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5上 课本背诵知识清单( 素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535475/0-17345742625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5上 课本背诵知识清单( 素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535475/0-17345742625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5上 课本背诵知识清单( 素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535475/0-17345742626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 知识点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5上 课本背诵知识清单( 素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5上 课本背诵知识清单( 素材),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文背诵,词语积累,句子理解,语文要素,阅读技巧,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文背诵
《白鹭》全文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背诵《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落花生》部分
重点段落:第 10 - 15 自然段,父亲的话揭示了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是需要背诵的部分。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二、词语积累
会写“鹭、嫌、喙、黛、嵌、匣、嗜、韵”等生字。
掌握“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生硬、寻常、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孤独、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铿锵”等词语。
三、句子理解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运用比喻,总领全文,突出白鹭的美。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将白鹭在清水田里捕鱼的情景比作一幅画,生动形象。
四、语文要素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例如《白鹭》通过对白鹭外形和生活场景的描绘,抒发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
《落花生》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讲述人生道理。
体会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
从多个方面描写事物的特点,如《白鹭》从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方面描写白鹭。
五、阅读技巧
学会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析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六、写作技巧
学习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尝试从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
例如:在描写一种植物时,可以从外形、生长环境、用途等方面入手。
七、修辞手法
在《白鹭》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鹭的优美和韵味。
排比:“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突出了白鹭外形的完美。
八、写作方法
《白鹭》通过对白鹭外形和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写作中要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如通过描写白鹭来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九、阅读技巧
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十、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班级公约。
例如: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爱护班级环境,不乱扔垃圾。
十一、其他知识点
多音字:如“间”在“间隔”和“挑拨离间”中的不同读音,“差”在“差别”和“出差”中的不同读音等。
形近字、同音字辨析:如“嫌”与“赚”、“晴”与“睛”等,通过对比记忆加深印象。
近义词、反义词:积累并理解如“精巧—精致”、“生硬—柔和”等近义词、反义词,丰富词汇量。
一、课文背诵
《搭石》中描写人们走搭石的段落: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背诵《古诗三首》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二、生字词
要求会写的生字:汛、访、鞋、挽、隔、懒、惰、稳、衡、协、绰
要求会认的生字:谴、绰、汛、挽、间、谴、惰、衡、协、绰
重点词语:汛期、山洪暴发、间隔、唯独、懒惰、平稳、保持、平衡、协调、美感、示意、家常、假如、理所当然、联结
三、句子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含义深刻,搭石不仅是连接道路的石头,更是连接人们心灵的纽带。
四、语文要素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连词成句地读。
带着问题读。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五、阅读技巧
运用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进行阅读练习。
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六、写作技巧
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例如:写一位乐于助人的同学,可以描写他在帮助同学解决难题时的耐心和细心。
七、字词
易错字:“汛”“挽”“衡”“惰”等字的书写。
多音字:“间”(jiān 中间;jiàn 间隔)、“绰”(chuò 绰约;chā 绰起)
重点词语解释:
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协调:配合得适当。
八、课文内容
《搭石》
主旨: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写作特点:借物喻人,以搭石象征乡亲们美好的品质。
《将相和》
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人物形象: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廉颇知错能改、勇于认错。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等,如“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 30 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战的作用: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九、古诗
《示儿》
诗人的遗愿:渴望祖国统一。
情感:深沉的爱国之情。
《题临安邸》
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生活。
《己亥杂诗》
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十、语文要素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阅读时“眼睛看得快”。
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把握课文内容。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五、写作方法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使文章条理清晰。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性格。
一、课文背诵
《猎人海力布》中,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的段落: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二、生字词
要求会写的生字:酬、珍、叮、嘱、塌、焦、誓、谎、延、悔、扶
要求会认的生字:酬、誓、谎、牺
重点词语:猎物、酬谢、珍宝、感激、叮嘱、复活、议论、崩塌、搬家、焦急、发誓、千真万确、谎话、迟延、镇定、后悔、悲痛、震天动地
三、句子理解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表现出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急切心情,他深知时间紧迫,灾难即将来临,而乡亲们却不相信他的话。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这段话展现了海力布在关键时刻的坚定和无私,他为了让乡亲们相信并及时撤离,不惜牺牲自己,将真相和盘托出,最终化为石头,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动容。
四、民间故事的特点
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多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
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富有神奇色彩。比如《猎人海力布》中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海力布说完秘密变成石头等情节。
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牺牲自己,体现了人们对善良、勇敢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五、语文要素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可以变换角色复述,比如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视角来讲这个故事。
可以增加合理的情节复述,比如想象海力布得到宝石的艰难过程,或者乡亲们得知海力布变成石头后的悲痛反应。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六、阅读技巧
快速阅读,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关键信息。在阅读《猎人海力布》时,迅速抓住海力布得到宝石、得知灾难消息、劝乡亲们搬家等关键情节。
注意故事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通过海力布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深入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品质。
七、写作技巧
学习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造性复述,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比如在复述时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故事更吸引人。
练习缩写故事,保留关键情节和主要内容,删减次要部分,做到语言简洁。例如,在缩写《猎人海力布》时,要保留海力布得到宝石、听到灾难消息、劝乡亲们搬家以及最后变成石头等关键情节,而对于一些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等可以适当删减。
一、课文背诵
背诵《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背诵《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背诵《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二、生字词
要求会写的生字:祭、乃、熏、杭、亥、恃、哀、拘
要求会认的生字:喑、擞
重点词语: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殿堂、亭台楼阁、象征、仿照、诗情画意、建筑、漫游、天南海北、饱览、风景名胜、境界、宏伟、奇珍异宝、博物馆、统统、搬运、销毁、罪证、奉命
三、句子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强调了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形象地描绘出圆明园的美丽和宏伟。
四、语文要素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查阅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灭的相关资料,更能深刻体会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五、阅读技巧
收集相关资料,辅助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六、写作技巧
学习列提纲,明确写作思路和重点。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在描写一个地方时,可以先列提纲,确定要介绍的方面,如地理位置、景色特点、历史文化等,然后分段详细叙述,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一、课文背诵
本单元没有明确要求背诵的整篇课文段落,但一些描写精彩、语言优美的句子可以进行积累和熟读,例如:“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二、生字词
要求会写的生字: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
易错字:“鼠”字的笔顺,“玲珑”的书写,“勉”字的结构。
要求会认的生字:驯、矫、杈、藓、锥、狭、勉
读音易错字:“驯”读“xùn”,不读“xún”;“矫”读“jiǎ”,不读“jiā”。
重点词语:松鼠、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歇凉、追逐、警觉、触动、光滑、狭窄、勉强、脱落、梳理
词语理解:“驯良”指和顺善良;“矫健”指强壮有力。
三、句子理解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此句通过对松鼠外貌细致的描写,如“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松鼠的可爱模样,让人仿佛能看到一只活泼漂亮的松鼠出现在眼前。
“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运用生动的拟人手法,把松鼠横渡溪流的行为写得极具智慧和趣味,突出了松鼠的聪明机灵。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这段话写出了松鼠为过冬提前储备食物的习性,表现出松鼠的勤劳和有备无患。
四、说明方法
打比方:“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将松鼠比作飞鸟,形象地说明了松鼠在高处活动的习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伞,生动地展现了尾巴的形状和作用。
作比较:“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通过与黄鼠狼叫声的比较,突出松鼠叫声响亮且尖锐的特点。
比如:“松鼠的体型比兔子小很多。”通过与兔子的体型对比,让人直观感受到松鼠的大小。
列数字:“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用具体的数字“三四个”说明松鼠的繁殖情况,准确清晰。
举例:“松鼠的寿命一般在 5 到 10 年之间。”用数字明确了松鼠的大致寿命范围。
五、语文要素
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能识别说明方法,还要体会其对说明事物特点的作用,比如使事物更形象、更具体、更准确等。
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写作时,要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晰。
六、阅读技巧
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能准确识别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注意抓住关键词,如“像”“比如”“比”“通常”等,往往能帮助我们判断说明方法。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等)、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等)。
七、写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比如介绍一种电器,可以用列数字说明其尺寸大小、功率等;用打比方形容其外观形状;用作比较突出其性能优势。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如空间顺序(介绍房间布局)、时间顺序(介绍植物生长过程)、逻辑顺序(介绍科技产品的功能)等。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例如:介绍一种水果,可以先从外观(形状、颜色、大小)写起,再介绍其口感(甜、酸、多汁)、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运用打比方(“苹果红彤彤的,像小朋友红扑扑的脸蛋。”)、列数字(“这种水果一般直径约 5 厘米。”)等说明方法。
一、课文背诵
背诵《慈母情深》中描写母亲工作环境恶劣的段落: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二、生字词
要求会写的生字:辞、抑、碌、吊、噪、脊、竟、龟、哇、忍、酸、权、蚕、考、疼、席、糖、屑、启、迪、钉、陪、毕、暑、煮、枕
易错字:“抑”右边是“卬”,不要写成“卯”;“脊”上面部分先写两边再写中间。
要求会认的生字:魄、颓、纫、褐、惫、耽、兜、茧、栈、冤、枉、惚、跷、僻、嫁、缴
读音易错字:“魄”读“pò”,“纫”读“rèn”,“耽”读“dān”。
重点词语:连续、广播、铁路、辞退、挣钱、压抑、潮湿、忙碌、阴暗、酷暑、炎夏、噪声、瘦弱、脊背、口罩、龟裂、忍心、数落、权利、报考、庙会、彩排、糖果、纸屑、启迪、毕业、寄宿、路费、轮换、意识、领略、满天星斗、恍恍惚惚
词语理解:“龟裂”指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恍恍惚惚”形容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的样子。
三、句子理解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四个“立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工作的忙碌和辛苦,节奏紧凑,增强了语势,突出了母亲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
例如:“他一进家门,立刻放下书包,立刻拿出作业,立刻开始写,立刻全神贯注起来。”通过这样的句子,能够更强烈地表现出人物的急切和专注。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这句话体现了“我”在看到母亲辛苦工作后的内心触动和成长。“瘦小”一词与母亲的坚强形成对比,更凸显了母亲的不易。“我”的心理变化表明“我”开始懂得体谅母亲,有了责任感。
再比如:“那一刻我第一次明白,父亲的背原来是那么驼!那一刻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应该为家庭承担更多。”这样的句子能进一步加深对类似情感的表达。
四、语文要素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例如在《父爱之舟》中,通过对小渔船等细节的描写,体会到深沉的父爱。文中父亲带“我”报考学校、缝补棉被等场景,展现了父爱的细腻与深沉。
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父母对“我”的诗的不同评价,以及“我”后来的感悟,都在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着复杂而真挚的情感。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理解课文情感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体验,清晰、准确地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看法和感受。比如可以谈谈父母的爱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或者如何珍惜这份爱等。
五、阅读技巧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例如在《慈母情深》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一动作描写,表现出母亲的贫穷和对钱的珍惜。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经历,更好地体会文中父母之爱的深沉和伟大。
六、写作技巧
学会通过描写场景和细节来表达情感,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比如写母亲做家务的场景,可以描写母亲额头的汗珠、微微弯曲的背影等细节,传递对母亲的敬爱。
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时,要做到真实、具体、有条理。可以先描述事件或场景,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最后阐述自己的看法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例如: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可以描写母亲为自己做饭的场景,以及母亲脸上的汗水、关切的眼神等细节,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比如:“母亲在厨房中忙碌着,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却顾不上擦一擦。她专注地盯着锅里的菜,那关切的眼神仿佛在说,一定要让孩子吃得满意。” 接着可以写道:“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明白,这就是母爱的体现,它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最后总结:“我会永远珍惜这份母爱,努力回报母亲的付出。”
一、课文背诵
背诵《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将静态的明月和动态的清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通过描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景象,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忧愁。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叠用,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环境的恶劣,反映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二、生字词
要求会写的生字:孙、泊、愁、寺、榆、畔、聒
易错字:“泊”注意右边是“白”;“榆”右边是“俞”;“聒”注意读音和写法。
要求会认的生字:暝、浣、窠、榆、畔、更、聒
读音易错字:“暝”读“míng”;“窠”读“kē”;“更”在“风一更,雪一更”中读“gēng”。
重点词语:黎明、红晕、漆黑、萤火虫、大雁、夜幕、降临、愈发、心旷神怡、炭火、火盆、走廊、闲逸、未免
词语理解:“心旷神怡”指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闲逸”指清闲舒适。
三、句子理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明月透过松林洒下的斑驳光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的宁静画面,体现出山居生活的清幽。这是典型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例如:“繁星点点挂夜空,微风轻拂树叶摇。”也是通过静态的繁星和动态的树叶摇动,营造出一种美妙的氛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景象,烘托出诗人的羁旅之愁。其中月落、霜满天是静态的环境描写,乌啼、渔火闪烁则是动态的,动静交织,增强了愁绪的感染力。
再比如:“夕阳西下炊烟起,牧童晚归歌声悠。”以静态的夕阳和炊烟,搭配动态的牧童和歌声,展现出乡村傍晚的情景。
四、语文要素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例如《鸟的天堂》中,对大榕树静态的描写,“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展现出它的茂盛和生机;对鸟活动的动态描写,“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表现出鸟的欢快和自由。
像《四季之美》中,春天黎明的色彩变化,夏天夜晚的萤火虫飞舞,秋天黄昏的归鸦和大雁,冬天早晨的炭火和火盆,都有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展现了四季景色的独特之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比如在描写日出时,从天空颜色的逐渐变亮,到太阳慢慢升起的过程,展现出日出这一景象的动态变化之美。
五、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能够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比如通过感受静态描写所营造的宁静、稳定的氛围,以及动态描写带来的活泼、生动的感觉,深入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关注描写景物变化的语句,感受其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注意作者是如何通过时间顺序、空间转换或者事物的发展过程来展现景物变化的,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题。
六、写作技巧
尝试在写作中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使景物描写更生动。比如写校园,可以先静态描写教学楼的庄严,再动态描写同学们在操场上的活跃场景。
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变化,展现出景物的特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如从清晨到黄昏;或者按照空间顺序,如从远处到近处等,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景物的变化过程。
例如,描写公园的景色,可以先静态描写湖水的平静、树木的挺拔,再动态描写鸟儿的飞翔、人们的活动。比如:“平静的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挺拔的树木。忽然,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鸟儿也从树林中飞出,欢快地在空中翱翔。湖边的草地上,人们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在尽情地嬉戏,为这宁静的公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一、课文背诵
背诵《古人谈读书》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人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强调了要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诫我们对待知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则指出了学习要默默记住所学知识,不满足于已有的学问,并且耐心教导他人。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这里阐述了读书的方法,强调读书时心、眼、口都要到位,其中用心最为关键。只有用心专注,才能真正记住和理解书中的内容。
背诵《观书有感》(其一)(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借助形象的比喻,将半亩方塘比作一面镜子,天光云影在水中闪耀浮动。然后以池塘之水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比喻人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内心和头脑保持清醒和灵活。
二、生字词
要求会写的生字:舅、津、斩、限、凯、葛、述、贾、衰、刊、琐、朴、篇、某
易错字:“舅”上部的笔画要写清楚;“衰”中间部分不要多写一横;“刊”注意与“刑”区分。
要求会认的生字:诲、谓、诵、岂、恒、窥、皆、缺、矣
读音易错字:“诲”读“huì”;“窥”读“kuī”;“矣”读“yǐ”。
重点词语:津津有味、豪杰、无限、消遣、烦琐、堆砌、质朴、篇章、某年
词语理解:“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消遣”指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
三、句子理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强调了对待知识要诚实的态度。
例如:在学习中,当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勇敢承认自己的不懂,而不是不懂装懂,这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以池塘要不断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心灵的澄明。
再比如:一个人的思想要保持活跃和进步,就需要不断接受新的观念和知识,就像池塘需要活水一样。
四、语文要素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例如阅读时能提取关键语句,概括主要内容。在阅读论述性文章时,要抓住作者的观点和论据;阅读叙事性文章时,要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像在《忆读书》中,通过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悟,把握文章的主旨。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写作时要明确主题,将相关内容合理分段,每段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使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五、阅读技巧
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等方法,快速梳理文章中的信息。例如圈出关键词语、画出重点句子等。
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准确把握内容要点。可以通过制作图表、写提纲等方式来帮助整理。
六、写作技巧
在写作时,能够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合理分段,使文章结构清晰。比如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进行分段。
明确写作重点,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重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写一篇关于“我的爱好”的文章,如果爱好是读书,可以详细描述自己读某一本特别喜欢的书的经历和感受,突出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6上 阅读知识点汇总 (素材),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热门考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3上 知识清单 (素材),共48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2上预习必备知识点汇总 (素材),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物品质概括填空,名言警句,古诗积累,四字词语,短语积累,课文说明的道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