
    D. 甲图所示月份,该地常遭台风袭击
    【答案】15. B 16. B 17. C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根据选项中位置分析,中西部地区最冷月气温在0-8℃,最热月气温在24-28℃,气温年较差最大值约是28℃,同理分析西北部最大值约40℃,东北部最大值约36℃,中东部最大值约36℃。
    【16题详解】
    比较左右两图,两图的太阳辐射、植被、海陆分布相同,不是差异的主要原因,只可能是冬夏大气环流不同造成的,所以是主导因素,所以D正确。
    【17题详解】
    左图所示月份,该地是冬季,气候温和,对流弱,降水少,午后不会有阵雨,右图所示月份,该地是夏季,没有寒潮侵袭,右图所示月份,结合经纬度分析,该地气温高,应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左图所示月份,该地是冬季,无台风袭击。
    考点:大气运动
    下图中a、b、c代表单元格,回答下列各题。

    18. 有关 a 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特有 B. 雨热同期 C. 盛夏伏旱 D. 冬雨夏干
    19. 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
    A. a—b—c B. b—c—a C. c—a—b D. c—b—a
    【答案】18. B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a地1月气温较低,在0℃以下;降水量在0-50毫米,说明冬季寒冷干燥。A地7月气温在20℃以上,降水量在150-200毫米之间,说明夏季高温多雨,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在日本、朝鲜都有分布,不是我国特有,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干燥,故B正确D错误。盛夏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故C错误。
    【19题详解】
    根据上题判断,a为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温带地区。B气候,最冷月均温出现在7月大于0℃,1月高温多雨,7月(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半球大陆东岸亚热带地区。C类气候1月高温多雨,7月高温多雨,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故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a-b-c,A正确。
    【点睛】根据最冷月温度判断温度带:
    根据最冷月、
    最热月气温确定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15 ℃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0~15 ℃
    最热月均温>25 ℃
    亚热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