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物理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物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物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物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物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物理试题(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的世界精彩纷呈,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B.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C.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水”是光的色散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3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30°
    B.当液面上升时,光点 P 的位置不变
    C.当液面下降时,光点 P 将向左移动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的夹角,光点P 将向左移动
    4.“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只蜻蜓立于距水面0.5m处的荷尖上, 池水深1.2m, 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蜻蜓的距离是( )
    A.0.5mB.1mC.1.2mD.2.4m
    5.如图是台球桌面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四个入球孔,小明按图中方向击球(球可以多次反弹),则球最后落入的球袋是( )
    A.1号袋B.2号袋C.3号袋D.4号袋
    6.如图所示,小明看到平面镜中蜡烛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D.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一半,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7.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树荫下的地面上不同形状的光斑都是小孔成像现象
    B.图乙中,插入水下的铅笔看起来向上弯折是由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
    C.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图丁中,发生日食时地球在中间
    8.小红把透镜正对太阳光贴在纸面上,纸面呈现一个与透镜大小相当的光斑。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变大变暗,则该透镜( )
    A.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D.是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9.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 ,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光点晃动反映了左边的纸杯在振动,是使用了转换法
    10.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a、b、c、d4个发光点,眼睛通过平面镜看不到的发光点是( )
    A.a点B.b点C.c点D.c、 d点
    11.如图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为透镜的主光轴,方框L内为透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透镜不一定是凸透镜
    B.该透镜对光线一定起会聚作用
    C.B点可能是透镜的焦点
    D.入射光线不一定平行于MN
    1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距ν与物距υ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u=8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3.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墙壁呈现白色是因为白色墙壁能吸收各种色光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仍能呈现完整的像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14.我们可以利用光路图解释各种光现象或应用光现象的原理,下列解释光现象的对应光路图正确的是 ( )
    A.枯井中的青蛙观察的范围
    B.岸边的人看水中的鱼
    C.自行车尾灯的工作原理
    D.雨后的夜晚,灯光照到地面上
    15.有关光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B.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C.夜晚看到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是光因为光的折射
    D.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是因为光照到玻璃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16.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将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透过它就可点燃艾草取火。关于这种冰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冰镜是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这种冰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这种冰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这种冰镜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7.如图甲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光学元件,如图乙所示,该光学元件由两个凸透镜E、F组成,E的直径为D,F的直径为d,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发现在光屏C上会呈现如图丙所示的两个圆斑,圆斑的直径均为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镜E的焦距一定大于透镜F的焦距
    B.如果把透镜E换成直径为D的凹透镜,也可以在光屏上形成直径为d的圆斑
    C.长方形暗盒靠近白纸时,两个光斑一定同时变大
    D.长方形暗盒远离白纸时,两个光斑一定同时变大
    18.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后,小丽用凸透镜先贴看a图然后逐渐远离,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图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②照相机是利用丙图的成像原理;③看到左图的像的先后顺序是乙→丁→甲→丙;④看到的像如丙图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焦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蜡烛距凸透镜15 c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此时的应用是投影仪,且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5cm
    ②蜡烛距透镜18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③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进行对调,光屏上能呈现放大的像
    ④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左移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②④正确D.只有①②③正确
    20.如图所示为了保证校园安全,学校大门口安装了自动闸机,它与刷脸机相联,师生可以通过“刷脸”鉴别身份打开闸机进入校园( )
    A.刷脸机的成像原理和投影仪相同
    B.人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为虚像
    C.“刷脸”时人要位于刷脸机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
    D.要使成像变大,人应该远离刷脸机
    21.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
    22.身高1.8m的小宇站在高1m的平面镜前2m 处,关于他与镜中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如果小宇向着镜面以1m/s的速度水平移动 1s后,像距他2m
    ②小宇把手指压在玻璃镜面上,发现自己的手指与它的像相距6mm,则该镜面厚3mm
    ③小宇在平面镜中能成自己完整的像,但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
    ④小宇想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平面镜至少高1.8m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
    23.如图所示,凸透镜和光屏在图中均未画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处,当蜡烛置于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像①;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N处,移动光屏后又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像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像①是虚像,像②是实像
    B.像①一定在像②的左侧
    C.M、N间距离一定小于透镜焦距
    D.凸透镜一定位于N的右侧
    24.如图a,蜡烛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如果沿直径对称地切除透镜很小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a图中,如果一只小飞虫恰好落在透镜上的P点,不会在光屏上留下小飞虫的影子
    B.在a图中,如果蜡烛向透镜不断靠近,则所成的像一直变大
    C.在b图中,A、B合拢后,所成像情况与a图相同,只是亮度变低
    D.在b图中,A、B合拢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
    25.将一张印有字母“F” (大小如图-1所示) 的A4纸紧贴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的外侧(如图-2所示) ,逐渐将水杯远离A4纸,透过这个玻璃杯观看,他可能看到的像是( )
    A.①④⑥B.②③⑦C.①④⑤D.②③⑤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
    26.如图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其原理是光的 ;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 (能/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 (增大/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27.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选填“三角形”或“蜡烛”) (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正立的实像”或“正立的虚像”),将蜡烛稍稍向下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要想使像更亮些,半透明薄膜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小孔;在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时,小明可选择的最佳光源是 (选题序号)。
    A.“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
    28.如图所示为曲江池夜景。桥的“倒影”是 (选填“虚”或“实”)像,若水面上升,则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9.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半杯水,一束光竖直向下照向水面,反射角大小为 度。 若入射光线不变,将杯子的左侧底面用木块垫起,使杯子右倾5°(杯中水未画出) ,则反射光线旋转 度。
    30.摄影师在水下看到岸上物体变高的像,这是光从 (选填“水射向空气”或“空气射向水”)时发生的折射现象。如果在水下的摄影师能够看到岸上小明的眼睛,小明也一定能看到摄影师的眼睛,这是因为光折射时,光路是 ⁠的。
    3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反射角的大小是 度,玻璃在 (选填“AB的左方”、 “AB的右方”、 “CD的上方”或“CD的下方”) , 当入射光线逐渐靠近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将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
    32.在“走进西藏”活动中,小明对藏民用面积很大的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烧水(如图甲) 很好奇。于是他去实验室借来一个凹面镜,将太阳光正对凹面镜照射,发现光路如图乙所示。
    (1)由图乙可知,凹面镜对光具有 作用。
    (2)请再举出一个利用凹面镜的实例: 。
    33.如图是一束太阳光射向三棱镜后,在光屏的b区域出现了彩色的光带。
    (1)这种现象叫光的 。
    (2)把温度计放在图中的 区域一段时间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会显著上升; 区域(均选填“a”、 “b”或“c”) 的光能用来验钞。
    (3)将蓝底、红字的小纸片放在光屏上蓝光区域,小纸片呈现 (选填序号:①蓝底红字; ②蓝底黑字;③只有蓝底看不见字)。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
    34.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请在如图中画出物体AB 所对应的像
    (2)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前站立有A、B两位同学,请画出B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A 同学的光路图。
    (3)如图所示,请完成图中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光路图。
    (4)如图所示,A是放在凸透镜前的一支蜡烛,A'是蜡烛A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请画出蜡烛A 的烛焰发出的这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
    35.小夏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块平面镜竖直放在白纸上,在白纸上安装一支可自由移动的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紧贴纸板射到点。
    (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图甲中的入射角是 度;
    (3)实验中白纸的作用是 ;
    (4)小夏在测得一组数据后,又改变入射角进行了多次实验,是为了 ;
    (5)探究完后,小夏用固定激光笔照向鼓面上的平面镜,墙面出现一个光点,他轻压平面镜左侧鼓面,使其稍许凹陷,则墙上光点位置会 (选填“上移”、“不变”或“下移”) 。
    36.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将一束入射角为50°的光斜射入杯中的水里,更换杯中的介质时他们发现光的偏折程度不同。为了定量反映这种差异,小明将x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定义为”偏折比”。根据这个定义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实验中,测得折射角为35°,则此时的“偏折比”为 ,
    (2)如图乙所示,保持入射光线与容器的位置都不变,将水换成油,但油的高度小于水的高度,杯底光斑的位置恰与图甲实验时光斑的位置重合,对比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油对光的“偏折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对光的“偏折比”:
    (3)小明用图甲装置先后射入绿色和紫色的激光,杯底光斑位置如图丙所示,则 的“偏折比”大。
    (4)一束激光穿过如图丁所示的玻璃砖,若光在玻璃砖上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0.8,则光在下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 :
    37.如图-1所示,为小东、小明和同学们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同学们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节到 ,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 ;
    (2)小东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位置调节到如图-1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利用了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 ;
    (3)在图-1中,当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若想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 )
    A.应将光屏向右移动,像是放大的虚像
    B.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像是放大的实像
    C.应将光屏向右移动,像将变小
    D.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像将变小
    (4)在图-1中,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保持不动,将凸透镜向靠近蜡烛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还能成 次清晰的像;
    (5)小明在完成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用两个水透镜来探究近视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一开始两个水透镜都充入适量的水相当于凸透镜,如果向外抽水可以使水透镜变薄,甚至变成凹透镜。首先将蜡烛、水透镜A、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到如图-2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然后用注射器从水透镜A中抽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由于水透镜A厚度变薄,对光的会聚能力 (选填“增强”、 “减弱”) ,要使像仍然清晰地成在光屏上,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 “右”)移动,或者将蜡烛向 (选填“左”、 “右”) 移动。小明在图-2的基础之上在蜡烛和水透镜A之间又安装了水透镜B,光屏上的像仍然模糊,他继续向水透镜B中注入适量的水,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如图-3所示) ,此时的水透镜B相当于 (选填“近视”、 “远视”) 眼镜。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经过光的反射映在杯子中的倒影,故A错误;
    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本身不会发光,故不是光源,故C错误;
    D.“一叶障目”是指用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2.【答案】C
    【详解】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A错误;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错误;
    C.背日喷水,成虹霓,即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是因为反射面凹凸不平,其反射角仍等于入射角,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3.【答案】D
    【详解】A.入射光线与水面夹角为30°,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因此入射角为
    i=90°-30°=60°
    故A错误;
    B.当液面上升时,入射点向左上方移动,反射光线方向不变,光点 P 的位置向左移动,故B错误;
    C.当液面下降时,入射点向右下方移动,反射光线方向不变,光点 P 将向右移动,故C错误;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的夹角,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光点P 将向左移动,故D正确。
    4.【答案】B
    【详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现有一只蜻蜓立于距水面0.5m处的荷尖上,蜻蜓与水面的距离是0.5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则蜻蜓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0.5m,蜻蜓的像距蜻蜓1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详解】如图,类比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小明按图中方向击球(入射角为),多次反弹后球最后落入的球袋是2号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详解】A.蜡烛发出的光,然后经平面镜反射,再进入人眼,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其所在平面未发生变化,且物的位置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也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所以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蜡烛依然可以在平面镜中成像,故C错误;
    D.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一半,剩余部分依然可以反射蜡烛射出的光,形成完整的像,故D正确。
    7.【答案】C
    【详解】A.图甲中,树荫下的地面上不同形状的光斑是由于树叶的影子形成的,故A错误;
    B.图乙中,插入水下的铅笔看起来向上弯折是由于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图丁中,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故D错误。
    8.【答案】B
    【详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纸面上的光斑与透镜大小相当时,说明此时的光斑是透镜的焦点,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变大变暗,这是因为透镜的焦点在远离纸面的过程中,光斑的面积增大,但由于透镜的焦距不变,所以光斑的亮度会降低,因此该透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9.【答案】C
    【详解】A.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明的声音通过空气、棉线、纸杯传递至小镜子,引起镜子振动,从而使反射的光点晃动,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棉线实现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光点晃动反映了左边的纸杯在振动,将不易观察的振动转换为便于观察的光点的晃动,是使用了转换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0.【答案】A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4个发光点在镜子里面所成的像是其关于镜面的对称点,人眼从镜子里所能看见的物体,它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必须在眼的视线范围内。分别作a、b、c、d四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如图所示:
    根据像和眼睛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即入射点的位置可知,发光点a发出的光的入射点不在平面镜上,即不在眼睛的视线范围内,故图中眼睛不能看到其虚像的发光点是a,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详解】AB.图中只给出了折射光线,而没有入射光线,此时无法确定光线相对于原来是会聚还是发散,不能确定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B点为凸透镜的焦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透镜是凸透镜,入射光线将平行主光轴MN;若透镜是凹透镜,入射光线就不平行主光轴MN,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2.【答案】D
    【详解】A.当
    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
    时,所以
    故A错误;
    B.当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错误;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
    13.【答案】C
    【详解】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
    B.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因此墙壁呈现白色是因为白色墙壁能反射各种色光,故B错误;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透镜的其它部分仍然能会聚光线而成像,白色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正确;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D错误。
    14.【答案】D
    【详解】A.青蛙观察物体时,是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射入青蛙的眼里,而不是青蛙眼睛射出光线射到物体上。故A错误;
    B.小鱼向外反射的光由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向水面偏折。故B错误;
    C.自行车尾灯是多个角反射器组成的,不是凸面镜。故C错误;
    D.光射到表面凸凹不平的路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故D正确。
    15.【答案】C
    【详解】A.无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每一根光线在反射时都遵循反射定律,故A错误;
    B.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故B错误;
    C.星星发出或者反射的光通过大气层射入人眼时,由于在大气层中发生折射,感觉星星一眨一眨的,故C正确;
    D.玻璃幕墙表面光滑,光射到上面发生镜面反射,故D错误。
    16.【答案】C
    【详解】依题意得,冰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为凸透镜,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7.【答案】A
    【详解】A.当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时,光线将会聚在凸透镜的焦点,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E的焦距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在透镜和白纸之间,一种是在白纸右侧,但都比F的焦距大,故A正确;
    B.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光线会发散,光斑的直径会大于D,故B错误;
    C.长方形暗盒靠近白纸时,相当于光学元件不断,白纸向左移动,F形成的光斑将变小,E有两种情况,当焦点在透镜和白纸之间时,形成的光斑将变小,当焦点在白纸右侧时,光斑将变大,故C错误;
    D.长方形暗盒远离白纸时,相当于光学元件不动,白纸在向右移动,由图可知,F形成的光斑将变大,E有两种情况,当焦点在透镜和白纸之间时,形成的光斑将变大,当焦点在白纸右侧时,光斑将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18.【答案】B
    【详解】①甲图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故①错误;
    ②④照相机是利用利用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丙图的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故②正确,④错误;
    ③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为图乙,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丁,当物距继续变大时,像越来越小,依次为甲、丙,故看到左图的像的先后顺序是乙→丁→甲→丙;故③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
    19.【答案】C
    【详解】由题意蜡烛距凸透镜15 cm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
    2f>15cm>f
    解得
    7.5cm<f<15cm
    ①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故①正确;
    ②根据焦距的范围可知,二倍焦距的范围是
    15cm<2f<30cm
    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故②正确;
    ③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进行对调,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像,故③错误;
    ④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此时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左移,同时像在变小,故④正确,故ABD错误,C正确。
    20.【答案】C
    【详解】A.由题意可知,刷脸机相当于一个照相机,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同,故A错误;
    B.刷脸机相当于一个照相机,人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成像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故“刷脸”时人要位于刷脸机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D.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规律可知,要使成像变大,人应该靠近刷脸机,故D错误。
    21.【答案】C
    【详解】我们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看到的物体亮说明进入眼睛的光线多;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手电筒的光通过平面镜的反射后照亮了物体AB,使物体变亮了,物体亮了,所以像也就更亮了,故选C。
    22.【答案】B
    【详解】①如果小宇向着镜面以1m/s的速度水平移动 1s后,他到镜面距离还有1m,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则像到镜面距离也为1m,像距他2m,故①正确;
    ②小宇把手指压在玻璃镜面上,发现自己的手指与它的像相距6mm。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所以,他的手指和手指的像的距离为镜面厚度的2倍,则该镜面厚3mm,故②正确;
    ③不论镜面多大,小宇在镜中成的像都是完整的,当镜面的高度至少为小宇身高的一半,即0.9m时,镜面高度合适,则小宇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故③④错误。
    综上所述,故B正确,ACD错误。
    23.【答案】B
    【详解】A.由于蜡烛可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像,因此像①是实像,故A错误;
    BD.对凸透镜成像而言,实像一定是倒立的,由题意知,①为倒立放大的实像,②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情况如下f<u1<2f,v1>2f
    第二种情况如下u2>2f,f<v2<2f
    故u2>u1,所以,凸透镜一定在MN的左侧,由v1>v2,即像①一定在像②的左侧,故B正确,D错误;
    C.M、N间距离即u2﹣u1可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透镜焦距,大小无法确定,故C错误。
    24.【答案】A
    【详解】A.一只小飞虫恰好落在透镜上的P点上,位于透镜的一倍焦距内,不会成像在光屏上,故A正确;
    B.原来蜡烛在二倍焦距以外,靠近透镜过程中会经过焦点,而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上时不成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光屏上也看不到像。故B错误;
    CD.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一部分,相当于把凸透镜分成了上下两个小凸透镜,这两个小凸透镜的焦点及焦距和光心与原来的凸透镜是一样的,不移动时主光轴、焦点都是重合的,仍然可以成像;当把上面的小凸透镜下移后,该小凸透镜的主光轴也下移,成的像也下移,且去掉一小段透镜,物体发出的光线仍能成像,只是亮度变低;下面的与之相反,像向上移,即A、B合拢后,光屏上会成两个变暗的像,故CD错误。
    25.【答案】B
    【详解】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的左右方向的玻璃杯面是弧形的样子,相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左右方向发生变化,纵向不变。水杯逐渐远离A4纸时,图-1的像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左右相反放大的实像、左右相反等大的实像、左右相反缩小的实像,故②③⑦是他可能看到的像,故AB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26.【答案】直线传播;不能;减小
    【详解】由题图可知,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由于屏幕正上方在可视范围内,所以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
    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即减小可视范围,根据光线直线传播可知,可以适当地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27.【答案】蜡烛;倒立的实像;上;靠近;C
    【详解】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物体倒立的实像,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蜡烛倒立的实像。
    根据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可知,将蜡烛稍稍向下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上方移动。
    要想使像更亮些,则应使光更集中,像要小一些,所以半透明膜应靠近小孔。
    由于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时,应选择上下、左右均不对称的光源,“E”形光源上下对称;“W”形光源左右对称;“R”形光源上下、左右均不对称,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28.【答案】虚;不变
    【详解】桥在平静的水面上所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河水上涨后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因此像的大小将不变。
    29.【答案】0;0
    【详解】一束光竖直向下照向水面,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大小为0度。
    若入射光线不变,将杯子的左侧底面用木块垫起,使杯子右倾5° ,水面仍水平,入射角仍为0度,反射角也仍为0度,则反射光线位置不变,即旋转0度。
    30.【答案】空气射向水;可逆
    【详解】摄影师在水下看到岸上物体变高的像,这是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缘故。
    如果在水下的摄影师能够看到岸上小明的眼睛,小明也一定能看到摄影师的眼睛,这是因为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1.【答案】30;AB的左方;减小
    【详解】由图可知
    ∠FOC=30∘
    ∠EOC=90∘−60∘=30∘
    ∠FOC=∠EOC
    故CD为法线,入射光线为EO,反射光线为OF,折射光线为OG,入射角等于30∘, 又因为入射角为∠EOC,折射角为∠GOD,且
    ∠EOC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7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九年级(上)12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九年级(上)12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文件包含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pdf、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