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3 内能(核心知识点)-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13 内能(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教师版】.docx
    • 学生
      专题13 内能(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学生版】.docx
    专题13  内能(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教师版】第1页
    专题13  内能(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教师版】第2页
    专题13  内能(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教师版】第3页
    专题13  内能(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学生版】第1页
    专题13  内能(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学生版】第2页
    专题13  内能(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学生版】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3 内能(核心知识点)-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3 内能(核心知识点)-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文件包含专题13内能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教师版docx、专题13内能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提高“回头率”:为了防止遗忘,就要采用提高“回头率”的`方法,效果很好;
    3.“空想法”: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
    4.树形图:选出一本较有代表性的参考书,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
    5.梳理错题法:把综合复习阶段做过的所有习题重新浏览一遍;
    6.“齐头并进”法:在复习过程中,由于要复习的学科多,所以必须合理安排时间。
    专题十三 内能
    总览
    知识结构
    二、知识清单+方法清单
    模块一 分子热运动
    知识清单
    一、物质的构成
    1. 分子:物质是由大量及其微小的粒子—— 、 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以 m为单位来量度,所以物质中都包含大量的分子,如一小水滴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2. 分子间有间隙:如图所示,先后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上下几次颠倒玻璃管,可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 这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过程,从微观的角度看,是酒精分子与水分子发生了扩散,这一现象说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间都有 。
    二、分子热运动
    1. 探究扩散现象
    【探究实验】(1)如图甲所示,在透明的瓶中分别装入空气和二氧化氮,抽去玻璃板后,无色的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2)如图乙所示,在装入清水的量筒底部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静待几天后,清水与硫酸铜溶液的界面变得模糊,静待几周后颜色变得均匀。

    甲 乙 丙
    (3)如图丙所示,把磨的很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在将它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现象分析】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彼此进入分子的间隙中。
    【探究结论】气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
    2. 扩散
    (1)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
    (3)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 。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气体扩散最快,液体较快,固体最 。
    3. 分子热运动
    (1)实验探究: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操作与现象】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适量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会发现,热水中的水很快变红,冷水杯中的水变红较慢。
    【现象分析】红墨水在热水扩散得快,说明热水中分子运动剧烈;红墨水在冷水中扩散得慢,说明冷水中分子运动缓慢些。
    【探究归纳】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 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
    【进行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两个铅块表面磨平,紧压在一起,在下面挂上重物也不能使它们分开。表明物体分子之间存在 ,是分子间的引力使两个铅块不会散开。

    甲 乙
    (2)如图乙所示,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化。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要压缩固体和液体却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 。
    【探究归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
    2.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
    (1)当两个分子的距离处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 斥力;
    (2)当两个分子的距离变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力;
    (3)当两个分子的距离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力。
    3. 物质的三种状态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1)固态分子间距离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 ,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固体很难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图甲所示。
    (2)液态分子间距离比固体稍大,作用力较大,既可以振动,也可以移动。液体较难被压缩,具有一定的 ,没有确定的形状,可以流动,如图乙所示。
    (3)气态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力的作用可以忽略,能够自由移动。气体没有一定的 和形状,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如图丙所示。
    四、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原子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 力和 力。
    方法清单
    考向01 分子热运动与扩散现象
    【例题1】(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端午节期间,小明在家煮粽子,厨房里粽香四溢.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训练1-1】(2024·连云港·中考题)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花香满园 B.尘土飞扬 C.雪花飘飘D.落叶纷纷
    【训练1-2】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考向02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例题2】(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不容易拉开,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在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训练2-1】如图所示,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用热熔器加热粗管端口内层和细管端口外层,然后把细管推进粗管,冷却后两根管子就连接在一起很难被拉开了,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图1 图2
    【训练2-2】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大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三位英国大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h,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 )
    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 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 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例题2-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且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为更好的理解和判断物体间引力和斥力,我们建立了分子力模型,如图所示,当分子间距离减少时表现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分子力模型也有其缺点,请写出其中一点_________ 。
    模块二 内能
    知识清单
    一、内能
    1. 内能的概念
    (1)分子动能: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具有的能称为分子 能。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具有势能,叫做 能。
    (3)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焦耳(J)。
    2.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 。
    (2)质量: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分子的数量越多,内能就越 。
    (3)物态:物态不同,分子间的距离不同,相互作用力不同,分子势能不同,内能就会不同。例如0℃的冰吸热熔化成0℃的水时,体积变小,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变大,水的内能变 。
    (4)体积:物体的体积反映了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变化引起分子力大小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分子势能的大小,也就影响了物体内能的大小。
    3. 理解物体的内能
    (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能说内能是个别分子和少数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同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 ,所以,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意义的。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4.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探究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观察示例】示例一:烧水。烧水时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内能从火焰传递给锅和水。
    示例二:用热水袋取暖。用热水袋取暖时,暖袋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人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内能从热水袋传递给人。

    【探究结论】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发生热传递,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即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所以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对热传递的理解
    ①发生热传递的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
    ②方向: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③过程: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内能减少一温度降低;
    低温物体一吸收热量一内能增加一温度升高。
    ④实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的 ,即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能的形式并没有发生转化。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叫做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热量是能量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热传递的过程中,只有发生热传递,有能量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离开热传递谈热量就没有意义。
    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 压缩气体做功:如图所示,迅速压下活塞,玻璃筒内的气体被压缩,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从而使筒内气体的内能 ,温度 ,当温度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时,硝化棉开始迅速燃烧。
    压缩气体做功 气体膨胀做功
    2. 气体膨胀做功
    (1)实验:如图所示,向瓶内打气,压缩瓶内的空气,对瓶内空气做功,瓶内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随着打入空气的增加,气压越来越大,直至冲开瓶塞。此时,瓶内的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 ,温度 ,其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 ”。
    (2)结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物体对 做功,物体温度降低,内能 。
    3.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能量的 ,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了相互转化。
    4.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四、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区别
    方法清单
    考向01 内能的概念
    【例题1】(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体的温度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B.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内能越大
    D.﹣20℃的冰块没有内能
    【训练1-1】甲、乙、丙为同种物质,已知甲的温度为10℃,乙的温度为0℃,丙的温度为-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的内能为零 B.丙的内能有可能大于甲的内能
    C.甲的内能最大 D.若甲和乙的内能相同,则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训练1-2】(2023·成都·中考真题)把两滴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分析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若将冷水倒掉一些,对比原来这杯冷水,杯中剩余冷水的内能 。

    考向02 改变内能的方式
    【例题2】(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给水加热B. 压缩空气 C.搓手取暖 D. 钻木取火
    【训练2-1】(2024·山西·中考真题)二氧化碳(CO2)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2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B.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减小,温度升高
    C.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训练2-2】(2024·宁夏·中考真题)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图甲中,炉火烧水 B.图乙中,搓手取暖
    C.图丙中,用暖手宝暖手 D.图丁中,热鸡蛋放在冷水中冷却
    考向03 温度、内能与热量辨析
    【例题3】(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训练3-1】(多选题)(2024·黑龙江鸡西市·中考真题)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训练3-2】(2024·呼和浩特·中考真题) (1)一个圆形铁片由“冷若冰霜”,变成“炙手可热”。甲同学认为一定是通过加热方式实现的,乙同学认为不一定是通过加热方式实现的,还有其他的实现方式。你认为哪位同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丙同学认为:热量只能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但是,丁同学却认为,只要条件合适,热量也可能由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你认为哪位同学正确?请举例说明。
    模块三 比热容
    知识清单
    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
    【设计实验】
    1.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1)使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 。
    (2)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升高温度小的吸热能力 。
    2. 实验器材及装置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2个、烧杯2个、温度计2个;天平、停表、水和食用油。
    3. 实验需测量的物理量
    水和食用油的质量m;水和食用油的初温t0和末温t;水和食用油的加热时间。
    4. 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中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不变;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或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
    (2)转换法:由于实验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无法直接测量,用给物质加热 来代替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用天平分别称取200g的水和食用油,并把它们装入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中;
    (2)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食用油的初温;
    (3)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
    (4)让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记录并比较加热所用的时间。
    【分析论证】
    对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若要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要更长一些,表明相同质量的水与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实验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也 。这表明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情况不同。
    【评估与交流】
    (1)测量物质的选取:应选取质量、初温相同的不同物质;
    (2)选择相同的热源目的:是为了让两种物质在相同加热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3)该实验用装置常见的有两种,甲装置中散热集中,可以控制水与煤油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基本相等。
    (4)扩展性实验——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不同物质吸热的差异还可以用图所示的实验很快比较出来。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要与试管内的水或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
    在计算机上打开与此仪器配套的专用软件,点击“开始记录”,同时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对盛有水和油的试管进行加热,在计算机上可以得到相应的实验图线。
    二、比热容
    1.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 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 定义式:

    3. 单位: ,符号是 ,是由质量、温度和热量的单位组合而成。
    4. 物理意义: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 的大小。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J。
    5. 对比热容的理解
    (1)比热容是物质的 之一。物质的比热容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也就是说,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物质的 及其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吸收的热量、温度的变化 (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是一个不变的值。如果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的大小往往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比热容变小。
    (3)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C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 °C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6. 水的比热容
    (1)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较大。表明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 些。
    (2)应用:作散热剂或冷却剂。如汽车发动机用水冷却;冬天用水作取暖设备的供热介质。
    (3)解释现象: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小。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 ,一定质量的水与相同质量的沙石相比,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比较 。
    三、热量的计算
    1. 物质吸热时,热量的计算:Q吸= ;
    2. 物质放热时,热量的计算:Q放= 。
    其中:Q吸表示 ,Q放表示 ,单位:焦(J)。
    c表示比热容,单位: (J/(kg·℃)
    m表示质量,单位: (kg)
    △t表示 的变化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0—初温、t—末温,单位: 。
    方法清单
    考向01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
    【例题1】(2024·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小姜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以及 (填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含砝码)、水和煤油;
    (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 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中选取初温不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4)如图2所示,小姜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按照图中 (选填“A”、“B”或“C”)方法读数是正确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3所示为 ℃;
    (5)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训练1-1】(2024·湖北·中考真题)如图甲,利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加热等质量的a、b两种液体,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分析可知( )
    A.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比b中的多
    B.a和b的吸热能力都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
    C.升高相同温度a所用时间比b少,a的吸热能力比b弱
    D.相同时间内a升高的温度比b多,a的吸热能力比b强
    【训练1-2】某小组同学为了比较水和沙石的比热容大小,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石,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错误之处是 ;
    (2)更正错误后,加热相同的时间,沙石升高的温度比水多,说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 (选填“大”或“小”);
    (3)比较全班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各小组之间的实验数据有较大的不同,可能原因是
    (请写出一条)。
    【训练1-3】如图所示,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各取质量为50g、初温为20℃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下表所示。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2)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法;
    (3)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则2min内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是 J,所使用的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 (q酒精=3.0×107J/kg,c水=4.2×103J/(kg·℃))。
    考向02 比热容概念及应用
    【例题2】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从表中得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大小不同
    B.液态物质的比热容比固态物质的比热容大
    C.体温计内测温液体选用水银的一个原因是水银的比热容较小
    D.上表中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较高
    【训练2-1】位于沙漠边缘的罗布泊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这是因为与水相比,砂石的( )
    A.比热容较小B.比热容较大C.密度较小D.密度较大
    【训练2-2】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乙物质的吸热能力小于甲物质的吸热能力
    ②0~10min甲、乙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1
    ③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1∶2
    ④当甲、乙两物质都升高至60℃,甲、乙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之比为1∶2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训练2-3】(2023·扬州·中考真题)下列与比热容有关的生活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小
    B.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
    C.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D.“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活写照
    考向03 比热容相关计算
    【例题3】(2024·安徽·中考真题)一保温杯中装有质量为200g,温度为25℃的水。将一个质量为100g,温度为100℃的金属块放入杯中,一段时间后杯内水和金属块的温度稳定在30℃,假设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J/(kg·℃)。
    【训练3-1】(2024·烟台·中考真题)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质量是0.3kg的水和甲表中等质量的另一种物质进行对比,作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图线 (选填“a”或“b”)对应的物质为水,另一种物质为 ,这种物质在0~5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J。
    表甲
    【训练3-2】吃早饭的时候,妈妈想用热水给小进加热如图所示的盒装牛奶,使牛奶的温度由22℃升高到47.2℃。[c水=4.2×103焦/(千克·℃),c牛奶=2.5×103焦/(千克·℃)]。求:
    (1)牛奶吸收的热量?
    (2)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妈妈至少要用53.2℃的热水多少千克?
    三、易混易错分析
    易混易错点1
    不能区分机械运动和分子的热运动
    【例题1-1】下列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例题1-2】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落叶在风中飞舞表明空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没有间隙
    C.鲜花香气四溢是一种扩散现象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易混易错点2
    【例题2】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海绵用力一捏会缩成一团,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对内能、热量和温度的理解
    易混易错点3
    【例题3-1】以下关于同一物体的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大
    D.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例题3-2】关于内能、温度、热量,下列说法:①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②物体具有的内能就是物体具有的热量;③0℃的冰块变为同温度的水,内能不变;④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⑤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所以热传递具有方向性;⑥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物体,内能一定相同;⑦物体的内能增大,含有的热量一定增加;⑧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正确的是( )
    A.①③⑦B.①④⑦C.①④⑤D.②④⑧
    在热量的有关计算中易出错
    易混易错点4
    【例题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80℃的水吸收1.26×105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到多少?若这些热量被5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c水=4.2×103J/(kg•℃),c铜=0.39×103J/(kg•℃),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中考热点扫描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例题1】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放量,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二 温度、内能、热量、做功之间的联系
    【例题2】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考点三 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例题3-1】(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比热容与物质物质的状态无关
    C.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例题3-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传递中温度变化小的物体比热容大
    B.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及温度的变化等因素无关
    C.热传递中质量小的物体比热容大
    D.两个物体,如吸收相等的热量能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的比热容相同
    考点四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例题4】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
    (2)实验时,选取 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此实验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液体 (选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方法技巧 理解扩散现象
    1. 发生扩散现象的必备条件:①不同物质; ②彼此接触。
    2. 明确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3. 温度对扩散现象的影响:影响分子热运动快慢的因素,我们一般只需要考虑温度,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方法技巧 三点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1.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作用力对外表现为引力;
    2. 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作用力对外表现为斥力;
    3.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认为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项目
    内能
    机械能
    区别
    概念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影响因素
    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体积、物质的种类
    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和弹性形变的程度
    研究对象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
    存在条件
    永远存在
    运动或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
    联系
    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比较
    项目
    区别
    联系
    实质
    方式
    举例
    热传递
    内能的转移
    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
    生活中烧、烤、烙、炒,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中的淬火等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且效果相同。某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可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的,也可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的,或者两者都有。若不知道具体过程,则无法确定内能的改变方式
    做功
    其他形式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弯折物体等
    打气筒打气、钻木取火、来回多次弯折铁丝等
    体积膨胀等
    装开水的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将瓶塞冲开
    项目
    温度
    热量
    内能
    区别
    概念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量的性质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
    表述
    用“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表述
    用“放出”或“吸收”表述
    用“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等表述
    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注意
    (1)物体吸收(或放出)时,其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比如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2)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其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
    方法技巧 关于内能的概念,把握以下三点
    方法技巧 判断是否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在分析各个实例时,看有没有力做功或克服某个力做了功,只要涉及了有力做功的情况,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方法技巧 把握四点,解决温度、热量、内能问题
    1. 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能一定改变;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可能改变,例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2. 物体的内能改变,温度可能不变,例如液体的沸腾过程。
    3.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可能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外界对其做功。
    4.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但内能一定增加。
    物质
    质量/g
    初温/℃
    末温/℃
    温度变化/℃
    加热时间/min

    200
    15
    45
    30
    8
    食用油
    200
    15
    45
    30
    5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
    10
    水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
    70
    煤油温度/℃
    10
    18
    26
    34
    42
    ……
    90
    方法技巧 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
    1. 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需要应用控制变量法,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问题。用相同的热源对液体加热,液体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越多,液体吸热能力越强;或者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少的吸热能力强。
    2. 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难以直接测量,所以该实验中使用加热时间长短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物质
    加热时间/min
    消耗酒精/g
    末温度/℃
    物质
    加热时间/min
    消耗酒精/g
    末温度/℃
    食用油
    1
    0. 5
    54

    1
    0. 5
    35
    2
    1. 0
    88
    2
    1. 0
    50
    3
    1. 5
    122
    3
    1. 5
    65
    物质
    比热容c/[J/(kg·℃)]
    物质
    比热容c/[J/(kg·℃)]


    酒精

    煤油



    方法技巧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1.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及其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
    2. 水比热容大的三种应用:
    (1)“冷却”、“取暖”均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2)“调节气温”:根据公式c=Q/mΔt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或泥土)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低,所以沿海或江河区域的昼夜温差小。
    3. 图像法在比热容问题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横轴表示加热时间,纵轴表示温度。解答方法有两种:
    (1)选取相同的加热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温度变化小的比热容大;
    (2)选取相同的温度变化,比较所用的加热时间,温度变化相同时,加热时间长的比热容大。
    方法技巧 结合条件,紧扣公式解题
    利用热量计算公式Q吸=c水m(t-t0)、Q放=c水m(t0-t)进行计算。解题时,需明确题目所给条件,找准对应关系,代入相应公式或变形公式解答。同时还应注意温度和温度变化量的区别。
    【辨析】分子的热运动与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是不同的,两者比较如下:
    项目
    分子的热运动
    机械运动
    研究对象
    微观分子
    宏观物体
    运动规律
    单个分子的运动无规律可循
    有规律可循
    运动情况
    自发的、永不停息地运动
    受外力运动
    肉眼是否观察到
    不能直接观察到
    可直接观察到
    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
    温度
    力及力的作用时间
    实例
    闻到花香及饭菜的味道、水中放糖变甜、甲醛的气味等
    沙尘扑面、雪花飘飘、雾气腾腾、烟花绽放等
    【辨析】
    知识点
    错误观点
    正确解释
    分子间
    存在间隙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
    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不是分子间引力作用的结果
    海绵容易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海绵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不是分子间有间隙
    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黄豆和芝麻是宏观物体,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
    热运动
    阳光下灰尘飞舞,说明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凡是肉眼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不是分子,灰尘肉眼可见,是宏观物体,其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
    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细菌
    在活动,说明分子在运动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物体不是分子,细菌不是分子,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分子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
    在气体和液体中
    扩散现象不仅能在气体和液体中发生,也能在固体中发生,只不过常温下在固体中扩散速度较慢,短时间内现象不明显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没有对比实验,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将红墨水滴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变成红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分子间存在
    相互作用力
    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吸盘内是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在玻璃上,不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固体或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或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固体或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但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对外的表现是引力和斥力共同作用的效果
    破镜不能重圆,
    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镜子破碎后,两块镜子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10倍的分子平衡距离,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不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故气体容易被压缩
    【辨析】
    错误观点
    正确解释
    0C的冰块内能为零
    任何温度、任何状态下物体都有内能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内能的影响因素有温度、质量、种类、体积、物态等,判断时要全面考虑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
    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具有温度差而不是内能差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
    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温度高的水一定比
    温度低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来描述
    物体的内能增加,
    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是等效的;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热传递
    物体的温度升高,
    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温度一定升高(或降低)
    在液体沸腾、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物体吸、放热,内能变化,温度不变。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但是,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
    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一定升高
    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
    物体吸热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热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辨析】热量的有关计算中要注意
    1. 在计算热量时单位要统一。
    2. 正确区分“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这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 要注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物质的比热容及温度的改变量有关,分析热量的变化时应兼顾三者。
    4. 计算液体的末温时,要考虑液体的沸点,末温不能超过沸点。
    考点突破: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是中考的常考内容,解题的关键是:
    1. 建立分子动理论模型。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知道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它的运动可以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来反映,同时要把分子运动与微小物体的运动区分开来。
    3.知道温度、热运动及扩散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物质发生扩散也越快。
    考点突破:温度、热量和内能是热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在中考中常以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为考查重点。
    1.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一定增加(降低),但不一定是吸收(放出)了热量,因用做功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来说是等效的。
    2. 物体吸收(放出)了热量,不一定使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因为在物态变化的某些过程中(如晶体熔化、凝固过程),晶体吸收(放出)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3.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因为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其他因素,如质量、体积、物态等有关。
    考点突破: 比热容是中考的必考内容,解题的关键:
    1. 同一种物质在状态不变时,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值。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大小、是否吸(放)热、温度变化情况无关。
    2. 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具体表现在比热容大的物质,在质量相同、吸(放)热相同时,温度变化小;在质量相同、升高(降低)相同温度时,吸(放)热多。
    3.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用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4.2×103

    0.88×103
    煤油、冰
    2.1×103
    铁、钢
    0.46×103
    砂石
    约0.92×103

    0.39×103
    考点突破: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注意:
    1. 热源的选择:选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或酒精灯进行加热,目的是使不同物质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2. 物质的选择:用天平称取质量相等(不是体积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两只相同的烧杯中。
    3.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选取两种不同物质,控制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
    4. 转换法的应用: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5.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越多,吸热能力越强,比热容越大。

    相关学案

    专题16 电压 电阻(核心知识点)-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

    这是一份专题16 电压 电阻(核心知识点)-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文件包含专题16电压电阻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教师版docx、专题16电压电阻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0 电与磁(核心知识点)-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

    这是一份专题20 电与磁(核心知识点)-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文件包含专题20电与磁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教师版docx、专题20电与磁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8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 电流 电路(核心知识点)-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

    这是一份专题15 电流 电路(核心知识点)-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文件包含专题15电流电路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教师版docx、专题15电流电路知识清单+方法清单-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知识点梳理+配套专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7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