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面是小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值,其中合理的是( )
    A. 同学的体温为38.5℃是正常的
    B. 某女生正常完成100m短跑测试需要用时12min
    C. 中学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3.6km/h
    D.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dm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38.5℃属于高烧了,故A不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女生正常完成100m短跑,需要用时16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中学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约1m/s,即
    故C符合题意;
    D.乒乓球的标准直径约为40mm,这与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差不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顺利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在飞船靠近空间站的过程中,飞船内的宇航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他自己B. 地球C. 空间站D. 载人飞船
    【答案】D
    【解析】
    【详解】A.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在靠近空间站的过程中,宇航员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飞船靠近空间站的过程中,相对于空间站,宇航员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宇航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宇航员坐在载人飞船上,宇航员相对于载人飞船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 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 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D. 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鼓面的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与敲击鼓面的快慢无关,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的介质和温度有关,与发声体的响度无关,故B错误;
    C.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这一现象说明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4. 如图所示,祖国各地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是新疆的坎儿井,它是一种地下输水工程,可以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
    B. 乙图是张家界天门山,不少网友把天门洞那一束阳光称为“穿越之光”,这是光沿直线传播
    C. 丙图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降低温度可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从而山间云雾缭绕
    D. 丁图是慈利五雷山冬季的雾凇,它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新疆的坎儿井可有效降低水的温度、减小水的表面积、减小空气流动对水蒸发的影响,因此,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天门洞那一束阳光是光沿直线传播时,被洞壁遮挡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山间云雾缭绕,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固体小冰粒,在凝华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前10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
    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
    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s/t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故选C.
    6. 关于光现象与其形成原因,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阳光透过叶间缝隙形成的光斑——平面镜成像
    B. 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C. 镜花水月——光的反射
    D. 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A
    【解析】
    【详解】A.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在地上形成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镜花水月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立竿见影是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被竿遮挡形成的黑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实验室的温度计玻璃泡里装有水银,水银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凝固点为-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前需要甩一甩
    B. 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C. 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达到-52.3℃,此时可以使用该温度计
    D. 使用此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待示数稳定后可以从水中取出再读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体温计因为有缩口的存在,所以使用前需要甩一甩,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缩口,因此使用前不需要甩一甩,故A错误;
    B.液体温度计利用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水银温度计的原理就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故B正确;
    C.水银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凝固点为-39℃,温度低于凝固点,水银会变成固态,-52.3℃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所以水银温度计无法测量低于-39℃的温度,故C错误;
    D.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读数时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不能取出读数,故D错误。
    故选B。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都会产生超声波
    B. 马路旁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C.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D.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
    B.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检测噪声,但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故C正确;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9. 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相关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 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
    B. 冰挂的形成——凝华放热
    C. 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
    D. 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糖汁成型“糖画”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热,故A错误;
    B.冰挂的形成是水由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热,故B错误;
    C.樟脑丸“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吸热,故C正确;
    D.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0. 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方法,在本学期课程有关内容中,下列研究实例对应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转换法
    B. 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知真空不可以传声——科学推理法
    C. 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人们引入了“光线”——类比法
    D. 琴弦的音调与很多因素有关,探究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控制变量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水花的跳动,采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减小,进而推理得知真空不可以传声,由于不能抽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以实验是采用了科学推理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人们引入了“光线”,采用了模型法,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琴弦音调与很多因素有关,探究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
    B. 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
    C 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象可知:乙4min运动的路程是240m,乙的速度v乙===1m/s;甲4min运动的路程是120m,甲的速度v甲====0.5m/s;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A是正确的;甲在0~10min,路程和时间的图象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同学在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是正确的;乙在0~4min,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这段时间内乙运动的速度是1m/s,乙同学4min之后保持静止,所以C是错误的;甲图象和乙图象的交点就是甲和乙的相遇的时刻,此时甲和乙运动的路程都是240m,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C.
    12. 小明同学学习声学知识后想制作隔音房间模型,所以需要从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几种材料中挑选出合适的隔音材料。他准备了音叉和机械闹钟,从中挑选一种做为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来比较这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
    方案一: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
    方案二:让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声源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请你帮他选出最合适的声源和最佳的实验方案( )
    A. 音叉方案一B. 音叉方案二
    C. 机械闹钟方案一D. 机械闹钟方案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所以选择机械闹钟做声源。直接判断声音的响度主观性较强,具有很大误差;将不容易把握的响度大小转换为测量听不见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3. 下面图甲所示,是用秒表记录的某同学跑800m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______s;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如果某一次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度时,四次读数分别是26.13cm、26.10cm、26.12cm、26.62cm,那么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cm。
    【答案】 ① 228.7 ②. -22 ③. 26.12
    【解析】
    【详解】[1]由图甲可知秒表小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指在3 min和4 min之间且过了半格,大盘分度值为0.1 s,指针指在48.7 s处,所以该同学的成绩是3 min48.7 s,即228.7 s。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越往上越小,所以此时温度为零下,即-22℃。
    [3]分析四次测量结果,26.62cm与其它三个值偏差较大,这不是读数误差造成的,而是读数错误,即该数据是错误的。26.62cm这个错误数据应该舍掉,则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14. 澧水河是慈利的母亲河,在距离水面3m处有一只白鹭正优雅的向水面飞近,它在水中的像______(选填“越来越大”、“不变”或“越来越小”)。夜幕来临,当澧水大桥上的灯点亮时,澧水河岸实景与河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映在平静水面中大桥的“倒影”是桥的______(选填“影子”、“实像”或“虚像”)。若澧水大桥下,澧水河的水深5m,桥上一路灯距离平静的水面有12m,但下大雨后,澧水河中的河水上涨了0.5m,此时该路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_m。
    【答案】 ①. 不变 ②. 虚像 ③. 23
    【解析】
    【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白鹭向水面飞近时,白鹭的大小不变,所以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2]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映在平静水面中大桥的“倒影”是桥的虚像。
    [3]因为路灯距水面12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则该路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2m,若河水再上涨0.5m,则路灯距水面的距离为
    12m-0.5m=11.5m
    那么该路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1.5m,则该路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11.5m+11.5m=23m
    15.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小明在实验室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到“势如奔涛”的景象,在A、B两图中,图______描述的是水在沸腾时气泡的情况;如果把酒精灯移开,水不再沸腾,这说明______;将刚停止沸腾的水装入烧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起来,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①. A ②. 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③. 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解析】
    【详解】[1]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2]如果把酒精灯移开,水不再吸热,水不再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3]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
    16. 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这种反射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①. 漫 ②. 遵循
    【解析】
    【详解】[1]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漫反射的缘故;
    [2]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所以这种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实验与作图题(本大题共4小题,20题第(3)问3分,其余每空2分,共计29分)
    17.
    (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固定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此实验说明了______;
    (2)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由所拍摄的照片可知,小球在AD段经过的距离是______cm,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①. 80.0 ②. 1
    【解析】
    【小问1详解】
    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引起空气振动,空气振动会引起纸杯振动,利用平面镜将微小振动放大,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小问2详解】
    [1]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因此小球经过AD段的路程为
    sAD=100.0cm-20.0cm=80.0cm
    [2]小球经过AC段的路程为
    sAC=100.0cm-60.0cm=40.0cm
    小球经过AC段的时间
    tAC=2×0.2s=0.4s
    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18.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加热到第4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______,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
    (3)水浴法加热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本实验和“碘的升华”实验中(如图丙所示),均采用了该种加热方式。对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均是为了受热均匀
    B. 均是为了控制温度
    C. 前者主要为了受热均匀,后者主要为了控制温度
    D. 前者主要为了控制温度,后者主要为了受热均匀
    【答案】(1)固液共存态
    (2) ①. 不变 ②. 80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乙知,该物质在第3min开始熔化,第7 min熔化结束,且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是晶体,所以加热到第4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小问2详解】
    [1]由图像乙可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由实验可得到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80℃时开始熔化,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80℃,同种物质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即该物质的凝固点也为80℃。
    【小问3详解】
    图甲,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图丙,因为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远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所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碘时不仅会升华,还可能熔化并汽化,我们只要降低加热温度,使碘在温度低于熔点时,固态碘仍可变成碘蒸气,所以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温度。故选C。
    19.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并记录,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______;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3)在图中,将纸板略微倾斜,让入射光仍然贴着纸板E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并不在纸板F上,小华认为:当纸板倾斜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并不在同一平面内。你认为小华的观点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答案】(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可逆 (3) ①. 不正确 ②. 光的反射现象中三线一定共面,只是不在纸板所在的平面内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射角的度数总是等于入射角的度数,所以可以得出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AO射到O点,光沿OB方向射出;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路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小问3详解】
    [1][2]由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当纸板倾斜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只是不在纸板所在的平面内,故小华的观点不正确。
    20.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______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
    (3)如下图,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标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______。
    【答案】(1)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点燃蜡烛A,用未点燃的蜡烛B代替蜡烛A,与蜡烛A的像重合,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蜡烛B所在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
    【小问2详解】
    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透过玻璃板同时观察到蜡烛A的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所以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小问3详解】
    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做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连接S′和P点,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S与入射点为入射光线,入射点与P点的连线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四、计算题(22题6分,23题7分,共13分)
    21. 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103m/s,若我国深海探测器某次在海底A处正上方的海面静止时发出信号,静待8秒钟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问:
    (1)利用超声波可测海洋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海底A处的深度是______;
    (3)海底B处比A处高900m,若探测器在海底B处正上方的海面静止时发出信号,则超声波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需要时间为______。
    【答案】(1)信息 (2)6000m
    (3)6.8s
    【解析】
    【小问1详解】
    利用超声波测量海洋深度,即获得海洋的信息,所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小问2详解】
    海底A处正上方的海面静止时发出信号,静待8秒钟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则海底A处的深度
    【小问3详解】
    海底B处比A处高900m,则超声波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需要时间
    22. 如图所示,某一实验室内有一宽度L为2m的跑道,假设有两辆相同的玩具车停在跑道中线处,玩具车的长度L1为0.3m,宽度d为0.2m,前后两车间的间距L0为1.2m。某智能机器人处于C处。如图,A车车头恰好对齐CD连线(CD与跑道垂直)。
    (1)若机器人沿CD通过跑道需要10s,则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为多少?
    (2)若A、B两车速度与机器人速度相同,从图示位置出发向右运动,到两车尾通过CD连线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3)若A、B两车速度均为0.3m/s,从图示位置出发向右运动,同时机器人从C向D运动,试通过计算分析,要使机器人均不与A、B两车碰撞,则机器人运动速度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答案】(1)0.2m/s
    (2)1.5s,
    (3)0.22m/s

    相关试卷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及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与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