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万象新天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万象新天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任务一,任务二,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万象新天学校七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 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 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6分)
学习了七上第一单元课文后,冬冬将自己喜欢的片段摘抄了下来,请你阅读后完成练习。
①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zh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
②济南人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zhá),有了依靠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嚷上一道银边。
③夏天的雨,热烈而又粗犷(ɡuǎnɡ),不像春天的雨,雨滴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骄媚。
④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hé)着。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贮蓄(zhù) 澄清 B.着落(zhá) 嚷上
C.粗犷(ɡuǎnɡ) 骄媚 D.应和(hé) 窠巢
2.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3分)
A.李明没被对手咄咄逼人的气势吓倒,而是沉着应战,赢得比赛。
B.晚会上,他的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唱得栩栩如生,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C.李丽同学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成为“学习标兵”后,他表现更加积极,每节课总是肆无忌惮地举手回答问题。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全国人民能否做到上下齐心,是战胜这场特大灾害的关键。
B. 学校组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C.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了减贫目标。
D.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而且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
为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便于小学毕业生了解初中学习生活,某初中学校组织了“校园开放日”活动,并邀请某作家做读书专题讲座。作为本次活动的学生志愿者,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7 分)
4.任务一:请仿照画线句,完成续写,唤起小学生对初中生活的期待。(3分)
时光将我们的初中生活绘成一幅画卷。展开画卷,每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清晨,每一个挥洒汗水的午后,每一个怀着期待迎接明天的夜晚,又出现在眼前。初中生活鲜艳明亮,绚丽多姿。它活力无限,像早上初升的太阳;它生机盎然, 如山中葱郁的树林;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务二:小记者完成该活动的通讯稿,其中有两个词语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改正。(4分)
2023年9月××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先生莅临历城区××中学,与师生们欢聚一堂共话文学,畅谈读书、写作的诀窍。×××先生对中学生的文学创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想象;二是观察;三是表达能力。在场的师生都拜读过先生的拙著,他们就阅读时间、文学创作和文本解读等问题频频提问,×××先生以他深厚的学识和诙谐幽默的回答赢得了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师生们都期待着×××先生的下一次见教。
改为 ② 改为
二、(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21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②,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绥:安抚,体恤。②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君与家君期日中 期:约定
B.元方入门不顾 顾:环顾
C.久而益敬 益:更加
D.孤往者尝为邺令 尝:曾经
7.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与人期行”与《咏雪》中“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与”意思相同。
B.【甲】文“下车引之”中的“之”与【乙】文“远近称之”中“之”用法相同。
C.【乙】文“异世而出”中的“而”表修饰与“委而去之”中的“而”用法不同。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甲】文中的“尊君”是尊称自己的父亲。
8.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甲】文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知错就改、言而有信的人。
D.【乙】文袁公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元方机智应变,回答巧妙,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9.下列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两处不给分。(2分)
强 者 绥 之 A 以 德 B 弱 者 C 抚 之 以 仁 D 恣 其 所 安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分)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分)
11.【甲】【乙】两文都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请根据【助读资料卡】,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谈谈将它归入《方正》篇的原因。(4分)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2~13 题。(共 7 分)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仲春景象。
B.颔联“连三月”“绝四邻”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了春光无处不在。
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13.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化用了“鱼戏水知春”,请结合颈联赏析“知”字的妙处。(4分)
(三)根据原文默写
14.根据原文默写。(共 8分,每空1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李白)
(2)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客路青山外, 。 (《次北固山下》王湾)
(4)我寄愁心与明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李白)
(5)《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突兀的句子是: , 。
(6)《次北固山下》写游子思乡情深诗句是 , 。
三、(7分)
15.名著阅读。
A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A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1)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_》(篇目名),作者是_______,选段中的A是____________。(3分)
(2)从整部作品看选段所在的篇目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四、(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共 12 分)
【材料一】
①“茶百戏”又称水丹青、分茶,是一种以茶和水为原料,通过注汤和茶勺搅动等物理方法,使茶汤幻变图案的技艺,相当于在茶汤上作画。它始见于唐,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记载道,“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茶百戏”盛行于宋,成为文人之间推崇的一种文化活动,因文人们的推崇而发展到了顶峰,比如,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分茶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宋代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好饮茶的时代,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茶,宋朝社会流行清蒸团茶,于是便衍生一种与其他时代都不同的饮茶方式——点茶,但清代后几近失传。
②“茶百戏”的流程复杂,不仅对制作人的画功有要求,还考验其点茶的基本功。从一块饼茶开始,要经过炙茶——碎茶——碾茶——罗茶——候汤——烫盏——取茶粉——注汤——调膏——再注汤——击拂——分茶等一系列工序。
③制作茶汤悬浮液,需要顺时针用茶匙搅拌茶汤不得少于20分钟,手速要快,作画必须一次性在几分钟内完成,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自己想要的图案,操作不难,但视觉效果特别好。由于“画纸”材质特殊,具有流动性,所以茶汤上的图案会随着泡沫的变化而变化,有着独有的灵动之美,但图案最多可维持15分钟。
④“茶百戏”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料少、方法原始简单。现代咖啡拉花中的奶泡,是通过带有压力的热蒸汽,把空气打进牛奶中形成泡沫,加入咖啡,是两种不同颜色的液体叠加形成的图案。“茶百戏”则类似打鸡蛋、打奶油的方式形成泡沫以增加茶汤的鲜爽口感。
⑤宋代的“茶百戏”能在清如寡水的茶汤上作画,其中的妙处就在于“乳化”作用。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快速击打茶汤,茶汤中便融入大量的空气,从而产生丰富的泡沫。颗粒状的茶粉越细,击打的时间越久,打茶时候粉末分散得就越均匀,乳化得也越充分。
【材料二】
“茶百戏”是悠久的文化艺术,是古人休闲娱乐、待客访友、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载体,在历史上受到皇帝、文人和茶人推崇,实现了对点茶工具、人物的人格化、艺术化,反映了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贵的品格。“茶百戏”采用清水幻变图案的方式表现其独特艺术效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宋代的审美特点。“茶百戏”和一般绘画具有不同风格和表现力,对于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借鉴价值。同时,“茶百戏”作为中华独有的优秀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尊、自信,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
“茶百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茶百戏”我们可以更真切地认知宋代的文化。近年来,章志峰致力于“茶百戏”的研发、传承和传播,希望通过“茶百戏”描绘秀美的武夷山水,也希望更多的人认识“茶百戏”、喜欢“茶百戏”,让这项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伴随着2022年国产剧《梦华录》中“茶百戏”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历史上的“茶百戏”特征,“茶百戏”也越来越受到文化部、央视、新华社等有关部门重视和宣传。
正确传播是非遗“茶百戏”的重要出路。对外宣传“茶百戏”,展现中华民族创造力。“茶百戏”采用气体材料为介质用清水幻变图案的方法为中华独有,展现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对外正确宣传“茶百戏”,有助于增进中国人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尊与自信。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外宣传了“茶百戏”,中国日报、环球日报、中国网、福建发布等都用英文对外宣传了“茶百戏”。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好饮茶的时代。
B.“茶百戏”的流程复杂,不仅对制作人的画功有要求,还考验其点茶的基本功。
C.颗粒状的茶粉越细,击打的时间越短,粉末分散就越均匀,乳化也越充分。
D.《梦华录》中“茶百戏”的表现,让更多人逐渐认识到历史上的“茶百戏”特征。
17.下列对材料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用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的记载来说明“茶百戏”始见于唐。
B.第③段加点词“最多”即最大限度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C.第①段列举陆游等人对“茶百戏”的相关描述,说明“茶百戏”因文人的推崇而发展到顶峰。
D.材料一按时间顺序,先后说明了“茶百戏”在唐、宋、明、清等朝代的不同发展特点。
18.不少人认为“茶百戏”不过是咖啡拉花的翻版,没必要传承,请你结合材料,阐述传承“茶百戏”的意义。(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共19分)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出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
③杨灿灿咬了咬牙,眼中含着泪花,低声地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
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
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艰险,特别是最后一站的边防哨所,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越的“孤岛”。
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坠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危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
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等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地握着小战士皲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
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
⑨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说的美!”
⑩“别混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摄氏度呢!”
⑪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
⑫吃完饭,战士们集合,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做了化妆间。
⑬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上,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
⑭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
⑮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打开……
⑯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
⑰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打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
⑱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
⑲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灿然盛开!
⑳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下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接到消息,自己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
(选自《2019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9.下列有关小说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雪莲花儿开》富有诗意,读来充满美感,文中多次提到“雪莲花开”,蕴涵着一份与风雪搏击,坚强不屈、傲然盛开的精神品质。
B.小说第⑦自然段,写“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皲裂的双手,流下来了热泪”,对小战士双手的描写,暗示了边防哨所环境的恶劣。
C.小说中提到的战士们喜欢的节目《烛光里的妈妈》《我的祖国》流露出战士们的思乡之情、爱国深情以及不能归家的无奈之情。
D.小说第⑬和⑲自然段单独成段,有力表现了战士们当时内心的强烈感受,侧面烘托了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的精彩与不易。
20.小说按照杨灿灿的故事展开情节,请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情节内容。(4分)
杨灿灿第一次到这个海拔400米的雪山哨卡慰问演出,大男孩们拿出“宝贝”招待她⟶
(1) ⟶ 演出队出发时,杨灿灿不听新队长劝告,坚持再次慰问雪山哨卡⟶ (2) 。
21.题目“雪莲花儿开”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文章题目含义。(6分)
22.读者对第⑳段有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删去,也有人认为不能删去。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叙述理由。(6分)
五、(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照片中的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 600 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 20 行)。助读资料卡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这是魏晋名士十分重视的优良品德。它既指坚持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相应礼节,也指实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
万象新天学校七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A( B项,着落(zhuó);B项,娇媚;C项,应和(hè) )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A(B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不能形容歌唱水平。对象有误;C项,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对象有误;D项,肆无忌惮:肆意忘形,毫无顾忌。褒贬不当。)
【评分意见】:本题3分。
3.C(A.两面对一面 B.“目的是为了”,句式 杂糅 D.递进关系前后语序不当,先“在课堂上、教科书中学语文”,再 “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4.示例:深邃广博,像远方无垠的大海
【评分意见】:本题3分。
5.拙著——大作;见教——教诲或指导、指教
【评分意见】:本题4分。
6.B 顾:回头看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D “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A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评分意见】:本题3分。
9.BD
【评分意见】:本题2分。
10.(1)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舍弃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重点字词:贤:贤德;家君:家父;称:称赞;何所:哪里;履行:执行、实践。
【评分意见】:本题6分。
11.(1)面对父亲朋友的责难,元方有礼有据地指出其无礼无信,可见元方的明白事理(懂礼识仪)、勇敢;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无礼失信,“入门不顾”,可见其刚正、直率。
(2)借周公和孔子的例子,暗示袁公和我父亲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谁也没效法谁。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父亲的尊严,不卑不亢;又可见其冷静机敏,实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所以这两者都归入《方正》篇。
【评分意见】:本题4分。
【乙】参考译文:
陈元方(即陈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12.D【解析】本诗没有视听结合的手法。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3.示例:“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鱼以人的情态,生动描绘出鱼在水中嬉戏,仿佛感知到春天已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沉醉山水的轻松愉悦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4分。手法占1分,内容占2分,情感占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
《仲春郊外》是初唐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仲春郊外幽美清净的环境,从反面透露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抒发了诗人归隐山水田园的情怀,全诗的风格淡雅清新,在清淡的景物描写中,不动声色地抒情。格调清新、语句优雅、属对工整、音韵和谐。
14.(1)闻道龙标过五溪 (2)夕阳西下 (3)行舟绿水前(4) 随君直到夜郎西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分意见】:本题8分。
15.(1)父亲的病 鲁迅 陈莲河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示例一:《父亲的病》中,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父亲,表现出她的迷信与愚昧。
示例二:《琐记》中,衍太太怂恿“我们”在冬天吃冰、打旋子以及总怂恿“我”私拿母亲的钱并散播流言,表现出她的虚伪阴险(狡诈、心术不正)。
【评分意见】:本题4分。
16.C 颗粒状的茶粉越细,击打的时间越久,打茶时候粉末分散得就越均匀,乳化得也越充分。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7.D 没有提到明朝。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8.①“茶百戏”有助于真切地认知宋代的文化,反映了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贵的品格;②“茶百戏”可以增强民族自尊自信,传承民族精神;③“茶百戏”展现中国民族的创造力,有助于增进外国人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
【评分意见】:本题6分。
19.C(结合第⑦段“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可知,文中并未体现出不能归家的无奈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0.(1)就在出发的前天,她六岁的儿子刚刚在四川某医院去世
(2)吃完饭,她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地上赤脚跳起古典舞。
【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空2分。
21.“雪莲花儿开”既指杨灿灿优美的舞姿,也指她克制丧子之痛,不顾严寒为边防战士赤脚雪地跳舞的忘我牺牲精神,更指哨卡战士戍边保家、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精神。
【评分意见】本题6分,表层含义2分,深层含义4分。
22. 示例:不能删去。最后一段交代了杨灿灿“眼泡红肿,面色憔悴”的原因,和第一段相呼应;杨灿灿即将转业,依坚持上哨所参加演出,为了让战士们开心,毅然克制丧子之痛,赤脚雪地跳舞,彰显了忘我的牺牲精神,突出小说主题。
【评分意见】本题6分,表态1分,内容1分,主旨2分,作用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万象新天学校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0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1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202411九年级语文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