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81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81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81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2017-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命题人:李娇 张淑 胡明祥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第I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物质性质与对应用途错误的是( )
A. 明矾易水解生成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 草木灰和硫酸铵混合施用,肥效更高
C.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D. 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答案】B
【解析】明矾电离的铝离子水解得到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吸附水中杂质一起聚沉,选项A正确。草木灰(主要是碳酸钾)和硫酸铵混合施用,其中的碳酸根离子会促进铵根离子的水解,使肥效降低,选项B错误。氮气性质惰性,很少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以用做保护气,选项C正确。玻璃里含有的二氧化硅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选项D正确。
2. 已知25 ℃、101 kPa条件下:
①4Al(s)+3O2(g)===2Al2O3(s) ΔH=-2834.9 kJ·mol-1
②4Al(s)+2O3(g)===2Al2O3(s) ΔH=-3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 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D.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反应①减去反应②得到:3O2(g)===2O3(g) ΔH=+284.2 kJ·mol-1,所以由3molO2(质量为96g)变为2molO3(质量为96g)为吸热反应,随着反应吸热,能量应该升高,所以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物质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所以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选项A、选项B都错误。
3.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平衡常数(Ka或Kb),水解平衡常数(Kh),沉淀溶解平衡常数(Ksp),水的离子积常数(Kw)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K、Ka或Kb、Kh、Ksp、Kw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常数值越大
B. 比较Ksp与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判断难溶解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C. 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一般地说,K>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就基本完全了
D. 弱酸HA的Ka与NaA的Kh、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三者间的关系可表示为:Kw=Ka·Kh
【答案】A
【解析】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的应该是吸热反应,因为不知道反应的热效应,所以无法得到温度越高,K值越大的结论,选项A错误。可以利用Ksp与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方向,选项B正确。K值大小代表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当K>105时,认为反应为不可逆反应,选项C正确。 ,,所以,选项D正确。
4. 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A. 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
B. 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I-
C. 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
D. 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HS-
【答案】A
【解析】碳酸氢根的水解大于电离,溶液显碱性,所以选项A正确。ClO-会氧化I-,所以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Fe3+水解溶液一定显酸性,所以选项C错误。Al3+和HS-可以发生双水解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5. 室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平衡向正向移动,Kw变大
B. 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向移动,c(OH-)增大
C.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平衡向逆向移动,c(H+)增大
D. 向水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平衡向正向移动,c(H+)=c(OH-)
【答案】C
【解析】Kw是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选项A错误。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增大了氢氧根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选项B错误。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硫酸氢钠电离出H+,c(H+)增大,平衡向逆向移动,选项C正确。向水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对水的电离应该无影响,选项D错误。
点睛:能够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主要是:1、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2、加入可以水解的盐,促进水电离;3、加入酸或者碱,抑制水电离。
6. 用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操作中会使盐酸测定浓度比实际浓度偏高的是( )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②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实验时没有烘干处理,③取未知浓度盐酸的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⑤滴定后读数时,俯视读数.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④⑤
【答案】A
【解析】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内碱液的浓度就会减小,所以会加入更多的碱,增大,使偏高,①正确。
②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实验时没有烘干处理,这样对于滴定结果应该无影响,原因在于锥形瓶中加入多少水,不影响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②错误。
③取未知浓度盐酸的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则取出的盐酸被水稀释,浓度偏小,导致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小,最终滴定结果偏小,③错误。
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则碱式滴定管的读数包括滴加进锥形瓶的体积和原来的尖嘴气泡的体积,所以导致增大,使偏高,④正确。
⑤滴定后读数时,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小,所以导致减小,使偏低,⑤错误。
所以偏高的是①④,选项A正确。
点睛:中和滴定的计算公式一般为:。是已知的,是用滴定管量取的确定体积(一般为25.00mL),将这些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加入标准液进行滴定。是滴定过程中加入的标准液的体积,由于和都是定值,所以实际由决定。探究中和滴定的误差时,主要就是思考,错误操作会导致发生如何的变化。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泡沫灭火器中常使用的原料是Na2CO3和Al2(SO4)3
B. 向CuCl2溶液中加入CuO,调节pH可除去溶液中混有的Fe3+
C. 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解在硫酸中,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D. 将AlCl3溶液和Al2(SO4)3溶液分别加热、蒸干、灼烧,所得固体成分相同
【答案】B
【解析】泡沫灭火器中常使用的原料是NaHCO3和Al2(SO4)3,选项A错误。向CuCl2溶液中加入CuO,使pH升高,可以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经过滤除去,选项B正确。配制FeCl3溶液时,应该将FeCl3固体溶解在盐酸中(硫酸会引入硫酸根杂质),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选项C错误。将AlCl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氧化铝,将Al2(SO4)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硫酸铝(硫酸不挥发,无法离开体系,最后不能在硫酸溶液中得到氧化铝,所以只能还是硫酸铝),选项D错误。
8. 不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
A. 相同温度下,Zn粉分别与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盐酸反应,与醋酸反应生成H2的速率慢
B. 0.1 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 CH3COOH溶液与NaCO3反应生成CO2
D. pH 为2的 CH3COOH溶液1mL,加水稀释到10mL时pH大于2小于3
【答案】C
【解析】A、酸与金属反应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乙酸和锌反应,速率比同浓度的盐酸慢,说明乙酸中氢离子浓度比盐酸中小,说明乙酸部分电离,故A正确;B、常温下,测得 CH3COONa溶液的pH>7,说明 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可证明 CH3COOH为弱酸,故B正确;C、CH3COOH溶液与NaCO3反应生成CO2,只能说明醋酸强于碳酸,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故C错误;D、pH 为2的 CH3COOH溶液1mL,加水稀释到10mL时pH大于2小于3,不等于4,说明醋酸部分电离,故D正确;故选C。
9.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0~40min内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 化学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
D. 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1·min-1
【答案】D
10. 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由图1可知,T1 c(NO3﹣)> c(NH3•H2O)> c(OH﹣)>c(H+)
【解析】(1)因为反应的平衡常数为,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NO(g)+2CO(g)=N2(g)+2CO2(g)。将第二个方程式扩大2倍,减去第一个方程式,再减去第三个方程式皆可以得到上面的反应,该反应的△H=2×(-393.5)-180.5-(-221)=-756.5 kJ/mol,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CO(g)=N2(g)+2CO2(g)△ H=-746.5kJ/mol。
(2)甲烷与NO2反应,生成无污染的物质,一定是得到CO2、N2和H2O,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和原子个数守恒得到方程式为:CH4 + 2NO2 = N2 + CO2 + 2H2O。
(3)①该图像是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再测体系中甲醇的体积分数,即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体积分数。当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反应速率比较慢,则这个时间点上还没有达平衡,那么反应的速率越快,反应的量越多,甲醇的体积分数越大;当温度较高的时候,反应速率比较快,则这个时间点上应该已经达到平衡态,那么随着温度变化对平衡产生影响,甲醇的体积分数也会变化。根据以上理论,图像中右半边温度较高的区域是平衡移动导致甲醇的体积变化,温度升高肌醇体积分数降低,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即△H3< 0。
②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恒容,原来加入0.5molCO2和1.5molH2,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就是同时同比例增大所有反应物的浓度,甲醇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当于不加入物质,直接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体积分数增大。
(4)根据题目表述反应物为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水,生成物一定有硫酸铵和硝酸铵,所以得到部分反应方程式:NH3+O2+SO2+NO2+H2O→(NH4)2SO4+NH4NO3,因为烟气中的SO2、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以将两者视为一个整体,化合价升高3价(S升高2价,N升高1价),O2降低4价,所以O2的系数为3,SO2、NO2的系数都是4。最后根据原子个数守恒配平即得:12NH3+3O2+4SO2+4NO2+6H2O=4(NH4)2SO4+4NH4NO3。若在0.1mol/L的硝酸铵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9mol/L氨水,则溶液中硝酸铵的浓度为0.05mol/L,一水合氨的浓度为0.045mol/L,即开始时可以认为:c(NH4+)= c(NO3﹣)=0.05mol/L, c(NH3•H2O)=0.045mol/L。溶液的pH=8.2,说明一水合氨的电离占主导地位。一水合氨电离为铵根离子,所以c(NH4+)> c(NO3﹣)> c(NH3•H2O),明显溶液中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较小,氢氧根的浓度应该远小于一水合氨的浓度,溶液显碱性有:c(OH﹣)>c(H+),所以有:c(NH4+)> c(NO3﹣)> c(NH3•H2O)> c(OH﹣)>c(H+)。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