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上饶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江西省上饶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某年7月22日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有( )A. 1级 B. 2级C. 3级 D. 4级2. 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北半球夏至日时,地球位于(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示,图中地球和月球属于地月系,地球和太阳属于太阳系,包括天体系统有2级,故选B。【2题详解】根据图示地球判断,地球位于甲位置太阳直射北半球,代表北半球夏至日,A正确。地球位于丙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代表冬至日,C不符。由地球公转的逆时针运动方向推出,乙处代表秋分日,丁处代表春分日,BD均不符,故选A。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3. 该地可能位于( )A. 20°N B. 20°SC. 30°N D. 30°S4. 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A.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 昼夜均分C. 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D. 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答案】3. B 4. D【解析】【3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地正午日影大部分时间朝向正南,少部分时间朝向正北,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故选B。【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纬20°,当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南纬20°,郑州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昼短夜长,为冬季,正值寒冷干燥季节,故选D。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点睛】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各题。5. 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 东经70° B. 东经90°C. 西经70° D. 西经110°6. 此日在( )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答案】5. A 6. C【解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根据东西半球划分,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位于夜半球中央的经线是110°W,时刻是0点。与之相对的70°E经线时刻是12点。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东经70°,A对。B、C、D错。【6题详解】图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说明太阳直射赤道。结合公转方向,夜半球对着观看者,此日在9月23日前后,C对。3月21日前后昼半球对着观测者,A错。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观测者看到昼夜各一半,B、D错。【考点定位】东西半球划分,太阳直射点坐标,地球公转特征。【名师点睛】了解东西半球划分界线,西半球中间的经线是西经110度,夜半球中间的经线时刻是0点。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日地球与太阳的位置,顺着公转方向,观测者看到夜半球的是秋分日,春分日看到的是昼半球。2014年9月11日晚间与12日,两次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产生壮观的极光现象。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7. 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A. A层 B. B层C. C层 D. A层和C层8. 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 英国、墨西哥 B. 挪威、芬兰 C. 意大利、西班牙 D. 印度、巴基斯坦【答案】7. C 8. 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7题详解】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太阳日冕层放射出了大量的带电粒子流袭击地球的磁场,产生壮观的极光现象。结合太阳外部大气结构中,由内向外依次是A光球、B色球、C日冕层。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C层日冕层。故选C。【8题详解】地球磁场磁力线最密集的地方是两极地区,在两极地区附近的高纬度国家,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现象。墨西哥纬度低,不可能看到极光现象,A错误;挪威、芬兰都是有北极圈穿过的国家,可能欣赏到极光,B正确;意大利、西班牙纬度较低,看不到极光,C错误;印度、巴基斯坦纬度低,看不到极光,D错误。故选B。【点睛】两极附近的高纬度国家在极夜时间可能观测到极光。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下列各题。9. 图中甲为 ( )A. 地表 B. 软流层C. 莫霍界面 D. 古登堡界面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 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C. 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答案】9. C 10. D【解析】试题分析:【9题详解】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地表海拔越度,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曲线甲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曲线甲为表达地壳厚度的曲线,故C正确。【10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基本上地势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地势越低,地壳厚度越薄,故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错误,D对;距海的远近,与地壳厚度关系不大,故A错;山地、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平原地区为30千米左右,故C错误;故答案选D项。【考点定位】地球的内部分层,地壳的厚度与地势的关系。【名师点睛】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地表海拔越度,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曲线甲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古代诗歌中往往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 形成“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2.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天气系统是 ( )A. 快行冷锋 B. 暖锋 C. 准静止锋 D. 寒潮【答案】11. B 12. A【解析】该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天气现象分析。【11题详解】“早穿皮袄午披纱”反映新疆昼夜温差大。新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大气中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通过大气逆辐射回到地面的热量少,故出现了白天的大气增温快,夜晚大气的降温也快的特点。故选B。【12题详解】该诗句体现的天气现象是大风和降雪天气,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天气系统是快行冷锋。故选A。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各题。13.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①—④—②C. ②—③—④ D. ③—④—②14.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5.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 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 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 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 地面吸收④辐射少【答案】13. B 14. B 15. C【解析】试题分析:【13题详解】从图中可知: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按照大气受热过程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可见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④—②,C对。【14题详解】近地面是大气最直接热源(主要是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尘埃吸收地面辐射形成的红外线),随海拔高度增加得到地面辐射越来越少,因此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②,B对。【15题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和保温能力弱,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虽太阳辐射强但吸收能力弱温度低,B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 蒙古高原B. 亚马孙平原C. 巴西高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17. 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大气成分的差异B. 海陆分布的差异C. 太阳辐射的差异D. 大洋环流的差异【答案】16. A 17. B【解析】【1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四地中,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均位于南半球;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北半球,且蒙古高原纬度高,故答案为B。【17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水的比热容大,陆地升温速度快于海洋。北半球陆地面积远大于南半球陆地面积,升温幅度大,故选A。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8. 图中A、B、C、D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 A地 B. B地C. C地 D. D地19. 下列有关图中A、B、C、D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B. B处可能形成气旋C. C处为低压中心 D. D处多云20. 若此图表示低纬环流图,则( )A. A为赤道附近地区 B. B为纬度60°附近地区C. 近地面为西风带 D. 近地面为极地东风带【答案】18. B 19. A 20. A【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18题详解】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A、B之间,由于水平气流由B流向A,说明B气压最高,故选B项。【19题详解】A处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形成阴雨天气,正确。B项B处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反气旋);错误。C项CD之间的水平气流,自C流向D,说明C处气压高于D处,C项错误。D项由于B处盛行下沉气流,故D处天气晴朗。选A项。【20题详解】若此图表示北半球低纬环流图,则A处空气上升,表示赤道低压带;B处空气下沉,表示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近地面的风带为东北信风,故A项正确。下表是某地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下列各题。项目1月平均气温/℃1月降水量/mm7月平均气温/℃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数值1.13225.519582621. 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22. 下图所示的气候类型与该地一致的是( )A. B. C. D. 【答案】21. D 22. D【解析】【分析】该题组考查气候类型。【21题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地7月气温高,位于北半球,1月气温在0ºC-15 ºC,7月气温高于20 ºC,属于亚热带,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是夏雨型,所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D。【22题详解】A图7月气温高,位于北半球;1月气温在0ºC以下,7月气温高于20 ºC,属于温带;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是夏雨型,所以是温带季风气候。B图7月气温高,位于北半球;最冷月气温在0ºC-15 ºC,最热月气温高于20 ºC;属于亚热带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是冬雨型,所以是地中海气候。C图7月气温高,位于北半球;1月气温在0ºC以下,7月气温高于20 ºC,属于温带;全年降水稀少,少雨型,所以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图7月气温高,位于北半球;1月气温在0ºC-15 ºC,7月气温高于20 ºC,属于亚热带;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是夏雨型,所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D。【点睛】根据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热月定半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该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3. 下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24. 此时,图中 a、b、c、d 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23. C 24. 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等压线图中的风向判断和天气现象判断。【23题详解】该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因此风向应始终处于垂直等压线向左偏的位置在甲处是辐散,在乙辐合。①在甲处垂直了等压线向右偏了,A错误;②在乙处垂直等压线向右偏了,B错误;④垂直于等压线不是风向,D错误;③符合垂直等压线向左偏,C正确。故选C。【24题详解】出现阴雨天气应在低压槽处或低压中心。由图可知a、b处于高压脊,a、b不会出现降水,A、B错误;c、d处于低压槽处,而根据风向可在c、d之间形成暖锋,c是暖气团一侧,不会形成降水,C错误;d是冷气团一侧,因此d出现阴雨天气最可能,D正确。故选D。【点睛】海平面等压线图中,南半球风向确定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向左偏;低压槽处可能出现锋面,锋面冷气团一侧可能出现阴雨天气。25.俄罗斯某年夏季出现罕见高温和干旱天气,引发森林大火。与该次俄罗斯森林大火有关的气压场为( )A. 冷高压 B. 暖高压 C. 热低压 D. 冷低压【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详解】根据材料,因为夏季高温,不会出现冷高压,A错误;低压影响会带来降水,不会是天气干旱,所以C、D错误;高压控制,天气干旱,夏季高温,所以与该次俄罗斯森林大火有关的气压场为暖高压,B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共40分)26.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日期:A________,B________。(填二分二至日名称)(2)图中________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________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3)请画出地球在A位置的晨昏线,并标出夜半球和昼半球。【答案】(1)夏至日 秋分日 (2)A C(3)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面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详解】(1)由图可知,A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应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应冬至日;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则B位置对应秋分日。(2)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A点夏至日离远日点近,公转速度较慢;C点冬至日离近日点近,公转速度较快。(3)晨昏线标注过圆心,垂直于太阳光线,面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点睛】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先判断二至日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应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应冬至日。27.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2)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____,等于0的是________。(3)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4)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答案】(1)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2)D B、C (3)C B (4)12点 6点【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详解】(1)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则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2)太阳光照图中,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D点位于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B、C位于晨线,太阳高度等于0。(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C点离南回归线最远,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C。结合光照图,此日,越向南昼越长,故白昼时间最长的是B。(4)图中太阳直射A,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00;D点位于赤道,昼长12小时,故日出时刻是6:00。28.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9月份某时的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天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天气系统不断向东偏北移动,使B城市出现了狂风暴雨的天气,试判断A天气系统为____,此时B城市的风向为___,B城市与D城市比较,风力较大的是__,判断理由是___。(2)在未来几天内,图中C地天气将有明显变化,气温将会____,气压将会____,原因是___。【答案】(1)气旋 东北风(偏北风) B B处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2)下降 升高 C地将经历冷锋过境,会出现阴雨天气【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详解】(1)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以判断,A为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来看,为气旋。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B城市的风向是东北风;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B城市与D城市比较,风力较大的是B。(2)C地位于冷锋前,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阴雨、降温等天气现象,气压将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小。29.实验题: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6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内壁顶面中部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内壁底面中部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 地理原理。(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 (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 (填“左”或“右”)偏。(3)在下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线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答案】(1)热力环流(2)右 左(3)如下图所示: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问题。【详解】(1)实验中的冰块和电炉演示的是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热力环流。(2)纸片A的偏向反映高空中的风向,电炉一侧气流上升,高空形成高压,冰块一侧气流下沉,高空形成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纸片A右偏。纸片B的偏向反映近地面的风向,电炉一侧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冰块一侧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纸片B左偏。(3)空气运动方向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电炉处空气受热上升,冰块处空气受冷下沉,近地面空气从冰块吹向电炉,高空空气从电炉吹向冰块。等压面在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热力环流问题的分析从地面冷热不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