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锦江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锦江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锦江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锦江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锦江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锦江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诗歌赏析,名著及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坍塌(tān) 灵机一动(líng)
    B. 热忱(chén) 倜傥(tǎng) 花团锦簇(cù)
    C. 澄清(chéng) 侍弄(sì) 参差不齐(cēn)
    D. 蜷伏(quán) 怂恿(sǒng) 神采奕奕(y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
    C.侍弄(sì)——shì;
    故选C。
    2. 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情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B. 泥捏的小家伙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C. 植树的牧羊人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捡了出去。
    D.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嬉嬉在风中摇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温情——温睛;
    C.捡——拣;
    D.笑嬉嬉——笑嘻嘻;
    故选B。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掀起了一股科幻浪潮。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幻作家各得其所,发表了一批广受欢迎的科幻作品,不同类型的科幻题材影视剧参差不齐。小嘉认为这些作品花团锦簇,很有特色,小祥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A. 各得其所B. 参差不齐C. 花团锦簇D. 随声附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
    A.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本句子的主语应该是“作家”,故使用“各得其所”多余;
    B.参差不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用来形容作品的水平不一,使用正确;
    C.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的景象。不能用于作品,属于用错对象;
    D.随声附和:形容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褒贬不当。
    故选B。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学校宣布我们班获得运动会冠军时,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B. 公共阅读空间只有提升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效能,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
    C. 嘉祥锦江中学战队参与未来之城项目,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及最佳城市模型奖。
    D. 通过观看“非遗”儿童剧《苏东坡》,让观众对“巴蜀自古出文宗”的评价深刻有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成分多余,去掉“是颇难以形容的”;
    B.“提升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效能”搭配不当,改为: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
    D.成分残缺,去掉“通过”;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5. 阅读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灌溉
    B. 国人道之 道:讲述
    C. 因往晓之 晓:通晓
    D.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宋之丁氏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 闻之于宋君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 家无井而出溉汲 人不知而不愠
    D. 奈何忧其坏 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A. 如果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每天都在天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B. 你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每天都在天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C. 你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中行走、休息,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奈何?
    D. 如果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每天都在天中行走,休息,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奈何?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寓言内容浅显,但都有深刻的道理。甲文告诉我们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乙文告诉我们不要有毫无根据的担忧。
    B. 两则寓言叙事简短,但都有完整的情节。甲文记叙了谣言从产生、传播到终止的过程,乙文叙述了杞人从忧心忡忡到舍然大喜的经过。
    C. 两则寓言语言简练,但都有生动的描写。甲文主要采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乙文主要采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D. 两则寓言故事短小,但都有深远的影响。甲文衍生的成语是“以讹传讹”,乙文是“杞人忧天”。
    【答案】(1)C (2)A (3)B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C.句意:就前去劝慰他。晓:开导。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助词,的;
    B.介词,给/介词,;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D.代词,它/代词,其中的;
    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重点的词有“若(你)”“行止(活动)”“终日(整天)”“奈何(为什么)”“崩坠(塌下来)”等。
    故选B。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两篇文章都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这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丁家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啊。”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听到。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身没有安全居住的地方,乃至于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前去劝慰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当真是气体积聚的,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
    劝慰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的,只不过是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对人有所伤害。”
    那个人又说:“那地塌陷下去怎么办?”
    劝慰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面八方的空虚之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思想包袱,非常高兴;劝慰他的人也如释重负,非常高兴。
    三、默写(6分)
    6. 默写。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①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③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请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刘禹锡的《秋词》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回乐烽前沙似雪 ②. 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 归雁洛阳边 ④.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本题注意“烽”“躁”“雁”“郎”“寂寥”“鹤”“霄”等词语正确书写。还要注意(2)题要求,只要默写其中一首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秋天
    李娟
    ①树林里地势倾斜,低处东一个西一个到处泊着大大小小的池塘。池塘里水很清,不是很深。里面鱼很多,但都是那种细细碎碎、永远也长不大的小鱼苗子,一群一群精灵一样整齐而迅疾地掠过,又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全部倏然静止,历历清晰地排列在一处。
    ②水边一簇一簇生着漂亮的水草。这种水草没有旁逸斜出的枝子,一束束纤细地、整齐干净地扎在水中。
    ③漂浮在水面的落叶,就好像静止在空气中央一样,还在水底投下了清晰的阴影,阴影四周泛着亮光。
    ④我发现,水一旦停止下来,就会——怎么说呢,似乎就会很“轻”了,没有分量似的……
    ⑤静下来的水,干净透明。干净得连水面的倒影都没有,只有投向水底的阴影。水底的草,又深又密,鲜艳碧绿,不蒙灰尘。
    ⑥而流动的水——比如离这池塘几十步远的那条大河,喀依尔特河,携着力量,闪耀着明亮的湛蓝,一注一注地翻涌着,日夜不息地奔流。
    ⑦在一些阴天里,这条河看起来似乎流淌得柔缓一些,颜色看起来也更深更厚重了。到了冬天,这条激情的河则会猛地安静下来,波涛翻滚的水面被平平整整地铺上了冰,积着厚厚的雪。
    ⑧在冬天,在大桥的第一个桥墩下,被凿开了一个一个大窟窿。清澈的河水冒着浓重的白色水汽,一波一波往上涌。我们都在那里挑水,远远近近的牛们,也稀稀落落排成长长的队,一只一只通过狭窄的雪道向那里走去。那是冬天里唯一能找到水的地方。
    ⑨不过现在是秋天。牛羊散在河边,细心地啃食草地。河岸边收割过的麦茬地泛着整齐的金黄,地势起伏动荡。有一块地正在被焚烧,青烟缭绕,烟气荡过来,闻起来是干燥的香气。我穿过烟雾走进麦茬地,啄木鸟“夺、夺、夺”的敲击声在高处回荡。
    ⑩在金光灿烂的麦茬地里,一棵高大庄严的西伯利亚云杉笔直地站在秋天的正中央。只有它还葱茏碧绿地停留在夏季之中。大地金黄,远山的山巅已堆起了银白的积雪。
    (有删改)
    (1)在作者笔下,秋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秋天的水,很清,很美。水里有鱼,①__________,水面有落叶;静下来的水,②_________;③_________,有力、湛蓝。麦茬地里的云杉,站在秋天的正中央。
    (2)批注是读书常用的方法,请从修辞的角度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做批注。
    (3)作者李娟长期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少数民族地区,她的散文多有对当地生活的原生态文学记录。你认为本文归入以下哪个专题最恰当?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A.地貌气候 B.民俗风情 C.民族融合
    【答案】(1) ①. 水边有水草 ②. 干净透明 ③. 流动的水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鱼苗比作了精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儿不同的姿态,时而动,时而静,体现出鱼儿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3)A。本篇文章写了阿勒泰的美丽风景,阿勒泰的美景都是自然的,不受人侵扰的。而作者内心正是向往着这样一种安闲自适的生活,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表面是在赞美阿勒泰的美丽风景,实则体现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向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第一空:根据第②段中的“水边一簇一簇生着漂亮的水草”可得:水边有水草。
    第二空:根据第⑤段中的“静下来的水,干净透明”可得:干净透明。
    第三空:根据第⑥段中的“而流动的水——比如离这池塘几十步远的那条大河,喀依尔特河,携着力量,闪耀着明亮的湛蓝”可得:流动的水。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文中第①段画波浪线“里面鱼很多,但都是那种细细碎碎、永远也长不大的小鱼苗子,一群一群精灵一样整齐而迅疾地掠过,又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全部倏然静止,历历清晰地排列在一处”可知,这句话中“一群一群精灵一样整齐而迅疾地掠,又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鱼苗比作了精灵,又将它们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鱼时而迅疾、时而静止的情态;表现出小鱼的灵动、活泼、生命力旺盛,表达了作者对此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和拓展探究。通读文章可知,这篇文章写了阿勒泰的美丽风景以及人们的活动,但是并未提到“民族融合”,所以,本题围绕“地貌气候”、“民俗风情”谈论,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A.地貌气候;根据第①段“树林里地势倾斜,低处东一个西一个到处泊着大大小小池塘。池塘里水很清,不是很深”、第②段“水边一簇一簇生着漂亮的水草。这种水草没有旁逸斜出的枝子,一束束纤细地、整齐干净地扎在水中”、第③段“漂浮在水面的落叶,就好像静止在空气中央一样,还在水底投下了清晰的阴影,阴影四周泛着亮光”、第⑦段“到了冬天,这条激情的河则会猛地安静下来,波涛翻滚的水面被平平整整地铺上了冰,积着厚厚的雪”、第⑨段“牛羊散在河边,细心地啃食草地。河岸边收割过的麦茬地泛着整齐的金黄,地势起伏动荡”、第⑩段“在金光灿烂的麦茬地里,一棵高大庄严的西伯利亚云杉笔直地站在秋天的正中央。只有它还葱茏碧绿地停留在夏季之中。大地金黄,远山的山巅已堆起了银白的积雪”等内容可知,这篇文章写了阿勒泰的美丽风景,表现出阿勒泰的美景都是自然的,不受人侵扰的。而作者内心正是向往着这样一种安闲自适的生活,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即使生活清苦,也要跟随自己内心深处的对美的追求;所以综上所述,本文归入“地貌气候”更为恰当。
    五、作文(60分)
    8. 凝望着北海盛开的菊花,史铁生终于懂得了妈妈说的“好好活”;再想起那次悬崖脱险,莫顿.亨特终于懂得了达到目标需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起雨中的荷叶与莲花,冰心终于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懂得,是一次次的内心顿悟,也是一次次的自我重塑。 生活的道路上点点滴滴的酸甜苦辣,让我们慢慢懂得,不断成长。
    请以“懂得”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例文:
    懂得
    时光匆匆将我推进初中生涯,面对全然陌生的一切,我好似一只迷路的骏马,在大雾弥漫的故森林中狂奔穿梭,直至筋疲力尽,也依旧逃不出这幽绿的深渊。
    当我高谈伟大理想与追求时,周遭质疑的声音封了我的嘴,那嘲笑的目光令我感到悲哀。我慌张的四处盼望,却看见一个个灰暗的灵魂游荡在我的身边,一模一样的麻木与毫无个性。我对着他们抓狂,能看见的却只有我自己。在这,我是失语者,亦是盲人。
    忽然明白,这已经不是我从前的世界了,我的初中梦,猝不及防的醒了。于是我低下头,蜷缩在角落中,将自己置于一片空旷和宁静,渐渐地,我的心脏不再起舞。
    一片朦胧中,有一个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终于一簇耀眼的光芒穿过大雾,洒在我僵硬的身躯,一股暖意融化了结冰的心。
    他说:“跟自己节奏走,听自己的心,看梦想的影子,那就是你。不需要刻意逼自己接受别人的任何东西,你就是你。”霎时间,眼前一片光亮,我猛地惊醒,原来压垮我的,是我自己。他是我的小学班主任,扶着我一步一步从全级倒数爬到年级前十。他曾成就了我的奇迹,今天,他又替我清理了内心的荆棘,梦想的大道再次为我敞开。
    “你是个怀旧的人,不要因为怀念曾经的同学和环境,就不再前行,你要一直努力下去。”她是我初一初二的班主任,曾陪我走过青春中最狂傲的岁月。无需多言,她懂我的沉默。一语道尽我的心酸,又教会我,朝前看,迈步走。
    当我的热烈得不到回应,当寒流一阵阵袭来,当我撑不住倒下之际,脑海中就会浮现他们的身影。我知道,这个世界,有他们在关心我,他们懂我。于是,我一次又一次重新站起,因为我明白,随着那束光,我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
    懂得,是你无需多言,她就能直击你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区域,且以无比温柔的暖流包容你的伤痛,安抚你慌乱害怕的内心。
    被懂得,是精神的共鸣,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的话,有人听,我的心,有人懂。
    感谢你们在我生命中出现,这是我一生的幸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分析引导语,其中的关键语句是“懂得,是一次次的内心顿悟,也是一次次的自我重塑。 生活的道路上点点滴滴的酸甜苦辣,让我们慢慢懂得,不断成长”,强调了“懂得”对于生命,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与自然、与人的接触,我们不断汲取成长必需的养料。“懂得”是一个过程,懂得也有具体的指向,即懂得了什么。适合创作一篇记叙文,通过自己从不懂到懂得的过程,表达自己对于成长的某种感悟,以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
    选材构思: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懂得的过程。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懂得了亲情的可贵;与朋友交往,我们懂得了友谊的重要;在学校学习,我们懂得了知识的意义;走进自然,我们懂得了四季的美好……写作时,应用具体的事件来向读者呈现自己懂得的过程,以议论或抒情来表达自己懂得的具体的内容,点明这个过程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
    六、诗歌赏析(4分)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唐珙
    西风吹( )洞庭波,一夜湘君①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释】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
    (1)诗中括号处填入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做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起 B.乱 C.老
    我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写景萧瑟,后两句记梦美好,二者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1) ①. C ②. “老”是衰老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一片渺渺茫茫的景象。隐含着诗人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与后面的“白发”相呼应。
    (2)不矛盾。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从反面衬托出诗人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后一句“一夜湘君白发多”意思是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用“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
    一、二两句,诗人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两句写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表达出悲秋之情、迟暮之感、衰颓之意。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
    三、四句写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像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七、文言文阅读(12分)
    10. 阅读回答问题。
    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③,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②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文中指射鸟。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数:列举
    B.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故:故意
    C. 数烛邹罪已毕 毕:完,尽
    D. 勿杀,寡人闻命矣 命:命令
    (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是罪三也。
    (3)本文的题目是“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这样劝告方式有何好处?
    【答案】(1)B (2)①齐景公喜欢捕鸟,派烛邹管理那些鸟。②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3)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三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B.有误,句意:使得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而要杀人。故:缘故,原因。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好,喜欢;使,让;亡,逃跑。
    ②重点词:闻,听说;是,这。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烛邹!汝为吾群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的意思: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让我们的国君因为鸟的原因而杀人,是第二条罪;让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从以上可知晏子先列出烛邹的3条罪,使齐景公意识到杀烛邹,会造成重鸟轻人的影响,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晏子以烛邹陷国君于不义为借口,委婉指出了国君的错误。由此可以看出晏子的机智和巧妙的劝谏艺术。
    【点睛】参考译文:
    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但鸟跑掉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责备之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好的。”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为我们君王养鸟的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状列完了,请杀了他。”齐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教导了。”
    八、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1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习题。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
    在“三借芭蕉扇”这一情节中,孙悟空因 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称罗刹女为嫂嫂;罗刹女因 ___________________而对孙悟空态度恶劣。
    【答案】 ①. 示例:早年与牛魔王是结拜兄弟,牛魔王是大哥,罗刹女是牛魔王的妻子 ②. 孙悟空请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联系《西游记》相关内容可知,因为早年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拜兄弟,牛魔王是大哥,罗刹女是牛魔王的妻子,所以称罗刹女为嫂嫂。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红孩儿要吃唐僧肉掳走唐僧,孙悟空无法对付他的三昧真火,请来了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让他做了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因此罗刹女认为是害了她的儿子红孩儿而对孙悟空态度恶劣。
    12. 北大教授王瑶评价《朝花夕拾》时说:“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请从以下篇目中,任选一篇对其做简要分析。
    A.《二十四孝图》B.《琐记》C.《五猖会》
    【答案】示例一:《二十四孝图》回忆“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此为个人回忆;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此为深刻的社会问题。
    示例二:《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示例三:《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从三个篇目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中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即可。
    示例:《五猖会》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当时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的社会现象。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春天的味道
    周钰姣
    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
    ②春意催人,阳光正好,暖意融融。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在春风中摇摆。清明节这天,我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
    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看。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亏得孩子们眼神好,一眼就能找到。
    ④“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
    ⑤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那无数个清明节的前后,外婆就是这样教我采清明草的啊。
    ⑥“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甜糕。”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收干,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
    ⑦“外婆,哪有清明草啊?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⑧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
    ⑨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色。
    ⑩“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这才是春天的味道啊!”外婆做着示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
    ⑪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外婆牵着我往回走。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粑。
    ⑫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浓。
    ⑬沥出沉淀后的糯米面,就要加入清明草了。除了嫩嫩的茎和叶,清明草的花也是可以食用的。不用额外加水,直接将清明草和糯米面反复揉搓,直到汁水浸出,将糯米面染成葱绿色。不一会儿,外婆的额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赶紧找来毛巾帮她擦拭……
    ⑭然而,在那一个凄冷的秋天里,外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此后的每一个清明节都变得无比感伤,我也再没有吃到清明粑,那段属于外婆的记忆也渐渐被尘封了起来。有一年春天,在早点铺里,竟然看到一个个淡绿色的清明粑挤挤挨挨地躺在蒸笼里,煞是可爱。——然而我终究没有买——这批量生产的糕点里,有各种各样的馅料,但是唯独没有的是外婆的味道。
    ⑮“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稚嫩的声音将我唤回当下。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学着记忆中外婆的手艺做了起来。
    ⑯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粑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
    ⑰“什么味道呀?”我笑着问。
    ⑱儿子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淡淡的甜。”
    ⑲女儿抢过话来:“是春天的味道。”
    ⑳三十年后的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粑,我又想起外婆站在春光里看我吃清明粑的微笑:“小宝,你吃的就是春天的味道呀。”
    ㉑“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
    (有删改)
    (1)文章围绕着“春天的味道”写了哪几件事情?请分点概括。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①春意催人,阳光正好,暖意融融。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在春风中摇摆。
    ②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
    (3)文章第⑤——⑬段回忆了外婆做清明粑的往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
    (4)文中多次提到“春天的味道”。小凌认为这几处虽然都提到“春天的味道”,但是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于是写下了以下批注。请补充所缺内容。
    文中多次写到“春天的味道”,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①指A ___________,如第⑩段外婆提到的“春天的味道”;
    ②指美味的清明粑,如第⑲段中女儿、第⑳段中外婆提到的“春天的味道”;
    ③一语双关,既是指美味的清明粑,又是B _________,如第㉑段我提到的“春天的味道”。
    作者这样写,有以下作用:C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和孩子们摘清明草;“我”和外婆摘清明草;“我”和外婆做清明糕;“我”和孩子们做清明糕。
    (2)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菜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野菜争先恐后生长出来的情形,表现出野菜旺盛的生命力。②运用动作描写,“清洗”“晾干”“切碎”“搬”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外婆做清明杷步骤的繁多,体现出外婆的勤劳能干
    (3)插叙。回忆了外婆带着“我”采摘清明草做清明糕的往事,丰富了文章内容;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对“我”的疼爱;突出了主旨。
    (4) ①. 大自然的味道 ②. 爱的传承 ③. 承载了童年的快乐美好;寄托了“我”对外婆的怀念。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⑧段“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可概括为:外婆教“我”如何辨认清明草;
    根据第⑩段“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可概括为:外婆教“我”如何采摘清明草;
    根据第⑪段“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粑”可概括为:外婆用清明草给我们做清明糕;
    根据第⑯段中的“三十年后的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粑,我又想起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小宝,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呀。’”可概括为:“我”怀念外婆做的清明粑。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
    ①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从句中“唤醒”“争相冒出地面”等词,可知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菜以人的动作和情态。再结合句中“遍地”“争相冒出地面”可以看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野菜充满生机,奋力生长的情态表现出野菜旺盛的生命力。
    ②要求从描写角度赏析。由句中“清洗”“晾干”“切碎”“搬”等动词,可以看出本句运用动作描写,结合句中“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擦干”“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看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外婆做清明粑步骤的繁琐,结合第⑪段“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粑”可知,运用动作描写,体现出外婆的勤劳能干和热爱生活。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插叙及作用。
    根据⑤段“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可知,这一部分是回忆,属于插叙;结合“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可知,交代了外婆带着“我”采摘清明草做清明糕的往事,丰富了文章内容;联系⑳段“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可知,表现了“春天的味道传递”的主题,结合⑭段“‘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稚嫩的声音将我唤回当下。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学着记忆中外婆的手艺做了起来”等可知,同时表现了家庭的和睦温馨。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根据第⑩段“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这才是春天的味道啊!”可知,是一种大自然的味道(清明草的味道);
    根据第㉑段“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可知“我”从外婆身上感受到了母亲般的细腻温暖,“我”又把这种细腻温暖的母爱给予了“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品尝出了其中的味道,因此“春天的味道”是:象征了爱(亲情) 的传承;
    根据第⑤段“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第⑮段“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学着记忆中外婆的手艺做了起来”可知,如何采摘清明草,如何制作清明杷杷,都是“我”童年时候与外婆相处中留下的记忆,因此“春天的味道”是:承载了童年的快乐美好;
    结合第⑥段“小宝,我们去摘清明做杷杷。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收干,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第⑪段“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外婆牵着我往回走。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杷”等,文中多次在“我”带孩子们采摘清明草、制作清明杷的过程中插入对外婆的回忆,再联系第㉑段“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可知“春天的味道”,寄托了“我”对外婆的怀念。
    九、语言运用(12分)
    14. 嘉祥外国语学校一直在努力借助各种社会资源为孩子们搭建认识世界的平台。继“家长进课堂”活动之后,“作家进校园”的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1)下面四个句子的合理顺序是什么?请在下面横线内填出正确的序号。
    ①“名家进校园”的活动,表面上是名家“走进校园”,也是学生从校园“走出去”了解世界的方式,在拓展他们视野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
    ②嘉祥举办的“赴未来之约”夏令营中,也曾邀请了都江堰作家马及时老师来做讲座。
    ③1月8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谭旭东老师,为我校学生带来讲座《写作就是未来》,带领孩子们走进文学的世界。
    ④然而,这并不是我校第一次有作家来我校做交流。早在去年,科技史作家汪有老师就曾带着他的新书《于是一片光明》走进嘉祥。
    正确序号:_________
    (2)“嘉祥电视台”的记者小嘉,采访了谭教授。请根据情景,补充问题。
    小嘉:①____________________
    谭教授:悲剧怎么就不是文学要体现的美呢?文学不是美化生活,它是对生活的再现和表现,生活有不同的层面,当然有悲有喜。
    小嘉: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谭教授:文学是作家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把自己感受到的生活集中化地表达出来,要建立文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让“文学高于生活”,需要对外部世界具有敏感度。作为中学生的你们,要学会“抒情”,跳出校园的圈子,从更广阔的生活中寻找真实而触动人的材料,写出真情实感和真实体验。
    (3)在听了这次讲座后,小嘉对“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并在谭教授送给他的新书上写下了一句话勉励自己。请仿照他写的上句,补写下句,要求语言生动准确。
    上句:读经典,品生活,校内校外皆有动人文章;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③④②①
    (2) ①. 谭教授,您认为悲剧是不是文学要体现的美呢? ②. 您认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3)写真情,悟人性,话内话外都是感人作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③句引入事件,为首句。
    ④句中的“这”指的是③句中的“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谭旭东老师,为我校学生带来讲座《写作就是未来》”,是第二句。
    ②句再次列举事实,证明④句中的“这并不是我校第一次有作家来我校做交流”,是第三句。
    ①句总结活动的意义,为末句。
    故排序为:③④②①。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补齐对话。
    ①根据后面的谭教授的回答“悲剧怎么就不是文学要体现的美呢”可知,提出的问题应是:谭教授,您认为悲剧是不是文学要体现的美呢?
    ②根据后面谭教授的回答“作为中学生的你们,要学会‘抒情’,跳出校园的圈子,从更广阔的生活中寻找真实而触动人的材料,写出真情实感和真实体验”可知,谭教授的回答是中学生如何写出真情实感和真实体验。故可提问题:您认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上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言之成理即可。句式:动词+名词,动词+名词,四字词语+副词+动词+名词。
    示例:写心声,表真情,字里行间都成至善美文。原文:里面鱼很多,但都是那种细细碎碎、永远也长不大的小鱼苗子,一群一群精灵一样整齐而迅疾地掠过,又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全部倏然静止,历历清晰地排列在一处。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武侯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武侯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和名著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青白江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青白江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与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龙泉驿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成都龙泉驿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