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山东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山东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山东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同学进行了“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①纽和②组应分别为缓冲液组和自来水组,都属于对照组
    B. 每种溶液的初始pH不同,但对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不大
    C. 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 稳定的能力
    D. 图示是一次性加入5滴0.1ml/L的 HCl,轻轻摇动重复6次的结果
    【答案】D
    【分析】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到7.45之间。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碳酸氢根和磷酸氢根等离子有关。
    【详解】A、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中,以缓冲液和自来水作为对照,探究马铃薯匀浆和蛋清稀释液对PH调节的影响,A正确;
    B、结合图示可知每种溶液的初始pH不同,本实验探究的是机体维持pH的机制,通过观察PH的变化即可判断四种物质调节PH的能力,因此对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不大,B正确;
    C、从图上看,两种生物材料维持pH的能力与缓冲液差不多,说明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C正确;
    D、图示是一次加一滴0.1 ml/L的HCl,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轻轻摇动重复6次的结果,D错误。
    故选D。
    2. 低渗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浆中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需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滴注予以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时间大量出汗后若只补充水分,易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B. 机体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C. 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水分均丢失
    D. 滴注高渗盐水是为了增加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答案】C
    【分析】低渗性脱水指的是丢失的盐多于丢失的水分,长时间大量出汗只补充水分会造成这种现象。血浆和组织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可以相互渗透,输入高渗盐水可以直接进入组织液。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渗透压几乎不变,高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内液水分不会丢失。输入高渗盐水会增大细胞外液渗透压,使得细胞外液液体总量增加。
    【详解】A、长时间大量出汗丢失的是水和无机盐,若只补充水分,则缺水少于缺钠,血浆中钠低于正常范围,从而易转变为低渗性脱水,A正确;
    B、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机体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正确;
    C、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细胞内液渗透压高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吸水,其水分没有丢失,C错误;
    D、低渗性脱水导致细胞外液减少,滴注高渗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是为了增加细胞外液液体总量,D正确。
    故选C。
    3. 在坐过山车疾驰过程中,人会瞳孔放大,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紧急状态下,人的瞳孔放大主要受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
    B. 紧急状态下,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也受大脑皮层控制
    C. 受到惊吓后,脑干兴奋,人出现心跳加快的现象
    D.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
    (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功能: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会兴奋,导致瞳孔开大肌收缩,从而使瞳孔变大,A正确;
    B、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紧急状态下,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也受大脑皮层控制,B正确;
    C、脑干是心跳中枢,受到惊吓后,脑干兴奋,人出现心跳加快的现象,C正确;
    D、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属于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D。
    4. 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神经中枢的参与
    B.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兴奋性信号转变成产生抑制性信号的过程
    C.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D. 儿童采血时引起痛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D
    【分析】一、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二、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进行的规律性反应,无论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神经中枢的参与,A正确;
    B、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B正确;
    C、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否者会消退,C正确;
    D、儿童采血时引起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D。
    5. 下图表示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果把神经纤维放在高浓度的 NaCl溶液中,a点下移,c点上移
    B. 图中 cd段,神经纤维上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 图中 ab段与ce段,神经纤维上K⁺出细胞的方式不同
    D. 人体内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且消耗能量
    【答案】B
    【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未受刺激的状态下膜对K+通透性大,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引起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产生膜内外电位差。动作电位的产生:域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详解】A、a点是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大小受K+影响,c点是动作电位峰值,受Na+影响,Na+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Na+内流越多,峰值越大,因此如果把神经纤维放在高浓度的 NaCl溶液中,a点不动,c点上移,A错误;
    B、图中 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过程,钾离子外流,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正确;
    C、图中的 ab段与ce段,神经纤维上K⁺出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协助扩散,C错误;
    D、人体内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单向传导,这个过程是消耗能量的,如钠钾泵的运输,D错误。
    故选B。
    6. 位于大脑皮层之下、紧靠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构成了基底神经节。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基底神经节中多巴胺含量不足则会引起帕金森病。患者表现为记忆减退,身体僵硬,行走困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服用促进多巴胺受体生成的药物不能缓解帕金森患者的症状
    B. 多巴胺由突触前膜释放经扩散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C. 基底神经节是调节人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
    D. 帕金森患者长时记忆减退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答案】A
    【分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多巴胺少,受体再多也不能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A正确;
    B、多巴胺由突触前膜释放经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B错误;
    C、调节人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由题意可知,基底神经节是位于大脑皮层之下、紧靠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C错误;
    D、帕金森患者短时记忆减退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D错误。
    故选A。
    7. 下图是下丘脑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腺体1→腺体2、腺体1→腺体3的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B. 激素1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
    C.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部位相同,在提高血糖浓度上具有协同作用
    D. 下丘脑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也可用上述示意图表示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如图是下丘脑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调节示意图,所以腺体2是下丘脑,激素2是促糖皮质腺激素释放激素,腺体3是垂体,激素3是促糖皮质激素,腺体1是肾上腺皮质,激素1为糖皮质激素。
    【详解】A、图中腺体1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抑制腺体2下丘脑分泌促糖皮质腺激素释放激素,还能抑制腺体3垂体分泌激素3促糖皮质激素,通过这种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A正确;
    B、激素1为糖皮质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有垂体细胞、下丘脑细胞等,B错误;
    C、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分泌的部位不同,C错误;
    D、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不同于上述示意图,D错误。
    故选A。
    8. 若某一健康同学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X1散热量为Y1处于0℃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X2散热量为 Y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B. 0℃的环境中时,该同学通过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C. 在30℃的环境中时,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兴奋,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增加散热
    D. 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时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X1

    相关试卷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名校考试联盟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名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联合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陕西省名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联合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