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

    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第1页
    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第2页
    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第3页
    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第4页
    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第5页
    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第6页
    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第7页
    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第8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史学入门,史料研读,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历史与历史学1.历史:通常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对过去的记录、诠释和研究。2.历史学: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对历史的专门性叙述和阐释。3.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是历史学的基础,历史学是对历史的反映。史学家肩负着去伪存真的科学精神和以史为鉴的社会责任。4.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是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是治国安邦的经验宝库,是启迪人生的向导。
    1.(2024湖南永州二模)修昔底德说:“在叙事方面,我绝不是一拿到什么材料就写下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我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这一观点(  )A.认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无法还原B.否定了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的价值C.意味着历史学真正地从神话中独立出来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史学求真的个体自觉
    解析 材料反映了修昔底德努力追求历史研究的真实性,D项正确。材料中修昔底德的目的是追求历史的真实面貌,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说明,修昔底德对文献记载认真求证,并非完全否定,B项错误。材料说明,修昔底德力求减少史学家主观态度对史学的影响,并未涉及神话,C项错误。
    二、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1.历史观:是人们对于历史发展整体的根本性认识,主要指人们对于人与社会的起源、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性质的理论性概括。2.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1)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出发点。(2)将人类社会分为两大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关的部分,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宗教等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者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4)其他规律: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连续性与阶段性、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等。(5)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2024天津南开期末)恩格斯指出,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下列对这段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B.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C.偶然性在历史进程中不起任何作用D.历史发展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解析 根据唯物史观可知,历史发展受内在一般规律的支配,呈现出一定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通过一系列“偶然”事件表现出来,故选D项。“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和“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都符合唯物史观,但不是材料的主旨,A、B两项错误。“偶然性”影响历史发展,C项错误。
    三、史学的优秀传统1.中国古代史著的主要体裁
    2.中国古代史学的优秀传统(1)中国古代历朝都重视史书的重新编纂。(2)形成了史学家秉笔直书与追求信史、经世致用等优良传统。(3)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提出史学家应该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方面的素养,清代学者章学诚又添加了“史德”,这四方面的素养被称为“史家四长”。
    3.近代新史学的出现及其发展(1)20世纪初,梁启超首先提出“史界革命”,倡导“新史学”,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开端。(2)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首次全面地阐述了历史学的学科体系。(3)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开辟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相结合的史学道路。
    3.(2024湖南岳阳一模)东晋名士桓伊虽出身累世为官的门阀士族,但他为人谦素,文武双全,淝水之战后,因军功封侯,为政宽恤,安抚士民、“百姓赖焉”,后卒于任上,谥号烈。他还是著名的音乐家,善吹笛,号称“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称,相传著名琴曲《梅花三弄》就是根据他的笛谱而改编。据此可知(  )A.桓伊凭借才艺扬名于世B.依靠淝水之战成就桓伊C.应注重人物的阶级属性D.评价人物应有开放思维
    解析 材料从门阀出身、为人品德、个人能力、艺术修养等角度评价了东晋名士桓伊,体现了多角度评价人物,思维开放,D项正确。A、B两项都是材料信息的一部分,对桓伊概括不够全面,错误。材料中桓伊的品德、才艺、能力都没有阶级属性,C项错误。
    四、历史研究的步骤1.史料搜集的基本方法(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2)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3)观看纪录片等影视资料。(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6)上网搜索。一般来说,搜集史料,要力求广泛、丰富;运用史料,必须经过考订鉴别,以确认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史料整理: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可靠史料;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多方搜集史料,力求广泛、丰富;对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3.历史解释(1)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2)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孤证不立。(3)正确分析被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站在殖民者或被殖民者的立场、站在无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的立场等)、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4)确定被解释事件的时代特点。
    4.(2024湖南怀化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04年,孙中山在为刘成禺的《太平天国战史》所作序文中指出:“虽以罗、曾(国藩)、左、郭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钱穆对曾国藩也有一系列的论述,主要见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论著。钱穆对曾国藩虽有赞赏之词,如“曾国藩虽在军中,隐然以一身任天下之重”,为学“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而持论则“平正通达,宽宏博实”“诚近世间出一伟儒也”。但也有责备之意,如“湘军诸帅,虽自谓受有传统文化之浇培、以保护民族文化自任,而他们对于
    民族大义,亦早已丧失”“寄托在异族政权的卵翼下来谈民族文化之保存与发皇,岂异梦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伟儒”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2)根据材料,指出与孙中山对曾国藩的评价相比,钱穆的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依据:科考入仕,宽宏博实;移风易俗,培养人才;创立湘军,以儒治军;主办洋务,体用经世;修身养德,注重家教。(2)变化:批评的侧重点从阶级矛盾角度转为民族矛盾的角度。(或从孙中山侧重批评曾国藩忠效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到钱穆责备曾国藩与洋人合作,中体西用以救亡图存;或从孙中山批评曾国藩不明春秋大义到钱穆批评曾国藩丧失民族大义)。原因:受时代背景影响存在角度差异(或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受个人身份影响存在立场差异(或钱穆是历史学家,基于责任担当);受史料掌握程度影响整体评价(或钱穆掌握的史料更加全面具体);钱穆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或钱穆认为民族文化与政权独立密不可分)。
    1.史料和史料实证的概念(1)史料:是指能够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2)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2.史料分类(1)按史料的形式分类①文献史料a.定义:是指保存下来的文字记录、文字材料(以文字形式出现,从甲骨文到书籍)。如:史书(官修和私修)、档案文书、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笔记小说、信件、近代以来的报纸、杂志等。b.史料价值:文献史料可在一定程度反映历史真实情况,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但缺点是有时代烙印和主观性,受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修养、感情等许多因素影响。
    ②实物史料a.定义:是指那些可以明确反映和传递历史信息的物体(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如: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遗物、墓葬、出土文物、近代的旧照片等。b.史料价值:可信度高,可与文献史料相互参证,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但是不系统,不能反映历史全貌。③口述史料a.定义:是指人们口头讲述的对过去的回忆。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调查记录等。b.史料价值:口述史料有虚构、主观成分,但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应慎重对待口述史料,尽量与其他史料结合使用。
    ④图像史料a.定义: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如绘画、雕刻、图片、纪录片、照片、古地图、影视资料等。b.史料价值: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但须与其他史料结合使用,解读时不仅需要历史学的方法,也需要借助艺术史等不同学科的方法。
    (2)按史料的学术价值分类①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也叫原始史料)a.定义: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史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实物史料以一手史料居多。b.学术价值: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家的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局限,较为可靠、可信度较高)。②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a.定义: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文献史料以二手史料居多。b.学术价值:主观色彩较强,选用时需注意甄别。
    3.史料辨析(1)一般而言,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无意史料价值高于有意史料。(2)文献史料中的第一手史料,如甲骨文、铭文中的记载,当事人的档案、日记等,相比较其他的史料更具真实性;历史文献是第二手史料,包含对历史的客观记载,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历史的全貌,但受材料、视角、方法、素养等条件的限制,史家的论述也会存在局限。(3)实物本身是最好的历史证据,可以弥补文献的空白;但作为实物史料的遗迹、遗物未必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
    (4)口述史料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并存,口述者的立场、记忆、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都会影响史料的真实性。(5)文献史料的价值一般高于文学作品和神话,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作为史料使用时必须慎重,应与其他史料印证。神话虽然包含虚构成分,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历史,而且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古老历史往往都离不开神话。民间故事一般是指在非官方的途径产生和流传,在流传中又经过传播者的不断加工,经非正式的历史记载保存下来的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6)衡量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不能绝对化,有时相对于一手史料,二手史料反而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史料而得的,更具真实性,这些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7)不同史料应相互印证,整体上来看,都不能单一使用某一种史料,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对照,多重印证,去伪存真。(8)对史料的作者进行鉴别,如:立场(阶级、政治、民族等)、修养、视野、情感等。
    材料三 《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游记只是据传闻写成。我倾向于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这并不能否认《马可·波罗行纪》的资料来源——特别是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摘编自[英]吴芳思《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1)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材料一所述内容是否真实?说明理由。(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

    相关课件

    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二热点聚焦与主题突破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二热点聚焦与主题突破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课程第32单元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第63讲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课程第32单元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第63讲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要求,目标定位·明考向,主干梳理·理思路,史学入门,史料研读,典例研析·立标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课程第32单元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单元总结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课程第32单元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单元总结课件,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