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读“某著名河流下游河段两岸的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根据该区域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可以判断,该区域所属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为
A. 热带雨林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 图中传统民居建在高地上的主要原因是
A. 就近获得水源 B. 降低居室气温
C. 避免洪水灾害 D. 向外扩大耕地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沿岸的河谷平原为农田,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而河流沿岸地势较高的地方为人类的聚落分布地,该地居民建筑样式为平顶,从而可以推测该地区降水较少,可以判断该区域最有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选C。
【2题详解】
河流沿岸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布的差异主要受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洪水季节泥沙淤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人类的耕作,地势较高的地方可以避免洪水灾害,民居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选C。
加拿大西南沿海地形复杂,自然带多样,这里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区,也是苹果、花卉、园艺作物等的重要产区(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该地的花卉农场最有可能分布在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4. 该区域的支柱产业是
A. 木材加工和纸张生产 B. 花卉生产和饮料加工
C. 商业捕捞和水产养殖 D. 有机农业和海产品加工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花卉农场的区位条件要求靠近水源,同时离市场近,图中③地位于大城市周围有广阔市场,同时河流流经提供充足水源。故该地的花卉农场最有可能分布在③地。选C。
【4题详解】
该区域的主要地形是山地,加拿大森林资源丰富,其苹果、花卉和园艺作物只适合在山谷地区生产,故该区域的支柱产业在森林资源基础上发展的木材加工和纸张生产。选A。
下表是中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完成下列各题。
土地类型国家
甲
乙
丙
丁
耕地
24
15.3
55.9
10.4
林地
19.5
45.6
9.3
13.9
草地
40.2
15.7
10.7
33.8
其他
16.3
31.4
24.1
41.9
5. 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
A. 中国、印度、英国、俄罗斯 B. 俄罗斯、英国、中国、印度
C. 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 D. 印度、中国、俄罗斯、英国
6. 丁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丙国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土面积小于丙国 ②山区面积广大
③干旱半干旱面积较广 ④人口密度大于丙国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读表格,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一半左右的丙是印度,中国耕地面积占国土的10﹪左右,丁是中国。草地面积最大的甲是英国,林地面积最大的乙是俄罗斯。所以C对。
【6题详解】
丁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丙国的主要原因是丁国山区面积广大,②对。干旱半干旱面积较广,③对。丁国土面积大于丙国,①错。人口密度小于丙国,④错。D对。
初级产业产品的外销为澳大利亚重要外汇来源之一,近五年来由于降水极少,该国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停止农地灌溉”的措施一旦执行,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停止农地灌溉最可能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
A. 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 B. 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C. 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 D. 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要注意四地的气候类型,从而考虑降水对该区域的影响。停止农地灌溉应为降水不是太多,但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地区。丙丁两地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和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本来就很少,农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故停止灌溉影响不大。乙地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多而且均匀,与材料的现象不符。丁处东侧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地区,经济发达;西侧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有一部分热带草原气候,为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区,农业发达,而地中海气候本身夏季降水较少,为此澳大利亚实行了东水西调。如果此区域降水都减少,则东水西调的水量也有限,则会对丁区域西侧的混合农业影响较大。故D正确。
【8题详解】
此题要注意材料中“初级产业产品的外销为澳大利亚重要外汇来源之一”这句话,说明此地的主要农产品在国际上流通,引起的问题也应为有关这些农产品的。通过上题我们知道在甲区域主要为混合农业,农产品主要为小麦和羊毛。故B正确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 3° B. 5° C. 8° D. 10°
10. 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山脉(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9. B 10. A
【解析】本题组考查中国的疆域、区划,地图,定位等。(1)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据此结合图中间隔判断即可。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古长城一带,结合图示位置信息找出即可。
【9题详解】
根据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图示最南端最北端与间隔10格,故判断纬线的间隔约为5°,选B。
【10题详解】
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古长城一带,据图,①为大兴安岭,选A。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km2)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km2)
1953年
43.24
94.80
139.51
56.76
5.20
5.83
2000年
43.24
94.59
303.78
56.76
5.41
13.23
2010年
43.24
94.41
325.84
56.76
5.59
14.68
1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 )
A. 计划生育政策 B. 人口迁移方向
C. 自然地理环境 D. 地域开放程度
12. 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
A. 巴西 B. 加拿大
C. 澳大利亚 D. 德国
【答案】11. C 12. D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合理容量。
【11题详解】
“胡焕庸线”东南侧人口比重一直较大由于自然环境优越,导致农业基础好,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分布。西部由于自然环境的脆弱,环境的承载力小,导致经济落后,人口分布少,密度稀疏,故选C。
【12题详解】
亚马逊平原是由于地处低纬,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的居住,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巴西高原的东南。加拿大地处高纬,气候寒冷,人口集中在较温暖的南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处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在大分水岭的东南一侧,德国由于北部为平原,且地处沿海,人口集中,而南部虽为山地、高原,但土壤肥沃,农业基础好,人口也集中,故选D。
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窑洞内冬暖夏凉,院落四周的窑洞上方黄土层经常需要压实。如今大量的地坑院正在消失,遭废弃或填埋。下图为该地区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地坑院院心天井通常会栽种一颗树,其最主要目的是( )
A. 美化环境 B. 夏季遮荫
C. 安全警示 D. 保持水土
14. 夏季地坑院窑洞内空气湿度很大,原因是( )
A. 窑顶雨水下渗 B. 院心天井积水
C. 窑内气温过高 D. 窑内外温差大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地许多村落开始填埋地坑院,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建筑技术进步 B. 缓解耕地紧缺
C. 交通用地不足 D. 生活条件改善
【答案】13. C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地坑院是向下深挖土层而建的,院中种树,树冠高出地面露出树尖,是告诉远处的人有坑,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选C正确。
【14题详解】
豫西黄土高原降水较少,夏季窑内温度低,窑外温度高且水汽含量大,窑内外温差大;外面的热空气进入窑内遇冷凝结,使得窑内湿度增大。选D正确。
【15题详解】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过多,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为缓解耕地紧缺,开始填埋地坑院。选B正确。
读下列沿四条经纬线所绘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线1与线4交点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 )
A. 华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东北平原 D. 内蒙古高原
17. 关于线2与线3交点处所在的地形区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山高谷深 B. 黄土广布
C. 石漠化比较严重 D. 近看是山,远看成川
【答案】16. A 17. C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位置及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6题详解】
线1与线4交点的地理坐标是(40ºN,115ºE),位于华北平原。故选A。
【17题详解】
线2与线3交点的地理坐标是(25ºN,105ºE),位于云贵高原,该地形区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石漠化比较严重。故选C。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
读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游记作者所登临之处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 地点① B. 地点②
C. 地点③ D. 地点④
19. 图中所示的②地,1月的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应最接近( )
A. -8℃,200mm B. -5℃,400 mm
C. 8℃,600 mm D. 5℃,800 mm
20. 汉字“川”不仅指河流、河道,有时也指平原、平地。如图中所示的甲区域中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的土地。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为趋利避害宜选建在( )
A. 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 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C. 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答案】18. D 19. B 20. B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8题详解】
根据游记中的位置信息,作者所登临之处应该位于太行山和内蒙古高原之间,故是图中的地点④。选D。
【19题详解】
图中所示的②地位于秦岭北侧,1月的平均气温低于0℃;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于200mm。故选B。
【20题详解】
根据题目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A错;靠近坡地上部生产、生活取水不便,C错;接近坡地中部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D错;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B对。故选B。
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它是可能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通常用字母K表示,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