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671322/0-17380664497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671322/0-17380664497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671322/0-17380664498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读下面这段话,看拼音写字词,注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1)他zhǎn dīng jié tiě 、kāng kǎi 激昂的演讲,让原本有些jǔ sàng 的人群rè xuè fèi téng 起来,广场上bà fā 出雷鸣般的掌声。
(2)wǎ lán 的天空,chéng bì 的小河如白练蜿蜒,绣着朵朵白花的无边的lǜ tǎn 上,热情的蒙古族姑娘用曼妙的舞姿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衣裳(shang) 单薄(bá) 模糊(mó) 虎视眈眈(dān)
B.参差(cī) 迷蒙(méng) 衣襟(jìn) 咋咋呼呼(zuò)
C.雹子(pá) 干燥(zà) 昼夜(zhòu) 跌跌撞撞(diē)
D.恍然(huǎng) 枯竭(kū) 瘦削(xuē) 一望无际(jì)
3.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彩虹 浑浊 手馏弹 技高一筹
B.攀登 神密 湿淋淋 居高临下
C.屹立 眺望 热乎乎 自作自受
D.猜侧 抵御 软棉棉 断断续续
4.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快乐的新年”这个题目选的材料,你认为可以用来表达中心的材料是( )
A.大年夜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B.我和爸爸、妈妈起个大早,收拾行装,回老家过年。
C.在回老家的路上,爸爸妈妈给我讲他们曾度过的艰苦岁月。
D.我和小伙伴在农村老家放鞭炮、堆雪人。
5.关于《夏天里的成长》《宇宙生命之谜》 《京剧趣谈》这一组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一组题目中都能找到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关键词语。
B.朗读这一组题目时,应读出轻重音的变化,强调重点词。.
C.这一组题目都采用了点明中心、夸张表现的方式来命题。
D.读这一组题目,读者基本可以推断出作者所要介绍的内容。
6.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B.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C.她的头往后仰着,一只苍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D.下雨了,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默写
7.[赞英雄儿女]2020年春,一场灾难——新冠疫情骤然袭来,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他们如陆游说的那样“ “。他们如诸葛亮所说的那样“鞠躬尽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的人,有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他们就是我们的国之脊梁。
8.[品诗中胜境]诗中胜景如画,吟刘禹锡的“ ,浪淘风簸自天涯。”我们仿佛见到了黄河挟沙蜿蜒奔腾而来,诵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 。”我们仿佛见到了西湖盛夏骤雨忽至,读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 ” 我们见到的则是百花盛开的浪漫春光。
9.语言表达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北京某小学六(2)班学生,家住玉泉路口南公交车站附近的小光想约邻居小华周末到中国人民革命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以下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须知”和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公交站牌,请根据已提供的信息,补充完成小华和小光的对话。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须知
①请观众自觉接受安检,严禁将易燃易爆、管制器械等危险品带入馆内。
②14 岁以下儿童须亲友陪同参观。
③场馆开放时间为每日9:00-17:00 (16:00 停止入馆),9:00-12:00为上午时段; 12:00-16:00为下午时段。
小光:“你好,我是小光,请问小华在家吗?”
小华:“小光好,我是小华。请问有什公事吗?”
小光:“我想约你周日上午一起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
小华:“好呀好呀!这个周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是什么呀?”
小光:“ ”
小华:“嗯,好的。我刚用手机地图软件查了可以坐公交去。“
小光:“我听爸爸说没有直达公交,我们怎么去啊?”
小华:“ ”
小光:“好,那我们早上八点钟在附近的公交站等吧。”
小华:“好的,周日见。“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镱子期曰:“善哉乎鼓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0.[知音相遇前]伯牙为什么只把子期看作知音?下列说法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子期的专注,让伯牙感动
B.子期理解他的琴声,他们心意相通
C.子期的赞美,让伯牙提升了琴技
11.[知音相知时] 伯牙善古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高山流水,除了太山巍巍、流水汤汤,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仿造文中句式再写出两句。
方鼓琴而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少选之间而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12.[知音离开后] 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请你写一写伯牙“破琴绝弦”时心中的想法。
13.[短歌悼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你认为下列最深刻地诠释了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一句是( )
A.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B.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C.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课外阅读。
捡破烂儿的先生
于德北
①我叫他先生,虽然他是一个捡破烂儿的。
②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又一座超豪华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绝非平民百姓可以问津。这个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
③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尘飞扬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编辑部送自己新写的故事。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岔口,在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④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年纪在70岁左右,靠在一辆架子车前,于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斟满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
⑤我不禁停下脚步。
⑥老人一边喝酒,一边就着大葱蘸酱吃着馒头。
⑦他见我站的时间长,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几块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
⑧这样我和老人就认识了。
⑨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70岁,退休整整10个年头了。他的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自己一个人过。老伴儿在他退休前就去世了,老人把宽敞的房子让给了女儿,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静的日子。
⑩他清晨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字车,边捡边收。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收。
⑪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来和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老人酒量很好,面色红润,身体健朗。我很羡慕他!
⑫我们正喝酒间,来了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趿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30元。”老人回答。
⑬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唠唠叨叨地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钱。说完,还做出一个转身欲走的姿态。
⑭“35。”老人重新给了价。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
⑮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出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变得粉碎。
⑯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
⑰“你,怎么砸啦?”我问。“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
⑱我还想说什么,老人却笑了。
⑲老人兀自端起酒杯。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14.关于小说的第①自然段,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交代人物,引出下文
B.形成悬念,吸引读者
C.创设情境,引出事件
15.第④自然段“悻悻地”一词意思是( )
A.匆匆忙忙B.十分情愿C.心有不平
16.关于小说第②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
B.交代地点,揭示老人身份
C.与下文老人的生活形成对比
17.从老人吃饭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 )
A.平和知足B.心不在焉C.随随便便
18.小说有三处情节,形成了读者的阅读反差。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补充下面沿的表格。
19.请结合小说情节,进一步思考:“先生”一词,是对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成年男子的尊称,为什么“我”会叫捡破烂儿的老人为“先生”?
20.从文中第⑱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想开去,“我"还想说什么?
2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道奇异的风景”仅仅是指老人在广]洞下静静地吃饭。
B.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是因为她心疼那两个茅台酒瓶子。
C.小说表达了作者对老人正直、高尚的人格的尊重与赞美。
22.《童年》这本小说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阿廖沙惊惧不安的时候,慈祥善良的外祖母总是安慰他,保护他。阿廖沙还跟哪些人物发生了关系?你是怎么评价这些人物的呢?试试在图中写一写这些人物与阿廖沙的关系,以及你对该人物的评价。
23.生活中常常有“意外”,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样的意外呢?是意外的“成功”“发现”“收获”, 还是“打击”“快乐”? 请以《意外的 》为题目,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事例把“意外”写具体。
要求:⒈把题目补充完整;⒉语句通顺,写清楚过程;⒊书写工整,450字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斩钉截铁;慷慨;沮丧;热血沸腾;爆发
(2)瓦蓝;澄碧;绿毯
【解析】【分析】(1)“慷慨”的“慨”不要写成形近字“概”,“沸腾”的“沸”不要写成形近字“佛”。
(2)“瓦蓝”的“蓝”不要写成同音字“篮”,“澄碧”的“碧”不要写成同音字“璧”。
故答案为:(1)斩钉截铁、慷慨、沮丧、热血沸腾、爆发;(2)瓦蓝、澄碧、绿毯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答案】D
【解析】【分析】A.有误,薄: bá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bó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单薄”的“薄"应读"bó”,故"bá"错误。
B.有误;“衣襟"的“襟"应读"jīn”,故"jìn"错误。薄:zǎ代词,怎,怎么︰薄样。zé咬住︰薄舌。zhā吆喝∶薄呼。“咋咋呼呼"的咋"应读“zhā”,故" zuò"错误。
C.有误;“雹子"的“雹"应读"bá”,故"pá"错误。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答案】C
【解析】【分析】A.有误,手榴弹︰一种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弹。故“手馏弹"错误。
B.有误,神秘︰难以捉摸﹔高深莫测。故“神密"错误。
C.正确。
D.有误,猜测∶猜度﹔揣测;凭某些线索推断猜度。故“猜侧"错误。软绵绵∶柔和的,柔软的。故“软棉棉"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4.【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快乐的新年"这个题目可知,可以用来表达中心的材料是A。
B、C还没有开始过年,
D项在农村老家放鞭炮、堆雪人不一定是过年,故材料不合适。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结合所给主题选择素材的能力。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材料的主题及素材。然后进行选择。
5.【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
C选项有误,《夏天里的成长》《京剧趣谈》没有用夸张表现的方式来命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主题的能力和如何朗读。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习作要求及所给材料,然后完成解答。
6.【答案】C
【解析】【分析】A、B、D中的句子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虽然有“似的”,但是没有本体与喻体,不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的特点,结合平时对于修辞手法的学习与理解进行判断。
【答案】7.位卑未敢忘忧国;死而后已;为民请命
8.九曲黄河万里沙;白雨跳珠乱入船;万紫千红总是春
【解析】【点评】考查诗词名句的积累与识记。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诗词名句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7.出自陆游的《病起书怀》,原文: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是: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耕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出自鲁迅的名言,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故答案为:位卑未敢忘忧国;死而后已;为民请命
8.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朱熹的《春日》,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故答案为:九曲黄河万里沙;白雨跳珠乱入船;万紫千红总是春
9.【答案】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我们可以先坐736路公交,然后转乘308路到军事博物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作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所给的材料。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进行整合作答。第一空是回答小华提出的问题:这个周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是什么?根据题干可以找到答案,这次展览的主题是“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第二空考查我们的读图能力,根据公交线路图我们可以知道去军事博物馆可以现在玉泉路口南公交站坐736路车,然后在太平路西口站转乘308路公交。
故答案为: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我们可以先坐736路公交,然后转乘308路到军事博物馆。
【点评】本题用日常对话的形式考查我们的信息提取能力,一方面要求我们有准确阅读图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作答时要有对话感。所以答题时我们一要注意材料中的信息,二要结合具体语境作答。
【答案】10.B
11.明月;皎皎;明月;清风;徐徐;清风
12.世上再也没有能听懂我琴声的人了,我还弹琴做什么。
13.C
【解析】【点评】(1)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2)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句的结构特点,用词特点等,然后根据特点进行仿写。
(3)此题主要考查结合语境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0.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伯牙把子期看作知音是因为子期理解他的琴声,他们心意相通。
故答案为:B
11.考查了仿写句子。结合例句仿写即可,原句的格式是∶伯牙鼓琴,志在什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什么乎若什么”。仿写时注意保持句子格式的一致,可仿写句子∶①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②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若清风。”
故答案为:明月;皎皎;明月;清风;徐徐;清风
12.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理解,例∶世上再也没有能听懂我琴声的人了,我还弹琴做什么。
故答案为:世上再也没有能听懂我琴声的人了,我还弹琴做什么。
13.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选文内容及题干内容理解,最深刻地诠释了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一句是∶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故答案为:C。
【答案】14.A
15.C
16.C
17.A
18.捡破烂儿;自己过日子;砸碎
19.是因为老人正直、高尚的人格感动了“我”,使“我"发自内心的佩服老人,因此,“我"称捡破烂儿的老人为“先生”。
20.你每天挣这些钱是不容易的。
21.C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2)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做题时细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去分析句子。
(4)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5)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6)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7)此题主要考查结合语境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8)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4.考查对小说第①段内容的理解,并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通过阅读与理解小说的第①段内容“我叫他先生,虽然他是一个捡破烂儿的"可知,本段主要交代了人物,引出下文。故选A
故答案为:A
15.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理解。文中的“悻悻”一词的意思是∶怨恨愤怒;失意的样子。在文中是指卖酒瓶子的女人“心有不平”,故选C。
故答案为:C
16.考查说出小说第②段是怎样的环境描写,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通过阅读与理解小说的第②段内容可知,本段描写了重庆将盖起一座又一座超豪华商场,因为这个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与下文老人的生活形成对比。故选C。
故答案为:C
17.考查对老人的评价,并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从文中第④段内容“一个鬓发斑白的老人,年纪在70岁左右,他靠在一辆架子车前,在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满满斟着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可看出,老人对吃喝一点儿不讲究,是一位平和知足的人。故选A。
故答案为:A
18.考查根据小说内容填空。本篇小说情节的设置不一般,有这样三处情节,形成了读者的阅读反差,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补充出来。补充如下︰反差一∶老人是退休工人,并不缺钱,老人却捡破烂儿。反差二∶老人的儿女都很孝顺,老人却自己过日子。反差三∶高价收来的酒瓶,老人却砸碎。
故答案为:捡破烂儿;自己过日子;砸碎
19.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小说题目《捡破烂儿的先生》中的“先生"一词,一般是对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成年男子的尊称,而“我"在小说中叫捡破烂儿的老人为"先生”是因为老人正直、高尚的人格感动了“我”,使“我”发自内心的佩服老人,因此,“我"称捡破烂儿的老人为"先生”。
故答案为:是因为老人正直、高尚的人格感动了“我”,使“我"发自内心的佩服老人,因此,“我"称捡破烂儿的老人为“先生”。
20.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并回答问题。文中的画线句子“我还想说什么。老人却笑了"这句话是写作者对老人花重金收买了酒瓶又砸碎而感到惋惜,可老人却不以为然。“我"还想说的是:你每天挣这些钱是不容易的。
故答案为:你每天挣这些钱是不容易的。
21.考查说出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通过阅读与理解本篇小说内容可知,作者通过对捡破烂儿老人言谈举止的详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老人正直、高尚的人格的尊重与赞美。故选C。
故答案为: C。
22.【答案】①暴躁、专横:外祖父;②老匠人:正直、热心;③舅舅:自私自利。
【解析】【分析】《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这部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一类是以外公为代表的残暴专横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老匠人格里戈里为人正直、本分、热心;而外公专横残暴,舅舅自私自利。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①暴躁、专横:外祖父;②老匠人:正直、热心;③舅舅:自私自利。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重点考查了对内容的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在认真阅读,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解答。在课余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课外书的阅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阅读及写作水平。
23.【答案】意外的收获 李商隐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刘禹锡却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喜欢夕阳若隐若现的感觉。那天放学,我拿着照相机来到附近的小公园去拍夕阳。
在公园的一角,一片片银杏叶从树上飘落,静静地躺在地上,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夕阳的余晖,把银杏叶映衬得那样金黄,那样灿烂。一阵风吹过,片片银杏叶在地上微微翻动,有的还调皮地打个旋。望着银杏叶向四周伸展的脉络,心中愈发感动,愈发欣慰。也许这就是生命之叶,描绘着秋日独特的美。我捧起那簇拥在一起的叶子,洒向天空,感受秋的浓意。
我的心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所吸引,沿着公园的小路来到河边。我又发现一株无名树。我凝望着它残衰的枝丫,深邃宁静,散发着残香。那一刻,有一股难言的力量,沁入我的脾腑,感觉它在炙热地跳动着,仿佛灼穿我的胸膛。倘若没有风和雨,它怎能绽放出炙热的光﹖它的身躯,又归向何处?现在,它仍然用着意志力,倔强地活着。
没有拍到夕阳,我却有了意外的收获。愿每个人都能坐在磐石上,醉倒在落花前,领悟自然,方能领悟人生。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意外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生活常常有“意外”,是意外的“成功”“发现”“收获”,还是“打击”“快乐”?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自己的生活中都有哪些意外?选择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确定好写作内容后,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构思写作。这是一篇叙事作文,首先要注意叙事六要素,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时间、人物、起因,这些内容可以路写。中间写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把经过详写。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文笔优美清爽,文中写我拍照发现一株无名树,引起我的沉思以及联想,本文读后给人以愉悦感,引人深思。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4、试卷知识点分析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请先读题,再仔细聆听录音两遍,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得分
阅卷人
二、读下面这段话,看拼音写字词,注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10分)
得分
阅卷人
三、选择题,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括号里。(10 分)
得分
阅卷人
四、积累与运用。(每句1分,共6分)
得分
阅卷人
五、实践与运用。(5 分)
得分
阅卷人
六、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23分)
得分
反差一
老人是退休工人,并不缺钱
老人却
反差二
老人的儿女都很孝顺
老人却
反差三
高价收来的酒瓶
老人却
阅卷人
七、整本书阅读。(6 分)
得分
阅卷人
八、作文。(30 分)
得分
总分:9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0(11.1%)
主观题(占比)
80.0(88.9%)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5(21.7%)
主观题(占比)
7(30.4%)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整本书阅读。(6 分)
1(4.3%)
6.0(6.7%)
作文。(30 分)
1(4.3%)
30.0(33.3%)
选择题,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括号里。(10 分)
5(21.7%)
10.0(11.1%)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23分)
2(8.7%)
23.0(25.6%)
实践与运用。(5 分)
1(4.3%)
5.0(5.6%)
读下面这段话,看拼音写字词,注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10分)
1(4.3%)
10.0(11.1%)
积累与运用。(每句1分,共6分)
1(4.3%)
6.0(6.7%)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43.5%)
2
容易
(4.3%)
3
困难
(4.3%)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词形
12.0(13.3%)
1,3
2
格言、名言
6.0(6.7%)
7,8
3
记叙文阅读
14.0(15.6%)
14,15,16,17,18,19,20,21
4
修辞手法
2.0(2.2%)
6
5
叙事类作文
30.0(33.3%)
23
6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6.0(6.7%)
7,8
7
拼音
12.0(13.3%)
1,2
8
文学文化常识
13.0(14.4%)
4,9,22
9
文言文阅读
9.0(10.0%)
10,11,12,13
10
课文内容理解
8.0(8.9%)
5,2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请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经典诗文,活学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下面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桑娜沉默了,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体规范、美观;2,下面的内容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