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B 【解析】B项错误。原文“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2.D 【解析】D项,从“在这种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哪里用得着文字?”中可推出。
3.C 【解析】C项体现了乡土社会生活历世不移的特点,其它项是代代相传的谚语,留存了生活和人生的经验。
4.(4分)
①材料一着重从空间角度来论述乡土社会无需文字;
②材料二着重从时间角度来论述乡土社会无需文字。时间角度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
(答对观点得1分,答对2角度得1分,答对时间角度的两个维度得1分。)
5.(6分)
示例1:赞同。(1分)在面对面社群里,可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辅助手段帮助我们传达内心的真实想法。(2分)而文字,往往舍掉了这些辅助信息,不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内心想法。(1分)例如,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人们已很少通过书信来交流。(2分)
示例2:不赞同。(1分)在受到时空的阻隔的情境里,文字虽然难以道尽所有,却能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2分)而这是日常口语难以完成的。(1分)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八个字,虽然海子没有面对面地描述他所向往的那个世界,读者却能感受到一个温暖和煦的世界。(1分)
(表明态度1分,正面分析2分,举例2分,反面补充1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6.A 【解析】A选项,高先生有“最终目的是把文章写通”的说法,并不能表明他认为教学过程没有考试结果重要。
7.D 【解析】写过道的荒凉是为凸显高先生内心的沉重,因家境衰落而自己又寂寂无名。
8.(4分)(1)这副对联的字面意思是:辛未年赞美高岭上的桂树,(我是)没能徙南溟的大鹏。(2)艺术特点和内涵:①象征,桂花芳香四溢,象征着高先生对高尚人格的追求。②藏头(鹤顶格),把“辛未”分别放在上、下联第一个字,引人注目又点明了时间;嵌入高先生的字与名“北溟”“鹏”,暗含教学工作未能志得意满的意思。③用典,化用《逍遥游》中的诗句,期待如同大鹏一样,在教育上大展宏图,尽显其才。④双关,“未”既代表地支中的“未”,也有“无”的意思,一语双关。[第(1)点1分,第(2)点写对一点2分。若答“对仗”,给1分]
9.(6分)(1)特点:“山”指的是传统小说像山一般波澜起伏,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水”则指散文化小说叙事平缓,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注重意境的营造,语言自然柔美。(2)体现:①淡化情节:这篇小说不刻意制造矛盾冲突,也不注重情节设计,叙述自然随意,描写高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追求。②虚化人物:本篇小说并不着力刻画完整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对人物的片断化、散文式描写来表现高先生的心灵世界。③语言富有意蕴:语言文白相间,雅俗互化,朴实自然而独具韵味,意蕴深远,启人深思。(答对一点得2分)
10.A 原文: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21
答案
B
D
C
A
D
A
C
B
D
A
译文: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11.C【解析】C项用法相同,《劝学》中“非利足也”的“利”也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迅疾”。
12.B 【解析】“实在无法描述出来”错误,原文“不可具状”,指“不可详尽地描述出来”。
13.(8分)
(1)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如:往、去;凌:越过;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句意各1分。)
(2)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同志:志趣相同;嗣:继续,继承;葺:修缮;句意各1分)
14.(4分)
(1)《赤壁赋》:①明月饮酒、诵诗之乐;②大彻大悟、超脱旷达之乐。
(2)《黄冈竹楼记》:①饱览风光之乐;②尽情玩赏之乐;③恬淡闲适之乐。
(答对一点1分)
15.D【解析】“议论”错误。
16.(6分)(1)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①《登高》尾联诗人感叹个人和国家多艰,加之壮志未酬身先老,充满忧国忧己之情。②本诗尾联诗人涕泗横流,既因国家战乱未平、动荡不安,也因自身凄苦无依。
(2)在困境中寻求解脱而不得的悲苦。①《登高》尾联诗人处境潦倒,还因病戒酒难以排遣心中忧愁,因此感到悲苦万分。②本诗尾联诗人关心战事、心系天下,却报国无门,徒增悲苦。
(答对一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1)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2)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3)举酒欲饮无管弦 终岁不闻丝竹声
18.(2分)A跌宕起伏/波澜起伏/升腾跌宕 B别出心裁/匠心独具/不落窠臼
19.(6分)甲: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 乙:可以关注一些细节
丙: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
20.(4分)①修改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
⑤修改为:如果面面俱到
21.A【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引号表强调;A.表强调;B.表引用;C.表特定称谓;D.表特殊含义。
22.(4分)①像,表比喻,“仿佛”“好似”的意思,把“热情的话”比作“清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话给张秉贵内心带来的滋润和抚慰。
②像,介词,“和”“如”“同”的意思,表达了学生们以张秉贵为榜样,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来为革命事业争做贡献的强烈愿望。
(每点2分,答出意思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
23.(60分)
【审题提示】
本次作文目的是让学生思考和领悟“选择的智慧”在人生窘境、困境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而不是浅层理解“选择”的意义和价值。仅谈“选择”的意义和价值过于宽泛,并不切
合题意,不能超过36分。
“选择的智慧”表现在面对窘境、困境时,要会选择:要有选择的明确目标、要有选择的能力、选择的胆识、选择的路径和主动选择的愿望。具体而言:
选择的智慧是一种辨识真假的能力。在面对选择时,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每个选择的真实含义和潜在后果。只有通过辨识真假,我们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我们也需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每个选择的优劣。
选择的智慧也是一种权衡利弊的能力。在做出选择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权衡每个选择的利弊,以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不论成功和喜悦,还是失败和痛苦。
选择的智慧还表现在它能改变我们的命运。通过选择与命运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
【参考立意】
智慧抉择,成就人生
在选择中彰显智慧之光
以智选,启未来
……
附文言文译文:
【材料二】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城墙坍塌损毁,野草丛生,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不可详尽地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卡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