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奉贤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
(2),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3)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4)遭遇困境很久却未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在事件突然出现转机时,为了表达惊喜之情,我们往往会脱口而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山谷作草书
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后面的“绍圣”也是其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③钱穆父:苏东坡的好友,在书法上颇有造诣。④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⑤不诬:不假。
2.甲文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 )
A.应当 B.将要 C.面对 D.掌管
(2)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 )
A看见 B.找到 C.领会 D.能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对乙文中的“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钱穆父认为山谷草书水平不佳而感到可笑。
B.钱穆父认为山谷的草书没有其他缺点,表达了对其书法水平的肯定。
C.钱穆父对山谷没有看到过怀素的草书真迹而感到可惜。
D.钱穆父对山谷草书的水平感到失望和不屑。
6.甲文中吕蒙的才学能让鲁肃叹服,乙文中山谷的草书能“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背后的原因有相似之处:(1);(2)。
7.甲文和乙文都写出了主人公学习的成效,但在描写人物时所用的写作手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当植物受伤时
①整理文件时,手上被A4纸划了一个口子:不慎摔一跤,膝盖被地面磕出伤口没关系,只要消消毒,没几天就结痂、愈合了。很多动物受点小伤,会舔舔伤口,晒晒太阳,过不了几天又生龙活虎。大家有没有想过,动物可以如此,植物受伤又该怎么办呢?
②说到受伤,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痛”,但植物作为一种拥有纤维素细胞壁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并不像动物那般拥有专门的神经系统,也不会像人或很多动物那样“疼痛”。神奇的是,它们仍然能“知道”自己哪儿受了伤,并采取应对措施。
③当受到伤害时,植物会启动自身的防御机制。释放电信号、化学信号是植物受伤时最先作出的反应,比如很多植物叶片被人为采摘或者动物啃食而受伤时,受损部分会释放谷氨酸,这种物质会让植物受伤处产生钙信号,并在短时间内传递到植株全身。随后植株便在体内开启防御机制,提醒植株的其他部位有危险降临,要做出防卫。而它们的防卫手段通常是释放防御激素,如受伤的植物会释放一些吸引寄生蜂的臭味激素,这些寄生蜂会吃掉攻击植物的昆虫,或者触发释放味道难闻的化学物质,使得昆虫对它们失去胃口,以此来保护自己。
④植物受到伤害时,还能发出人类听不到的声音。科学家做过大量实验,番茄挤榨和烟草茎切断后,这些植物其实能够发出超声波。据统计,当番茄被挤榨的时候,在1小时内发出了25种超声波,烟草茎被切断后则发出了15种超声波,而没有被切割和挤榨的植物,只是偶尔发出超声波,平均每小时测不到一次。可见,植物对伤害还是有反应的,只是我们平时很难感知到。当一棵植物被害虫啃食而受伤发出超声波时,还能够提醒周边植物,使其提前部署防御机制,从而显著提升植物社群的整体防护力。
⑤由此看来,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它们拥有复杂而独特的感知与反应机制,会感知到自己受的伤害并做出反应。
⑥面对伤害,植物该怎么“疗伤”呢?事实上,植物还有一套高效的修复机制。植物受伤后会分泌植保素,植保素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它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防御病害的作用。例如,豆科植物在受到真菌感染后,会分泌大豆植保素,对真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植物还会通过分泌一些物质来封闭伤口。比如松树受到伤害后,伤口处就会分泌出松脂保护伤口。此外,植物受伤后,伤口附近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会被激活,这些细胞能够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来填补受损的部分。如树木的树干受伤后,形成层细胞会加速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使树干的结构逐渐恢复。有一些草本植物,根尖和茎尖的分生组织细胞也可以参与受伤组织的修复,它们就像“修复小能手”,用细胞再生的方式确保植物伤口修复,直至“痊愈”后继续生长。
⑦正是依靠着这些独特的生物学机制,植物在遇到各类伤害后能够迅速修复伤口,从而在环境压力和外界威胁下继续生存下去。
⑧植物伤口的愈合有利于植物本身,而研究植物伤口的愈合机制,人类也能从中受益,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存策略,也为农业等诸多领域带来广泛的应用价值。
8.第⑤段横线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但是 所以B.虽然 但是 所以
C.虽然 只有 才D.因为 只要 就
9.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0.对第④段画线内容的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主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植物受到伤害时能发出人类听不到的声音。
B.主要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番茄被挤榨的时候发出的超声波比烟草茎被切断后发出的超声波种类更多。
C.主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番茄被挤榨和烟草茎被切断后能够发出超声波。
D.主要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植物对伤害是有反应的,且能发出更多人类听不到的声音。
11.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第⑦段和第⑧段之间,请说明理由。
人类研究植物伤口的愈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植物受到伤害后,不仅可以进行自我修复,有的还能再生。人们将植物再生现象运用到农业技术中,如扦插、嫁接等,这些技术可以在保持优良品质的同时加速植物的繁殖。此外,园艺工人在修剪时,如果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植物的伤口愈合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修剪带来的病害感染风险,帮助植物快速恢复生长。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皱皮苹果
①从郊区书房回到城里的家,总会遭一大摞待拆看的信件,我的习惯是先看熟悉者的,对于那些寄件方不熟悉的,一般是先拆看外表堂皇的,这是否有些个“嫌贫爱富”?
②但“金玉其外”的诱惑,恐怕是很多人都难以拒绝的,尽管往往会发现“败絮其中”,也只好叹息一声了之。有的来信,信封寒酸,字迹幼稚,右下角的地址是某镇某村,由作协或编辑部贴条转来,根据近年来的经验,这样的信函,很少是读我新作品后告知感想的读者来信,多半是附上他写的并不成熟的习作,希望我能往报刊推荐的。
③回到城里,大体浏览一下积存的信件后,我多半会下楼,到附近绿地遛遛。那天到票友聚集的廊亭,听他们轮番演唱,几位经常炫技的票友,已成为我们那一带的明星,我一见他们那堂皇的架势,就总要坐到廊栏上洗耳恭听,无论是裘派黑头,还是程派青衣,听着那些唱段,真觉得满耳落花,满心沁芳。
④不仅那些名票脸熟,就连总去旁听的,也有若干熟脸。有位年纪估计跟我相仿的,个头矮小,其貌不扬,他欣赏时,总轻闭双眼,一只手还随那声腔在膝上轻扣,他那满脸的皱纹也微微抖动,令我觉得非常滑稽。
⑤那天傍晚遛弯回家,饭后想吃水果,去阳台取。我家的水果一般都放在阳台的一个大纸匣里,弯腰一看,所储水果不多了,我发现角落里,有只不大的苹果,显然是很久以前买来后一直忘了吃的,赶忙取出来,放在手心里一看,它那表皮已经干燥得起皱了。
⑥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首诗,忘了是国人写的还是翻译过来的,里头有几句是以苹果的名义请求:“削我皮,或者用牙啃/之前,能否仔细欣赏一下/我表皮的美丽。”
⑦苹果,以及其他水果,确实有权利这样地要求人类。实际上我是一贯比较注意水果外表的,而且经常“以貌取果”,也懂得把比如说苹果的外皮当做专门的审美对象。
⑧我曾很小心地将一只大苹果那华丽的外衣削成连续不断的螺丝转,然后将它巧妙地搁放到桌子上,令它望去仍是一只完整的大苹果。
⑨我仔细端详那只皱皮苹果:它在被遗忘的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让自己沾染霉菌,坚决地不腐烂,因此虽然它的表皮因脱水而发皱,却身无黑斑,并且让那红晕依然具有诱惑力,还散发出一种略带酒味的甜香。
⑩我把皱皮削掉,那苹果露出的果肉居然鲜若处子,先尝一口,异常香甜!吃完它,还回味了许久。
⑪我忽然非常感动。它是怎样度过那些寂寞的日子,如何洁身自好、保存实力,甚至还利用那被冷落的时间,尽量把自己的糖分保持住的?
⑫第二天,我又下楼遛弯,又去听那些票友演唱。那位我觉得颇为滑稽的听众,又在那里闭眼击节。待那边一曲唱完,我就跟他说,您何不来上一段?他脸倏地红了,像一只皱皮苹果。
⑬接着也有其他人注意到了他,跟着劝,或者竟是跟着起哄,后来连操琴的也问,他究竞想露哪段?他呢,站起来,走到人群当中,说了声“让徐州”,清清嗓子,跟拉琴的对了对弦,然后在琴师配合下,居然唱起了言派腔,宛转优雅,吐字如珠。
⑭那一刻,我觉得他仿佛就是那只削掉皱皮的苹果,因为在落寞中久久地自爱,保存住了一腔鲜活,一旦得以施展,则散发出沁脾的香甜。一曲终了,掌声不止。
⑮我想到了那些信件,我承认,因为对积存的信件里那些“皱皮”的一贯轻视,有的启封后潦草一瞥,就马上当作废物丢弃。
⑯现在,我提醒自己,也许,那会是一只“皱皮苹果”,虽然其貌不扬,但表皮里面,却会有鲜活的甜汁,我必须慎重对待,不得轻率处置。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好比能唱言派“让徐州”的高手能人,但殷殷期待之心,确是有了。
⑰又想到,悠悠人生,谁能永居中心?谁能永远有抢眼而马上被选取、光艳显示的机会?我自己,也颇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只苹果,我能否努力避免感染霉菌,在洁身自好中,任凭表皮起皱,而内里仍默默地保持、积蓄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呢?
【注释】①票友:业余的戏曲演员。②裘派黑头:裘派,是京剧流派。黑头,是指京剧中的花脸。后文中的“程派”“言派”都是京剧流派。
12.文中作者将唱“让徐州”的听众和自己收到的一些信件都比作表皮脱水、果肉鲜美的“皱皮苹果”,其原因是:
唱“让徐州”的听众 ,;
那些信件信封寒酸且字迹幼稚,。
13.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4.文中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改变,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对一些信件的态度发生改变,是因为唱“让徐州”的听众的表现让他受了触动。
B.作者之所以提醒自己要慎重对待其貌不扬的信件,是因为信中的内容感动了他。
C.对唱“让徐州”的听众,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从讨厌到欣赏的过程。
D.作者之所以对喝“让徐州”的听众改变了态度,是因为没有发现比他唱得好的高手。
15.文章结尾段能否改成下面的表述?请说说由。
又想到我自己,我也颇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只苹果,我能努力避免感染霉菌,在活身自好中,任凭表皮起皱,而内里仍默默地保持、积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
四、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学校图书馆近期要开展一次“带着名著来云游”的主题活动,主要通过线上活动、公众号推送等方式为同学们提供阅读名著后的交流机会。作为校图书馆的志愿者,你要配合老师策划和组织木次活动。
16.为了吸引全校同学来参与本次活动,你们先要在学校公众号上推送一条活动信息。拟好推送文案后,你发现“引言”部分有一处错误,是( )
17.本次主题活动由若干个活动组成,除了“‘云’探访作家故居”“名著阅读心得‘云’分享”这两个活动,符合本次主题的活动还有( )( )
A.“云”介绍名著里的小人物
B.“校园小说写手”大比拼
C.名著片段在线朗读会
D.“云”分享读书计划
18.“‘云’探访作家故居”活动结束后,有不少同学产生了要去实地探访的想法,于是你们准备推送一期作家故居的参观指引,其中就包括如何去小程序预约参观。为了便于大家操作,请你根据下列图示完成预约参观鲁迅故里的说明性文字。
预约说明:进入预约小程序后,,到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身份证在预约时段去参观了。
19.你们希望在“名著阅读心得‘云’分享”活动中,能引导同学针对《西游记》《水浒传》这两部古典小说写作方面的共性特点分享阅读心得,于是设计了以下问题:
(1)这两部小说都是章回体小说,针对回目标题可以问:你认为回目标题对读者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有何作用?
(2)这两部小说在方面也有共同之处,可以问?
20.你发现在公众号活动信息推送的留言栏内出现了一位网名为“烦恼小太阳”的同学留下的帖子:
烦恼小太阳(上海1小时前)
名著中的主人公无论遇到了什么围难,似乎最后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我还是个初中生,仅仅面对学习就感觉压力很大,似乎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我好烦恼。
看到这条帖子,你认为可以用《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作品中的人物经历来鼓励这位同学。请你选择一个人物,在“烦恼小太阳”的帖子下做一个回复吧!(80字左右)
五、作文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破晓的微光划破黑夜,让我们看到白昼的希望;萤火虫的微光汇成星河,让我们看到聚集的力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一缕微光,给他人带去希望,带去力量,带去……你曾是谁的微光呢?
请以“我也是一缕微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烟波江上使人愁 千磨万击还坚劲 静影沉璧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烟、愁、磨、劲、璧、疑”等字词容易写错。
2. 司马光 资治通鉴 3. D C 4.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5.C 6. 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并付诸行动 都经过刻苦努力学习钻研 7.甲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孙权的劝学、吕蒙的回应及鲁肃的赞叹,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变化;
乙文则以叙事为主,叙述山谷学草书的过程及前后变化,在叙事中体现山谷的成长。
【导语】甲文讲述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学习,经过努力,吕蒙才华出众,引起鲁肃赞叹。文章通过孙权的劝导和吕蒙自律学习的事例,突出了学习和进步的紧密关联,强调学无止境的道理。对话中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孙权的睿智和吕蒙的谦逊都跃然纸上。
乙文讲述黄庭坚受到钱穆父的评价后,不断努力研究草书的过程。文章用简练的叙述,展现了黄庭坚从自负到自省,再到技艺突破的心路历程,不仅表现了对艺术追求的刻苦态度,还展示了艺术创作需要虚心学习和持续实践的道理。强调心态的变化对成长的积极意义。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本人担任主编,在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协助下,历时19年而编撰完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赐名《资治通鉴》。据此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你现在当权管事了。当:掌管;故选D。
(2)句意为: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得:领会;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点字词:士,读书人;更,另,另外;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知晓事情。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意为: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罢了。根据乙文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可知,钱穆父认为黄庭坚的草书之所以显得“近于俗”,并非因为他的书法有其他明显的缺点,而是因为他还没有见过怀素的草书真迹,是对山谷没有看到过怀素的草书真迹而感到可惜。钱穆父是在指出黄庭坚缺乏某些书法上的见识或经验,而并非对他的书法水平感到失望或不屑。同时,这句话也没有表达出对黄庭坚书法水平的肯定或可笑的态度。
故选C。
6.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分析。
甲文根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吕蒙的才学之所以能让鲁肃叹服,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首先,吕蒙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并付诸行动。当孙权劝他学习时,他并没有固执己见或推脱责任,而是虚心接受并开始努力学习。这种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是他能够取得进步的基础。其次,吕蒙经过刻苦努力学习钻研,才使得自己的才学有了显著的提升。他并没有因为学习任务的繁重而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达到了让鲁肃刮目相看的程度。
乙文根据“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可知,黄庭坚(山谷)的草书之所以能“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背后也有两个相似的原因。首先,他也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并付诸行动。当钱穆父指出他的草书近于俗时,他并没有生气或反驳,而是虚心接受并决定不再轻易为人作草书。这种谦逊的态度和果断的行动为他后来的书法进步奠定了基础。其次,黄庭坚也经过了刻苦努力学习钻研的过程。在被贬谪到涪陵期间,他见到了怀素的《自叙》并借回家中临摹学习。他几乎废寝忘食地钻研草书技法,最终顿悟草法并下笔飞动。这种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是他能够取得书法进步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吕蒙和黄庭坚在才学和书法上的进步都得益于他们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并付诸行动以及经过刻苦努力学习钻研的共同努力。这两个原因在他们的成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本题考查文言文写作手法分析。
甲文根据“权调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知,甲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文章开头,孙权对吕蒙进行了劝学,用坚定的语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吕蒙的期望。吕蒙则以军务繁忙为由进行推辞,但孙权的回应更加坚定了他的学习决心。接着,通过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吕蒙的才略得到了鲁肃的高度赞扬,吕蒙也自信地表示自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吴下阿蒙。这些对话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通过语言的变化巧妙地表现了吕蒙从不愿意学习到愿意学习,再到学有所成的转变过程。
乙文根据“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可知,乙文则主要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黄庭坚(山谷)学习草书的过程及前后变化来体现他的成长。文章先交代了黄庭坚与苏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的情景,然后描写了黄庭坚作草书并受到苏东坡称赞的情节。接着,钱穆父指出了黄庭坚草书近于俗的缺点,并建议他学习怀素的真迹。黄庭坚虽然心存疑虑,但此后不再轻易为人作草书。在被贬谪到涪陵期间,他见到了怀素的《自叙》并借回家中临摹学习,经过刻苦钻研,终于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之前的书法大异。这一系列的叙事不仅清晰地展现了黄庭坚学习草书的过程,还通过前后对比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成长和进步。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乙】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罢了。”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杨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假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很久了。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8.B 9.(1)释放防御激素(2)发出超声波(3)进行细胞再生修复组织(4)激活分生能力细胞(5)封闭伤口 10.A 11.理由:此段文字主要阐述了研究植物伤口愈合机制对人类的意义,如在农业技术中的应用及降低修剪病害风险等,是对前文植物伤口愈合机制的进一步拓展,与第⑦段植物自身伤口愈合情况相承接,同时引出第⑧段人类从研究中受益的总结,逻辑连贯。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解释植物在受伤时的自我防御和修复机制,揭示了植物在无神经系统的情况下依然能感知并应对外界伤害的复杂性。文章结构清晰,从植物对伤害的感知、防御反应到修复机制,层层递进,展现了科学的严谨。选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增强了说服力。通过探讨植物愈合机制在农业上应用的潜力,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使读者更好理解植物的生存策略及其对人类的潜在价值。
8.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
前半句“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是一个被承认的事实;后半句“它们拥有复杂而独特的感知与反应机制”则是对前半句的转折,指出尽管没有神经系统,植物仍有其他感知和反应方式;故一二空应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根据“会感知到自己受的伤害并做出反应”可知,这是承接前文而来的结论,正是因为植物“拥有复杂而独特的感知与反应机制”,所以它们“会感知到自己受的伤害并做出反应”,前后应是因果关系,故第三空应填“所以”;
故选B。
9.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
第(1)空:已知题干信息“释放电信号、化学信号”可定位到第③段“释放电信号、化学信号是植物受伤时最先作出的反应”,再结合第③段“随后植株便在体内开启防御机制,提醒植株的其他部位有危险降临,要做出防卫。而它们的防卫手段通常是释放防御激素”可概括为:释放防御激素;
第(2)空:已知题干信息“并提醒周边植物提前部署防御机制”可定位到第④段“当一棵植物被害虫啃食而受伤发出超声波时,还能够提醒周边植物,使其提前部署防御机制,从而显著提升植物社群的整体防护力”据此可概括为:发出超声波;
第(3)空:根据是⑦段“正是依靠着这些独特的生物学机制,植物在遇到各类伤害后能够迅速修复伤口,从而在环境压力和外界威胁下继续生存下去”可概括为:进行细胞再生修复组织;
第(4)空:根据第⑥段“此外,植物受伤后,伤口附近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会被激活,这些细胞能够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来填补受损的部分”可概括为:激活分生能力细胞;
第(5)空:已知题干信息“抑制病原菌”可定位到第⑥段“它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防御病害的作用”,再结合第⑥段“植物还会通过分泌一些物质来封闭伤口”可概括为:封闭伤口。
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辨析。
第④段画线句中“25种超声波”“15种超声波”“平均每小时测不到一次”等语句运用了一系列具体的数据,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时“当番茄被挤榨的时候,在1小时内发出了25种超声波,烟草茎被切断后则发出了15种超声波”是具体的事例,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没有被切割和挤榨的植物,只是偶尔发出超声波,平均每小时测不到一次”是将受到伤害的植物与没有受到伤害的植物进行比较,属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根据第④段“植物受到伤害时,还能发出人类听不到的声音”可知,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植物受到伤害时,还能发出人类听不到的声音。
故选A。
11.本题考查说明结构。
根据材料“人类研究植物伤口的愈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植物受到伤害后,不仅可以进行自我修复,有的还能再生。人们将植物再生现象运用到农业技术中,如扦插、嫁接等,这些技术可以在保持优良品质的同时加速植物的繁殖……”可知,材料主要讨论了人类研究植物伤口愈合的意义,特别是在农业和园艺领域的应用。它详细阐述了植物受伤后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以及这些能力在农业技术(如扦插、嫁接)和园艺修剪中的应用。
根据第⑦段“正是依靠着这些独特的生物学机制,植物在遇到各类伤害后能够迅速修复伤口,从而在环境压力和外界威胁下继续生存下去”可知,第⑦段主要介绍了植物依靠独特的生物学机制能够迅速修复伤口并在环境压力下生存。根据第⑧段“植物伤口的愈合有利于植物本身,而研究植物伤口的愈合机制,人类也能从中受益,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存策略,也为农业等诸多领域带来广泛的应用价值”可知,第⑧段提出了研究植物伤口愈合机制对人类的好处。材料正好连接了这两点,既解释了植物伤口愈合的能力,又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能力对人类实践的意义。故材料既承接了第⑦段关于植物伤口愈合能力的描述,又为第⑧段关于人类从研究中受益的内容提供了具体实例和解释,因此它应该放在第⑦段和第⑧段之间。
12. 其貌不扬,在人群中不显眼 有才华,能唱出宛转优雅的言派腔 虽然外表寒酸,但可能蕴含着有价值的内容。 13.运用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听众欣赏戏曲时的专注模样,突出其对戏曲的热爱,为下文他展现出色唱功做铺垫,同时与前文他其貌不扬的形象形成反差。 14.A 15.不能改。原文结尾段以反问句形式,强调“我”对自身能否像皱皮苹果一样保持内在精华的思考,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反思,语气强烈,更具感染力和启发性;改后的句子是陈述句,语气平淡,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
【导语】这篇文章运用了寓意手法,通过"皱皮苹果"的描绘,巧妙地探讨了外表与内在的关系。作者先描述了对信件和人的先入为主的判断,后因品尝皱皮苹果和聆听哪位听众唱戏,意识到外在平凡之物可能蕴藏非凡之质。这一发现引发了对自身的反思:外表变化难以避免,但保持内心的丰盈,是个体的真正价值。文章层次分明,语言生动,隐含哲思,耐人寻味。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①空:根据第④段“有位年纪估计跟我相仿的,个头矮小,其貌不扬,他欣赏时,总轻闭双眼,一只手还随那声腔在膝上轻扣,他那满脸的皱纹也微微抖动,令我觉得非常滑稽”可概括为:其貌不扬,在人群中不显眼;
第②空:根据第⑭段“那一刻,我觉得他仿佛就是那只削掉皱皮的苹果,因为在落寞中久久地自爱,保存住了一腔鲜活,一旦得以施展,则散发出沁脾的香甜”可知,这其貌不扬的观众在票友演唱中表现出色,唱起了言派腔,宛转优雅,吐字如珠,一曲终了,掌声不止,他们或许内在才华出众,一旦有机会展现,就能令人惊叹不已。据此可概括为:有才华,能唱出宛转优雅的言派腔;
第③空:根据第②段“有的来信,信封寒酸,字迹幼稚,右下角的地址是某镇某村,由作协或编辑部贴条转来”第⑮段“我想到了那些信件,我承认,因为对积存的信件里那些“皱皮”的一贯轻视,有的启封后潦草一瞥,就马上当作废物丢弃”第⑯段“现在,我提醒自己,也许,那会是一只“皱皮苹果”,虽然其貌不扬,但表皮里面,却会有鲜活的甜汁,我必须慎重对待,不得轻率处置”可知,作者觉得那些收到的信件,虽然外表看似寒酸且字迹幼稚,但内在可能可能蕴含着作者的心血和才华,值得被认真对待和发掘,据此可概括为:虽然外表寒酸,但可能蕴含着有价值的内容。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画线句中“年纪估计跟我相仿”“个头矮小,其貌不扬”是对他的外貌描写,说明他的年龄、身材和长相都很普通;“轻闭双眼,一只手还随那声腔在膝上轻扣,他那满脸的皱纹也微微抖动”是对他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他欣赏票友演唱时的投入与沉醉。根据后文第⑬段“清清嗓子,跟拉琴的对了对弦,然后在琴师配合下,居然唱起了言派腔,宛转优雅,吐字如珠”可知,这位听众在票友们的鼓励下,竟能唱出言派腔,说明他内心热爱京剧,只是平时没有机会展示,而他在欣赏票友演唱时,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戏中,才会如此沉醉。同时,作者还把他欣赏京剧时的神态与后文他被鼓励上台演唱时的神态进行了对比,“他脸倏地红了,像一只皱皮苹果”,一静一动,前后反差巨大,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一只皱皮苹果和一位其貌不扬的票友的经历,感悟到在人生的旅途中,即便处于落寞或被忽视的状态,也应保持自爱和实力,以备在有机会时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价值。本题要求选出对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前后发生改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作者对一些信件的态度发生改变,是因为作者通过“皱皮苹果”和票友唱“让徐州”的事件受到触动,意识到即使外表不起眼的事物或人也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因此,他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忽视的信件,希望从中发现可能被他之前忽视的价值或机会。选项表述正确;
B.根据第⑯段“虽然其貌不扬,但表皮里面,却会有鲜活的甜汁,我必须慎重对待,不得轻率处置”可知,文中并未明确提到信中的内容感动了作者,而是作者的态度转变是基于对“皱皮苹果”和票友经历的感悟,以及对被忽视事物可能蕴含价值的认识。该选项理解错误;
C.根据第④段“他欣赏时,总轻闭双眼,一只手还随那声腔在膝上轻扣,他那满脸的皱纹也微微抖动,令我觉得非常滑稽”第⑭段“那一刻,我觉得他仿佛就是那只削掉皱皮的苹果,因为在落寞中久久地自爱,保存住了一腔鲜活,一旦得以施展,则散发出沁脾的香甜”可知,文中并未明确提到作者对唱“让徐州”的听众有讨厌的态度,只是最初觉得他颇为滑稽,但随后在听到他的演唱后,作者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开始欣赏他的才华。该选项理解错误;
D.根据第⑭段“那一刻,我觉得他仿佛就是那只削掉皱皮的苹果,因为在落寞中久久地自爱,保存住了一腔鲜活,一旦得以施展,则散发出沁脾的香甜”可知,作者之所以对唱“让徐州”的听众改变了态度,是因为他的演唱展现了非凡的才华,让作者意识到即使外表不起眼的人也可能有出色的能力。而不是因为没有发现比他唱得好的高手。该选项理解错误;
故选A。
15.本题考查结尾作用。
根据原文结尾段“又想到,悠悠人生,谁能永居中心?谁能永远有抢眼而马上被选取、光艳显示的机会?……我能否努力避免感染霉菌,在洁身自好中,任凭表皮起皱,而内里仍默默地保持、积蓄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呢?”可知,结尾运用三个反问句,具有更强的语气和感染力,强调了“我”对自身能否像皱皮苹果一样保持内在精华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反思,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能够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反思,让读者在思考中领悟人生的真谛。而修改后的句子“我也颇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只苹果,我能努力避免感染霉菌,在活身自好中,任凭表皮起皱,而内里仍默默地保持、积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是一个陈述句,语气相对平淡,缺乏原文反问句所带来的强烈感染力和启发性。陈述句往往只是简单地陈述事实或观点,难以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和共鸣。而反问句往往能够引导读者思考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陈述上。所以原文结尾段通过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能够打动人心,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16.D 17.AC 18.首先选择日期和时间段并填写参观人数,再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个人信息,填写时务必要和证件一致,填写完成后去支付,支付成功即预约成功。 19.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表达等(任一方面即可)。示例:你认为这两部小说在情节技巧运用方面有哪些共同特点? 20.示例:选择孙悟空。同学,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面对重重困难从未放弃,他凭借智慧和勇气战胜妖魔。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要像他一样坚持,相信自己定能取得进步!
【解析】16.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故选项“鲁迅从幼年到中年时期的成长之路”表述有误;
故选D。
17.本题考查活动主题辨析。在策划“带着名著来云游”的主题活动时,需要确保活动内容与名著阅读和交流紧密相关,并且能够在线上平台有效实施。根据已给出的活动“‘云’探访作家故居”和“名著阅读心得‘云’分享”,我们可以推断活动应侧重于名著及其相关内容的线上交流与分享。
A.“云”介绍名著里的小人物:这个活动聚焦于名著中的小人物,通过介绍这些小人物,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便于在线上平台进行分享和交流;
B.“校园小说写手”大比拼:这个活动虽涉及写作,但与名著的直接关联不够紧密。它更多地是鼓励创作,而不是对名著内容的探讨和交流;
C.名著片段在线朗读会:这个活动通过在线朗读名著片段,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名著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同时促进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交流;
D.“云”分享读书计划:这个活动虽然与阅读有关,但它更多关注的是个人的阅读计划和安排,而不是对名著内容的深入交流和理解;
故选AC。
18.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第一幅图:画面显示的是预订须知,下方是选择日期,再下方是对应日期下不同时段的余票数量,游客可在可在此选择自己需要的票数。据此可整合操作内容为:在小程序中选择自己的预约日期,再在对应日期下选择出游的时间段和相应的票量;
第二幅图:画面上是个人信息,包含姓名(须与证件上的名字一致)、身份证(请填写证件号)、人脸照(人脸图片用于入院对比(非必填))、手机号(请输入手机号)、优惠券等信息,右下方是支付图标。据此可整合信息为:在个人信息页面需严格按照身份证信息进行填写必填项,非必填项可选择性填写,个人信息填写完善后即可进行支付,支付成功也就预约成功。
19.本题考查名著对比理解。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通过他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艰险的故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例如,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猪八戒的憨厚可爱、沙僧的忠诚老实以及唐僧的慈悲为怀,都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深入人心。同样,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的性格特点也通过他们反抗压迫、争取正义的故事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如武松的英勇无畏、鲁智深的豁达豪放、林冲的忍辱负重等,都让人印象深刻。这两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都有共同之处,故可以提问:你认为这两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有哪些共同的方法和特点?这些方法如何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这一过程充满了对邪恶的斗争与对正义的坚持。而《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反抗腐败的官府和欺压百姓的恶霸,同样体现了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邪恶的坚决斗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最初的顽皮捣蛋到后来的成熟稳重,经历了多次的挫折与磨难,最终实现了个人的成长与蜕变。而《水浒传》中的许多好汉,如武松、林冲等,也都是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梁山的中流砥柱。故《西游记》和《水浒传》在主题表达上共同体现了对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人物在逆境中的成长与蜕变。据此可提问题为:你认为《西游记》和《水浒传》在主题表达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本题要求从《西游记》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择一个人物经历,来鼓励留言栏内名为“烦恼小太阳”的同学。这位同学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感到烦恼,认为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因此,所选人物的经历应体现出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努力,以及最终的成功或成长,以此作为激励。
示例:烦恼小太阳,你好!看到你的留言,我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他面对重重困难,从未放弃,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你也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学习上的困难终将被你克服!加油!
21.例文:
我也是一缕微光
身边缠着怡人的温暖,抬头间蓦然远望,耀眼的太阳骄傲的俯视着大地,刺眼的光芒让我不觉举起手挡在眼前,指缝间泻下一缕缕微光。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初三的生涯已匆匆过半,凝视窗外,远远数栋隐约的楼房是我梦想的高中啊!不觉想起了一起约定考到同一所高中的好朋友。阳光散落在身上,暖暖的,眼角荡漾开来细碎的笑意,朋友的话依稀萦绕在耳畔:“你是一缕微光!”像妈妈的呢喃和轻抚,像一缕微风掠过心底……
她和我一同在草地上坐着,背靠着大树,暖暖的阳光撒了一身,向着太阳望去,一只手遮掩起耀眼的阳光,几束调皮的阳光偷偷从她的指尖流下。她忽然笑了,对我说:“你知道的,我成绩并不大好,上了初中以后,更是次次失利,老师的轻蔑,同学的无视,家长的无奈更是让我抬不起头。但你与他们不同,你丝毫都不介意我的成绩,即使我与你的差距是那样大,大的让我不敢去追。但你却对我微笑,鼓励我努力学习,相约一同考上高中,那时心灰意冷的心照入了一缕微光,它没有太阳那样夺目,却分外的温暖。”扭头正是她阳光下的侧脸,没想到,我竟对她的影响这样大,一缕阳光撒在脸上,暖暖的,这就是那种感觉吗?
还记得舅妈对我说:“小我四岁的妹妹总是十分听我的话,把自己和我比”。那一次她和弟弟闹别扭,自己在门口哭,不肯回家,舅妈没办法,只好叫我去劝她。匆匆走到门口,转身看到正抹着眼泪的她,我对她微微一笑,像说笑般说了几句,她破涕为笑。那一刻,我真的感觉自己好似一缕微光,照耀到她的身上。
回过神,缕缕阳光抚着我嘴角轻轻的上扬,我也是一缕微光!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文题“我也是一缕微光”关键词是“微光”,“微光”虽小,但具有照亮黑暗、指引方向、汇聚成强大力量的能力。这暗示了文章应强调个体虽小,但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传递正能量。“微光”一词,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可以是美好的思想、高尚的精神和崇高的境界;其次,要注意文题中的“我”,这是个限制性的词语,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的亲身感受。立意上可强调个人在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展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感。也可表达对他人关怀、帮助和支持的积极情感,以及对自己能够成为他人生活中“微光”的自豪和满足。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可以记叙、描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从小处入手,写“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事如一缕缕微光,写从“我”身上折射出来的微光般的品质。也可从大处着手,通过“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主要场景来表现主题。如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难题、关心家人情感需求、参与志愿服务等,展现自己如何成为他人生活中的“微光”。也可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或普遍现象,如疫情期间的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阐述自己如何在这些事件中发挥作用,成为一束照亮他人的“微光”。开头可以从“微光”的比喻入手,引出自己也是一缕微光的主题,为全文奠定基调。主体部分具体阐述自己如何成为他人生活中的“微光”,可以通过多个事例或场景来展现,注意细节描写和情感渲染。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强调个体虽小但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鼓励读者发现并发挥自己的“微光”力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奉贤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上海市奉贤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