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西“贵百河~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西“贵百河~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若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析万物之理,判天地之美”,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领略建立物理概念、规律的思想方法,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关于物理学史与物理研究的思想方法正确的是( )
A.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B. 用质点来替代实际运动物体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C. 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D. 在推导图像面积表示位移时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答案】B
【解析】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错误;
B.用质点来代替实际运动物体采用了理想模型法,故B正确;
C.伽利略用数学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通过实验间接验证这个结论,故C错误;
D.在推导图像面积表示位移时用到了微元法,故D错误。
故选B。
2.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在北京发布,若该款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从某时刻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是,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始时刻汽车在坐标原点
B.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 第2s末的速度大小为13m/s
D. 汽车前2s的位移大小为24m
【答案】A
【解析】A.根据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可得时,汽车的位置坐标为
可知初始时刻汽车在坐标原点,故A正确;
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
结合
可知汽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
故B错误;
C.第2s末的速度大小为
故C错误;
D.汽车前2s的位移大小为
故D错误。
故选A。
3. 如图所示,一梯子斜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某工人站立于梯子上,梯子始终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梯子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指向竖直墙壁
B. 墙壁对梯子的支持力是由于梯子的形变产生的
C. 人和梯子组成的系统受三个力作用
D. 梯子对工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答案】D
【解析】A.梯子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垂直于竖直墙壁向外,故A错误;
B.墙壁对梯子的支持力是由于墙壁的形变产生的,故B错误;
C.人和梯子组成的系统受重力,墙壁的支持力,地面的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共四个力作用,故C错误;
D.对工人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梯子对工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故D正确。
故选D。
4. “极限滑草”日益受到青少年的追捧。某同学在滑草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时计时,第4s内的位移是21m,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第5s内的位移为27m
B. 前4s内的位移为48m
C. 物体的加速度为
D. 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
【答案】D
【解析】ABC.第4s内的位移是21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物体在3.5s时的速度大小为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故物体在前4s内的位移为
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为
则物体第5s内的位移为
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在前2s内的位移为
则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 某工厂对出厂前的玩具车进行性能测试,玩具车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二次方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
B.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C. 质点在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
D. 任意相邻1s内质点的位移差都为3m
【答案】D
【解析】AB.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
结合图像可判断质点运动的初速度为零,图像的斜率为
所以有
即质点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可得质点在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故C错误;
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可知,任意相邻1s内质点的位移差都为
故D正确。
故选D。
6. 物体A和B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为和的水平恒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已知在水平恒力作用下,A、B两物体都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乙图中B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
B. 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 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而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
D. 水平拉力小于
【答案】C
【解析】ABC.甲图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向右的拉力和B对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有
对物体B,受到A向右的摩擦力和地面对B的向左的摩擦力;乙图中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对物体B,水平方向受向右的拉力以及地面给B向左的摩擦力;乙图中B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所以乙图中B物体受到五个力的作用,故AB错误,C正确;
D.对AB整体研究,甲图和乙图中拉力均等于地面对B的滑动摩擦力,则有
故D错误。
故选C
7.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质点通过O、A、B三点的过程中,其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图像如图所示图像是抛物线的一部分,以过O点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 )
A. 质点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B. 通过A点时的速度为
C. 质点的加速度为
D. 从A点运动到B点,速度的变化量为
【答案】D
【解析】A.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即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故A错误;
B.图像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可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O点运动到B点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而A点是OB的中点,而不是OB中间时刻,即
故B错误;
CD.设加速度大小为,从O点运动到A点过程,有
从O点运动到B点过程,有
联立解得
,
从A点运动到B点,速度的变化量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 公园里的猴子活泼好动,尤其喜欢挂在树上表演各种节目,深得游客喜爱。公园里的一只猴子挂在树上,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树枝受到的拉力与猴子受到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猴子摆弄姿势只是为了吸引顾客观看,不会影响它重心的位置
C. 静止时,猴子受到的重力和树枝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猴子抓住的树枝,不管树枝属于水平状态还是倾斜状态,猴子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AC
【解析】A.猴子对树枝的拉力与树枝对猴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A正确;
B.物体的重心与其质量分布及形状有关,猴子摆弄姿势时重心位置会改变,故B错误;
C.猴子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即猴子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树枝水平时,猴子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AC。
9. 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公路上的不同车道上运动,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相距,由该时刻为计时起点,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时两车相遇
B. 当时两车再次相遇
C. 当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
D. 两车有三次相遇
【答案】CD
【解析】AC.根据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甲、乙两图线围成的面积即二者的位移差;在内,甲比乙多走的位移
有
则时甲在前,乙在后,之前二者相遇,故A错误,C正确;
B.内,乙比甲多走的位移
有
则时乙在前甲在后,此前二者再次相遇,故B错误;
D.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此后甲乙还会再一次相遇,可知两车有三次相遇,故D正确。
故选CD。
10. 如图所示,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保持F的方向不变,且物块b始终静止,当F的大小增大时( )
A. 细绳OO′的张力一定不变
B. 连接a和b的细绳的张力可能增大
C. 物块b受到桌面支持力一定减小
D. 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答案】AC
【解析】AB.由于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滑轮两侧连接a和b的绳子的夹角不变;物块a只受重力以及绳子的拉力,由于物体a平衡,则连接a和b的绳子张力T保持不变,细绳OO′的张力也一定不变,故A正确,B错误;
C.b处于静止即平衡状态,对b受力分析,如图
力T与力F与x轴所成夹角均保持不变,由平衡条件可得
由此可得
由于T的大小不变,可见当F的大小增大时,物块b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一定减小,故C正确;
D.如果原来物块b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则物块b与受到桌面间的摩擦力
由于T的大小不变,当F大小增大时,由b静止可得摩擦力的大小减小,故D错误。
故选A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4分。第11题6分,第12题10分,第13题10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6分。其中第13~15题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若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 某同学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他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系两个细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施加拉力,使橡皮条伸长,让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位置,记为O,然后撤去两个力,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结点拉到位置O,如图甲所示。
(1)某次实验中,一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N。
(2)关于该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可以与纸面接触
B. 把结点拉到O点位置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算出合力大小
C. 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在同一位置
D. 在不超过橡皮筋弹性限度内,弹簧测力计示数要适当大些
(3)根据实验数据在白纸上所作图如图丙所示,丙图中、、、四个力,其中力________(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5)实验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丙所示,在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填“”或“”)。
【答案】(1)3.00 (2)AD (3)F (4)等效替代法 (5)
【解析】
【小问1解析】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由图可知读数为3.00N。
【小问2解析】
A.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可以与纸面接触,故A正确;
B.把结点拉到O点位置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夹角适当就好,不需要取,故B错误;
C.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不同次实验时,结点O不需要在同一位置,故C错误;
D.实验中,在不超过橡皮筋弹性限度内,弹簧测力计示数要适当大些,故D正确。
故选AD。
【小问3解析】
丙图中、、F、四个力,只有F是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和合成而来,并非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
【小问4解析】
本实验两个力拉橡皮筋与一个力拉橡皮筋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小问5解析】
由图丙可知,F是通过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得到的合力理论值,由于存在误差,不一定沿AO方向,是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得到的合力实验值,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12.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
(1)由图(b)可知,一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
(2)相邻水滴之间的时间间隔________s。
(3)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B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加速度a大小为________。(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4)若从第一滴水离开滴水计时器开始计时,30秒末,误将61滴记录当成60滴,会造成求得的加速度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从右向左 (2)0.5 (3) 0.033 0.020 (4)偏小
【解析】
【小问1解析】
由于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必然受到阻力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邻水滴(时间间隔相同)的位置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由题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
【小问2解析】
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60个小水滴,则相邻水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小问3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小车运动到题图(b)中B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根据逐差法,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为
【小问4解析】
若从第一滴水离开滴水计时器开始计时,30秒末,误将61滴记录当成60滴,导致周期测量值偏大,会造成求得的加速度偏小。
13. 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它曾与“乱扔垃圾”齐名,排名第二。高空抛物;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且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如果把高空抛物简化为自由落体运动时,物体在45m的高度下落。求:()。
(1)物体从开始下落到落地瞬间所用的时间;
(2)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3)物体落地后经后以5m/s的速度反弹,该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求该过程的加速度。
【答案】(1) (2)
(3),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
【小问1解析】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解得物体从开始下落到落地瞬间所用的时间为
【小问2解析】
物体在第2s末的速度为
则物体前2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小问3解析】
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落地瞬间的速度为
物体落地后经后以的速度反弹,则该过程的加速度为
故该过程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
14. 如图所示,A物体重力为60N,B物体重力为35N,力F竖直向下,A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其余摩擦不计,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当时由静止释放B物体,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时由静止释放B物体,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24N,水平向左 (2)35N,水平向左
【解析】
【小问1解析】
当时,A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由于,故由静止释放B物体,A将运动,A所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水平向左。
【小问2解析】
当时,A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
由于,故由静止释放B物体,A保持静止,A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水平向左。
15. 同学们平时利用食堂餐桌(图甲)玩起了推杯子游戏。其过程简化如下(图乙):将杯子(可视为质点)从桌子AB端边缘的O点用手推出,在杯子到达虚线EF前撤去推力。杯子沿直线运动,最后停在桌面上。杯子停止运动时不超过桌子CD端边缘且离CD端边缘最近者获胜。已知推杯子时杯子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推力后杯子在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现小明和小刚两同学参加游戏比赛,由于两同学推力不同而使杯子运动的加速度不同,小明推杯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小刚推杯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两人撤去推力后杯子的加速度大小均为。已知桌面长,虚线EF距离桌面AB端。
(1)小明比赛推杯子时杯子刚好运动到虚线EF位置时,撤去推力,求杯子在刚好到达虚线EF时的速度大小、杯子停止运动时离CD端的距离;
(2)按(1)中小明取得的成绩,小刚比赛要想获胜,则加速推杯子的位移应满足什么条件;
(3)假设因桌面沿EF→CD各处粗糙程度不同而导致杯子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不相同,沿EF→CD方向运动时各处加速度大小如图像,某次比赛杯子从EF以4m/s的速度离手,试经过计算判断杯子是否会滑离CD边缘?
【答案】(1),
(2)
(3)会滑离CD
【解析】
【小问1解析】
设小明撤去推力时,杯子速度为,则
解得
设撤去推力后杯子滑行的距离为,则
杯子离CD端的距离
解得
【小问2解析】
若小刚的杯子刚好停在与小明相同的位置,则有
解得
设杯子加速位移,则有
若小刚的杯子刚好停在CD端,则有
解得
设杯子加速的位移为,则有
则小刚要获胜推杯子的位移需要满足
可得
小问3解析】
假设杯子可以滑到CD处,根据运动学公式
可知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由题图可知图像围成的面积为
则有
解得杯子可以滑到CD处的速度大小为
故杯子会滑离C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武鸣高中”高一(上)12月月考试卷物理(含解析),共24页。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广西“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广西“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