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84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84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84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河北省邯郸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考生注意: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6页,23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Fe 56
第Ⅰ卷(选择题 54分)
一、选择题(1-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54分)
1. 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3PO4
Fe(OH)3
非电解质
蔗糖
BaSO4
酒精
H2O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铁是单质,不是电解质,A错误;B、氨气是非电解质,硫酸钡是强电解质,B错误;C、分类正确,C正确;D、水是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电解质等有关判断
2. 下列关于水的电离叙述正确的是( )
A. 稀释NH4Cl溶液,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B. 稀释NH4Cl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变大
C. 稀释NaOH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变小
D. 水升高温度后,H+浓度增大,Kw变大
【答案】D
【解析】A. 加水稀释,促进铵根离子的水解,但铵根离子水解增大的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的程度,则溶液中c(H+)减小,又因温度不变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也不变,则溶液中c(OH-)增大,故A错误;B. 稀释NH4Cl溶液,铵根离子浓度减小,对水电离的促进程度减小,所以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B错误;C. 稀释NaOH溶液,c(NaOH)减小,因碱的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所以稀释NaOH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变大,故C错误;D.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H+浓度增大,Kw变大,故D正确;答案选D。
3. 在蒸发皿中将下列物质的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
A. Al2(SO4)3 B. NaHCO3 C. KMnO4 D. FeCl3
【答案】A
【解析】A.Al2(SO4)3溶液加热时虽能水解,但生成的氢氧化铝和硫酸最终又反应生成Al2(SO4)3,可得到溶质固体,故A符合;B.NaHCO3在加热时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最终所得固体是Na2CO3,故B不符合;C.KMnO4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C不符合;D.FeCl3溶液加热时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氢氧化铁在灼烧时生成氧化铁,故D不符合;答案选A。
点睛:在蒸发皿中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该物质的固体,可以从物质的稳定性以及水解的角度进行分析,蒸干灼烧后能得到该物质的固体,说明该物质性质比较稳定,在蒸干、灼烧过程中不发生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本题要注意FeCl3水解生成的是挥发性酸,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是氧化铁。
4.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
A. Na2CO3 NaHCO3 NaCl NH4Cl
B. NH4Cl NaCl Na2CO3 NaHCO3
C. (NH4)2SO4 NH4Cl NaNO3 Na2S
D. NH4HSO4 (NH4)2SO4 Na2S NaNO3
【答案】C
【解析】A. NH4Cl水解溶液呈酸性,NaCl不水解溶液呈中性,Na2CO3、NaHCO3均水解溶液显碱性,但Na2CO3水解程度大,溶液碱性更强,则pH由小到大顺序排列:NH4Cl、NaCl、NaHCO3、Na2CO3,故A不符合;B. 根据A项分析可知,B不符合;C. (NH4)2SO4 NH4Cl水解溶液都呈酸性,(NH4)2SO4中铵根离子浓度大,水解后溶液酸性强,pH最小,NaNO3不水解溶液呈中性,Na2S水解溶液呈碱性,符合按pH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故C符合;D. NH4H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NH4HSO4=NH4++H++SO42-,溶液酸性最强,pH最小,(NH4)2SO4水解溶液呈酸性,Na2S水解溶液呈碱性,NaNO3不水解,溶液呈中性, 按pH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NH4HSO4、(NH4)2SO4、NaNO3 、Na2S,故D不符合;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盐类的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解答本题时,可以先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将溶液分为三部分:酸性的、碱性的、中性的,再根据弱离子水解的影响因素如“越弱越水解”、浓度等来比较浓度相同的溶液pH大小即可,解题时注意D项中的NH4HSO4在溶液中因完全电离溶液的酸性最强,pH最小。
5. 一定量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①NaOH固体 ②KNO3溶液 ③水 ④CH3COONa固体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加入NaOH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减少,故不符合;②加KNO3溶液,铁与H+、NO3-反应不生成氢气,则生成氢气的总量减少,故不符合;③加水,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与铁反应的速率减慢,同时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符合;④加入CH3COONa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醋酸,溶液中已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减小,但物质的量不变,则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符合;则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时,要从铁和盐酸反应的实质Fe+2H+=Fe2++H2↑出发,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可减小氢离子的浓度,Fe过量则酸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由盐酸决定,要想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必须保证与铁反应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以此来解答本题。本题的易错点是②加入KNO3溶液, H+、NO3-与铁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解题时要注意区别。
6.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相比,NaCN溶液的pH较大,则关于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下列物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离平衡常数:HClO>HCN
B. pH:HClOc(HS-)>c(S2-)> c(H2S)
C. c(Na+)=c(S2-)+c(HS-)+c(H2S)
D. c(OH-)=c(H+)+c(HS-)+2c(H2S)
【答案】C
【解析】A.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HS-)+c(OH-)+2c(S2-),故A错误;B.在 NaHS溶液中,Na+不水解而HS-水解,则Na+浓度大于HS-,溶液中c(OH-)>c(H+),说明HS-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c(S2-)< c(H2S),故B错误;C.NaHS溶液中存在着多种离子和分子,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S2-)+c(HS-)+c(H2S),故C正确;D.由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得:c(OH-)=c(H+)+c(H2S)-c(S2-),故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和微粒的守恒关系,本题的难点是根据溶液中c(OH-)与c(H+)的大小判断HS-的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因c(OH-)>c(H+),说明溶液显碱性,则HS-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从而进行各项判断。
12. 室温,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
①pH=0的盐酸②0.1 mol/L的氢碘酸③0.01 mol/L的NaOH溶液
④pH=11的氨水
A. 1∶10∶100∶1 000 B. 0∶1∶12∶11
C. 14∶13∶12∶11 D. 14∶13∶2∶3
【答案】A
【解析】在酸溶液中,OH-是水电离产生的,在碱溶液中,H+是水电离产生的,且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浓度。①pH=0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mol/L,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mol/L=1×10-14mol/L,则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1×10-14mol/L;②0.1 mol/L的氢碘酸,氢碘酸是一元强酸,则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为0.1mol/L,由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mol/L=1×10-13mol/L,则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1×10-13mol/L;③0.01 mol/L的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1 mol/L,则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mol/L=1×10-12mol/L;④pH=11的氨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11mol/L,因氢离子是由水电离产生的,则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1×10-11mol/L,因此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1×10-14: 1×10-13: 1×10-12: 1×10-11=1:10:100:1 000,故答案选A。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H=1的醋酸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PH=3
B. 室温 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C. 室温pH相同的NH4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H+)相同
D. 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 10-12,该温度下PH=7的溶液呈中性
【答案】B
【解析】A.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造成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增加,则PH=1的醋酸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PH<3,故A错误;B.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室温下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混合液呈酸性,故B正确;C. CH3COOH抑制水的电离,NH4Cl促进水的电离,所以pH相同的 NH4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不相同,故C错误;D. 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 10-12,该温度下PH=7的溶液中c(H+)=10-7mol/L,c(OH-)==10-5mol/L,则c(H+)<c(OH-),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14. 25℃,已知KSp(AgCl)=1.8×10-10,将2×10-5mol/L的AgNO3溶液和2×10-5mol/L的KCl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恰好形成AgCl饱和溶液 B. 能析出AgCl沉淀
C. 不能析出AgCl沉淀D.无法确定能否析出AgCl沉淀
【答案】C
【解析】等体积混合后,c(Ag+)=1×10-5mol/L,c(Cl-)=1×10-5mol/L,Qc= c(Ag+)×c(Cl-)=1×10-10<KSp(AgCl),故不能析出AgCl沉淀,答案选C。
15. 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向1 mL 0.1mol/L AgNO3溶液中加入几滴0.01mol/L 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几滴0.1mol/L Na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Ksp(AgI)< Ksp(AgCl)
B
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红色加深
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C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将FeCl3饱和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
可以制得Fe(OH)3胶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 室温下,向1 mL 0.1mol/L AgNO3溶液中加入几滴0.01mol/L 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几滴0.1mol/L Na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该过程中硝酸银过量,两种沉淀都生成,不存在沉淀的转化问题,故不能比较氯化银和碘化银的溶度积大小,故A错误;B.醋酸钠溶液中存在醋酸根离子的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红色加深,说明加热促进了醋酸根离子的水解,则可以证明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原溶液中若含有Fe3+,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也会变红,所以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故C错误;D. 将FeCl3饱和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D错误;答案选B。
16. 常温下,将体积为V1、物质的量浓度为c1的氨水滴加到体积为V2、物质的量浓度为c2的盐酸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V1=V2,且溶液的pHc(CH3COO-)>c(H+)
② c(Na+) >c(OH-)= c(CH3COO-)>c(H+)
③ c(Na+) >c(CH3COO-)> c(OH-)>c(H+)
④ c(Na+) = c(CH3COO-)> c(OH-)=c(H+)
⑤ c(CH3COO-)> c(Na+) >c(H+)>c(OH-)
结合离子关系填写下列空白:
(1)若溶液中只溶解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__________,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符合上述序号______;若溶液中性,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符合上述序号________;
(2)若溶质为CH3COONa和 CH3COOH,则离子的关系符合上述序号_____________。
【答案】 (1). CH3COONa (2). ③ (3). ④ (4). ③④⑤
【解析】(1).若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只能是CH3COONa,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 >c(CH3COO-)> c(OH-)>c(H+),符合上述序号③;根据电荷守恒c(Na+) +c(H+)= c(CH3COO-)+c(OH-),若溶液呈中性,则c(H+)= c(OH-),所以c(Na+)= c(CH3COO-),溶液中c(Na+)>c(H+),则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c(Na+) = c(CH3COO-)> c(OH-)=c(H+),符合上述序号④,故答案为:CH3COONa;③ ;④ ;
(2).若溶质为CH3COONa和 CH3COOH,因不知道CH3COONa和 CH3COOH的物质的量的相对大小,则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若溶液呈酸性,则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CH3COO-)> c(Na+) >c(H+)>c(OH-),符合序号⑤;若溶液呈中性,则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c(Na+) = c(CH3COO-)> c(OH-)=c(H+),符合序号④;若溶液呈碱性,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 >c(CH3COO-)> c(OH-)>c(H+),符合序号③,故答案为:③④⑤。
22.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含有与酸不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将准确称量好的2.0 g烧碱样品配成100mL待测液,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0.00mL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同时滴加1-2滴指示剂。化学上常选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或____________。
(3)用0.2010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滴定到终点,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列数据,测得c(NaOH)=________。烧碱的纯度=____________。
滴定
次数
待测液体积
(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10.00
0.50
20.40
第二次
10.00
4.00
24.10
第三次
10.00
1.00
24.10
(5)以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引起待测液浓度偏小的是 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读数: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②未用待测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③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④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外面
⑤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答案】 (1). 100mL容量瓶 (2). 胶头滴管 (3). 甲基橙 (4).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5). 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则达到滴定终点 (6). 0.4020 mol·L-1 (7). 80.4% (8). ① ②
【解析】(1).将准确称量好的2.0 g烧碱样品配成100mL待测液,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1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因石蕊的变色范围为5—8,变色范围较大,不适宜做指示剂,因此化学上常选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或甲基橙,故答案为:甲基橙;
(3).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定达到终点;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则达到滴定终点,故答案为: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则达到滴定终点;
(4).三次滴定分别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为:19.90mL、20.10mL、23.10mL,因第三次滴定的数据偏差较大,舍去,则消耗盐酸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mL,则c(NaOH)==0.4020 mol·L-1,n(NaOH)=0.4020 mol·L-1×0.100L=4.020mol,则烧碱的纯度==80.4%,故答案为:0.4020 mol·L-1;80.4%;
(5). ①读数: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会使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测定的待测液浓度偏小,故①符合;②未用待测液润洗碱式滴定管,会使待测液被稀释,造成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测定的待测液浓度偏小,故②符合;③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使消耗的标准液偏多,测定的待测液浓度偏大,③不符合;④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外面,会使消耗的标准液偏多,测定的待测液浓度偏大,④不符合;⑤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对测定结果无影响,⑤不符合;故答案为:①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和误差分析,易错点是滴定结果的误差分析,在判断滴定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时,务必要先列出c(待测液)= 的公式,其中c(标准液)和V(待测液)是已知的,则根据错误的操作,判断对V(标准液)的影响,若V(标准液)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若V(标准液)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若对V(标准液)无影响,则对测定结果也无影响。
23. 炼锌厂产生的工业废渣——锌渣(除了含Zn 外,还含有Fe、Al、Cd (镉)和SiO2等杂质),利用锌渣制取并回收ZnSO4·7H2O 和金属镉(Cd)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流程如下:
已知:金属活动性Zn> Cd
物质
Fe(OH)3
Al(OH)3
Zn(OH)2
Cd(OH)2
Fe(OH)2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4.7
≥6.5
≥9.4
≥9.7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浸出时用到的试剂X为__________,滤渣1的成分是___________。
(2)加入Ca(ClO)2 的目的是氧化Fe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节pH 过程可以选用;本流程的pH 调节一般调至5,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过滤后加入过量的锌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在蒸发浓缩操作时,要保持一定的酸度,其目的是______。
【答案】 (1). H2SO4溶液 (2). SiO2 (3). 2H++ClO—+2Fe2+ =Cl—+2Fe3++H2O (4). ZnO除去Fe3+和Al3+,防止Zn2+沉淀析出 (5). Zn+Cd2+== Zn2++Cd (6). 防止Zn2+水解
【解析】(1).Zn、Fe、Al、Cd、SiO2中,只有二氧化硅不能和硫酸反应,可以用硫酸将之溶解,过滤,先获得二氧化硅,故答案为:H2SO4溶液;SiO2;
(2).为了将杂质铝离子以及三价铁离子沉淀下来,结合离子沉淀的条件,首先要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然后再将之形成沉淀,反应实质是:2H++ClO-+2Fe2+ =Cl-+2Fe3++H2O,故答案为:2H++ClO-+2Fe2+ =Cl-+2Fe3++H2O;
(3).“调节pH”过程能使得溶液的碱性增强,同时又不能引入杂质离子,据此可以选择氧化锌,该试剂可以将三价铁离子和铝离子沉淀下来,形成Fe(OH)3、Al(OH)3,同时还可以防止Zn2+沉淀析出,故答案为:ZnO;除去Fe3+和Al3+,防止Zn2+沉淀析出;
(4).金属Cd的活泼性比金属锌差,可以用金属锌来置换金属铬,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Cd2+== Zn2++Cd,故答案为:Zn+Cd2+== Zn2++Cd;
(5).从硫酸锌溶液中获得纯净的硫酸锌的晶体的方法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但是要注意保持溶液一定的酸度,以防止Zn2+的水解,故答案为:防止Zn2+水解。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