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竹篙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竹篙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厘米( )
A. 已知铅笔的长度约为18
B. 教室宽约为60
C. 小明的身高为1.68
D.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
【答案】A
【解析】
【详解】A.日常生活中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18cm,故A符合题意;
B.教室宽约为6m=60dm,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的门框大约2m高,中学生的身高比门框略低,则小明的身高约为1.68m,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指甲盖的宽度约1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略小于指甲盖的宽度,大约为9m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 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C.加油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战机和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是运动的.AC不符合题意.
B.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加油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战机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D. 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D符合题意.
3. 下列工具测量工具及其作用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温度B. 电流表——面积
C. 秒表—— 时间D. 刻度尺——长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测量工具及其作用可知,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仪器,秒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刻度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仪器。故B错误,符合题意;A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 237.2m=237.2×100=23720cmB. 237.2m=237.2m×100=23720cm
C. 237.2m=237.2×100cm=23720cmD. 237.2m=237.2m×100cm=23720cm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1m=100cm,且换算的是单位,m换成cm后,m就不能再写上去了,所以有
237.2m=237.2×100cm=23720cm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如图所示,用有一定厚度的不透明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B正确;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6. 用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 )
A. 238.0毫米B. 23.8厘米C. 237.90毫米D. 2.38分米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答:A. 238.0mm,“8”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分度值为1mm.符合题意;
B. 23.8cm,“3”对应的单位是cm,所以分度值为1cm.不符合题意;C. 237.90mm,“9”对应的单位是0.1mm,所以分度值为0.1mm.不符合题意;D. 2.38dm,“3”对应的单位是cm,所以分度值为1cm.不符合题意.
点睛:同一把刻度尺的准确程度一定,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7. 某中学处于商业繁华地段,门口正对交通主干道,有时噪声会随风飘入教室,影响上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下面四位同学的方法最简易可行的是( )
A. 小红认为同学们可以戴上耳塞,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 小强认为上课时可以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小伟认为可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小睿认可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上课时戴上耳机,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声,但不能听老师讲课,故A不符合题意;
B.上课时关闭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简单可行,故B符合题意;
C.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不符合实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
B. 测量时可以做到零误差
C. 测量过程中如果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 测量中的误差大多是由测量时粗心造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所以A正确;
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做到零误差,所以B错误;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所以C错误;
D.再细心的测量也同样会有误差产生,粗心还有可能造成测量错误,所以D错误。
故选A。
9. 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 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掌握物质结构,据此分析.
【详解】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故ACD正确,B错误.故选B.
10.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雪花飘飘B. 桂花飘香C. 柳枝摇曳D. 尘土飞扬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雪花、柳枝和尘土都是看得见的,“雪花飘飘”“柳枝摇曳”和“尘土飞扬”这都是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
B.“桂花飘香”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超声波不能被人听见,所以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一定越大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响度是由物体的振幅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12.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一定越大
C.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它取决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及时间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 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 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说明音叉在振动,用到了转换法,故D正确。
故选D。
14. 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的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音调相同B. 甲乙响度相同
C. 乙丙音调相同D. 丙丁音色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声音的波形图中波的疏密程度表示音调,高度表示响度的大小,形状则表示该声音的音色,由图可知甲乙疏密程度相同,则音调相同,乙丙高度相同,则响度相同,甲乙丙和丁的形状不同,故音色不同,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对于这段路程中甲、乙两同学步行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的速度较大B. 乙同学的速度较大
C. 甲乙两位同学的速度相等D. 无法比较两位同学的速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像可知,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直线,则两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较大,根据可知,甲同学的速度较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6. 如图所示的秒表,表中所显示的时间为________。
【答案】110s
【解析】
【详解】小表盘中的时间是1min,又因为已经过了半格,大表盘中应是读大于30s的刻度,由图可知大表盘分度值为0.1s,故其读数为50s,则表中所显示的时间为
17.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图 ___________,所测得的铅笔的长度为 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丙 ②. 3.60cm
【解析】
【详解】[1][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刻度线一侧要沿着且紧贴被测物体,且从零刻度线或其他整数刻度线开始,图丙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60 cm对齐,物体的长度为L=3.60cm。
18. 如图,8月6日晚,巴黎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全红婵登场第一跳就点燃全场!完美入水再现水花消失术!在全红婵入水过程中,以全红婵为参照物,跳台是___________的,以看台为参照物,跳台是___________的。(均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 ①. 运动 ②. 静止
【解析】
【详解】[1]在全红婵入水过程中,以全红婵为参照物,跳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2]以看台为参照物,跳台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
19. 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 _________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他增大声音的 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①. 音色 ②. 响度
【解析】
【详解】[1] 因为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2] 响度指是声音的大小,所以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是增大声音的响度.
20.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大桥全长3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如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时间是____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______为参照物。”
【答案】 ①. 0.5 ②. 汽车或路灯
【解析】
【详解】[1]所需时间
[2]若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路灯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小明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
21.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经过的路线是直线,且速度保持不变,则物体做___________运动。
【答案】 ①. 位置 ②. 运动快慢 ③. 匀速直线
【解析】
【详解】[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
[2]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物体运动的路径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变,也不可能变大或者变小,经过的路线是直线,且速度保持不变,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2. 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果这时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车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超速。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从此处到达西大桥至少需要___________min。
【答案】 ①. 没有 ②. 24
【解析】
【详解】[1]标志牌上的“40”,表示在该段路程中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汽车的速度是
10m/s=36km/h<40km/h
该车没有超速。
[2]由得,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从此处到达西大桥至少需要的时间
23. 如图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_____;甲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
【答案】 ①. 甲 ②. 30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甲的速度不变,大小为15m/s,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甲。
[2]由可得,甲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
24. 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______ (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______vB(选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