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考题猜想之易错点梳理(22大易错点+52题训练)(解析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考题猜想之易错点梳理(22大易错点+52题训练)(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考题猜想之易错点梳理(22大易错点+52题训练)(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考题猜想之易错点梳理(22大易错点+52题训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考题猜想之易错点梳理(22大易错点+52题训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考题猜想之易错点梳理(22大易错点+52题训练)(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同学们借助制作好的地球仪可以.,诗中所描述的位置可能是图中的,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②点所处的半球位置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球和地球仪的形状
    易错点1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地球仪模型制作实践活动,以下是小组同学制作地球仪的具体步骤,据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上照片,符合制作小地球仪的顺序排序是( )
    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⑤②C.④⑤②③①D.④⑤③②①
    2.下面是同学们制作出来的地球仪模型照片,比较科学的是( )
    A.B.C.D.
    3.同学们借助制作好的地球仪可以( ).
    A.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B.精确测量地球表面积
    C.观察地球的真实形状D.精确测量某地的海拔
    【答案】1.B 2.A 3.A
    【解析】1.制作小地球仪第一步是准备材料;第二步是给乒乓球两端打孔;第三步是用铁丝按照一定的倾斜角度弯成支架;第四步是将打好孔的乒乓球安置在做好的铁丝支架上;第五步是用记号笔紧贴卡尺刻度,转动乒乓球,画上纬线和经线。因此制作小地球仪的顺序应该是④①③⑤②。所以选择B。
    2.地球仪的中心被地轴穿过,地轴和地平面有66.5°的夹角,地轴和地表的交点是南北两极,北部是北极点N,南部是南极点S,因此A图比较科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通过实物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更好认识地球,A正确;地球仪无法观察地球的真实形状,不能精确测量地球表面积,不能精确测量某地的海拔,BCD错误。故选A。
    纬线和经线
    易错点2
    4.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经线又叫子午线,其中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答案】4.B
    【详解】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不正确;经线又叫子午线,其中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B正确;地球仪上经线有无数条,C不正确;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东西半球的划分
    易错点3
    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这首诗里有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诗中所描述的位置可能是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6.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
    A.23.5°N,160°EB.23.5°N,160°W
    C.23.5°S,160°ED.23.5°S,160°W
    7.②点所处的半球位置是( )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答案】5.C 6.A 7.D
    【解析】5.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的纬度为23.5°N,②点的纬度为30°N,③点的纬度为0°,④点的纬度为10°S。其中0°纬线即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其余纬线都要短于四万千米。所以,只有身处赤道上时,随着地球自转一圈才能够"坐地日行八万里"。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读图可知,图中①地所在经线度数为160°,且度数向东增大,故其经度为160°E;①地在北回归线上,度数为23.5°N,所以①地经纬度为(23.5°N,160°E)。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读图可知,②地的经纬度为(30°N,170°E)。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故②地(30°N)位于北半球,排除AB;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②地(170°E)位于西半球,D正确,排除C。故选D。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
    易错点4
    地球仪(如左图所示)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为了演示地球表面有昼夜之分,同学们制作了简易的地球模型(如右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同学们想要演示地球表面有昼夜之分的现象,需要的条件有( )
    ①“地球”不发光②模拟太阳光照射
    ③“地球”不透明④“地球”不停地公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P点位于F点的西北方向B.所有纬线都是等长的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F点的经度为150°E
    【答案】8.A 9.D
    【解析】8.因为地球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有外来的光源,即模拟太阳光照射;同时,地球不透明,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时,被照亮的一半是白昼,未被照亮的一半是黑夜,从而形成昼夜之分,①②③正确。地球不停地公转产生的是四季更替等现象,不是形成昼夜之分的直接条件,④错误。故选A。
    9.读图可知,图中地球仪上的P点位于F点的正西方向,A错误;纬线长度不相等,B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错误;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F点的经度为150°E,D正确。故选D。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易错点5
    我国古代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约15天。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图是“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此诗中描写的节气位于图中(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1.当地球运行到③处的时候,太阳直射在( )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北极圈
    12.从小暑到白露,重庆市( )
    A.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B.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
    C.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D.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
    13.“二十四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
    C.海陆分布D.地形差异
    【答案】10.D 11.C 12.C 13.B
    【解析】10.“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阳光直射赤道,春季来临,此时节气是春分。由图可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地区公转至图中④处,故D正确;图中①处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故A错误;②处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阳光直射赤道,故B错误;③处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故C错误。故选D。
    11.由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③处的时候,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C正确;阳光直射赤道的时候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地球运行至②和④处,故A错误;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运行至图中①处,故B错误;阳光不会直射北极圈,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故D错误。故选C。
    12.由图可知,从小暑到白露,地球运转至图中①②之间,阳光由北回归线向赤道南移,重庆市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故C正确;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的时段,为春分到夏至之间,故A错误;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的时段为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故B错误;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的时段为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故D错误。故选C。
    13. “二十四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造成了四季变化,故B正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东西时间差异现象,故A错误;“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与海陆分布和地形差异无关,故CD错误。故选B。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易错点6
    玲玲自驾开车去沈阳游玩,当她不认识路时便会打开车上的导航地图,边看图边行进,可以省时省力,准确到达目的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车载导航地图应用越来越广泛,与纸质地图相比其优点是( )
    A.信息量小,使用不方便B.可任意放大或缩小比例尺,更灵活、实用
    C.保存时间短,易损坏和变形D.需要互联网支持,内容更新速度慢
    15.在使用车载导航地图时,玲玲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地图( )
    A.显示范围将变大,内容详细B.显示范围不变,内容简略
    C.比例尺将变大,内容详细D.比例尺将变小,内容简略
    【答案】14.B 15.C
    【解析】14.与纸质地图相比,电子地图的优点是信息量大,使用方便,A错误;可根据需要,任意放大或缩小比例尺,更灵活、实用,B正确;保存时间长,不易损坏,C错误;数据可以随时更新,更新速度快,D错误。故选B。
    15.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因此玲玲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地图显示范围缩小,比例尺将变大,内容更加详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地图方向的判断
    易错点7
    读某市红旗中学的校园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的食堂位于教学楼的( )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
    17.红旗中学的学校大门到旗杆实际相距100米,在该图中测得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下列能正确表示该校园平面图比例尺的是( )
    A.1:50000B.1/5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的500米D.
    【答案】16.D 17.B
    【解析】16.由图可知,该图无指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故图中的食堂位于教学楼的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读图可知,红旗中学的学校大门到旗杆实际相距100米,在该图中测得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米,即该图比例尺是1:500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山脊和山谷的判断
    易错点8
    我国西部山区某地甲村地势险峻,村民进出需沿陡峭的山路攀爬,交通不便导致贫困,2020年该村整体异地搬迁。读甲村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搬迁前,村民从乙地回甲村,需要攀爬的相对高度约为( )
    A.590米B.720米C.880米D.1160米
    19.图中①②两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①是山脊,②是山脊B.①是山谷,②是山谷
    C.①是山脊,②是山谷D.①是山谷,②是山脊
    20.图中公路区域所处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山地B.高原C.平原D.盆地
    【答案】18.B 19.C 20.D
    【解析】18.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乙地所处的位置海拔在700米至800米之间,甲村的海拔范围在1400米至1500米之间,所以村民从乙地回甲村,需要攀爬的相对高度范围在600米至800米之间,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9.由图可以看出,①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②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0.由图可以看出,公路区域所处的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中心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D正确;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C排除;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A排除;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B排除;故选D。
    亚洲跨纬度最广
    易错点9
    由湖南地图出版社与湖北省测绘学会共同编制的竖版《世界知识地图》是对传统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突破,可以换个角度看世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大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非洲,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
    B.丙是北美洲,美国国土全部在北美洲
    C.丁是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D.乙是南美洲,主要在南半球
    22.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大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太平洋,最大的大洋B.②是印度洋,是第二大洋
    C.③是大西洋,第二大洋,正在扩大D.④是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答案】21.B 22.B
    【解析】21.读图可知,甲是非洲,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A正确;丙是北美洲,美国的国土中,夏威夷群岛部分属于大洋洲,B错误;丁是亚洲,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正确;乙是南美洲: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D正确。故选B。
    22.读图可知,①是太平洋,最大的大洋,A正确;②是印度洋,是第三大洋,B错误;③是大西洋,第二大洋,受板块运动影响,正在扩大,C正确;④是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D正确。故选B。
    南极洲跨经度最广
    易错点10
    从地球仪或地球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明显分为陆地和海洋。下图为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关于海陆分布和海陆面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②所有的陆地都是相互连接的,海洋被分割
    ③所有的海洋都是相通的,陆地被海洋包围④任何一个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经度最广的大洲分别是( )
    A.非洲、南极洲B.亚洲、南极洲C.亚洲、北美洲D.亚洲、非洲
    25.据图可知,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
    A.非洲B.大洋洲C.北美洲D.亚洲
    【答案】23.C 24.B 25.A
    【解析】23.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而海洋则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①④正确;世界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而陆地则被分割成许多块,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②错误,③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③④对应的C正确,②所在的ABD错误。故选C。
    24.读图可知,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其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南北跨纬度约90度;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大部分处于南极圈内,因此跨经度最广,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5.读图可知,图中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非洲,其次是南美洲,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热带大陆之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北冰洋纬度最高
    易错点1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下图为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大洲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B.E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北冰洋
    C.甲是半岛,乙是岛屿D.②大洲东临H大西洋,西临F太平洋
    27.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为沧海,这种变化的实例有许多。“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下列现象中,不能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B.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动植物
    C.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D.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答案】26.D 27.B
    【解析】26.读图可知,①为非洲,③为欧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A错误;E是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B错误;甲是印度半岛,乙是澳大利亚大陆,C错误;②是北美洲,东临H大西洋,西邻F太平洋,D正确。故选D。
    2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证明此处以前是陆地,说明海洋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可以变为陆地,A与题意不符;青藏高原是陆地的一部分,其上分布着许多动植物,不能说明海陆变迁,B符合题意;地中海最终将消亡变为陆地,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C与题意不符;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古河道等人类活动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是由陆地变为了海洋,D与题意不符。故选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易错点12
    读“世界板块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关于图中板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板块①是亚欧板块B.板块②是非洲板块
    C.板块③全部位于印度洋D.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
    29.下列地点地壳较为稳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0.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美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
    【答案】28.C 29.B 30.D
    【解析】28.板块③是印度洋板块,它并不是全部位于印度洋,还包括了一部分的陆地,比如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等,C错误。板块①是亚欧板块、板块②是非洲板块、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AB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2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甲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A错误;乙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B正确;丙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C错误;丁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D错误。故选B。
    30.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D正确。美洲板块既有陆地也有海洋;印度洋板块既有陆地也有海洋;亚欧板块既有陆地也有海洋,ABC错误。故选D。
    气温的日变化
    易错点13
    31.读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2时左右B.8时左右C.14时左右D.20时左右
    【答案】31.C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
    易错点14
    非洲大陆古老而广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B.离海近C.海拔高D.人口少
    33.央视记者在东非高原上拍摄到野生动物大规模越过赤道向北迁徙,根据热带草原气候特点推断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1~2月B.2~3月C.4~5月D.11~12月
    【答案】32.C 33.C
    【解析】32.由题意可得,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脚下为热带气候,但是其山顶终年积雪,主要是受海拔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形成了“赤道雪峰”。故选C。
    33.读图可知,东非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明显地分为干季和湿季。南北半球季节不同,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景观也不相同,野生动物逐水草迁移。野生动物越过赤道向北迁移,说明此时北半球为湿季,南半球为干季,最有可能出现在4—5月份,此时北半球热带草原开始进入湿季,11月—次年3月为北半球干季,排除ABD,故选C。
    气候类型的判读
    易错点15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不考虑地形等因素,甲乙丙丁四个城市纬度最高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5.据丁图的气温和降水量状况,分析判断其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34.A 35.A
    【解析】34.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整体1月平均气温气温由低到高依次是甲、乙、丙、丁,故城市纬度最高的是气温最低的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5.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正确;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BCD错误;故选A。
    亚热带气候类型
    易错点16
    开普敦市被称为“南非明珠”,是南非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好望角半岛北端的狭长地带,西部濒临大西洋特布尔湾,南部插入印度洋,其宁静美丽可与旧金山相媲美,被欧洲游客誉为“冬季避寒胜地”。读开普敦市位置及其气候资料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6.读图可知,开普敦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37.开普敦是欧洲游客的“冬季避寒胜地”,是因为开普敦地处( )
    A.热带地区,全年热量充足B.低纬度,有太阳直射现象
    C.南半球,季节与欧洲相反D.沿海地区,冬季温暖湿润
    【答案】36.B 37.C
    【解析】36.根据开普敦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开普敦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7.欧洲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的纬线和开普敦的气温曲线可知,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的欧洲是冬季时,南半球的开普敦正好是夏季,此时开普敦的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适合避寒,所以开普敦成为欧洲游客的“避寒胜地”,C正确,D错误;开普敦位于南温带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AB错误。故选C。
    人口增长
    易错点1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口数量减少208万,同时进入老年人口高速增长时期。读“2015~202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8.2015—202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升高B.先升后降C.先降后升D.持续降低
    39.我国的人口发展趋势,对我国未来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A.住房紧张B.就业困难C.各地学校学位紧缺D.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面临挑战
    40.针对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调整计划生育政策②完善养老保障制度③完善医疗保障体系④大量接纳外国移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38.B 39.D 40.A
    【解析】38.读图2015—202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状况图可知,2015—2023年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9.据图分析可知,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未来产生的影响可能有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面临挑战,D正确;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各地学校学位紧缺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ABC排除。故选D。
    40.据图分析可知,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根据国情,①调整计划生育政策,②完善养老保障制度,③完善医疗保障体系,①②③正确;大量接纳移民不现实,不符合我国国情,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人口密度
    易错点18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1.图中下列数字代表的地区,人口稠密的是( )
    A.①B.⑤C.⑥D.⑦
    42.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B.赤道附近各地人口稠密
    C.沿海各地区人口稀疏D.人口集中在南半球
    【答案】41.A 42.A
    【解析】41.读图可知,①位于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区,人口稠密,A对;⑤位于撒哈拉地区,全年炎热干燥,人口稀疏,B错;⑥位于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人口稀少,C错;⑦位于北亚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少,D错;故选A。
    42.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北半球多南半球少,沿海多,内陆少,A对CD错; 赤道附近各地人口较为稀疏,B错;故选A。
    世界主要语言
    易错点19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发展是世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不同信仰的人们永恒的主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3.下列不是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A.亚洲东部和南部B.亚洲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44.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A.南部B.北部C.西部D.东部
    45.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汉语B.英语C.法语D.俄语
    46.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A.汉语B.英语C.法语D.俄语
    【答案】43.B 44.D 45.A 46.B
    【解析】43.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故选择答案B。
    44.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
    45.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46.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易错点20
    读世界发达国家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7.发达国家主要位于( )
    A.北半球B.南半球南部C.北半球南部D.南半球
    48.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大洲是( )
    A.亚洲和非洲B.非洲和大洋洲C.亚洲和欧洲D.南美洲和北美洲
    49.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属于( )
    A.南南合作B.南南贸易C.南南对话D.南北对话
    【答案】47.A 48.A 49.D
    【解析】47.读图可知,发达国家大多位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除分布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其余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8.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多发达国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9.结合所学可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属于发达国家,故两者间的贸易往来属于“南北对话”,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国际合作
    易错点21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亚太经济圈,西部到达欧洲经济圈。十年来,无数人的生活与命运,因“一带一路”而改变。下图示意“一带一路”主要线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0.在广州到加尔各答“海上丝绸之路”中,经过的重要海上交通枢纽A为( )
    A.巴拿马运河B.苏伊士运河C.霍尔木兹海峡D.马六甲海峡
    51.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合作属于( )
    A.“南北合作”B.“南北对话”C.“南南合作”D.“南南对话”
    【答案】50.D 51.C
    【解析】50.由图可知,从广州到加尔各答要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D正确。巴拿马运河位于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上,苏伊士运河位于亚非两洲之间,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中东地区,沟通了波斯湾和阿拉伯海,ABC错误。故选D。
    5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印合作属于南南合作,B错误、C正确。没有南北合作和南南对话的说法,AD错误。故选C。
    聚落的形成条件
    易错点22
    52.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称为“长江文明之源”。读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布图和三星堆遗址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大古文明发源地分布的共同特征是 。
    (2)下图所示为两河流域的村庄建筑。请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建筑墙壁厚、窗户小的原因。
    (3)考古显示,我国三星堆古遗址有作坊区、宫殿区、宗教祭祀区等,文化繁荣,是等级较高的聚落,其属于 (城市/乡村)聚落,请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4)对于古文明留下的众多世界遗产,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
    A.古文明是过去式,研究价值不高B.全面保护,禁止参观
    C.全部予以翻新,开发旅游业D.加强研究,修葺和保护相结合
    【答案】52.(1)沿河分布(或均位于中低纬度)
    (2)西亚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干燥炎热、墙壁厚可以有效隔热,窗户小能减少屋外干热空气和风沙进入屋内。
    (3) 乡村 位于河流沿岸,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4)D
    【分析】本题以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布图和三星堆遗址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道试题,涉及四大古文明发源地分布的共同特征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四大古文明发源地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沿河或沿海地区;南半球和大西洋分布少。
    (2)图示为两河流域的村庄建筑,属于西亚地区。读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图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建筑墙壁厚、窗户小,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墙壁厚是为 了隔热,减少太阳热能通过传导进入室内;窗户小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干热空气和风沙进入屋内。
    (3)聚落的两种形式是乡村和城市。考古显示,我国三星堆古遗址有作坊区、宫殿区、宗教祭祀区等,文化繁荣,是等级较高的聚落,其属于乡村聚落,其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是:位于河流沿岸,地形平坦,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4)对于古文明留下的众多世界遗产,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是加强研究、修葺和保护相结合,故D正确。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有很高的研究价值,A错误;禁止参观和全面予以翻新都是不正确做法,排除BC,故选D。易错点1
    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形状
    易错点2
    “横纬竖经”,纬线表示东西方向,经线表示南北方向
    易错点3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西经的分界线是0°经线和180°经线。
    易错点4
    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而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易错点5
    昼夜长短与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
    易错点6
    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的内容越详细。
    易错点7
    地图上确定方向的原则:一般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时,才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确定方向。
    重难点8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和山脊的判读,“凸高为谷,凸低为脊”,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中。
    易错点9
    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广(不等于跨经度最广)。
    易错点10
    七大洲中,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易错点11
    四大洋中,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易错点12
    太平洋板块中没有大陆,全是海洋;印度洋板块包含了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
    易错点13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易错点14
    热带草原气候是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特征是分旱雨两季,季节差异更大。
    易错点15
    判读气候类型的方法:以温定球(看气温最高的月份定南北半球),以温定带(看最低气温定纬度带),以水定型(看降水分布定气候类型)
    易错点16
    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都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两种气候类型的降水时间不同。地中海属于冬季多雨型,而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夏季多雨型。
    易错点17
    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并不等同于人口数量,只有自然增长率为正数,人口数量增长;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负增长。
    易错点18
    人口密度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人口密度大意味着人口数量绝对的多少。
    易错点19
    世界的语言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适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易错点20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
    易错点21
    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南北对话是在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
    易错点22
    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替便利,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等。聚落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地区。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考题猜想之易错点梳理(22大易错点+52题训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考题猜想之易错点梳理(22大易错点+52题训练)(原卷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同学们借助制作好的地球仪可以.,诗中所描述的位置可能是图中的,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②点所处的半球位置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点专项训练(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点专项训练(湘教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行政区划是省,我国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专题-易错点12 中国的产业(14错3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专题-易错点12 中国的产业(14错3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易错点12中国的产业14错3混原卷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易错点12中国的产业14错3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