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讲练(新高考通用)
易错点05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易错比较(4大陷阱)-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易错点05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易错比较(4大陷阱)-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易错点0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易错比较4大陷阱原卷版-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docx、易错点0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易错比较4大陷阱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01 易错陷阱(4个陷阱)
02 举一反三
【易错点提醒一】产生CO2≠有氧呼吸
【易错点提醒二】不同细胞产生CO2的场所不同
【易错点提醒三】有氧呼吸≠线粒体
【易错点提醒四】果蔬、种子储存≠无氧环境
03 易错题通关
易错陷阱1:误认为产生CO2就是有氧呼吸
【陷阱分析】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因此不能根据是否产生CO2来判断呼吸方式。
【链接知识】1.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2.吸作用中各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葡萄糖∶O2∶CO2=1∶6∶6。
(2)无氧呼吸:葡萄糖∶CO2∶酒精=1∶2∶2或葡萄糖∶乳酸=1∶2。
(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1∶3。
(4)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摩尔数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和的比为3∶4。
eq \f(VCO2,VO2)eq \b\lc\{\rc\ (\a\vs4\al\c1(等于\f(4,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相等,大于\f(4,3)⇒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大于有氧呼吸,小于\f(4,3)⇒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大于无氧呼吸))
易错陷阱2:误认为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陷阱分析】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所以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
【链接知识】细胞呼吸作用易错总结
(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数储存在ATP中。
(2)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的简化表示方法。
(3)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
(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代谢形成的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这些物质可进一步形成葡萄糖,因此蛋白质、糖类、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
易错陷阱3:误认为有氧呼吸场所是线粒体
【陷阱分析】对真核细胞来说,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因此说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对原核细胞来说,除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细胞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链接知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辨析比较
易错陷阱4:误认为“无氧”环境更有利于果蔬、种子储存
【陷阱分析】“无氧”环境不一定更有利于果蔬、种子储存,因为O2浓度为零时,细胞呼吸强度并不为零,因为此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大量消耗有机物,不利于果蔬、种子储存。
【链接知识】氧气浓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1)曲线分析:
①A点时,氧浓度为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C点之前: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存,CO2释放总量=有氧呼吸释放量+无氧呼吸释放量;
②氧浓度为0~10%时,随氧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速率减慢,有氧呼吸加快。B点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等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C、D点:横坐标相同,无氧呼吸停止。
③氧浓度在0~20%时,随氧浓度升高,有氧呼吸速率逐渐加快。
④随氧浓度的升高,细胞呼吸速率先减慢后加快,最后趋于稳定。
⑤氧浓度为5%左右时,细胞呼吸强度最弱。
(2)实际应用。
①保鲜:低氧(氧含量5%左右)有利于蔬菜保鲜。
②促进生长:农作物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促进根部有氧呼吸促进生长。
③防止无氧呼吸:陆生植物长时间水淹,土壤中氧含量降低,植物因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积累而烂根。
④控制呼吸方式:制葡萄酒时,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发酵时严格控制无氧环境,促进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易错点提醒一】产生CO2≠有氧呼吸
[例1]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装置中通入空气是为了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B.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是否有CO2的产生
C.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是否有酒精的产生
D.可根据实验中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答案】D
【解析】A、有氧呼吸装置中,需要创造有氧环境让酵母菌有氧呼吸,所以实验装置中通入空气是为了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让酵母菌有氧呼吸,A正确;
B、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所以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是否有CO2的产生,B正确;
C、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所以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是否有酒精的产生,C正确;
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以不能根据实验中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D错误。
故选D。
规避陷阱: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所以不能根据实验中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细胞的呼吸方式。
[变式1-1]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只进行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cd段只进行无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会释放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
D.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可利用无氧呼吸快速分解有机物产生ATP
【答案】D
【解析】A、ab段乳酸含量没有增加,说明此时细胞进行的是有氧呼吸;bc段和cd段中既有氧气的消耗,也有乳酸的产生,说明这两个阶段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A错误;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等于O2消耗量,B错误;
C、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不会释放能量,C错误;
D、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可利用无氧呼吸快速的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D正确。
故选D。
[变式1-2]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氧气充足为对照组
B.该实验可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判断是否产生酒精
C.鉴定无氧条件产物的先后顺序一般为先鉴定酒精再鉴定CO2
D.该实验不能通过检测反应中有无CO2生成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D
【解析】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为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A错误;
B、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B错误;
C、鉴定无氧条件产物的先后顺序一般为先鉴定气体再鉴定液体,C错误;
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因此无法通过检测反应中有无生成来判断酵母菌呼吸方式,D正确。
故选D。
[变式1-3]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量种子的细胞呼吸强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浸透种子是为了补充细胞中的结合水,这些水是细胞重要的组成成分
B.实验开始后,红色小液滴将向左运动,且速率越来越小,最终会停止
C.若将KOH换成酸性重铬酸钾后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可确定种子进行有氧呼吸
D.在实验后期,红色小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已缺氧而死亡,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B
【解析】A、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与细胞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密切相关,将种子浸透可增加种子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从而使其新陈代谢旺盛,A错误;
B、广口瓶中的KOH溶液可以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故红色小液滴是否移动取决于是否消耗氧气,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由于种子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故红色小液滴将向左移动,随氧气的消耗红色小液滴移动速率越来越小,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小液滴最终会停止,B正确;
C、酸性条件下,酒精可使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种子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
D、红色小液滴不移动,说明种子不再消耗氧气,此时其不进行有氧呼吸,种子可能只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易错点提醒二】不同细胞产生CO2的场所不同
[例2]马拉松是一项长跑运动,全国各地每年都会举办马拉松比赛。下列关于马拉松运动过程中人体细胞呼吸(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一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丙酮酸和乳酸的场所不同
B.产生的CO2都来自线粒体基质
C.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
D.可用O2消耗速率表示细胞呼吸总速率
规避陷阱:人体细胞既可以有氧呼吸也可以无氧呼吸,但是人体是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二氧化碳只有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答案】B
【解析】A、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产物是丙酮酸,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
B、人体细胞只有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正确;
C、细胞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C错误;
D、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氧气的消耗速率只能表示有氧呼吸的速率,D错误。
故选B。
[变式2-1] 2023年6月15日在天山脚下美丽的赛里木湖畔,中国新疆第15届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正式落下帷幕,若只考虑以葡萄糖为唯一细胞呼吸底物。下列有关运动员体内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都产生[H]
B.无氧呼吸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两个阶段都能释放能量合成ATP
C.剧烈运动时,运动员肌肉细胞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D.若消耗同等质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多
【答案】B
【解析】A、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都能产生[H],[H]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被利用,A正确;
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合成少量ATP,B错误;
C、由于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既不消耗气体,也不产生气体,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相等,剧烈运动时,运动员肌肉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C正确;
D、无氧呼吸为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因此消耗同等质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ATP比无氧呼吸多,D正确。
故选B。
[变式2-2]所有的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消耗O2的分子数比释放的CO2分子数少
B.细胞呼吸不仅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细胞代谢的枢纽
C.有氧呼吸(需氧呼吸)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无氧呼吸(厌氧呼吸)不产生NADH但能产生ATP
D.无氧呼吸(厌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能量能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A、人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肌细胞消耗O2的分子数与释放的CO2分子数相等,A错误;
B、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如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而非糖物质又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葡萄糖,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水和丙酮酸反应形成[H]和二氧化碳),第三阶段产生水(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无氧呼吸(厌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NADH,C错误;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而在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B。
[变式2-3]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外,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方式、原理和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均来自线粒体基质
B.小白兔成熟的红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C.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是为了避免厌氧菌大量繁殖
D.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
【答案】B
【解析】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基质,A正确;
B、小白兔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小白兔成熟的红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B错误;
C、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是为了避免厌氧菌大量繁殖,C正确;
D、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D正确。
故选B。
【易错点提醒三】有氧呼吸≠线粒体
[例3]有关细胞的呼吸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氧气参与,所以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有氧呼吸有热能的释放,无氧呼吸没有热能的释放
D.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细胞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A、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会被消耗,过程中没有[H]的积累,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
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也有少量能量的产生,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
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能二氧化碳的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规避陷阱: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因此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变式3-1]科学家在研究有氧呼吸场所的过程中,将酵母菌破碎后离心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再通入18O2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荧光的强度可以体现释放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4号试管的结果说明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能直接利用丙酮酸
B.2号试管的结果说明葡萄糖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和[H]
C.该实验说明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且线粒体中的反应能释放大量能量
D.该实验说明有氧呼吸包括多个阶段的化学反应,最终将葡萄糖彻底分解
【答案】C
【解析】A、3号试管的结果说明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4号试管中加入丙酮酸后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明线粒体能利用丙酮酸,A正确;
B、2号试管中葡萄糖的量减少,有丙酮酸和[H]生成,说明葡萄糖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和[H],B正确;
C、该实验说明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
D、该实验说明有氧呼吸包括发生在不同场所的多个阶段的化学反应,最终将葡萄糖彻底分解为H2O和CO2,D正确。
故选C。
[变式3-2]细胞呼吸对生命活动有着重大意义,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部分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能进有氧呼吸
B.动物停止有氧呼吸便不能合成ATP,动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就很难顺利完成
C.有叶绿体的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ATP,因此不需要通过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D.动、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但是产物不同,动物均产生乳酸,植物均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部分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能进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A正确;
B、无氧呼吸不需要有氧气的参与,也能分解有机物,释放少量的能量合成ATP,B错误;
C、叶绿体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细胞分裂、物质运输等需要消耗的能量需要由呼吸作用提供,C错误;
D、动、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但是产物不同,动物细胞一般产生乳酸,也可以产生酒精,比如金鱼,植物一般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A。
【易错点提醒四】果蔬、种子储存≠无氧环境
[例4]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使有机物的消耗降到最低
B.人体细胞中线粒体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场所
C.使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是为了避免伤口处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D.安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中产生相同的ATP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等
规避陷阱:氧浓度为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有机物的消耗并不是最少得。所以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
【答案】B
【解析】A、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A错误;
B、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故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人体细胞中线粒体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场所,B正确;
C、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C错误;
D、安静状态下进行有氧呼吸,长时间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相同的ATP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不同,无氧呼吸消耗的多,D错误。
故选B。
[变式4-1]下图表示某农作物种子在不同氧浓度下,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细胞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最大限度降低有机物的消耗,种子宜储存在无氧环境中
B.图中M区域的变化体现了无氧呼吸总共释放的CO2的量
C.O2浓度由0到10%的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逐渐增加
D.O2浓度为10%时,该器官不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A
【解析】A、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种子将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种子储存不利,且有机物的消耗并不是最少,A错误;
B、图中阴影部分M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细胞呼吸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而无氧呼吸过程中不消耗O2,只产生CO2,所以M为种子进行细胞呼吸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即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B正确;
C、由图可知,O2浓度由0到10%的过程中,O2的吸收量逐渐增多,有氧呼吸速率逐渐加快,所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逐渐增加,C正确;
D、O2浓度为10%时,细胞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说明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A。
[变式4-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B.果蔬贮藏时,在无氧和干燥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
C.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答案】B
【解析】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A正确;
B、果蔬贮藏时,应采取零上低温、一定湿度、低氧等措施延长储藏时间,无氧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加速果蔬的腐烂,干燥条件下果蔬的水分散失较快,不利于保鲜,B错误;
C、油料作物种子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中H含量高,O含量低,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多,即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C正确;
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使水分散失减少,氧气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呼吸速率,低氧、一定湿度是新鲜水果保存的适宜条件,D正确。
故选B。
[变式4-3]为探究温度、O2浓度对采收后苹果贮存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浓度大于20%后,苹果细胞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B.低温储存时有机物消耗减少是因为低温破坏呼吸酶的空间结构
C.O2浓度为20%~30%范围内,温度对CO2的生成量几乎无影响
D.据图分析,在3℃、5%O2浓度条件下贮存苹果效果最佳
【答案】D
【解析】A、O2浓度达到20%以上后,苹果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因为CO2生成量不再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增加,故O2浓度大于20%后,苹果细胞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A错误;
B、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
C、由图可知,O2浓度为20%~30%范围内,温度影响CO2的相对生成量,C错误;
D、据图分析,在3℃、5%O2浓度条件下,细胞呼吸最弱,CO2释放量最少,该条件下贮存苹果效果最佳,D正确。
故选D。
[变式4-4] [多选]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的CO2量等于O2吸收量
B.种子入库贮藏时,低温、无氧条件有利于延长种子贮藏时间
C.种植玉米时进行中耕松土,可促进其根部细胞吸收NO3-等
D.甜菜块根细胞无氧呼吸的代谢产物是乳酸和CO2
【答案】AC
【解析】A、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因此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无论是否无氧呼吸都是CO2产生量等于O2吸收量,A正确;
B、种子入库贮藏时,低温、干燥、低氧条件能降低细胞的代谢,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延长种子贮藏时间,B错误;
C、种植玉米时进行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的含氧量,可促进其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从而可促进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对无机盐(例如NO3-)的吸收,C正确;
D、甜菜块根细胞无氧呼吸的代谢产物是乳酸,没有CO2,D错误。
故选AC。
1.豌豆种子细胞呼吸时,底物经脱氢酶催化所释放的氢,能将无色的三苯基氯化四唑(TTC)还原为红色的三苯甲胺。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其CO2释放速率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1所示。图2表示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下列有关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2~24小时这段时间,种子主要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图1中a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C.甲的NO3-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在根细胞吸收NO3-的过程中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
D.b点后氧化分解的底物可能包括糖类、脂肪等物质
【答案】B
【解析】A、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O2吸收量很少,而CO2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A正确;
B、图1中a时,CO2的释放速率大于O2的吸收速率,说明 种子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在进行,B错误;
C、由图2可知,根细胞吸收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甲的NO3-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说明在根细胞吸收NO3-的过程中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C正确;
D、脂肪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O2,b点后O2的吸收速率大于CO2的释放速率,说明氧化分解的底物可能包括糖类、脂肪等物质,D正确。
故选B。
2.图1、图2分别表示油菜、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作物种子在萌发时间为36h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图1作物种子在萌发12h-30h之间,细胞呼吸产物只有CO2和水
C.图2中P浓度最适合储存该种子,因为此条件下无氧呼吸强度最低
D.图2中种子消耗的有机物为糖类,Q浓度下该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A、油菜种子富含脂肪,萌发时还会消耗脂肪,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A错误;
B、油菜种子在12-30h之间,进行了无氧呼吸,还会产生酒精,B错误;
C、图2中P浓度最适合储存该种子,Q浓度下无氧呼吸强度最低,C错误;
D、小麦种子呼吸底物为糖类,氧气吸收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相等时,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3.如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速率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胚根长出后,根细胞主要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水分
B.在12~24h萌发时段内,种子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二者均消耗水
C.萌发时间为b时,种子的呼吸产物可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D.萌发初期,种子可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NADH
【答案】C
【解析】A、胚根长出后,根细胞主要通过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水分,A 错误;
B、萌发时间为12 ~24h, 种子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无氧呼吸不消耗水,B错误;
C、脂肪中氧的含量低于糖类,脂 肪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的体积大于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故据此判断,萌发时间为b 时,种子既进行无氧 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物为CO₂ 和酒精,酒精可使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C 正确;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NADH, 第二阶段消耗 NADH,D 错误。
故选C。
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各阶段都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B.无氧呼吸各阶段都属于放能反应且都能合成ATP
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D.线粒体可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H2O
【答案】C
【解析】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A错误;
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合成ATP,B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均是在细胞质基质将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C正确;
D、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只能利用丙酮酸,D错误。
故选C。
5.自动酿酒综合征是指胃肠道系统中的真菌或细菌通过内源性发酵产生乙醇的一种病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胃肠等黏膜上皮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B.酒精发酵的过程,产生的[H]最终只能被还原为乙醇
C.过多摄入糖类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会加重病情
D.患者呼出的气体可使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答案】A
【解析】A、人体胃肠细胞厌(或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错误;
B、酒精发酵的实质是厌(或无)氧呼吸,最终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只有酒精中有H元素,因此产生的[H]只能被还原成乙醇,B正确;
C、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导致摄入的糖类增多,加强了内源性发酵的过程,进而加重病情,C正确;
D、患者肠道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可进入口气,遇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发生反应后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正确。
故选A。
6.下列关于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ATP
B.水稻根细胞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产生的CO2之比为3∶1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子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中
【答案】D
【解析】A、无氧呼吸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在细胞质基质中,1 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 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 [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合成少量ATP,A正确;
B、水稻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1分子葡萄糖产生6分子CO2,进行无氧呼吸时,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CO2和2分子酒精。因此,水稻根细胞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产生的CO2之比为3∶1,B正确;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C正确;
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人体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子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乳酸中,D错误。
故选D。
7.恒温条件下,测得某密闭容器中苹果细胞呼吸强度(用一定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来表示)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该温度下,苹果只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比只进行有氧呼吸多
B.氧气浓度大于15%后,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
C.氧气浓度为6%时,苹果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CO2的释放量先减少后增加再保持稳定
【答案】C
【解析】A、分析图形可知,单纯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0)时释放的CO2为20.0 mg/100g·d,而有氧呼吸最旺盛时(氧气浓度大于等于18%)释放的CO2为18.0 mg/100g·d,说明在该温度下,苹果只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比只进行有氧呼吸多,A正确;
B、氧气浓度大于15%后,CO2释放量不再随氧气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故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B正确;
C、氧气浓度为6%时,苹果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进行,C错误;
D、由图中数据变化可知二氧化碳释放量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最后保持稳定,D正确。
故选C。
8.学生研究小组将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保温瓶内的温度将一直慢慢升高
B.保温瓶中氧气的含量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有重要的影响
C.该实验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用来测定酵母留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
D.锥形瓶中的指示剂应为酸碱指示剂,目的是检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类型
【答案】B
【解析】A、酵母菌先有氧呼吸温度上升快,后无氧呼吸温度上升慢,由于葡萄糖消耗,温度不能持续升高,A错误;
B、图中可以看出,保温瓶有一定量的空气,空气中含氧,因此开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氧气消耗掉后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实验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用来检测酵母菌是否释放CO2,但不能用来测定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C错误;
D、锥形瓶中的指示剂应为酸碱指示剂,目的是检验酵母是否释放CO2,不能检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D错误。
故选B。
9.图甲表示温度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图乙表示氧浓度对某油料作物种子呼吸作用的影响,图丙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分压下的呼吸熵。呼吸熵(RQ=CO2释放量/O2吸收量)可作为描述细胞能量代谢的一种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图可知,冬季适当升高室内温度可以升高人体温度,从而促进人体呼吸作用
B.若乙图D点开始只进行有氧呼吸,则D点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不一定相等
C.据丙图分析,c点以后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增大而变化
D.综合以上分析,将荔枝置于零下低温、低氧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答案】B
【解析】A、由甲图可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速率越快。但人是恒温哺乳动物,外界温度变化,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维持体温稳定,A错误;
B、细胞呼吸一般以葡萄糖为底物,但底物也可能是脂肪等其他物质,消耗脂肪时CO2产生量小于氧气消耗量,所以若乙图D点开始只进行有氧呼吸,D点后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不一定相等,B正确;
C、RQ=CO2释放量/O2吸收量,当RQ=1时,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若底物为葡萄糖,则RQ=1时,说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一定范围的氧气浓度下,有氧呼吸强度会随着氧气浓度增加而增加,因此c点以后呼吸作用的强度会随氧分压的增大而变化,C错误;
D、蔬菜、水果应储存于零上低温和低氧的环境中,D错误。
故选B。
10.下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三装置中种子的干重相等且不考虑温度引起的体积膨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BC三组中种子有机物消耗质量相同,则有色液滴位移距离的关系为C>B>A
B.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种子呼吸消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差值
C.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C组温度计读数最高
D.A、B两试管有色液滴左移的速率有差异
【答案】B
【解析】A、A与B试管的差别在于消毒与否,B种子未消毒,由于有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在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A,消耗的氧气多,同时两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B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向左移动时的速率B大于A;B与C的差别在于种子所含主要物质的不同,相同质量的糖与相同质量的脂肪相比,耗氧量要小,所以B中消耗的氧气比C少,内外的压强差小,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向左移动时的速率B小于C,所以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C >B >A,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是因为装置中O2体积变化引起的,B错误;
C、B种子未消毒,由于有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在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A,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B温度计读数比A高;相同质量的B糖类与相同质量的C脂肪相比,耗氧量要小释放的能量少,B温度计读数比C低,因此温度计读数C最高,C正确;
D、A与B试管的差别在于消毒与否,B种子未消毒,存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以在单位时间内,B呼吸作用强度大于A,消耗的氧气多,同时两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B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玻璃管中的液滴开始向左移动时的速率B大于A,即两试管有色液滴左移的速率有差异,D正确。
故选B。
11.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馒头时发面可利用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使面团变得蓬松
B.包扎伤口时宜选择透气的纱布或者创可贴进行以利于好氧细菌的繁殖
C.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能避免肌细胞因供氧不足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肌肉酸痛
D.蔬菜水果储藏时的低温低氧抑制果蔬的有氧呼吸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B
【解析】A、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CO2,发面过程中正是利用酵母菌这一生理特性使面团变得蓬松,A正确;
B、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者创可贴,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B错误;
C、乳酸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有氧运动能避免肌细胞因供氧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避免肌肉酸痛,C正确;
D、蔬菜水果储藏时的低温低氧,能抑制果蔬的有氧呼吸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故选B。
12.人体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其中快肌纤维无氧呼吸能力强,慢肌纤维中线粒体的体积大而且数量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快肌纤维无氧呼吸时会消耗大量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和二氧化碳
B.慢肌纤维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在线粒体基质转化成水
C.人体不同部位的肌肉承担的功能不同,两种肌纤维的比例或有不同
D.百米冲刺时,短时间内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完全依赖肌肉快肌纤维支持
【答案】C
【解析】A、快肌纤维无氧呼吸时,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A错误;
B、在有氧呼吸过程,氧气与还原氢反应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错误;
C、人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功能不同,两种肌纤维比例也不完全一致,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快肌纤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用于时间短、强度大的活动,但这个过程不是完全由快肌纤维起作用,D错误。
故选C。
13.温度往往是影响生物学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关于“温度”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强酸、强碱都能破坏氨基酸的结构而使蛋白质变性
B.常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由于水是极性分子,所以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改变,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D.储藏水果、粮食的仓库,往往要通过降低温度、提高氧气含量等措施,来减弱水果、粮食的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A、高温、强酸、强碱都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使蛋白质变性,A错误;
B、常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两个实验所用的酶不可互换,B正确;
C、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水的这种特性,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C错误;
D、可通过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等措施来减弱水果、粮食的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B。
14.将某绿色蔬菜放置在密闭、黑暗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内分别测定了其中O2、CO2相对含量数据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氧气含量降低,第5min开始装置中的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和CO2
B.若在10min给予植物适宜光照,则装置中的CO2含量将一直下降
C.0~5min植物进行有氧呼吸, NADH的消耗过程都伴随着产生 ATP
D.15~20min装置中的蔬菜产生的CO2最少,这个时间段植物参与呼吸作用的葡萄糖最少
【答案】C
【解析】A、产CO2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A错误;
B、若在10min给予植物适宜的光照,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但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容器内CO2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会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CO2含量不会一直下降,B错误;
C、0-5min,消耗的氧气的量等于产生的CO2的量,说明植物进行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NADH的消耗过程都伴随着产生 ATP,C正确;
D、有氧呼吸的方程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产生CO2的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能量,15~20min装置中的蔬菜产生的CO2最少,为1,O2的消耗量为0.4,按照比例关系可求得,该时段葡萄糖的消耗量为22/60;10-15min时,CO2的产生量为1.1,O2的消耗量为0.8,依据比例关系,可求得葡萄糖的消耗量为17/60,故15-20min的时间段,植物参与呼吸作用的葡萄糖不是最少,D错误。
故选C。
13.[多选]葡萄糖充足且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此时再向培养液中通入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种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细胞将丙酮酸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中不生成ATP
B.向培养液中通入氧气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H]的速率先降低后增加
C.巴斯德效应导致葡萄糖进入酵母菌线粒体的量增多
D.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BCD
【解析】A、酵母菌细胞将丙酮酸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是将丙酮酸进行还原的过程,不产生ATP,A正确;
B、“巴斯德效应”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通入氧气,此时停止酒精发酵,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H],然后酵母菌呼吸作用达到稳定,则[H]的产生速率保持稳定,即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H]的速率先增加后不变,B错误;
C、线粒体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
D、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转移到酒精中,还没有被释放出来,D错误。
故选BCD。
14.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 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过毒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呼吸商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催化过程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 ;物质D是 。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 溶液中倾斜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 。实验装置甲中,放置清水和筒状滤纸的目的是 。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 ℃下经10 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 10 min 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 10 min 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
(4)在25 ℃下10 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 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 200 mm,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 。
(5)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应如何设置? 。
【答案】(1) 细胞质基质 氧气/O2
(2) 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 ①③④ ①②
(4)0.85
(5)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
【解析】(1)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根据题图分析可知D为氧气。
(2)KOH 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实验装置甲中,清水中放置一张相同的筒状滤纸的目的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乙装置放置了K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墨滴左移,说明图2装置中进行了有氧呼吸,甲装置放置了清水,如发现墨滴不动,则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所以图2装置中只进行有氧呼吸(图1中的①③④)。如发现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没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则装置中不进行有氧呼吸,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大于氧气的消耗量,所以图2装置中只进行无氧呼吸(图1中的①②)。
(4)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说明氧气消耗量比二氧化碳产生量多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说明氧气消耗量为200,所以,二氧化碳产生量为200-30= 170mm,呼吸熵为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170÷200= 0.85。
(5)环境因素也会引起液滴的移动,因此为了校正误差,需设置对照装置,即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试管
加入的细胞成分
加入的反应物
变化情况
加入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后的荧光情况
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
葡萄糖的量减少,有14CO2、H218O的生成
较强荧光
2
细胞质基质
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
葡萄糖的量减少,有¹⁴C标记的丙酮酸、[H]的生成
较弱荧光
3
线粒体悬液
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
葡萄糖的量不变
没有荧光
4
线粒体悬液
添加14C标记的丙酮酸
丙酮酸的量减少、有14CO2、H218O的生成
较强荧光
0min
5min
10min
15min
20min
25min
CO2 相对含量
1
4
5.6
6.7
7.7
9.1
O2相对含量
20
17
15.8
15.0
14.6
14.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易错点08 遗传规律常见易错思维(6大陷阱)-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易错点08遗传规律常见易错思维6大陷阱原卷版-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docx、易错点08遗传规律常见易错思维6大陷阱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易错点06 光合与呼吸综合易错综合(5大陷阱)-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易错点06光合与呼吸综合易错综合5大陷阱原卷版-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docx、易错点06光合与呼吸综合易错综合5大陷阱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易错点04 酶与ATP的易错辨析(5大陷阱)-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易错点04酶与ATP的易错辨析5大陷阱原卷版-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docx、易错点04酶与ATP的易错辨析5大陷阱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