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9 中国的河流和自然灾害(梯级进阶练)(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636071/0-17370008229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9 中国的河流和自然灾害(梯级进阶练)(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636071/0-17370008229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9 中国的河流和自然灾害(梯级进阶练)(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636071/0-17370008229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9 中国的河流和自然灾害(梯级进阶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9 中国的河流和自然灾害(梯级进阶练)(解析版),共29页。
TOC \ "1-2" \h \u \l "_Tc8878" Part01 考点过关练 PAGEREF _Tc8878 \h 2
\l "_Tc29798" 考点01 河湖概况 PAGEREF _Tc29798 \h 2
\l "_Tc14669" 考点02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高频考点】 PAGEREF _Tc14669 \h 3
\l "_Tc28003" 考点0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高频考点】 PAGEREF _Tc28003 \h 4
\l "_Tc27231" 考点04 常见的自然灾害 PAGEREF _Tc27231 \h 5
\l "_Tc24094" 考点05 防灾减灾措施【高频考点】 PAGEREF _Tc24094 \h 6
\l "_Tc13546" Part02 真题实战练 PAGEREF _Tc13546 \h 7
\l "_Tc26952" Part03 重难创新练 PAGEREF _Tc26952 \h 18
\l "_Tc10687" 【新课标·跨学科·历史】 PAGEREF _Tc10687 \h 18
\l "_Tc16177" 【新素材·汛期反枯·落星墩】 PAGEREF _Tc16177 \h 19
\l "_Tc194" 【新情境·生活中的地理】 PAGEREF _Tc194 \h 20
\l "_Tc20765" 【热点情境·第19届亚洲运动会】 PAGEREF _Tc20765 \h 21
\l "_Tc20892" 【新素材·世界水日】 PAGEREF _Tc20892 \h 22
\l "_Tc9433" 【新情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PAGEREF _Tc9433 \h 23
\l "_Tc28214" 【新考法·开放性试题】 PAGEREF _Tc28214 \h 24
\l "_Tc24649" 【新考法·思维导图】 PAGEREF _Tc24649 \h 26
\l "_Tc21532" 【新考法·主题探究】 PAGEREF _Tc21532 \h 27
考点01 河湖概况
1.读图,以下对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B.②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水源补给以雨水为主
C.③河冬季会结冰,有凌汛现象
D.④河是我国第一大河,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1.C
【解析】1.读图可知,③河是黄河,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会结冰,有凌汛现象,C正确;①是黑龙江,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我国的河流越往南汛期越长,A错误;②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塔里木河的河水主要来自上游山地降水以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B错误;④河是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水能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C。
2.下图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读图,你认为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分别是( )
A.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B.松花江、珠江、黄河、长江
C.珠江、长江、黄河、松花江D.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答案】2.A
【解析】2.由图可知,图中③表示的河流流域面积最广,径流量最大,是我国第一大河流长江;②是四条河流中径流量最小,流域面积第二大河黄河;①的流域面积广,径流量较小,但是大于黄河,表示的是松花江;④的流域面积小,但径流量仅次于长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珠江;故选A。
考点02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高频考点】
3.读“长江逻辑框图”, 长江历史上灾害多发,框图中数码填入的内容,不合适的是( )
A.①河道弯曲B.②降水集中
C.③围湖造田D.④台风灾害
【答案】3.D
【解析】3.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人为原因等三方面因素。从地形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道弯曲,使得水流速度减慢,河水中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最终河流溢出地面,形成洪涝灾害,A正确;从气候方面看,长江中下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水量大,容易形成洪涝灾害,B正确;从人为因素看,长江中下游人口稠密,耕地资源相对不足,为满足粮食增长的需求,围湖造田现象严重,围湖造田使得湖泊面积缩小,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因而容易出现洪涝灾害,C正确;④应为洪涝灾害,D符合题意,故选D。
4.下列关于长江的表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我国最长的河流②含沙量最大的河流③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④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⑤我国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⑥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⑦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最多的河流
A.①②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⑦D.①③⑤⑥⑦
【答案】4.D
【解析】4.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还是我国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最多的河流,流经11个省市,①③⑤⑥⑦正确;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②错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④错误;D正确,故选D。
考点0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高频考点】
5.关于黄河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段流经青藏高原,含沙量剧增B.②河段地势平缓,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C.③河段自高纬向低纬流,不易发生凌汛D.④河段流域降水少,荒漠化严重
【答案】5.C
【解析】5.①河段流经青藏高原,这里含沙量小,A错误;②河段是上游,地上河在下游④河段,B错误;③河段自高纬向低纬流,不易发生凌汛,C正确;④河段是下游,流经华北平原,这里降水丰富,上游荒漠化严重,D错误。故选C。
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遇到横亘的黄河时,采用了在黄河河床底部深处开凿隧道的形式穿越黄河,这种以隧道形式穿越黄河的主要原因是( )
A.黄河含沙量大,水质的影响,使之不能与京杭运河的水混合
B.黄河水污染严重,严重影响输水目的地的使用
C.黄河下游水流速快,会将京杭运河的水冲击到渤海
D.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河床高
【答案】6.D
【解析】6.读图解析,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主要是因为黄河在华北平原形成了地上河,D正确;含沙量、水污染和水流速度不是开凿河底隧洞的原因,ABC错误;故选D。
考点04 常见的自然灾害
7.关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地理视角解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只考虑水流量因素,欣赏庐山瀑布的最佳季节是夏季,该季节降水多。
B.庐山多瀑布的地形原因是山地,海拔较高,水流落差大;
C.庐山在我国南方江西省,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较多
D.雨季游庐山,游客需要防范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台风等
【答案】7.D
【解析】7.如果只考虑水流量因素,欣赏庐山瀑布的最佳季节是夏季,该季节降水多,A正确;庐山多瀑布的地形原因是山地,海拔较高,水流落差大,B正确;庐山在我国南方的江西省,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较多,C正确;台风不属于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D。
8.下图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图中自然灾害与频繁发生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干旱、洪涝——华北地区B.滑坡、泥石流——东北地区
C.冰雹、热带风暴——西南地区D.台风、暴雨——西北地区
【答案】8.A
【解析】8.读图可知,华北地区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和洪涝,A正确;西南地区是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地区,不是东北地区,B错误;冰雹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但台风、热带风暴、暴雨主要发生在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D错误。故选A。
考点05 防灾减灾措施【高频考点】
9.2018年2月6日,台湾省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造成一定程度人员伤亡。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图片中属于正确避难方法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9.C
【解析】9.地震是一个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预测、破坏性大的特点,当地震发生时,在阳台等救援和站砖墙附近是错误的做法,在坚固的桌下双手护头和远离窗边、电梯是正确的做法,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
10.以下个人避灾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住在一楼应有序撤离到室外的空旷地带;如果居住在楼上,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震后从楼梯迅速撤离
B.当地震发生时,若在商场、剧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时,应迅速就近择地躲藏,避开广告牌、吊灯和高大不稳定的物体
C.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操场或室外,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以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D.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住高楼应有序乘电梯撤离到室外的空旷地带
【答案】10.D
【解析】10.人避灾方法正确的是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住在一楼应有序撤离到室外的空旷地带;如果居住在楼上,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震后从楼梯迅速撤离;当地震发生时,若在商场、剧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时,应迅速就近择地躲藏,避开广告牌、吊灯和高大不稳定的物体;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操场或室外,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以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ABC不符合题意;当地震发生时,干万不能乘电梯逃生,乘电梯会有被困在里面的危险,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一、选择题
(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自2020年1月1日起,国家对长江实施十年禁渔,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读下图“长江水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长江十年禁鱼的积极意义有( )
①保护渔业资源 ②防止水土流失 ③保护生态环境 ④防止洪涝灾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关于长江干流各河段,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段地势落差小B.乙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C.丙河段江阔水深D.乙河段位于地势第一阶梯
【答案】1.B 2.C
【解析】1.长江全面禁渔有利于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并不能防止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①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图可知,甲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落差大,乙为长江中游,位于第三阶梯,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丙为长江下游,地形平坦,江阔水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图为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全长5464米B.桃花峪至利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C.兰州水文站年平均流量最小D.中游河段年平均含沙量急剧上升
4.下列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措施合理的是( )
①源头地区加强湿地保护②上游地区治理地上河③中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④下游地区治理荒漠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3.D 4.B
【解析】3.黄河全长5464千米,其长度在我国各大江河中仅此于长江,A错误。桃花峪至利津河段位于下游,地势平坦,水能资源差,B错误。由图可知,河口水文站年平均流量(786立方米每秒)最小,C错误。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年平均含沙量急剧上升,D正确,故选D。
4.现阶段黄河植被破坏严重,源头三江源地区加强湿地保护,①正确 。地上河位于下游,②错误。中游地区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加强水土保持,③正确。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加固大堤,调沙等措施,④错误。①③正确,B正确,故选B。
(2023·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引汉济渭工程是由汉江向渭河关中地区调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工程穿越的山脉是( )
A.天山B.阴山C.秦岭D.南岭
6.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汉江的流量较小B.渭河的含沙量较小
C.两河均有结冰期D.汉江的汛期主要在夏季
【答案】5.C 6.D
【解析】5.汉江是长江的支流,渭河为黄河的支流,秦岭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该工程穿越的山脉是秦岭,故选C。
6.汉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较大,A项错误;渭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B项错误;汉江位于亚热带地区,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C项错误;渭河和汉江均为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汛期主要在夏季,D项正确。故选D。
(2023·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京杭运河继2022年经补水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后,2023年4月再次全线通水。此次补水,计划补水水量4.65亿立方米,其中约2.08亿立方米用于置换沿线农业灌溉取用的深层地下水。右面是京杭运河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京杭运河( )
A.连接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
B.贯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水系
C.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通道
D.沿线地势起伏大
8.京杭运河全线通水,可以( )
A.使北京到杭州的水运更繁忙B.为京津冀地区发展提供水能资源
C.缓解北方地区缺水问题D.促使华北地区大力发展水田农业
【答案】7.C 8.C
【解析】7.京杭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线连接了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通道;沿线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地势起伏小。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京杭运河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通道,缓解了我国南北方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为沿途省级行政区域提供大量生活、工业及农业灌溉用水;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旱地农业用水紧张问题。C正确,ABD正确。故选C。
(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在汛期到来之前,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始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9.黄河上游水电站实现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汛期长B.水流平稳C.无结冰期D.落差大
10.小浪底水利枢纽淤积的泥沙主要来自( )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11.有利于减少小浪底水利枢纽泥沙淤积的措施是( )
A.上游开垦草原B.中游退耕还林还草C.中游治理水污染D.下游修建水库
【答案】9.D 10.C 11.B
【解析】9.读图解析,黄河上游主要位于非季风区,汛期较短,A错误;上游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是上游水电站实现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B错误,D正确;黄河上游有结冰期,C错误;故选D。
10.黄河上游泥沙少,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流失泥沙约16亿吨,小浪底的泥沙就来源于此,AB错误,C正确;华北平原位于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游,D错误;故选C。
1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小浪底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中游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减少小浪底水利枢纽泥沙淤积,B正确;上游开垦草原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A错误;治理水污染与水土保持无关,C错误;下游修建水库对减少小浪底水利枢纽泥沙淤积无帮助,D错误;故选B。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也存在着许多生态问题。读“黄河流域图”(图1)和开封“地上河”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2.图2所示的景观,出现在图1中的河段是( )
A.①河段B.②河段C.③河段D.④河段
13.下列有关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的做法,正确的是( )
A.上游—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中游—植被破坏严重—退耕还林、还草
C.下游—形成“凌汛”—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下游—黄土结构疏松,形成“地上河”—修筑梯田
【答案】12.D 13.B
【解析】12.读图可知,图2所示的景观为黄河的“地上河”,主要出现在黄河的下游河段,即④河段,D正确;①河段、②河段位于上游,AB错误;③河段位于中游,C错误。故选D。
13.黄河上游由于植被破坏,荒漠化严重,应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A错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退耕还林、还草,B正确;下游部分河段由低纬流向高纬,冬季气温低于零度,形成“凌汛”,应用破冰船或者用炸药破冰,C错误;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得宽阔平坦,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形成“地上河”,应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D错误。故选B。
(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某学校组织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地理老师分别提供了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左图为“黄河诗文”的时间轴,右图为黄河潼关站的水文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自汉到宋,从对黄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
A.水量大B.含沙量大C.流速快D.无结冰期
15.潼关站水文资料显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 )
A.河流年输沙量变大B.河流年径流量变小
C.水土流失减少D.植被破坏加剧
16.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②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④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14.B 15.C 16.C
【解析】14.由图示信息“西有浊河之限、九曲黄河万里沙、一支黄浊贯中州”可知,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故B正确;图中信息没有反映黄河的水量、流速、有无结冰期,故ACD错误。故选B。
15.由图可知,潼关站水文资料显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河流年输沙量由92100万吨减少到17100万吨,故A错误;河流年径流量由335.3亿立方米变大到395.1亿立方米,故B错误;输沙量变少,说明水土流失减少,植被恢复好,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16.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是①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④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故C正确;黄金水道是长江的美称,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与黄河流域没有关系,②错误,故ABD错误。故选C。
(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是我国横断山区的真实写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横断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①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②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明显③河流落差大,水流急④全年阴冷潮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横断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
A.地震、洪涝B.滑坡、干旱C.滑坡、泥石流D.泥石流、台风
19.横断山区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需优先( )
A.利用多样的土地资源,种植多种经济作物
B.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扩大木材加工业
C.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
D.大力修建水电站,尽可能开发水能资源
【答案】17.A 18.C 19.C
【解析】17.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起伏大,海拔高,①正确;从山麓到山顶,海拔差异大,气候差异明显,②正确;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③正确;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气候温暖,④错误。故选A。
18.横断山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由于山高坡陡,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正确,洪涝、干旱、台风属于气象灾害,ABD错误。故选C。
19.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业具有先行发展的特征。所以,发展交通运输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桥梁,横断山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需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而种植业、木材加工业和水能水电等其他产业都需要依靠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支持才能获得发展。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广东省水产养殖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着力打造“粤海粮仓”。2019年8月,我国研发的全球首台半潜式养殖平台“澎湖号”在广东投入使用,实现了恶劣海况下的安全生产。下图为广东省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广东省发展渔业的突出优势在于( )
A.光热充足B.人口众多C.交通便利D.海域辽阔
21.在渔业生产中,“澎湖号”抵御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地震B.寒潮C.干旱D.台风
【答案】20.D 21.D
【解析】20.读图可知,广东濒临我国南海,海域面积辽阔,为发展渔业提供充足的空间,D正确;人口众多、交通便利不是主要优势,BC错误;光热资源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小,A错误。该题选D。
21.根据材料“澎湖号”为半潜式养殖平台,该平台在海洋上,广东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半潜式养殖平台实现了恶劣海况下的安全生产,所以该平台抵御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D错误;地震发生频率低,对渔业生产影响小,A错误;寒潮和干旱对渔业生产较小,BC错误,该题选D。
(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至2023年4月5日,强震已致该国50399人遇难,地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地震位于( )
A.亚欧板块内部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3.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当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方法错误的是( )
A.在公共场所应听从指挥有序撤离B.在家中可躲避到结实的家具附近
C.在高楼内可以迅速从窗户跳下楼D.在户外时应及时撤离到空旷场所
【答案】22.D 23.C
【解析】22.读图可知,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当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应听从指挥有序撤离,在家中可躲避到结实的家具附近,在户外时应及时撤离到空旷场所,ABD正确;在高楼内迅速从窗户跳下楼会造成摔伤或死亡,C错误。故选C。
二、解答题
24.(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东营,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从这里入海,农田与油井交互辉映,构成了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浮桥,指用船或浮箱代替桥墩,浮在水面的桥梁,搭建和拆除都很方便。为方便两岸交通,东营境内的黄河上建有多座浮桥。小磊家住利和浮桥附近,他发现每年初春、夏季和初冬某些时段,因需要浮桥会被临时拆除。
(1)从黄河水文特征角度,解析浮桥被临时拆除的原因。
东营市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是全省人均占有土地的2倍多。
(2)读东营市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下图),说出东营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特点。
东营市水产养殖业发达,水产品种类丰富,其中黄河口大闸蟹、东方对虾是本市地标产品。
(3)据图解析东营市发展水产养殖的有利条件。
【答案】24.(1)初春或初冬,易发生凌汛,夏季是黄河的汛期。
(2)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林地、草地比重小;(耕地、水库、坑塘等)农业用地比重大,未利用的土地较多。
(3)位于黄河入海口,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都很发达
【解析】24.本题以东营市轮廓示意图、利和浮桥景观图、东营市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和相关资料为材料,涉及黄河的凌汛、黄河的水量、土地利用类型、发展水产养殖的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解析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结合东营市的位置可知,东营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河水暴涨,浮桥需要拆除;而在初春、初冬时期,黄河在该河段会有凌汛现象,需要拆除浮桥。
(2)据图文材料可知东营市土地资源类型丰富,有草地里、林地、建设用地、耕地、等,且耕地、水库、坑塘等农业用地的比重大,分别是21.73%和20.54%,未利用的土地较多,占到19.66%,而林地、草地比重小,只有5.5%和0.13%。
(3)读图可知,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淡水养殖、海产养殖都可以发展,因此水产品种类丰富。
25.(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诗人余靖用“霁湖光万里,平波色连天”的诗句描写鄱阳湖壮美的景色。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多年来,鄱阳湖呈现的“丰水成面,枯水呈线的水位节奏”,水域面积最大可达3000平方千米以上,少时通常在800平方千米左右,2023年3月9日鄱阳湖湖区水域面积不足300平方千米。下图示意鄱阳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鄱阳湖呈现“霁湖光万里,平波色连天”的丰水期景色时,江西受 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量 。鄱阳湖呈现“丰水成面,枯水呈线的水位节奏”,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变化 的特点。
(2)列举鄱阳湖能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针对鄱阳湖湖面萎缩明显的状况,请提出缓解这种状况的有效措施。
【答案】25.(1)夏(东南) 大 大
(2)纬度较低,冬季温和;湖滩广阔,湿地面积大;食物丰富充足。
(3)节约用水;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水资源合理调配。
【解析】25.本大题以鄱阳湖地理位置图及相关资料为材料,共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我国的湖泊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解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西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夏季降水量大;鄱阳湖呈现“丰水成面,枯水呈线的水位节奏”,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2)读图可知,鄱阳湖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温和;湖滩广阔,湿地面积大;食物丰富充足,有利于候鸟生存。
(3)针对鄱阳湖湖面萎缩明显的状况,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退耕还湖;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水资源合理调配等。
26.(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1月11日至15日,我国中东部地区今年首次出现大范围寒潮天气,多地出现入冬以来最低气温。
材料二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率由1990年的41.49%提高到2020年的66.94%。黄土高原由黄变绿,黄河携带的泥沙显著减少,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功不可没。
材料三图是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
(1)读图,寒潮侵入经过邻国A ,影响海域B 海等全国大部分地区。
(2)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C是 工业基地,矿产地D 。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描述寒潮经过北京时的天气特征。
(4)结合材料二,简述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对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26.(1)蒙古 渤
(2)辽中南 大庆油田
(3)寒冷干燥,多大风
(4)黄土高原由黄变绿,黄河携带的泥沙显著减少,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见成效,黄河三角洲面积减小。
【解析】26.本大题以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了4个问题,涉及我国的邻国、海洋国土、工业基地、特殊天气、黄土高原的治理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我国疆域辽阔,邻国众多。由图可知,寒潮侵入经过邻国A蒙古,影响海域B渤海等全国大部分地区。渤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海。
(2)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由图可知,C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重工业中心辽中南工业基地,矿产地D是位于黑龙江的大庆,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3) 寒潮是冷锋过境时出现的天气现象之一,具有冷锋过境的天气特点,由材料可知,寒潮经过北京时,北京寒冷干燥,主要有大风、降温、雨雪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温度降低。
(4)由材料二可知,黄土高原由黄变绿,黄河携带的泥沙显著减少,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功不可没。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会使黄河三角洲面积减小。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见成效,进入黄河三角洲的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面积减小。
一、选择题
【新课标·跨学科·历史】彩陶是华夏原始文明里一朵绚丽的奇葩,炊煮和盛储食物是彩陶器具的主要用途。如图为“黄河中上游流域彩陶文化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彩陶文化主要分布在( )
A.华北平原B.黄河下游地区C.甘肃省境内D.秦岭以南
2.彩陶文化可以说明( )
A.黄河上游农业历史悠久B.黄河中游流域畜牧业发达
C.黄河泥沙含量较高D.华北平原农业发达
【答案】1.C 2.A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9处彩陶文化遗址种有7处位于甘肃境内,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位于黄河上游,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以北,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由题干可知,彩陶主要用于炊煮和盛储食物,而彩陶文化为我国黄河中上游流域广泛分布,这说明黄河中上游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故A正确;黄河中游和华北平原彩陶文化分布少,故BD错误;彩陶文化不能说明胡安荷含沙量高,故C错误。故选A。
【新素材·汛期反枯·落星墩】2022年鄱阳湖遭遇了60年一遇的的干旱,出现了“汛期反枯”现象,湖中千年古迹“落星墩”露出全貌。图1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图2为鄱阳湖“落星墩”景观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鄱阳湖水汇入长江干流的城市是( )
A.上海B.武汉C.宜昌D.湖口
4.图2所示现象反映的水文特征是( )
A.水量大B.水位年际变化大
C.含沙量大D.水位季节变化大
5.出现“汛期反枯”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冬季风活动强烈B.距海遥远水汽少
C.夏季风进退反常D.工农业用水量大
6.下列不属于鄱阳湖生态作用的是( )
A.减少湿度B.改善水质C.调蓄功能D.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3.D 4.B 5.C 6.A
【解析】3.鄱阳湖水汇入长江干流的城市是湖口,D正确;上海是长江的入海口,A错误;武汉是洞庭湖水汇入长江干流的城市,B错误;宜昌是长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C错误。故选D。
4.读图2可知,两幅图分别是2021年8月和2022年8月河流是变化图,此图反映的水文特征是水位年际变化大,B正确;反映不了水量大、含沙量大和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水文特征,ACD错误。故选B。
5.2022年鄱阳湖遭遇了60年一遇的的干旱,出现“汛期反枯”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夏季风进退反常,夏季风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活动不稳定是造成我国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A错误;C正确;距海近水汽多,B错误;工农业用水量大不是自然原因,D错误。故选C。
6.改善水质、调蓄功能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是鄱阳湖的生态作用,不属于鄱阳湖生态作用的是减少湿度,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新情境·生活中的地理】读题,完成下面小题
7.寒假,小赵一家回老家河南过年,看望爷爷奶奶。爸爸开车很辛苦,从广州出发,开了将近一天,才到湖北,小赵知道,湖北有我国第一大江( )流过,当汽车经过这条河流时,他非常的兴奋。
A.长江B.黄河C.汉江D.湘江
8.小赵发现,爷爷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村子里装太阳能的家庭越来越多了,通过查找资料,小赵发现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已被广泛利用于生产生活中。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图是“中国太阳能分布示意图”有关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丰富区”B.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贫乏区”
C.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较丰富区”D.河南大都分属于太阳能“丰富区”
【答案】7.A 8.A
【解析】7.长江流经湖北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A正确。黄河、汉江、湘江都没有流经湖北省,BCD错误。故选:A。
8.读图解析,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丰富区”,A正确。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可利用区”,B错误。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贫乏区”和“可利用区”,C错误。河南大都分属于太阳能“可利用区”,D错误。故选A。
【热点情境·第19届亚洲运动会】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奥体中心开幕。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一组名为“江南忆”的机器人,分别取名“宸宸”“琮琮”“莲莲”。下图示意亚运会吉祥物和杭州位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9.杭州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
A.苏B.沪C.浙D.皖
10.吉祥物“宸宸”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下列关于京杭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的一条外流河B.经过我国的四个直辖市
C.其货运量超过长江航线D.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
11.亚运会吉祥物是一组承载深厚底蕴和充满时代活力的机器人,蕴含着杭州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愿景。机器人产业属于( )
A.高新技术产业B.汽车工业C.机械工业D.家具制造产业
【答案】9.C 10.D 11.A
【解析】9.杭州所在省级行政区域是浙江省,简称浙,C正确;苏是江苏省简称,沪是上海市简称,皖是安徽省简称,ABD错误;故选C。
10.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仅经过我国的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地跨南北方地区,AB错误;其货运量远低于长江航线,C错误;是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D正确;故选D。
11.机器人产业属于电子信息类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A正确;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家具制造产业属于传统工业,BCD错误;故选A。
【新素材·世界水日】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3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读“长江、黄河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母亲河各河段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长江上游支流最少 ②长江下游河道开阔③黄河中游多发凌汛 ④黄河下游多地上河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3.保护母亲河势在必行,以下措施正确的有( )
①加大保护水源,禁止工农业用水
②大量开采河沙,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加强溯源治理,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12.D 13.B
【解析】12.读图解析,长江上游支流较多,有雅砻江、岷江、乌江、嘉陵江等汇入,①错误;长江下游流经平原,河道开阔,②正确;凌汛多发生在河水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中游无凌汛现象,③错误;黄河下游多地上河,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D。
13.加大保护水源,禁止工农业用水,不利于工农业发展,①错误;大量开采河沙,会导致生态破坏,②错误;保护母亲河,应加强溯源治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意识,③④正确,故选B。
【新情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2023年4月1日起施行黄河保护法,这对于保障母亲河安澜、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读“长江、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对长江、黄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一、二大河B.都流经11个省级区域
C.都发源于第一级阶梯D.都有“黄金水道”之称
15.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
A.上游B.中游C.下游D.入海口
16.长江易发洪涝灾害,为提高洞庭湖、鄱阳湖的调蓄能力,要采取的措施是( )
A.围湖造田B.退耕还湖C.打坝淤地D.拓宽河道
17.黄河自古多忧患,治理黄河的关键措施是( )
A.在上游兴建水库B.做好中游大堤加固
C.做好中游水土保持D.在下游固堤分流
18.“地上河”现象出现在( )
A.长江上游B.长江中游C.黄河中游D.黄河下游
【答案】14.C 15.A 16.B 17.C 18.D
【解析】14.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故A错误;长江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黄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故B错误;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发源于第一级阶梯,故C正确;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黄河没有,故D错误。故选C。
15.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最丰富的河段是从源头到宜宾。故选A。
16.长江中游地区的洞庭湖、鄱阳湖由于人为的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蓄洪能力日益减弱,这是长江易发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洞庭湖、鄱阳湖的调蓄能力,应该退耕还湖,故选B。
17.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的表现不同,治理的措施也不同,在上游是修建水库,在中游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是固堤分流。由于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治黄的根本在于治沙,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措施是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故选C。
18.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二、解答题
19.【新考法·开放性试题】万里长江“绿”为先。长江保护法的颁布施行,进一步巩固长江治理与发展成果,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深入人心。读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略图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填名称),该地区最显著的特征是 。
(2)“独竹漂”(如下图所示)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独竹漂”高手脚踩一根楠竹,依靠小竹竿划动,漂行水上如履平地。据图推测“独竹漂”的发源地最可能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填字母),该地区位于著名的地理分界线 一线以南。
(3)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长江流域环境问题频发。据图,完成下面框图。
① ,②泥沙淤积,③ 。
(4)近年来,长江上游川渝地区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有 。(任答一点)
(5)从“万里长江绿为先”的角度,为长江流域的发展拟一条宣传语: 。
【答案】19.(1)青藏 高寒
(2)B 秦岭—淮河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修建防护林等 洪涝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
(5)携手保护生命之河,共同创造绿色希望;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9.本题以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略图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为材料,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长江的概况、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等知识,重点培养学生读图解析和知识运用能力。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发源于我国青藏地区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是其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2)读图可知,A为北方地区、B为南方地区、C为西北地区,D为青藏地区。“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赤水独竹漂”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2011年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运动项目。贵州省位于B南方地区,这里河流较多,竹木丰富,因此适合“独竹漂”运动。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划分界线,该线以南是B南方地区,以北是A北方地区。
(3)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修建防护林等措施,来保持水土。中下游因为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加上围湖造田、工业废水随意排放,所以洪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应该通过加固大堤、退耕还湖、防止水污染等措施,来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
(4)长江上游川渝地区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其产生的生态效益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上游生态平衡等。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把握住“万里长江绿为先”的本质,以生态保护为核心。比如携手保护生命之河,共同创造绿色希望;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等。
22.【新考法·思维导图】(生态文明建设)万里长江“绿”为先。长江保护法的颁布施行,进一步巩固长江治理与发展成果,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深入人心。读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 (地形区),河流流向为 。
(2)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长江流域环境问题频发。据图,完成下面框图。
(3)近年来,长江上游川渝地区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有 。(任答一点)
(4)从“万里长江绿为先”的角度,为长江流域的发展拟一条宣传语: 。
【答案】22.(1)青藏高原 自西向东
(2)①培育防护林退耕还林②弯曲③洪涝
(3)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任答一点)
(4)携手保护生命之河,共同创造绿色希望;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22.本题以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略图为材料,共设四个小题,主要涉及长江的概况、出现的生态问题及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解析能力。
(1)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受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上游大面积的森林遭到砍伐,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化严重,通过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培育防护林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却大面积增加,由于中下游平原地形,水流缓慢,导致中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加上中下游河道②弯曲,水流不畅,泄洪能力下降,造成中下游的③洪涝灾害严重。
(3)由题可知,万里长江“绿”为先,森林破坏严重地区造成的影响可能有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近年来,长江上游川渝地区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
(4)结合所学知识,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深入人心,从万里长江“绿”为先的角度,为长江流域的发展拟一条宣传语,例如:携手保护生命之河,共同创造绿色希望;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等。
23.【新考法·主题探究】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探究。
【上游:生态保护,水力发电】
截至2022年5月4日,长江上游的三峡、乌东德、白鹤滩等6座梯级水电站多年累计发电量突破3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2.4亿吨。
(1)长江发电量最大的月份是 ,其上游发电量大的原因是 。
(2)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简析上游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该采取的措施。
【中游:综合治理,保护湿地】
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是长江中游湿地物种“基因库”。其水禽多样性指数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数据分别为1.539、1.2660、0.755。
(3)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洪湖湿地水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是逐渐 ,导致该变化的行为有 。
(4)为重现“洪湖水浪打浪……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的景象,合理的做法有 。
【下游:冲积平原,鱼米之乡】
长江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泥沙沉积,形成著名的“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
(5)试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方面解析长江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答案】23.(1)8月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流经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2)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退耕还林还草;轮耕休牧,恢复土壤肥力。
(3)减少 围垦湿地;污染水质;非法捕捞等
(4)退耕还湿;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完善法律法规,严打非法捕捞等
(5)有利影响:形成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为生活、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提供便利的水运,加强沿岸地区的交流与联系等。不利影响:洪涝灾害多发,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解析】23.本大题以长江水力发电图和流量曲线图为材料,涉及长江的概况、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读图可知,8月份长江的流量丰富风骨,其上游发电量大的原因是长江上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丰富,河流流量大;上游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发电量大。
(2)针对长江流域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是由于中上游过度砍伐和过度放牧造成的,所以要在上游建设防护林,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轮耕休牧、禁止过度放牧等措施,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读题干“多样性指数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数据分别为1.539、1.2660、0.755。”可知,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洪湖湿地水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减少,导致该变化的行为有围垦湿地;污染水质;非法捕捞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4)为重现“洪湖水浪打浪……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的景象,实现生态更美,要针对长江中游河段水土流失、水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针对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的问题,要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针对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减少污水排放,加强污水净化处理等措施治理水污染;针对长江中游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要修建水库,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
(5)长江对下游的有利影响主要从提供水资源、航运、农业等方面来解析,对下游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洪涝灾害来解析。有利影响:长江携带的泥沙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灌溉便利,适合发展种植业;长江为生活、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长江是“黄金水道”,为沿岸提供便利的水运,加强沿岸地区的交流与联系等。不利影响: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洪涝灾害频发,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潼关站
多年平均
2021年
年输沙量(万吨)
92100
17100
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335.3
395.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6 美国和巴西(梯级进阶练)(解析版),共28页。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5 法国和澳大利亚(梯级进阶练)(解析版),共26页。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 俄罗斯和印度(梯级进阶练)(解析版),共5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