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全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动物中,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A. 猎豹B. 响尾蛇C. 企鹅D. 大猩猩
    【答案】B
    【分析】变温动物是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恒温动物是能通过自身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动物,主要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详解】A.猎豹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其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响尾蛇属于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响尾蛇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无法像恒温动物那样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响尾蛇的代谢率随之升高,体温也逐渐上升,它会变得更加活跃;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其代谢率也随之降低,体温逐渐下降,可能会进入冬眠状态,故B符合题意。
    C.企鹅属于鸟类,是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企鹅虽然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地区,但它们进化出了一系列适应寒冷环境的特征和策略,如厚厚的脂肪层、特殊的羽毛结构、逆流热交换机制等,使得它们能够在极寒的环境中保持恒定的体温,通常在 37℃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大猩猩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其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大猩猩的体表有毛发覆盖,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结构,能够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一般体温也在 37℃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是( )
    A. 水螅B. 钉螺C. 蚯蚓D. 河蚌
    【答案】A
    【分析】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辐射对称便于动物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详解】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 即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似的两半,这种对称形式仅有上下的差别,并无左右之分,适应于水螅固着或漂浮的生活方式,故A符合题意。
    B.钉螺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一般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个部分,身体左右对称,故B不符合题意。
    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故C不符合题意。
    D.河蚌也属于软体动物,其身体左右对称,有两片贝壳,能保护柔软的身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动物与其特征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涡虫——有口有肛门
    B. 家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
    C. 蝗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 鳄鱼——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答案】A
    【分析】(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详解】A.涡虫是扁形动物的典型代表,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故A错误。
    B.家兔属于植食性哺乳动物,其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犬齿退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故B正确。
    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故C正确。
    D.鳄鱼是一种爬行动物,为体内受精,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具有保护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4.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分类单位由小到大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
    C. 生物分类单位等级越高,共同特征就越多,相似程度越多
    D. “种”是最基本分类单位,因此同种生物间亲缘关系最近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实际上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而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故A错误。
    B.一个物种并不等同于一个生物,而是指一群能够自然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一个物种包含多个可能相似或不同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生物,故B错误。
    C.生物分类单位等级越高,共同特征就越少,相似程度也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因为随着分类单位的上升,包含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就逐渐减少,故C错误。
    D.在生物分类等级单位中,“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因为它们之间的遗传信息和生理特征最为接近,故D正确。
    故选D。
    5. 人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进行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④①②D. ④①②③
    【答案】C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划龙舟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C正确。
    6. 在下列环境中,最容易生长霉菌的是( )
    A. 干燥的皮鞋B. 潮湿的粮食堆
    C. 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D. 潮湿的沙土地
    【答案】B
    【分析】霉菌通常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详解】A.霉菌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干燥的皮鞋缺乏水分,不利于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此外,皮鞋通常经过加工处理,其表面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少,也不利于霉菌获取足够的养分,所以干燥的皮鞋一般不容易生长霉菌,故A不符合题意。
    B.粮食本身富含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同时,潮湿的环境满足了霉菌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而且粮食堆通常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通风条件较差,这也为霉菌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潮湿的粮食堆很容易生长霉菌,故B符合题意。
    C.虽然牛肉汁富含营养物质,但是经过煮沸处理后,大部分微生物包括霉菌的孢子等会被杀死。并且密封的环境使得外界的霉菌孢子难以进入,同时也缺少氧气,而霉菌多属于需氧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氧气,所以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不容易生长霉菌,故C不符合题意。
    D.沙土地主要成分是沙子和土壤颗粒等无机物,营养物质相对匮乏,缺乏霉菌生长所必需的有机营养成分。即使环境潮湿,由于缺乏足够的养分,霉菌也难以在潮湿的沙土地上大量生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下列关于细菌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生殖产生的新细菌,与原细菌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相同的
    B. 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与细菌生殖有直接的关系
    C. 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D. 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答案】C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详解】A.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细菌生殖产生的新细菌,与原细菌所含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A错误。
    B.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与细菌生殖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
    C.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裂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因此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C正确。
    D.细菌适应性很强,但是细菌只进行分裂生殖,而不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
    B. 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C. 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
    D. 抗生素虽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
    【答案】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抗生素的作用范围通常比较广,它们不仅能杀死致病细菌,还可能对体内其他非致病细菌产生影响,甚至破坏体内的菌群平衡,A错误。
    B.抗生素虽然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但抗生素药品本身也是有机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同样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腐败变质,B错误。
    C.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而不是盲目地尽早使用。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在未来无法有效对抗某些细菌,C错误。
    D.抗生素确实可以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但如果使用不当(如剂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如破坏体内的菌群平衡、引发过敏反应等,D正确。
    故选D。
    9. 如图是青霉和蘑菇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孢子分别着生在结构①和b中
    B. 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都由菌丝构成
    C. 结构③和d都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 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答案】C
    【分析】左图为青霉的结构:①孢子囊,②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 右图为蘑菇的结构: a是菌盖,b是菌褶, c是菌柄,d是菌丝。
    【详解】A.①是青霉的孢子囊,能产生大量的孢子;蘑菇结构中的b是菌褶,菌褶内能产生大量的孢子,故A不符合题意。
    B.青霉和蘑菇都属于多细胞真菌,菌体都由菌丝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结构③和d都是营养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外界的水和有机物,故C符合题意。
    D.青霉和蘑菇都属于真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营养方式为异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 惊弓之鸟B. 孔雀开屏C. 小狗算术D. 老马识途
    【答案】B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ACD.惊弓之鸟、小狗算术、老马识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B.孔雀开屏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妈妈大锅里蒸的热腾腾的馒头抹上虾酱佐以大葱,那味道叫人难忘,让我们舌底生津。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面团膨大松软,如图表示用酵母菌发面时,不同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面团发酵的适宜温度在35℃左右
    B. 酵母菌既能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
    C. 利用酵母菌发面时,理论上夏天用时间要比冬天短
    D. 利用酵母菌发面时,用75℃的温水效果更好
    【答案】D
    【分析】酵母菌通常生活在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二氧化碳产生量逐渐增多,在 35℃左右时二氧化碳产生量最高,之后随着温度升高二氧化碳产生量逐渐减少,因此面团发酵的适宜温度在35℃左右,故A正确。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等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
    C.因为夏天温度较高,更接近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其活性较高,发酵速度快;而冬天温度较低,酵母菌活性较低,发酵速度慢,因此理论上夏天用的时间要比冬天短,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当温度达到 60℃以后酵母菌活动量已经很低,75℃的环境中,酵母菌可能已死亡, 所以用 75℃的温水发面效果不好,故D错误。
    故选D。
    12.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小明逃跑过程中不慎摔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臼指④从①内滑脱出来
    B. ②是关节囊,把相邻两骨紧紧连接起来
    C. 关节的结构包括①②③
    D. ③关节腔和④关节窝增强关节牢固性
    【答案】B
    【分析】图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是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
    【详解】A.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A错误。
    B.②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B正确。
    C.关节包括关节面、③关节腔、②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一层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减少振荡;因此,关节的结构包括①②③④,C错误。
    D.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囊及关节囊里的韧带有关;关节面上覆盖的关节软骨以及关节腔里的滑液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有关食品保存方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真空保存——促进细胞呼吸
    B. 低温保存——杀死细菌、真菌
    C. 腌制保存——腌制除去了细菌、真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D. 干制保存——干燥不适合细菌、真菌生存
    【答案】D
    【分析】食品保存方法主要有传统方法如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以及现代方法如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其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抑制或杀死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详解】A.真空保存的原理是将食品与空气隔绝,排除氧气,使食品处于高度减压状态,从而避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保鲜和防腐的目的,而不是促进细胞呼吸,故A错误。
    B.低温保存主要是通过降低温度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缓食品中酶的活性,从而延缓食品的腐败过程,而不是杀死细菌、真菌,故B错误。
    C.腌制保存是利用食盐或食糖的高渗透作用,使微生物细胞内的水向外渗透,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不是腌制除去了细菌、真菌所需的营养物质,故C错误。
    D.干制保存是通过减少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使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缺乏水分而受到抑制,因为干燥的环境不适合细菌、真菌生存,故D正确。
    故选D。
    14. 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动物在草丛中行走时,皮毛上常被挂上一些带刺的“针”,动物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破坏了鬼针草B. 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C. 帮助鬼针草传播果实和种子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④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详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当人(或动物)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皮毛)上常被沾上一些鬼切草的带刺的“针”,人(动物)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扩大了鬼切草的分布范围。并不破坏鬼针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下列有关“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中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B. 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得要快
    C.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比从它的肛门到环带要远
    D. 用手指在蚯蚓腹面来回抚摸,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答案】C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详解】A.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A正确。
    B.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粗糙的纸比玻璃纸板摩擦力大,更有利于刚毛固定身体,因此, 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得要快,B正确。
    C.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后端离环带远,C错误。
    D.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在蚯蚓体表来回轻轻抚摸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D正确。
    故选C。
    16. 如图为鸟体内进行呼吸的相关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气管、②是气囊、③是肺
    B. ②内的气体已经完成了一次气体交换
    C. 每次呼吸肺中只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D. 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A
    【分析】鸟类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其呼吸系统由气管、肺和气囊组成。在双重呼吸过程中,气体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气囊辅助呼吸暂存气体。①是气管、②是气囊、③是肺。
    【详解】A.仔细观察图中结构,可明确①是气管,其作用是传输空气;②是气囊,主要功能是暂存气体,辅助呼吸;③是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A正确。
    B.②气囊内的气体只是暂存,并没有进行气体交换。在双重呼吸过程中,吸气时,空气先经过气管进入肺,在肺中进行初步的气体交换;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先进入气囊暂存。所以说②气囊内的气体未完成气体交换,故B错误。
    C.每次呼吸过程中,肺会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一次是在吸气时,外界新鲜空气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另一次是在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会回到肺中进行二次气体交换,从而完成整个双重呼吸过程,并非只进行一次气体交换,故C错误。
    D.②气囊只是暂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③肺能够进行气体交换,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D错误。
    故选A。
    17. 如图表示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表示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B.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DNA分子
    D. 每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
    【答案】C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双螺旋结构,上面有一些和遗传有关的小片段叫做基因。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和许多的蛋白质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
    图中:A是染色体,B是蛋白质,C是DNA。
    【详解】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确实存在于细胞核中,并且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就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蛋白质则与DNA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染色体的结构,B正确。
    C.在正常情况下,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在细胞分裂的某些阶段,如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会有两个DNA分子,但这是在特殊情况下),C错误。
    D.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每个DNA分子上通常包含多个这样的基因,D正确。
    故选C。
    18. 我国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到三个子女的政策。某夫妇第一、二胎均为女孩,第三胎生男孩的概率是( )
    A. 12.5%B. 25%C. 50%D. 100%
    【答案】C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均为12。所以,某夫妇第三胎生男孩的概率是50%,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9. 青蛙生殖方式和受精方式分别是( )
    A. 卵生、体外受精B. 卵生、体内受精
    C. 胎生、体外受精D. 胎生、体内受精
    【答案】A
    【分析】青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抱对不是交配,是为了提高卵的受精率。
    【详解】青蛙是一种两栖动物,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常一团团地附着在水草上,并逐渐发育成幼体(蝌蚪),因此青蛙的生殖方式为卵生,体外受精。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 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
    A. 20条+XB. 20条+Y
    C. 20对+XXD. 21对+X
    【答案】A
    【分析】生物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成对,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每对体细胞的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因此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成单,是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为XY时,是男性,性染色体为XX时,是女性。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时,是雄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时,是雌性。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产生的生殖细胞是21条,那么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0条+X,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6道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下面是某校八年级生物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以下生物进行细心观察后进行的一次小组讨论与交流,请结合下列各图,认真分析并回答问题:
    (1)若根据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与A不在同一组的动物有_______(填字母)。
    (2)A是一种昆虫,属于_______动物类群,它的体表有_______,起保护和支持作用,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C身体细长,属于_______动物类群。
    (4)大多数软体动物如D河蚌,运动器官是足,珍珠的形成与其_______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有关。
    【答案】(1)B (2)①. 节肢 ②. 外骨骼
    (3)线虫 (4)外套膜
    【分析】A蝴蝶属于节肢动物,B猫属于哺乳动物,C蛔虫属于线虫动物,D河蚌属于软体动物。
    (1)根据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A蝴蝶属于无脊椎动物,B猫属于脊椎动物,C蛔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河蚌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与 A 不在同一组的动物是B。
    (2)A蝴蝶是一种昆虫,属于节肢动物类群。它的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仅可以保护蝴蝶的身体内部器官,还能起到支持身体的作用,同时外骨骼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使蝴蝶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3)C蛔虫身体细长,属于线虫动物类群,其特征是身体呈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4)大多数软体动物如河蚌,运动器官是足,珍珠的形成与其外套膜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有关。当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刺激时,外套膜会分泌珍珠质将异物包裹起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形成了珍珠。
    22. “波浅戏鱼多,多鱼戏浅波”。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与人类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鱼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灵活自如的运动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为了探究鱼的呼吸和尾鳍在游泳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过程:取两条体型、大小、活力相同的鲫鱼,将其中一条鲫鱼(甲)的尾鳍用硬塑料板捆绑,另一条鲫鱼(乙)不做处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鲫鱼甲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游动缓慢;鲫鱼乙则正常游动。
    (1)甲乙两条鲫鱼体型、大小、活力相同的目的是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尾鳍具有______作用。
    (3)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从鳃盖后缘将水排出,这是鱼在进行______。
    (4)轻轻掀起活鲫鱼的鳃盖,发现鳃是鲜红的,可见其内含有丰富的______。
    (5)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该生物学兴趣小组利用BTB指示剂(BTB是溴麝香草酚蓝酸碱指示剂,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BTB短时间内对鱼没有毒害)进行了丙图所示的实验,发现水从鱼口进入由鳃盖后缘流出后,试剂变黄了,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填“增多”或“减少”),由此可知鱼是用鳃呼吸。
    【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控制前进的方向 (3)呼吸
    (4)毛细血管 (5)增多
    【分析】(1)根据对照实验原则,要保持变量唯一,因此甲乙两条鲫鱼体型、大小、活力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甲鲫鱼甲的尾鳍用硬塑料板捆绑,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游动缓慢,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尾鳍具有控制前进的方向作用。
    (3)鱼的呼吸呼吸主要依靠它的鳃,当水流从口中进入,经过鳃排出的时候,鳃丝内密布的毛细血管就会进行气体交换,从而获得氧气,因此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从鳃盖后缘将水排出,这是鱼在进行呼吸。
    (4)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颜色为鲜红色。
    (5)利用BTB指示剂(此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色变黄色)进行了丙图所示的实验,发现水从鱼口进入由鳃盖后缘流出后,试剂变黄了,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由此可知鱼是用鳃呼吸。
    23. 鸟类能严生有硬壳的卵,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请结合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及鸡卵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观察鸡卵的表面是否光滑,需要借助的仪器是_______。
    (2)观察卵壳的位置和特点推测卵壳有_______作用,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3)图甲所示将鸡卵的钝端向上,小心地将钝端打破,将破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可以看到_______(填序号及名称)。
    (4)胚胎发育主要的营养来源是_______(填结构名称)。
    (5)如图乙所示,鸡卵的内容物倒入培养皿内,观察到一个乳白色小圆点,这个结构对应图甲中的【③】_______,里面含有细胞核。
    【答案】(1)放大镜 (2)保护
    (3)⑤气室 (4)卵黄
    (5)胚盘
    【分析】题图中:①系带、②卵黄、③胚盘、④卵白、⑤气室。
    (1) 观察鸡卵实验中,取一枚鸡卵,用放大镜观察卵壳的表面是否光滑。
    (2)卵壳位于鸟卵的最外面,坚硬,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够防止卵细胞损伤,减少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卵壳上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以保证鸡的胚胎发育时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3)将鸡卵的钝端向上,小心地将钝端打破,将破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可以看到⑤气室。
    (4)卵黄是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胚胎发育主要的营养来源是②卵黄。此外,④卵白能够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
    (5)用剪刀将小空腔下面的内壳膜剪破,使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流到一个烧杯或培养皿内,观察到一个乳白色小圆点,这个结构对应图甲中的③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24. 图中A、B、分别为蝗虫的发育阶段、桃树的嫁接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物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的是_______(填字母),其优点是_______。
    (2)根据图A蝗虫的发育阶段可以判断蝗虫为_______发育的昆虫。
    (3)图B方法成功的关键步骤是要确保①水蜜桃、②山桃两部分的_______紧密结合,嫁接成功后可获得[_______](填序号)的果实。
    【答案】(1)①. B ②. 保持母本优良特性
    (2)不完全变态 (3)①. 形成层 ②. ①
    【分析】由A图可知,蝗虫的发育需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几个阶段。图B中①是接穗,②是砧木。
    (1)B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优点是后代保持母本性状的特性,即嫁接后的植物会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
    (2)根据图A蝗虫的发育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若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非常相似,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这种发育方式被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3)图B中的嫁接方法,其成功的关键步骤是要确保接穗(即水蜜桃部分)和砧木(即山桃部分)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形成层是植物体内的一种活跃的分生组织,它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可以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当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后,它们就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逐渐愈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植物体。
    嫁接成功后,由于接穗保持了原植物的优良性状,因此我们可以获得接穗(即①水蜜桃)的果实。
    25. 豌豆是人们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也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用实验材料。用种子形状为圆形和皱缩的两种豌豆进行杂交(控制豌豆种子形状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结果如图:
    (1)子代豌豆与亲代豌豆种子形状不同,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豌豆种子形状为圆形与皱缩是一对_______,分析图可知,形状为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实验一中亲代圆形豌豆的基因型为_______。
    (3)实验二中子二代圆形豌豆的基因型为_______。
    【答案】(1)①. 变异 ②. 相对性状 ③. 圆形
    (2)AA (3)AA或Aa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通常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在子一代显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显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为纯合体。
    (1)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子代豌豆与亲代豌豆种子形状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变异。豌豆种子形状为圆形与皱缩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分析实验二:子一代都是圆形,子二代出现皱缩可知,形状为皱缩是隐性性状性状,形状为圆形是显性性状。
    (2)结合分析可知,实验一中圆形和皱缩的两种豌豆进行杂交,子代都是圆形(显性性状),则亲代圆形豌豆是纯种的,其基因型为AA。
    (3)实验二中子一代圆形豌豆的基因型为Aa,其自交产生子二代,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子二代圆形豌豆的基因型为AA或Aa。
    26. 《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如图所示)。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状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丧失。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中提及的动物所属类群特有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
    (2)图中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是____________。
    (3)保护濒危物种应从生态系统多样性、____________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面采取措施。
    (4)“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胎生 (2)变差 (3)生物种类(物种) (4)建立自然保护区 (5)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1)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牛都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2)据图可见: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变差。
    (3)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所以保护濒危物种应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面采取措施。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如资料中的“伞护效应”。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相关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八年生物FITpdf、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八年级生物学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七年生物FITpdf、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七年级生物学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