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内参模拟测卷(一)(全国3卷)历史试题
展开20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内参模拟测试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迹
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大盂鼎内壁铸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矣。”并叮嘱盂要效法祖先.恭敬办政,莫违王命。这反映了西周
A.与股商相比粮食生产落后 B.注重总结治国理政经验
C.青铜器制作工艺十分高超 D.分封制度已经开始瓦解
25.唐朝是庶族地主大量涌上政治舞台的时期,给诗坛增添了-大批新诗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来反映现实生活.使唐诗能够突破六朝门阀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丰富、充实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这说明了
A.唐代诗歌形式渐趋成熟 B.唐代诗歌水平迅速提升
C.文学深受政治制度影响 D.经济决定诗歌发展水平
26.据甲骨文考证,股商时期已经开始对“灾"进行记录和研究;春秋时期对自然灾害已经开始有了较为系统的记录;《汉书晋书《宋书》《齐书》宋史》《金史》《明史》等皆有记录各种灾害的《五行志》这表明
A.自然灾害是朝代更替的决定因素 B.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影响深刻
C.我国最早开展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D.崇尚自然是史学家的治史传统
27.明朝万历以来,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的。太仓城中,有许多男子靠操轧花生
活。温州地区,除妇女勤于纺织外,许多纺织品是出于男子之手。这种现象表明
A.传统社会分工变化 B.租佃关系日渐发展
C.工商市镇普遍兴起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8.鸦片战争后不久,资本主义各国就开始在中国设立银行。1845 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东方
银行。1889 年德国设立德华银行,1893年日本设立横滨正金银行。这些银行的设立意在
A.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操纵中国的财政金融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
29.1917年,孙中山认为美国立国之后,“政治蒸蒸日上,以其政治之基础全恃地方自治之发达也" ;法国在大革命之后,“大乱相寻,国体五更”",其根源即在“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其意在
A.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学习美国实行联邦共和制
C.强调地方自治是立国的基础 D.结合中国实际去理解各国政治
30.如图所示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主要说明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C.“双百"方针精神得到贯彻
D.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31.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
企业法》,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
法》。这表明中国进- -步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B.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
C.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 D.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32.在雅典,每个公民同时是家庭、胞族、部落和城邦的一员,这些组织无不属于宗教团体,加入
其中也就意味着加人了公共的宗教,具有了公民的身份和资格,从而“在公民和外邦人之间建立了一道深的而且不可变更的区别”。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宗教阻碍民主发展 D.公民权具有排他性
33.1780年,英国学者们“不再回避肮脏和臭气冲天的作坊,也不再为工人的头脑简单而鄙视他,....却是去访问他的作坊,与他讨论如何改进和采用何种方法改进他的工作。”这主要说明
A.科学家们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B.生产需求为科技发展提供动力
C.工业革命带来生态环境恶化 D.工人运动推动了工人地位改善
34. 1831年.法国文学家雨果发表小说(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迫害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
女郎舍身。该作品
A.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B.讽刺了拜金主义风气
C.揭露了专制制度的腐朽 D.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35. 20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上台后,提出:从出现在铁幕上的任何裂缝中培养自由的种子”,
“通过援助、贸易、旅行、新闻事业、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以及我们的奖金和技术”,去提高东欧国家和人民生活水平.积极关怀他们,而不是漠不关心。其主要目的是
A.同苏联进行全面争夺 B.扩展马歇尔计划
C.缓和冷战紧张局势 D.摆脱越战的泥潭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战国时 期,居民、作坊以及市场组成了外城,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重要地带,但
是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财政措施来看。它们都是边缘化的。尽管政府设法通过街坊格局以
及市场管理来整肃秩序,外城的居民们相对于政府理想的服务模式以及层级制度,仍然显得
格格不入。因为他们可能创造出建立在财富等级之上的新的层级制度,这对处境悲惨的农
村人口有着极大的诱惑,吸引他们放弃主业,到城市寻找机会。
------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中世纪中晚期(11~15 世纪),欧洲中小城镇在农村普遍兴起,它们最初是农
村的依附者和补充物,主要功能是为周围农村服务。城市的兴起尤其是取得自治后,形成了
城乡两种对照鲜明的社会体。城市和乡村有明确的分野。而城市的“自由”、较多工作和发展机会,以及生活优势,则为农村人口所仰慕和向往,成为农村移民的“愿景”、吸引农村人口的“拉力”。
------摘編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发展的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中晚期欧洲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简述中国古代
与欧洲早期城市发展的共同影响。(16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从洋 务运动到今天140多年实际上是一个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就需要现代化
的政治载体,那么什么样的政治载体能使中国人适应现代化的那种挑战呢?有不同的国际
与国内条件的制约下,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政治载体。首先是各种内外客观条件的压力和制
约。其次是人们对于富强的各种主观的理解,人们的价值观念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和支配了
他们做出的政治选择。第三,就是人们在当时可以借助什么样的政治资源来形成他们的政
治战略。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政治选择。
-----据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44.[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盐引是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为增加财政收入,宰相蔡京改专卖制度为通商制,建立
了从源头控制税收的“引法”。其做法是,政府对生产盐的盐户严加控制,使他们的全部产品
都必须卖给官府设立的榷场(署)。商人贩盐必须先向官府缴纳所贩运盐的全部价款和税款
后,由官府发给完税购货凭证“引”,商人凭“引”到规定地点领取盐进行贩卖。沿途及到达目的地后,都要接受“商税务”(商税务,即宋代征收商税的官署,设置在全国的各个州县及部分关镇)的检查。每引一个编号,前后两券,商人和官府各持一券。商人持引在规定的范国内贩运商品,可畅通无阻,沿途商税务只是验引登记,不收税。如无引贩运,一经查获,视为走私贩私,要受到严厉的处罚。这种管理方法减少了偷滿税,收效十分明显。宋政和年间(公
元111~1118年),盐税收入达4000余万贯,比宋初增长了4倍多,创下了最高纪录。
------摘編自周宇华(盐引制度简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盐引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盐引制度的影响。(7分)
45.[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捷克斯洛伐克人 民准备迎战德国入侵,他们表现了高昂的爱国热情,这让张伯伦
等非常惊恐,他们不愿自己也被卷入战争的旋涡。英法两国通过外交途径向希特勒表示不
会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他们还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捷克斯洛伐
克将苏台德地区让给德国。希特勒也使出两面手段,一边抓紧备战,用武力相要挟,向英法
两国进行成慑,同时又摆出一副伪善的面孔,宣称苏台德区是他在欧洲的最后要求。张伯伦
和法国总理达拉第果然就相信了,于是对希特勒一再迁就。9月28日,希特勒邀请英、法、
意三国首脑到慕尼黑开会,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英法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不会遭到
侵略。
-----摘编自[英]乔治●威尔斯[美]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实行绥靖政策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9分)
46.[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郭 守敬(1231~1316年),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人。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
家学,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习水利,巧思绝人。”至元元年(1264年),西夏境内的唐
来、汉延等古梁,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张文
谦等主持修订新历,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至元十六年,郭
守敬领导开展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
至元十七年,《授时历》告成。有人建议利用滦河和浑河溯流而上,作为向上都运粮的渠道,
郭守敬经探测发现这些建议不切实际。帝命郭守敬主持修建大都运河。至元三十年,“帝还
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敞水,大悦,名日通惠河”。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郭守敬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后代史家称赞“守敬开物成务,功施于千载”。
------据《元史 》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守敬的历史功绩。(6 分)
(2)根据材料,简析郭守敬取得功绩的原因。(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