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第二部分 专题12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部分 专题12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二部分专题12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二部分专题12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习docx、第二部分专题12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3·全国文综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1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2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
(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
答案 早期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大,地表松散层风蚀强;随着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减少,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逐渐减弱。
(2)指出图2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 分布特征:西部大,东部小;北部大,南部小。原因:西部、北部风力强劲,植被覆盖度小。
(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
答案 耕作使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表层细颗粒物增多),疏松,强风蚀季节植被覆盖度小,风蚀强度大;表层和浅层粗颗粒物含量基本一致,风蚀粗化指数基本不变。
(4)提出图2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
答案 东部、南部:可因地制宜采用砾石覆盖、耕地留茬、免耕、限制放牧等措施,保护地表,减轻风蚀。西部、北部:地表砾石覆盖度高,风蚀强度小,可维持自然状态。
2.(2021·北京地理)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洱海流域面积约2 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答案 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
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鱼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答案 第一次:减少了汽柴油污染。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
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答案 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产业。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
描述事物就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考查的能力是对有关事物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阐释事物是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是题目的具体要求或任务,考查的能力是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显示着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的实质就是能通过思维过程了解各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把握地理事象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出来,概括如下图所示:
1.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步骤第一步,根据题目提供的文字、图表,获取相关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要求和意图。第二步,调动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建立与题目相应的联系。第三步,简要列出自己解题的思路。第四步,组织答案,要注意描述语言的专业性、要点的全面性、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2.常见行为动词的含义
3.示例(1)描述类——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为例①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③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2)阐释类——以地理现象的成因为例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阐释”还是“指出”等,并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①要清楚主要地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与相关“地理现象”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②明确分析的主要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上入手分析。第三步,简洁准确作答。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
1.(2024·山东济宁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其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东侧(图1),此时的气旋型风场有利于海冰向外扩展。研究表明,近年来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图 2),是导致白令海海冰面积显著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也对区域水文、大气、生态系统等造成巨大影响。 图3示意1979~2021年白令海海冰融冰开始日、结冰开始日的变化。
(1)概括1979~2021年白令海冰情的变化特征。
答案 结冰开始日延后,融冰开始日提前,融冰期延长(或结冰期缩短)。
(2)解释当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时,白令海海冰覆盖减少的原因。
答案 阿留申低压位置偏西,低压中心在白令海西南部,白令海东部盛行偏南风;偏南风驱动北太平洋暖湿空气(暖海水)向北输送进入白令海,海水温度随之升高,不利于白令海海冰的形成;且偏南风抑制了白令海北部海冰向南扩展,白令海海冰覆盖面积减少。
(3)说明海冰大面积消融对白令海海水、大气的影响。
答案 海冰大面积消融,导致局部海域海水盐度下降;海冰大面积消融降低海域的反射率,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海水升温;海水升温增加水汽(云量),加强大气温室效应,致使底层大气温度升高。
2.(2024·安徽合肥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萨赫勒地区M地利用荒漠化治理的中国经验建设起“绿色长城”,形成了治沙与治穷相结合、生态和经济相融合的农耕系统。该地年降水量约600 mm,年蒸发量约2 200 mm。人们在贫瘠的土壤上,在仅保留天然杂草种子的状况下休耕,休耕防护带每年移动约5米,创造性地建设了“移动休耕防护带”。与来自其它国家的荒漠化治理方式相比,其更容易被当地人采纳。如图示意萨赫勒地区位置和M地不同时间农耕系统剖面。
(1)说出休耕防护带的移动方向和判断依据。
答案 移动方向:向东北方向移动。判断依据:当地盛行风向为东北信风,移动休耕防护带逐渐向上风向移动,故向东北方向移动。
(2)与休耕前相比,说出休耕带农作物单产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单产增加。因为休耕防护带可以削弱干季风力,减少土壤侵蚀;在湿季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土壤含水量;保护区域自然种子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利用休耕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说明该农耕系统更容易被当地人采纳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 无需增加额外资金,减少投入;不需要增加劳动量,节省人力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川具有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积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 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他各项
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如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1)根据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
答案 疏勒河流域海拔大于 4 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 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答案 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 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小,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退缩率较高,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
(1)埃尔湖流域面积广,碳总量大,径流携带大量碳入湖区;埃尔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风力作用强,风力搬运大量碳沉降至湖区。(2)湖水面积大时,湖底被湖水覆盖、封闭;湖水面积小时,裸露的湖底被泥沙和盐壳覆盖;这两种情况均使得微生物对泥炭中的有机质分解缓慢,导致碳不易释放。(3)根据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判断地层的年代、顺序;识别不同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种类,并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特征判断其生存时期的湖水盐度特点,进而推断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
(1)特征:西北部冰湖的数量和面积均大于东南部;两地区冰湖的数量和面积都增加;西北部冰湖数量增幅大于东南部,面积增幅小于东南部。影响因素:西北部海拔高于东南部;西北部受来自西风带的水汽影响大,降水多;西北部距海近;西北部冰川面积和数量多。(2)有利影响:延缓了本地区水资源的亏损,增加了当地工农业用水量,有利于区域的发展。不利影响:冰湖水量增加加剧了溃坝的风险(造成本地水资源流失),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影响本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发展,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1)方言区交错分布,相对集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和西南沿海(雷州半岛),客家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2)客家语区多位于欠发达地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客家语区许多中心城镇因交流的需要,多通行粤语,成为粤语岛。
(1)临海,方便利用海水和天然气资源;临近城市,方便供水;临近供水(气)管道,方便输送。(2)可促进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进口能源(煤炭)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海水淡化厂发电和用电成本(或降低生产成本)。(3)各地区干旱和需水不同,便于统一调配(或优先使用);淡化水可规模化利用(或减少工厂蓄水压力),支持海水淡化企业发展。(4)创造了新的生态用水需求;有利于形成长期而稳定的淡化水市场;有利于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和提高海水淡化企业的生产水平。(本大题答案仅供参考)
1.(2024·山东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埃尔湖(如图)是澳大利亚海拔最低的地方,湖水深度较浅。某研学小组对埃尔湖流域开展了研究。
活动一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埃尔湖碳储量大,是巨大的碳库。(1)分析埃尔湖入湖碳量大的自然原因。
答案 埃尔湖流域面积广,碳总量大,径流携带大量碳入湖区;埃尔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风力作用强,风力搬运大量碳沉降至湖区。
活动二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考察,发现埃尔湖沉积物中有多层泥炭层,有的厚度巨大。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旱季,强烈蒸发使湖泊水面缩小,有的地方泥沙裸露,有的地方“变成”盐壳,最厚处可达数米;雨季,若大量河水汇入,湖泊水面扩大,最大可超过15 000 km2。(2)从湖泊水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的主要原因。
答案 湖水面积大时,湖底被湖水覆盖、封闭;湖水面积小时,裸露的湖底被泥沙和盐壳覆盖;这两种情况均使得微生物对泥炭中的有机质分解缓慢,导致碳不易释放。
活动三 水生软体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水环境变化敏感。软体动物死亡后,其碳酸钙壳体保留在沉积物中成为化石,对古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同学们采集了各地层中的软体动物化石。(3)指出如何利用采集的生物化石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
答案 根据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判断地层的年代、顺序;识别不同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种类,并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特征判断其生存时期的湖水盐度特点,进而推断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
2.(2023·河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如图阴影部分)绵延约500千米,最高峰为友谊峰,自西北向东南山体逐渐降低。晚更新世以来,受该山区雪线上升影响,第四纪不同时期冰川作用产生的冰斗、槽谷汇聚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形成众多冰湖。在气候转暖、年降水量变幅较小背景下,1992~2013年山地各区域冰湖数量和面积均发生了变化(下表)。
(1)概括该山区冰湖分布及变化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答案 特征:西北部冰湖的数量和面积均大于东南部;两地区冰湖的数量和面积都增加;西北部冰湖数量增幅大于东南部,面积增幅小于东南部。
影响因素:西北部海拔高于东南部;西北部受来自西风带的水汽影响大,降水多;西北部距海近;西北部冰川面积和数量多。
(2)阐释冰湖变化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延缓了本地区水资源的亏损,增加了当地工农业用水量,有利于区域的发展。不利影响:冰湖水量增加加剧了溃坝的风险(造成本地水资源流失),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影响本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发展,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3.(2023·湖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1)描述广东省方言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答案 方言区交错分布,相对集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和西南沿海(雷州半岛),客家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2)客家语方言区内的许多中心城镇粤语岛,请推测其原因。
答案 客家语区多位于欠发达地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客家语区许多中心城镇因交流的需要,多通行粤语,成为粤语岛。
4.(2022·全国文综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
下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
答案 临海,方便利用海水和天然气资源;临近城市,方便供水;临近供水(气)管道,方便输送。
(2)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
答案 可促进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进口能源(煤炭)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海水淡化厂发电和用电成本(或降低生产成本)。
(3)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
答案 各地区干旱和需水不同,便于统一调配(或优先使用);淡化水可规模化利用(或减少工厂蓄水压力),支持海水淡化企业发展。
(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 创造了新的生态用水需求;有利于形成长期而稳定的淡化水市场;有利于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和提高海水淡化企业的生产水平。(本大题答案仅供参考)
(1)地处山前断裂带,接纳山区地下水补给,涌泉量大;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地势高于北京城,便于引水;距离城区较远,水质较好。(2)避免受交叉河流顶托的影响,实现引水顺利通过;减少山洪冲击,增加工程寿命;减少外来泥沙输入,保障引水水质。(3)西侧山前有断层经过,多疏松物质;采石活动破坏了地表形态,侵蚀加剧;山前冲积扇扩张,在雨水冲刷作用下,泥沙入河,不断淤积,导致白浮瓮山河中段河道淤塞。
(1)该区域常年盛行西北风,挟带丰富的沙源物质。盛行风向与主河道之间的夹角较小。风沙物质途经河道时搬运距离更长,跨越难度加大,大部分在河道北岸沉积下来,导致无定河北岸沙丘面积更大,南岸沙丘面积更小。(2)北侧支流受风力和流水的复合侵蚀影响,产沙量大。南侧支流以流水侵蚀为主,流水侵蚀产沙量大。
(3)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面积变小。固定沙丘、绿色植被和人为景观面积增加。(4)由于人工种植大量植被,扩大农田规模,过度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沙丘蓄涵水分减少,枯水期补给河流水量减少,河湖系统与沙地之间的水量平衡被打破,最终引起部分固定沙丘活化。
(1)总体分布不均;东(东南)部多,西(西北)部少;贵州东南部密度最大,藏北地区极少分布。(2)贵州东南部地形复杂,因地制宜布局村落;局地小气候明显,建筑风格多样;少数民族集聚地,多元文化使传统村落分布密集多样;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受现代化与城镇化影响小;村落发展历史悠久。
(3)赞同: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减少自建建筑对传统村落景观的影响;有利于统一规划、保护性的开发。不赞同:缺少原住居民活动,劳动力减少及传统文化流失;移民搬迁安置费用大;村民需要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故土情节难离。
(1)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有明显干湿季(6~8月降水少,9月~次年5月降水多)。(2)储量大;开采方便;伴生矿丰富(伴生金银矿)。(3)有效缓解我国国内铜矿资源供应紧缺的现状,保障铜矿资源供应;增加我国铜矿资源的进口渠道;减少我国铜矿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保障我国资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1.(2024·广东广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浮泉(海拔55米)曾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水源,元代郭守敬主持引白浮泉水西行,沿着山麓修筑白浮瓮山河注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海拔40米),再为元大都(北京城)供水,全长约60千米。白浮瓮山河与天然河流交汇处多采用立交设计,而不是直接相交。白虎涧—凤凰岭一带山地历史上多开采山石,明代白浮瓮山河此段河道淤塞,经重新修筑,向东改道。如图示意白浮瓮山河路径。
(1)简述以白浮泉作为北京城水源地的条件。
答案 地处山前断裂带,接纳山区地下水补给,涌泉量大;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地势高于北京城,便于引水;距离城区较远,水质较好。
(2)分析白浮瓮山河与天然河流交汇处多采用立交设计的原因。
答案 避免受交叉河流顶托的影响,实现引水顺利通过;减少山洪冲击,增加工程寿命;减少外来泥沙输入,保障引水水质。
(3)说明明代白浮瓮山河中段河道淤塞的过程。
答案 西侧山前有断层经过,多疏松物质;采石活动破坏了地表形态,侵蚀加剧;山前冲积扇扩张,在雨水冲刷作用下,泥沙入河,不断淤积,导致白浮瓮山河中段河道淤塞。
2.(2024·江西赣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风水复合侵蚀共同塑造了干旱区独特的水—沙关系,沙漠与河流镶嵌分布。无定河是黄河中游的一级支流,其流域处于干旱区向湿润区转变的气候过渡带,是典
型的风水复合侵蚀区。研究表明主导风向与河道夹角不同,引起风水交互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也不同,进而影响河岸沙丘的形成与发育。沙丘一般能蓄调水分,涵养水源。无定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减少了流域的侵蚀产沙量,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河流年径流量有所下降,造成河湖系统与沙地之间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如图为1990年和2020年无定河流域景观变化图。
(1)1990年无定河北岸较南岸沙丘面积明显较大,请从风向和沙源的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 该区域常年盛行西北风,挟带丰富的沙源物质。盛行风向与主河道之间的夹角较小。风沙物质途经河道时搬运距离更长,跨越难度加大,大部分在河道北岸沉积下来,导致无定河北岸沙丘面积更大,南岸沙丘面积更小。
(2)比较无定河南北两侧支流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对流域产沙贡献的差异。
答案 北侧支流受风力和流水的复合侵蚀影响,产沙量大。南侧支流以流水侵蚀为主,流水侵蚀产沙量大。
(3)描述1990~2020年无定河流域景观面积的变化特征。
答案 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面积变小。固定沙丘、绿色植被和人为景观面积增加。
(4)有学者预测该地部分沙丘将会活化,请从水量平衡的角度做出解释。
答案 由于人工种植大量植被,扩大农田规模,过度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沙丘蓄涵水分减少,枯水期补给河流水量减少,河湖系统与沙地之间的水量平衡被打破,最终引起部分固定沙丘活化。
3.(2024·湖北七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蕴含多重价值。伴随着乡村现代化与城镇化,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濒临消亡。下图为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示意图。
(1)简述图示区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答案 总体分布不均;东(东南)部多,西(西北)部少;贵州东南部密度最大,藏北地区极少分布。
(2)分析贵州东南部传统村落分布密集且类型多样的原因。
答案 贵州东南部地形复杂,因地制宜布局村落;局地小气候明显,建筑风格多样;少数民族集聚地,多元文化使传统村落分布密集多样;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受现代化与城镇化影响小;村落发展历史悠久。
(3)某中学地理小组在保护当地传统村落研学过程中,有同学提出建议将村民整体迁出。你是否赞同该同学的建议,请简述理由。
答案 赞同: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减少自建建筑对传统村落景观的影响;有利于统一规划、保护性的开发。不赞同:缺少原住居民活动,劳动力减少及传统文化流失;移民搬迁安置费用大;村民需要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故土情节难离。
4.(2024·北京延庆模拟)厄瓜多尔是南美最小国家之一,首都基多位于赤道以南安第斯山区,海拔2 850米,是世界著名春城。图1为“厄瓜多尔地理位置图”,图2为“基多气候统计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基多的气候特征。
答案 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有明显干湿季(6~8月降水少,9月~次年5月降水多)。
厄瓜多尔西南部的米拉多铜矿面积29.85平方千米,探明储量12.57亿吨,属于世界特大型露天铜矿。另外伴生金约176吨,银1 015吨。(2)简述米拉多铜矿资源的特点。
答案 储量大;开采方便;伴生矿丰富(伴生金银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5 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习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素养1 专题2 区域尺度--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素养1专题2区域尺度--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一部分素养1专题2区域尺度--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习docx、第一部分素养1专题2区域尺度--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素养1专题2区域尺度--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大单元6 人口与城镇--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三部分大单元6人口与城镇--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三部分大单元6人口与城镇--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