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难点04 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重难点04 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重难点04 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
    重难点04  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第1页
    重难点04  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第2页
    重难点04  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第3页
    重难点04  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第1页
    重难点04  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第2页
    重难点04  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难点04 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重难点04 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4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4修辞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上海秋考卷,8)赏析第②段画线部分的细节描写。(3分)
    (2023·上海秋考卷,8)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3分)
    (2023·上海秋考卷,9)赏析第⑦段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妙处。(4分)
    (2022·上海秋考卷,9)第⑥段中写父亲“悄悄指给我看一个油头的男人脖子上系着的花围巾”,请赏析该细节描写在刻画父亲形象上的妙处。(3分)
    从近三年的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中有关修辞手法赏析的问题来看,可以总结出命题角度和考查能力的重点:
    其一,对具体修辞手法的效果进行赏析。如2023年的试题要求考生赏析比喻修辞手法,这意在考察学生能否识别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并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表达效果,传达作者的情感或意图。
    其二,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例如2024年试题中的细节描写赏析、2023年的景物描写妙处赏析以及2022年试题中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赏析。这类题目旨在检验考生是否能深入理解文本中描写的精妙之处,以及这些描写是如何服务于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和主题表达的。
    考查能力重在:
    - 识别并命名不同类型的修辞手法;
    - 理解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及其对文本意义的影响;
    - 分析特定描写手法(如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功能及艺术价值;
    - 结合上下文解释修辞或描写手法如何促进读者对人物、情节或主题的理解。
    由此预测今后命题趋势:
    未来可能继续沿用这两种命题角度,即不仅限于单一的修辞手法识别,更会注重综合性的描写手法分析。同时,可能会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结合文本具体内容来评价修辞和描写手法的能力,强调实际应用而非单纯记忆术语。此外,也可能引入更多跨学科元素,比如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鼓励考生从多角度思考和回答问题。
    高分技巧:
    如何进行修辞欣赏
    一、明确目标,掌握基础
    修辞欣赏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赏析至关重要。首先,要确保你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定义和功能。
    二、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在面对具体的修辞手法时,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试着去感受作者通过这些手法想要传达的情感或思想。比如,在遇到比喻时,思考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样的比较?这个比喻是否带给你新的视角或更深刻的理解?这有助于我们在答题时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见解。
    三、结合上下文,分析作用
    任何修辞手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服务于整体的文章结构和主题表达。因此,在赏析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考虑该手法在整个段落乃至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例如,某个细节描写可能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的关键;景物描写或许不仅仅是为了描绘景色,更是为了烘托气氛或是暗示故事的发展方向。
    四、练习写作,巩固理解
    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实践。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并邀请老师或同学给予反馈。这不仅能加深你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理解,还能让你学会如何巧妙地使用它们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五、关注命题趋势,针对性准备
    根据近年来上海秋考卷的趋势来看,考试越来越重视考生能否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文本分析中。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记忆术语外,更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真题练习,特别是一些涉及综合描述手法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你在真实考试环境中更加从容应对。
    六、拓展视野,跨学科思考
    最后,不妨拓宽你的学习范围,探索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比如,绘画中的色彩对比可以启发我们思考文字间的张力;音乐旋律的变化也许能让我们联想到句子节奏的设计。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会让你的思维更加灵活,为修辞欣赏带来全新的视角。
    希望以上几点建议能够帮助各位高三学生更好地掌握修辞欣赏技巧,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也享受到语言艺术带来的乐趣。预祝大家都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建议用时:50分钟)
    一、(2024·普陀二模)阅读文字,完成题目。
    万物相伴
    鲍尔吉·原野
    银耳环给炕席写信:
    ①亲爱的炕席,你好,我是银耳环。15年前,我随女主人杨吉德玛来到男主人巴达荣贵的家,第一眼就看到了你——炕席。
    ②巴达荣贵的家,墙上和窗台全是新抹的黄泥,窗户上钉着透光的塑料布。没有家具,屋子里最耀眼的是你——炕席。你用金黄的色泽让这间房子洋溢富贵的气息。远看炕席上有密密麻麻的横纹和竖纹,我以为这是巴达荣贵用木格尺画的装饰图案。走近看,才发现你是一张席子。
    ③杨吉德玛什么话也没有说,坐在炕上,用手摸炕席。巴达荣贵站在地上,用右手拇指搓左手的手背,他为自己的贫困感到羞愧。
    ④从第二天开始,杨吉德玛和巴达荣贵起早贪黑做牧业活,炕席上逐渐增加了枕头和毛毯,窗户上有了玻璃,挂了窗帘。等到杨吉德玛生下了第三个儿子宝日乎,家里有了红柜子、座钟和电视机,止疼片放在炕席底下,随便吃。止咳糖浆摆在红柜子上,塑料盖拧开了,随便喝。等到宝日乎上学了,巴达荣贵和杨吉德玛已经有700多只羊。巴达荣贵满头白发,配酱牛肉一般的脸膛。杨吉德玛脸色更黑,跟荞面血肠差不多,好在我还挂在她耳垂上,银晃晃的,使她看上去还像一个女的。
    ⑤亲爱的炕席,你一直待在炕上,哪里也没去过。现在你上面铺着白羊毛毡子和湖蓝色的炕单,一般人见不到你真面目,你变得很神秘。串门的人坐在炕头说话,低头看,略微能看到你的身影——篾片从炕单下露出一点点,仍然是黄色的,但变成了烟熏黄。
    ⑥亲爱的炕席,写这封信时我突然想到,你的篾片这么光滑,你成为炕席之前是什么植物的皮?我见过的花楸树和榆树都没你这么光润的树皮。还有,你现在算不上完整的炕席了,炕头部分烧出洗脸盆大的黑窟窿,露出了炕土。这是你为巴达荣贵家里做出的牺牲。
    ⑦最后,我要回答你一个问题,你肯定会问我为什么给你写信,我这样回答你:我是一个勤于写信的银耳环。我给玉米棒、箱子、火炉子、半导体收音机和杨吉德玛的金戒指写过信。我还给外屋大铁锅冒出的水蒸气写过信,然后是给你写信,你不会感到意外吧?
    爱你的银耳环
    炕席的复信:
    ⑧亲爱的银耳环,我很珍惜你的来信。我从来不知道我在别人眼里的样子,你说出我15年前的样子,而且毫不费力地写出这家人15年中的变化,让我非常钦佩。你不愧是银耳环,我觉得金耳环也写不出你这么好的信。
    ⑨亲爱的银耳环,我第一次看到你,是在你所说的15年前。那时候你挂在新娘杨吉德玛的耳朵上,她的耳朵白皙,脸庞像一朵波斯菊那样美丽。每当杨吉德玛转身或仰头大笑,你敏捷地跟着摇晃,闪耀光芒,比天上的月亮还好看。你天生高高在上,女主人能看到什么,你也能看到什么。她去哪里,你也去哪里。而我作为一个炕席,只能老老实实地趴在炕上。像你说的,如果炕烧太热,我们被点燃也无法逃离。
    ⑩在巴达荣贵家的前5年,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铺在这里?直到有一天,巴达荣贵把新买的白毛毡铺在我上面时,我才恍然大悟,我的作用仅仅是为了盖住炕土,让巴达荣贵的家看上去不那么穷。他结婚的时候,一件家具也没有。有人问他,你有家具吗?巴达荣贵回答,我有炕席。
    ⑪我明白这件事之后,觉得有些悲哀。我铺在炕上仅仅是为了盖住土,这是一项毫无创意的工作。我感到了自己没价值,心里像被刀剜了一样。
    ⑫亲爱的银耳环,你问我做炕席之前是什么植物。我太想告诉你了,我是高粱。你惊讶吧?高粱是东北大地最漂亮的庄稼,是庄稼里的美男子。那种偷偷摸摸在腰里长苞谷的玉米没法跟我们比;还有水稻,个子很矮的,每天泡在水里。高粱长在山坡地,个头比人还高,但很苗条。秋天,高粱顶着红穗子,像举着火把。你以为高粱的优点只有这些吗?错了。高粱最了不起的成就是酿酒,所有的美酒都离不开高粱。你知道人喝了酒,为什么会脸红吗?因为高粱穗是红的,人喝了酒,脸当然会红。高粱被收割之后,穗子脱粒变成了米,高粱秸秆被劈成了篾片,结果呢?制成了炕席。
    ⑬亲爱的银耳环,15年过去了。你在信中说巴达荣贵和杨吉德玛的脸像酱牛肉和荞面血肠,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说他们老了。但你始终没老,你仍然银光闪闪。更了不起的是你写了这么多信,箱子和大铁锅的水蒸气收到你的信,一定会感谢你。我觉得它们和我一样,从来没收到过信。
    爱你的炕席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析两封信中对“炕席被烧”这件事的不同解读。
    3.本文以银耳环的来信和炕席的回信联结成文,颇具匠心,请加以赏析。
    4.小李在班级论坛中批评第⑫段画线部分“违背充足理由律,逻辑不通”。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请调动学习经验,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拟写一则回帖。
    二、(2024·黄浦二模)阅读文字,完成题目。
    保俶塔的灯亮了
    沈轶伦
    ①只要把距离拉到足够远,遥看我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的沙粒,微不足道,又彼此雷同。唯有少数事件和人物的存在突出水面,犹如礁石,成为标记物,让余者得以参照自己生活过的痕迹。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人类才如此热衷于建立高物、高楼、高塔,想用某种挑战地心引力的努力,去树立一种信心,好证明自己能超脱时间的水位。或许也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那晚说,不如去看保俶塔。
    ②而夜晚隐藏了一切。
    ③白天西湖边的游人、小贩、自拍者,都隐去了。降温和夜幕一起删繁就简,让通向保俶塔的小路变得简洁、清爽、异常幽静,像安睡的小孩。月光遥遥,路灯清冷,所有的光线加在一起,不过能照亮脚下两三步距离内的石阶,再往前和再往后瞧时,周围的环境全都被夜晚吞没了。
    ④那便只能看清此刻的立足处。就好像我们只能拥有此时此处此地,其余的我们一概不知。那不知道的,就如同也不存在。现实世界如舞台布景,聚光灯只此一束,只照亮我身处的一个刹那。
    ⑤我想起读大学时有一次来杭州,住在当地同学家。清晨,她的母亲要去买菜,把我捎到黄龙洞景区门口,嘱咐我自己玩会儿。那天可真早啊,游客都还没进来,我沿着山路走啊走啊,一路上一直没有碰见旁人,直走到自己都有些害怕的时候,忽闻前头有人在用美声唱法唱歌。
    ⑥山路笔直时我能看见他,遥遥一个背影,山路转弯时,我又看不见他,可那歌声不断,穿林而来。从他的视角,他只是一个人在放声,不是为了叫别人听着好听、享受,因为他自己要唱歌,所以他唱歌。
    ⑦我也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周末,和两位出版社的编辑一起去杭州开会。那天我们早上从上海出发,傍晚就要回沪,时间争分夺秒。一路上三个人互相勉励, ,这样还能挤出半个钟头在会议开始前看一会儿西湖。到了湖边,我们赶紧上了一艘小船,掐着点让船夫快点划一下。起初我们每隔三四分钟看一下手机,唯恐错过开会时间,但船至湖中心,微风吹来,湖四周的画面开始变得遥远,岸上生活显露一种不真实。我记得我对面的编辑老师放下手机,双肘撑着座位靠背,仰脸感受阳光。她闭着眼睛说,真好。说了三遍。我记得船夫笑着说,你们一看就是从上海来的人。
    ⑧西湖如钟面,小船就是指针,在时间的序列里不疾不徐地移动。泰山压顶,不能让这指针快一秒,宇宙毁灭,这指针可会倒转一分?
    ⑨若是能倒转,我会想到自己刚工作时出差来湖滨,那夜灯光璀璨,鲜衣怒马的人群里,见过好多名流,那时年纪小,也会觉得站在光环下的人似巅峰传奇。直到后来听说后续沉浮,有人身陷囹圄,有人再无消息。
    ⑩再往前想,我还能记得曾随母亲单位工会组织的旅游在暑假时来杭州。大巴停在楼外楼饭店门口,众人正要下车去用餐,却见天瞬间变了颜色,一阵暴雨轰然落下,雨珠砸在车顶,像千万个密集的鼓槌。我们一时被困车内,众人急切盼着雨停。我坐在座位上,靠着窗,母亲怕我无聊,把方才路边买的一只莲蓬递给我让我剥着玩。我记得莲子入口清淡的味道——它的小巧和它的青色,还有雨水的气息和雨点的暴烈,都在表述着江南的脾性。窗外场景,全然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的西湖,和那一天的西湖隔着起码九百年,但也什么都不隔着。
    西湖从未动,动的是每天来看湖的人。又或者是这人世间从来没动,是西湖来看过我。在不同的年份和季节,在我人生不同的阶段,它看着我绕着湖坐过车、走过路、骑过车,它仰面看我上山,也低眉慈目看我泛舟其怀。它看我结伴来过,也看我独自经过。
    但也真奇怪,明明来这里那么多次,却是第一次想到来看看保俶塔。“湖上两浮屠,宝石如美人,雷峰如老衲”。雷峰塔居湖南,塔下总是人头攒动,保俶塔在湖的北端,在这个夜里显得多么安静,安静得如居于世界的尽头。导航显示它就在不远处,就在几百米外,但山路随着山势起伏,在一处平台,有台阶往上,有台阶向下。黑暗中,我不能确认去塔的方向,一时走到山下,直到看到停车场和游人,然后走到街上,看到热闹穿梭的车流扑面而来,我才知自己走错了。
    还要回来重新上山吗?我们还要找保俶塔吗?
    我们站在北山街上四望,宝石山在夜色中,是朦胧一片黑色的混沌,什么都看不清。而断桥名胜就在东边一点,那里灯光清晰,似一种更触手可及的诱惑。
    要不算了,以后找机会再来,今天先去别处走走?
    可是,就在那一瞬,在那一个我们就要放弃的刹那,忽然西湖一圈的名建筑都亮灯。原来保俶塔那么清清楚楚矗立在山上。它被映照得通体发亮,那逐层向上收拢的造型,像一枚小小的针,显得异常纤丽。
    让我们重新拾级而上吧。
    1.有人认为第①段很突兀,结合全文,请从文体特征的角度,阐述你的看法。
    2.赏析第③段的景物描写。
    3.下列甲乙两句分别放入第⑦段画线处,你觉得哪一句更适合,请阐述理由。
    甲:快点走路、吃饭、看材料
    乙:快点快点快点,快点走路,快点吃饭,快点看材料
    4.标题的意蕴是如何在行文过程中逐层揭示的,请对此加以分析。
    三、(2024·松江二模)阅读文字,完成题目。
    远路上的新疆饭
    刘亮程
    ①有一年,我们开车去阿勒泰,从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出发,穿过茫茫准噶尔盆地,往天边隐约的阿尔泰山行进。到了黄昏,车里人饥肠辘辘,大漠落日,就像挂在天边永远吃不到嘴的圆馕。这时,荒无人烟的路边突然冒出一间矮土房子,土墙上歪歪扭扭写着“沙湾大盘鸡”。赶紧刹车拐进去,土屋前一小片修整平坦的戈壁,和屋旁辽阔起伏的戈壁滩连在一起。店里只一张桌子,七八个板凳。女店主的表情也跟戈壁滩一样漠然,不冷不热地说一句“你来了”,那语气像似认得你。你似乎也觉得认识她,只是记不起来。她提着大茶壶,给每人倒一碗茶,那茶仿佛泡了一天,跟外面的黄昏一般浓酽。
    ②喝几碗茶工夫,大盘鸡端上来了,那盘子占了大半个桌子,鸡块、土豆块、辣子满满堆了一大盘。四双筷子齐刷刷伸过去,没人说一句话,嘴全忙着啃鸡,忙着吃里面的皮带面,太阳落山都不知道。小店里渐渐暗下来时,我们才抬起头来,彼此看看,谁学着女店主的腔,说了句“你来了”,大家都笑起来。
    ③我全忘了坐在一桌的人是谁,我们因什么事踏上了去阿勒泰的这趟旅行,只记得吃着大盘鸡的瞬间,我侧脸看着窗外荒天野地里的彤红晚霞,地平线清晰地勾勒出大地的边沿。那一刻,一顿荒远的晚饭就这样长久地留在了回味里。多年后再走那条路,有意把时间磨到黄昏,想再坐在那小店的窗口,吃着大盘鸡看荒野落日。想再听那恍惚的一句“你来了”,沿路经过一个又一个路边饭店,一直把天走黑,那土房子再找不见。
    ④在新疆,最方便在野外吃的还有手抓羊肉,做起来比大盘鸡还简单。一次我们中午约在山谷里一户哈萨克牧民毡房吃煮羊肉。牧民说羊去后山吃草了,主人骑马去驮羊,结果一去半天。到太阳西斜,羊驮来了。我们看着主人宰羊,松树枝在炉膛慢慢烧着,我们耐心地等。羊肉煮熟端上来时天已经黑了,堆成小山的一盘肉里,仿佛已经煮入了牧民上山驮羊的时间、羊在山上吃草的时间、鹰在天空盘旋的时间,以及我们饥饿等待的时间。那一餐,我们一直吃到半夜,仿佛我们等了大半天的饥饿,要用大半夜才能吃喝回来。
    ⑤我的朋友刘湘晨说过他最难忘的一顿饭。那年他在塔什库尔干拍纪录片,要下山买摄像机电池,站在村口等车,等到快中午,路上连个车影子都没有。就在这时,山坡上说说笑笑来了五个姑娘,在路边的平地上支起帐篷,用石头垒起一个炉灶,放上铁锅,便开始架火烧饭。我的朋友不知道姑娘们给谁做饭,也不便过去问,就老老实实坐在路边等。等得快睡着了,过来一个姑娘喊他,让过去吃饭。姑娘说,我们在村里看见你在这里等车,今天不一定会过来车,明天后天也不一定有车过来,我们给你搭了帐篷,做了饭,你住下慢慢等。
    ⑥我的朋友感激地吃完姑娘们做的清炖羊肉,正打算在帐篷里住下,远远看见一辆运货的卡车开来。他多么不希望这辆车过来,最好明天后天也不要有车来,他就一直住在路边的帐篷里,每天看着五个姑娘在石头垒的炉灶上给他做饭,晚上躺在帐篷里,望着高原上的星星和月亮,做着美梦,等一辆永远不希望它过来的车。
    ⑦他可能是塔什库尔干最幸福的路人了。
    ⑧同样的幸福经历我也遇到过。
    ⑨那次我们驾车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牛石头草原探路,那是一处远离县城的高山湿地夏牧场,羊群踩出的道大坑小坑,要把车颠散架似的。大中午时,一行人进到一户牧民毡房,男人放羊去了。我们给女主人说,能否给做点吃的,我们付钱。
    ⑩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上炕坐下,很麻利地铺上一块白色单子,把烤馕和小油饼放在上面,沏上烧好的奶茶,让我们品尝。然后,女主人架着外面的炉子,开始煮风干牛肉。那顿肉我们吃得很仔细,肉被风吹干,再煮熟,还是干硬的,只有小块地咀嚼,肉里有风的悠长干燥,有草从青长到黄的香,有石头的咸,有松枝烧柴的火气。一大盘子牛肉,细嚼慢咽地全吃光了。
    ⑪临走时同行的朋友掏出五百元钱硬塞给阿妈。阿妈扭不过,就收下了。然后,她俏皮地笑着,一人一张把五百元钱塞给了我们一行五人。像是塞给她的五个孩子。
    ⑫新疆路边饭馆的常客多是跑长途的司机,进到大小饭馆里面,主人先倒一碗烫茶,再问你吃啥。茶水是免费的。一个不产茶的地方,竟然免费给客人喝茶。
    ⑬那几年我常坐在路边饭馆喝茶,道路坑坑洼洼,汽车远去后,扬起的尘土缓缓落下来,像岁月一样,落在身上头上,我不管不顾地坐着。那时我年轻迷茫,看着远去的汽车会莫名伤感,仿佛什么被带走了,让我变得空空荡荡,又满眼惆怅。
    ⑭多少年后我还喜欢在路边的小饭店吃饭,望着往来车辆,想找到年轻时的那份忧伤。我二十多岁时,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想望见四十岁、五十岁的自己,到底走到了哪里。如今我年近六十岁,知道已走在人生的远路上,此时回头,看见二十岁的自己还在那里,我在他远远的注视里,没有迷路,没有走失。
    (有删改)
    1.②③两段的语言特点有所变化,请加以赏析。
    2.第④段和第⑩段画线句对于食物的描写具有共同特点,请加以赏析。
    3.分析⑤⑥⑦段在全文构思上的作用。
    4.联系全文,分析⑬⑭段加点句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四、(2024·宝山二模)阅读文字,完成题目。
    蒙古的歌
    冯至
    ①“蒙古是一个野兽,是无愉快的。石头是野兽,河水是野兽,就是那蝴蝶也想来咬人。”在一篇苏联的短篇小说里这样写着,读起来像是一首歌,一首唯一的蒙古的歌,正如古时鲜卑民族所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幻想在陌生的地方盘桓着。小学时候读地理,总以为青海是一片青色的死海,而蒙古只有黄色的旷野的荒沙。后来又听先生讲到沙漠上的幻洲,那的确很有趣味,不可不遭逢一次,骑着马或是骆驼,缠头,身披黄色的、红色的袍,手持长杖:这种憧憬不知怎么又转移到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了。只可惜,经验与年岁俱增,自己的世界反倒日见狭窄。抱定志愿说是要到南北冰洋去探险的那样的童心,等到中学毕业时已经做梦都梦不起来了。自此以后,我脑里所萦回的,也无非是些眼前切身的事,而所谓戈壁上的蒙古人会不会对着天空的幻洲唱出歌来的问题,再也无心想起了。
    ③可是后来偶然在一个晚餐席上我却听见蒙古的歌了。那是在H埠,地近寒带,冬天的路上结着很厚的冰,许多不大熟识的人聚在一家饭店里。席间,含笑的主人立起来了:今晚不是容易的事,大家会在一起。请大家留个纪念在今晚的席上。
    ④片时的静默。一个矮而胖的俄国人说话了,用纯熟的中国语:“诸位!这里,关于俄国的歌,大家一定听得很不少了,在街上,在公园,在咖啡店。我今晚要唱一首异乡的歌,愿得主人的允许。”
    ⑤大家都很惊讶,是什么呢?
    ⑥“蒙古歌。”
    ⑦出乎意外,一片鼓掌的声音。
    ⑧不过是新鲜罢了,意义也不懂,声音也很沉闷,比起《四郎探母》《空城计》来,太不能使听众陶醉了。但都很注意地听,不过是新鲜罢了。
    ⑨催眠歌似的,没有抑扬高下,使人如置身于黄土的路上,看不见山,看不见水,看不见树木,只有过了一程又一程的黄土。是的,在这歌里,霞都不会红,天也不会青,——是一个迟钝的人在叙说他迟钝的身世。歌中自然也有转折,无论往哪边转也转不出它那昏黄的天地。
    ⑩唱歌的人的态度却是严肃的。
    这样的歌,在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里,似乎太不生色了。但如果是白日无光,冷风凄凄地吹着的下午,从一个孤孤单单的帐篷里发出来这个声音,也未必不相称吧。——什么事都是因缘,谁想得到呢,这沙漠里的一朵灰色的花,向来不大有人采摘的,也会有今日飘落在光明的电灯光下,洁白的桌布上面,而它的声浪吻着两旁陈列着的西方的雕像。
    唱歌人的态度始终是很严肃的。
    席散后,我请求这位俄国人,能够一起出去散一散步吗?他说可以,我们便从这热腾腾的屋里走出来了。我们到了清冷的夜的空气中,感谢的很呢,使我今天听见了这个奇怪的歌。他说并不奇怪,他的故乡是恰克图,同蒙古人做买卖的他的同乡们差不多都会唱这样的歌。
    “但是,什么意义呢?”
    “意义是很悲哀的,他们的马死了,他们在荒原里埋葬这匹马,围着死马哭泣:老人说,亲爱的儿子,你不等我你就死去了;壮年说,弟弟呀你再也不同我一起打猎了;小孩子叫声叔叔,几时才能驮我上库伦呢;最后来了一个妙龄的女子,她哭它像是哭她的爱人。”
    “就意义说,这是一首很好的哀歌呀,真想不到他们也有这样好的歌。但是声调怎么这样沉闷呢?我只觉得蒙古是一个野兽,无愉快的。就是蝴蝶也想咬人呢。像你们的一位作家所说的一样。”
    俄国人似乎是在笑我幼稚,他说:“那不过是片面的观察罢了。什么地方没有好的歌呢。无论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少男少女的心呀。不过我们文明人总爱用感情来传染人,像一种病似的。至于那鲁钝而又朴质的蒙古人,他们把他们的爱情与悲哀害羞似的紧紧地抱着,从生抱到死,我们是不大容易了解,不大容易发现的。”
    夜里非常冷,我们在街上走着,一直走到江滨,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深深吸了一口气。
    1.分析开头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描写蒙古歌声的语句。
    3.为什么文章中间连续两处说唱歌人态度是严肃的?
    4.唱歌者认为:文明人爱用感情来传染人像似一种病态,而我们不大容易了解和发现蒙古人的情感表达。请你评价这个看法。

    相关试卷

    重难点03 意象(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3 意象(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3意象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3意象文学文本散文-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02 逻辑判断(社科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2 逻辑判断(社科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2逻辑判断社科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2逻辑判断社科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01 语义理解(社科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1 语义理解(社科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1语义理解社科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1语义理解社科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