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教案 145 次下载
- 16《海上日出》教案 教案 139 次下载
- 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教案 教案 124 次下载
- 18《小英雄雨来》教案 教案 137 次下载
- 1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 教案 123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综合与测试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策略
把握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找准训练目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
(1)师导入: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2)预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出示两篇课文的插图)
(3)回顾主要内容。
①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
②生回答。
2.回顾写作方法。
(1)师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
(2)根据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出示:按一定的顺序。
3.导入新课。
(1)师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回顾课文自然引出新知识,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了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简洁而实用。
板块二 学习例文
1.学习《颐和园》。
(1)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①师: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文本,去欣赏颐和园的宜人风景吧!
②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颐和园?
③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这是美丽_______________的颐和园。
④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美丽)
⑤师引导: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生交流)
⑥课件出示句子。
⑦师小结: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2)探究讨论,找过渡句。
①师引导: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快速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句子。
②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
③课件出示句子。
④生朗读句子,结合批注体会句子的作用。
⑤师引导: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⑥预设: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
⑦生根据过渡句画路线图。
⑧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和短语。(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3)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
①师: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将景物写清楚的呢?
②生默读课文,结合批注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随机点拨。
a.长廊。(课件出示段落)
预设1:第1句“来到有名的长廊”不仅点明游览的地点,还总写了长廊的“长”。
预设2:通过数据具体描写了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
预设3:用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突出了长廊的“美”。
生齐读。
b.万寿山脚下。(课件出示段落)
预设1:联系旁边的批注“抬头一看”,我知道了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预设2:作者写佛香阁,突出了它位置很“高”,从“耸立”和下文中的“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
c.昆明湖。(课件出示段落)
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引导:你认为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预设:静)
师顺势引导: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读出了昆明湖的“静”?
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③师:默读旁边的批注,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④师小结: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既写出了湖水的静和绿,也是他游昆明湖的感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这是他的见闻,作者就是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将昆明湖“静”的特点写清楚的。
(4)总结学法。
师: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先找出中心句,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依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路线图,弄清楚作者写了哪些景点,最后联系旁边的批注和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板书:画路线图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过渡句)
2.按照《颐和园》的学法自学《七月的天山》。
(1)师引导:接下来我们运用学习《颐和园》的方法自学《七月的天山》。
(2)生自学《七月的天山》,边读边思考。
(3)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总结。
①中心句: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②过渡句。
a.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b.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c.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③路线图: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④主要景点及特点。
a.进入天山:主要写了高耸的雪峰、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山脚下的溪流,描写这些景物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非常有条理。
b.再往里走:主要写了天山的原始森林。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的声音来衬托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托它的稠密。
c.走进天山深处:主要写了野花。描写野花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像锦缎、像霞光、像彩虹,多美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方面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描写景物的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还要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有助于后面的作文指导。
板块三 总结运用
1.归纳写法。
(1)师引导:学习了两篇例文,你有什么收获?
(2)生讨论后回答。
预设1: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写,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预设2:可以运用衬托和比喻等手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2.师归纳。(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描写景物时: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3.学以致用。
(1)师:让我们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早晨的校园、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即景抒情。
(2)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从语言学习到语言实践,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
▶教学反思
教学习作例文,有的老师认为,例文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源点”,有的老师则认为例文可能是限制学生思维的“镣铐”。我认为只要把握好例文使用的“度”,不需用时不要用,需要用时充分用,就能达到小学新课标中提到的“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的要求。
教学时,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例文,知道描写景物的主要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过渡句,画出路线图,分析例文中作者是怎样将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最后要求学生运用《颐和园》的学法学习《七月的天山》。
这节课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注重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立足文本去分析与理解,避免架空分析。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时间,整节课从文意概括到重点品析、难点解读,基本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以点拨指导为主,较好地贯彻了高效课堂的理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获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我家的小狗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我家的小狗精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阅读指导,总结写法,课堂练笔,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例文综合与测试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例文综合与测试精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课件2,出示课件3,出示课件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