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其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16分)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2024年10月11日,山东济南千佛山第41届重阳山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①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泉城济南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千佛山的古老石阶上,山会便悄然拉开序幕。
一踏入北门,人们瞬间会被主山路两旁的美食所吸引。冰糖葫芦的甜蜜、泉水茶汤的醇厚、黄家烤肉的香醇、宗记锅饼的酥脆……每一口都是对“舌尖上的山会”的完美诠释!
拾级而上,②独具济南特色的手工艺展台依次排开,表达着济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应接不暇,人们以大舜、鲁班、秦琼三个人物形象为创意点,创作出了一系列惟妙惟肖的卡通版人物。③每一种艺术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仿佛为各地游客所倾倒。
当然,重阳山会怎么能少得了传统经典项目!在这里,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戏曲粉墨登场,吕剧《喝面叶》《王小赶脚》,京剧《贵妃醉酒》《赤桑镇》《文昭关》……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了让游客能与家中的长辈共同记录这段温馨的时光,④工作人员搭建了古典雅致的背景板,供市民游客拍摄“全家福”。这些美好生活中的平凡瞬间,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千佛山之巅。静谧的山峦,瞬间化作一幅流动的画卷。落日如同画家手中的调色盘,将天空染上绚烂的色彩。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悄然(qiā)B.序幕C.承载(zài)D.记录
2.文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火如荼B.应接不暇C.惟妙惟肖D.粉墨登场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①B.②C.③D.④
4.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保持句意不变。(3分)
这些美好生活中的平凡瞬间,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5.好的文案字字入心,句句有情。请你参考示例,为重阳节设计一则具有节日特色的文案。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示例:
五月初五端午节:片片粽叶,将思念细致包裹;粒粒糯米,把心意满满承载。
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时候,吃月饼是为解馋;长大后,吃月饼是为团圆。
________________重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36分)
(一)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1题。(共21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秀才何岳,号畏斋。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往。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选自《金陵琐事》)
【注释】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
6.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
C.尝教书于宦官家尝:曾经
D.因托以寄往因:因为
7.下列对文中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不为苟得也”与“其人欲分数金为谢”中的“为”,都是“做”的意思。
B.“人皆有之”与“不敢与家人言之”中的“之”,用法相同,都是代词。
C.《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D.“钟”是古代的一种量器。“万钟”在甲文中指代优厚的俸禄。
8.下列对选文内容有关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B.甲文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
C.乙文最后“此其过人也远矣”,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赞扬了何岳的高尚品质。
D.甲文论证严密、气势恢宏。乙文记述人物故事,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形象。
9.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超过两处不得分)(2分)
尝夜行A拾得B银贰百余两C不敢与家人D言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11.乙文中何岳的行为是否符合甲文中提到的“贤者能勿丧耳”?请表明观点,并结合何岳的事迹进行分析。(4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共7分)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①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①篆(zhuàn)烟:盘香的烟缕。
1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竹轩前刚刚开辟的小径上栽了许多篁竹,表现环境的幽雅。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叶声“逐”这一人的动作,写出叶声与烟缕相伴升起的动态美。
C.颈联作者在轩内倦卧看星和对雪吟诗,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写竹,情景俱妙。
D.作者所喜爱的竹轩,四季均有佳趣,尾联作者突出实写了冬日里轩中竹梅相映的优美景致。
13.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4分)
(三)根据原文默写
14.小新学习了九年级上册的古诗文后,提笔写下这段感想,请根据理解补充完整。(共8分,每空1分)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赋予山川明月、江海草木以诗意,一草一木承载了诗人的悲欢喜乐。你可以从“槲叶落山路,(1)______________”中,觉察到温庭筠羁旅艰辛的自解情趣;你可以从“(2)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米眷”中,感受到刘禹锡面对世事沧桑的乐观豁达;你可以从“长风破浪会有时,(3)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李白想要冲破一切阻力的豪迈气概;你可以从“(4)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中,感受到苏轼对世事难全的哲理思考;你可以从“寂寂江山摇落处,(5)______________”中,聆听刘长卿过贾谊宅的叹息;你可以从“野芳发而幽香,(6)______________”中,体会欧阳修于花荣树茂中深藏着的与民同乐的愉悦;你可以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7)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中,体味韩愈英雄失路的悲慨。
三、(7分)
15.某学校九年级举行名著主题阅读系列活动。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1)《水浒传》采用链式结构叙事,阅读下面有关内容的梳理,补充相关情节。(3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学校文学社邀请你结合《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经验,评选《水浒传》中“可悲又可敬的人物”。请从下列两个选项中任选其一,纟结合该人物在原著中的主要故事情节,评论其可悲又可敬的性格特点。(4分)
A.杨志B.鲁智深
四、(31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共)12分)
材料一
簪花是中国古代人头饰的一种,也叫戴花、簪戴、插花。在古代.簪花主要用鲜花制作,但也有用其他材料,如绸、绢、罗等仿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喜庆良辰、节日节令都会在头上簪花戴花,以表达喜悦之情。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一些漂亮的工艺材料用来代替,比如树脂、陶瓷等代替珍珠玉石;以降低制作簪花成本,但对簪花的美观没有丝毫影响。簪花不仅可以用于装饰发髻,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簪花上的小钩可以用来挂住头发,防止头发散乱。
设计和雕刻簪花基本有三个特色样式,分别是:花卉簪花、动物簪花和场景簪花。设计师们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主题会有不同的设计,在小小的簪花上表达丰富的寓意。制作簪花的手艺人通常会运用一些传统的工艺技术,如丝绸织工、金银锻造等,以保持簪花的传统风格和高贵气质。制作完成后,簪花需要经过细致的打磨和抛光,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展现出令人惊艳的质感。
材料二
材料三
“今生簪花、来世漂亮”,这个来自福建的非遗传统,已经风靡泉城,并与汉服、旗袍迅速结合,成为姑娘们走街串巷拍照的热门选择。
古城、泉水、小桥……作为济南“古风”最出片的老街,曲水亭街当仁不让地承接了这个风潮。汉服饰品店里,前来做簪花造型的姑娘络绎不绝,她们寻巷而来,为的就是老板的手艺。特别是在府学文庙,红墙琉璃瓦的千年古韵更是与典雅的汉服装束相得益彰。穿行在文庙建筑群中,游人们一边拍照留念,一边感受着济南老城的古韵悠悠。簪花不仅是一种风俗,游客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的表达和期待。
老城之所以“老”,是因为有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之所以“新”,是自带的底蕴有吸引年轻人的气质。拥有“簪花热”的济南老城,就是一朵傲人向上的“繁花”。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簪花不仅可以直接用鲜花制作,也可以用绸、绢等其他材料进行仿制。
B.簪花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宋朝时期,簪花不只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特有的生活方式。
C.我国佩戴簪花的习俗历史悠久,随着时代发展,到了清代,佩戴簪花只成为女性的特权。
D.据材料三可知,“簪花热”的出现不仅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更是对幸福生活的表达。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介绍簪花的别称、制作材料、实用价值、设计和雕刻,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材料一中的画线句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簪花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C.根据材料二可知,簪花习俗的发展历史:秦汉到唐是簪花之风上升时期,之后逐渐衰落。
D.材料三中的加点词“特别”是“尤其”的意思,突出表现了府学文庙的簪花风潮更盛行。
18.近期各地流行“簪花热”,请结合阅读材料、链接材料和生活体验,探究此种现象的产生原因。(6分)
链接材料:
羽绒服搭配马面裙、泡泡袖旗袍、盘扣上衣配百褶裙……最近,以“新中式”为代表的国风元素服装颇受追捧,“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新中式”等话题也接连登上热搜榜。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共19分)
凝望那片海
①一大早,已年近80岁的老人安业增换上一身崭新干净的黑绒夹克和棉布胶鞋,坐上了前往机场的大巴。
②前一夜,老人辗转未眠。
③望着窗外的田间地头,安业增的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哥哥安业民参军前的模样——年轻、坚毅、勇敢、爱笑、不怕苦……而看着倒映在车窗玻璃上早已满脸皱纹的自己,安业增不停呢喃着什么,声音极小。
④今天,他们老两口在儿女的陪伴下,将要去往那个令他多年魂牵梦绕的地方。
⑤老两口这辈子从未出过远门,到达机场已近中午。
⑥在安业增的印象中,哥哥安业民从小就承担起家的责任。当时有一支解放军队伍短时间驻扎在村口。14岁的安业民经常背着弟弟安业增,一边咯吱咯吱地推着磨盘,一边听解放军老兵讲打仗的故事,参军的种子在那时就生根发芽。直到1957年3月,两次应征才入伍的安业民如愿坐上了南下的军列。
⑦安业增记得,在得知哥哥即将参军的那几天,整个村里人都来了,将鸡蛋和玉米饼子不停地往安业民怀里塞,最后还是母亲将东西——退还。
⑧启程那天,母亲怕安业民水土不服,给他的包里装满了自家种的干蒜和大葱,并反复叮嘱:“到部队了,要好好干,报效祖国!”
⑨胸前戴上红花参军的那一天,安业增向哥哥承诺,等他回来时,要识200个字……没想到,这次再见便是永别。
⑩哥哥最后一次来信,也是兄弟“约定”的开始。那天傍晚,落日余晖伴着轻风洒满田野,轻抚着金黄的麦田。安业增系着红领巾蹲在村口,看着远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摇晃而来。自行车停下,邮递员将一封信件递给期待已久的安业增。
⑪安业增舍不得自己打开,一路小跑回家把信交给父亲,在全家人紧张期待的目光中,父亲点上蜡烛,打开信件朗读起来。
⑫“革命战士之所以活着。只应该有一个目的,就是对人民有用,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我一定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为家人争光。告诉增儿,这里的海很蓝很美,等他长大了,我带他来看大海……”
⑬听到哥哥平安无事,一家人悬着的心才落到了肚子里。哥哥的嘱托令安业增热血澎湃,既为哥哥骄傲,又向往战士的荣誉。
⑭“哥,我现在能识200多个字了,你啥时能回来……”那天,安业增正在给哥哥写回信,收音机里忽然传来噩耗。“年仅21岁的安业民,为保护火炮,在严重烧伤的情况下,坚持不下火线,直至战斗结束。最终,他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永远缅怀他。”
⑮那几天,11岁的安业增经常独坐在村口,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的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邮递员来的方向,一坐就是一整天。
⑯“或许,告别家乡,坐上军列的那一天,哥哥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打开那封早已泛黄的书信,安业增仍会泪流满面。
⑰村口的海松渐渐长大,每当微风吹过,当年哥哥“等他长大了,我带他来看大海”的话就随风摇曳着他的思绪。
⑱“岁数大了,等不了了,现在就想去哥哥曾经战斗的地方看看!”去年二月,安业增老人下定决心要完成与哥哥的约定。他不顾年迈的身体和种种疾病,义无反顾踏上了旅程。
⑲跨越2600多公里,历经两天的颠簸辗转,安业增一家人终于抵达了目的地——福建东南沿海某烈士陵园。
⑳到达烈士陵园后,老人面色凝重、一言不发。他脚步沉重地走向每一件展品。当走到安业民的纪念碑前时,安业增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情感。他跪在碑前,凹陷的双眼盈满泪水。“哥,我来了!我来看你了!”
㉑他伸出颤颤巍巍的胳膊,从上到下一遍遍抚摸着石碑。随后,他从布袋里拿出从家乡带来的干蒜、大葱和松枝,小心翼翼地整理好,整整齐齐地摆在碑前。
㉒做完这一切,安业增挺起身子抬头望去,远方的大海一望无际,静美辽阔。海岸上,浅滩处的浪花轻轻拍打着岩石。岩石两侧,健壮的海岸青松是那样苍翠、笔直。这就是哥哥想带他看的景象吗?安业增盯着大海凝望了许久。
㉓“这海真蓝……真美……”安业增口中不停地念叨着。
㉔这一刻,老人心里格外满足。哥哥牺牲60余年,但战士的品格,依旧在后辈军人之中传承。
㉕直到离开坐上飞机后,安业增依然念叨着一句话:“终于见到了,这海真蓝……真美……”
(作者:张飞龙,文章有删改)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中海的美不仅因为海的辽阔宁静,更因为有像安业民这样保家卫国战士的守护而美。
B.文章第⑩段中兄弟的“约定”是指安业增和哥哥约定“等哥哥回来时,要识200个字”。
C.文中画线句运用环境描写,营造宁静温馨的回忆氛围,烘托了安业增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D.文章第⑥—⑮段运用插叙,回忆了哥哥生前的故事,使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富于变化。
20.结合语境,赏析第㉑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他伸出颤颤巍巍的胳膊,从上到下一遍遍抚摸着石碑。随后,他从布袋里拿出从家乡带来的干蒜、大葱和松枝,小心翼翼地整理好,整整齐齐地摆在碑前。
21.本文标题“凝望那片海”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22.学校准备将这篇文章拍摄成微电影,片尾曲挑选了《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请结合本文内容说明理由。(6分)
链接材料:
《祖国不会忘记》歌词: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五、(60分)
23.按要求作文。
风暴的自由与茎干的束缚
共同造就了枝桠的婀娜之舞
——泰戈尔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4)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高新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
参考答案(2024.11)
1.A【解析】应为“qiǎ”。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D【解析】D.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义)。望文生义。
评分意见:本题3分。
3.D【解析】A.缺少主语。B.搭配不当。C.主客颠倒。评分意见:本题3分。
4.这些美好生活中的平凡瞬间,怎么不(难道不)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评分意见:本题3分,句意变化不得分,有反问词、句式通顺即可。
5.示例一:九月初九重阳节遍插茱萸(登高远眺),尊老敬贤的社会风尚如秋日暖阳,照亮每一份孝心。
示例二:九九重阳胜春光温暖守候情意长。陪你登高望远,伴你细水流长。
评分意见:本题4分,节日时间1分,习俗1分,修辞1分,表达有内涵、有创新之处1分。
6.D【解析】“因”是“于是”的意思。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A【解析】“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的“为”是“作为”的意思。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B【解析】“比喻论证”不正确。“所欲”“所恶”的分析是道理(正反对比)论证。
评分意见:本题3分。
9.AC
评分意见:本题2分。
10.(1)(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记,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评分意见:本题3分。关键词“遂”“以”翻译正确各1分,译句通畅。
(2)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远超过常人。
评分意见:本题3分。关键词“略不”“过”翻译正确各1分,译句通畅。
11.符合。何岳在面临道义和利益的抉择时,将所捡拾到的金钱还给失主;虽贫困但帮助保存财物,却不动心,都体现了他坚持道义至上,符合甲文中的贤者形象。
评分意见:拾金还主概括2分,虽贫但面对财物不动心2分。
【乙文参考译文】: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二百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记,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都算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离开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远超过常人。
12.D【解析】属于虚写,并非实写。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3.①洒脱。“倦卧”“闲吟”等生活状态(姿态)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②高雅(高洁、傲岸),“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傲然独立的形象特点,品性高洁、高雅的人生志趣,评分意见:本题4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两条得满分。
14.(1)枳花明驿墙(2)沉舟侧畔千帆过(3)直挂云帆济沧海(4)人有悲欢离合
(5)怜君何事到天涯(6)佳木秀而繁阴(7)云横秦岭家何在(8)雪拥蓝关马不前
评分意见:本题8分。每空1分。
15.(1)争夺生辰纲 宋江 水泊梁山
(2)示例一:我选杨志。可悲之处在于,他一心想要重振杨家的威名,却命运多舛。押送花石纲翻船,不敢回京复命,四处逃难。被迫卖刀时又遇泼皮牛二纠缠,一时性起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押送生辰纲时,尽管他处处小心谨慎,可还是急功近利、粗暴蛮横,被吴用等人设计,最终丢了生辰纲,前途尽毁。可敬之处在于,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是押送花石纲还是生辰纲,他都尽心尽力,不辞辛劳。他武艺高强,杨家枪法使得出神入化,在梁山好汉中也是一员猛将。杀死牛二后,敢作敢当,投案自首。他为人正直,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对朝廷忠心耿耿,即使遭遇种种不幸,也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示例二:我选鲁智深。可悲之处在于,他虽有一身好武艺和侠义心肠,却无法改变那个黑暗的社会。他三拳打死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追捕,不得不出家为僧。在五台山,他又因不守清规戒律被逐下山。他一生都在为正义而战,却四处漂泊。可敬之处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侠义之士。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解救金氏父女,不惜得罪权贵,三拳打死镇关西。他对朋友重情重义,为救林冲,大闹野猪林,不畏强权。他豪爽直率,不拘小节,在与梁山好汉相处中,尽显真性情。他虽然看似鲁莽,实则粗中有细,在处理事情时常常能考虑周全。
评分意见:本题4分。可敬可悲各2分,相应情节和性格分析各占1分。
16.C【解析】清代,簪花习俗式微,逐渐成为女性的特权,男子已少有簪花之人,
17.C【解析】宋朝,由“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可知,簪花盛行。元朝时期,由于文人地位下降,簪花之风衰落下去,在重大的节日与仪式中不再流行簪花习俗。可见簪花之风从元朝开始走下坡路。
18.簪花是一种风俗,也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增添了生活的仪式感。而马面裙、中式盘扣等兴起流行,反映了国人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国风元素的兴起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又彰显着年轻一代的文化审美、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评分意见:本题6分。分析文本内容2分,分析链接材料2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文化传承、文化创新2分,答出文化自信直接给2分。
19.B【解析】B理解不正确,根据⑫段“告诉增儿,这里的海很蓝很美,等他长大了,我带他来看大
海……”和⑩段“哥哥最后一次来信,也是兄弟‘约定’的开始”可知,“兄弟的约定”是指“等他长大了,哥哥要带他来看大海”的约定,并不是指“等哥哥回来时,要识200个字”。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0.多用叠词,“颤颤巍巍”指“颤抖”,突出了他的年迈和抚摸哥哥纪念碑时的激动,“一遍遍”“小心翼翼”“整整齐齐”,写出了安业增面对哥哥的纪念碑时,内心充满对哥哥深深的怀念和敬重。
评分意见:本题4分。事件1分,年迈1分,怀念1分,敬重1分,
21.“凝望那片海”指安业增老人终于看到了哥哥信中提及的那片又蓝又美的海,完成了与已故兄长安业民的约定。那片海代表着哥哥安业民曾战斗过、守护着的地方,
象征着哥哥舍身报国的奉献精神,同时蕴含着他对哥哥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对烈士的缅怀和敬意。
评分意见:本题6分。“凝望那片海”的情节概述1分,完成约定1分,“海”的内涵1分,精神内涵1分,思念1分,敬意、缅怀1分,
22.《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的歌词深沉且富有力量,“在茫茫的人海里”“在奔腾的浪花里”既表达了个人的渺小,又凸显了个人对社会和祖国的贡献,展现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歌颂了以安业民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安业民以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祖国,虽然无名却伟大,而安业增的追忆与坚持体现了对哥哥英勇事迹的铭记。选择此歌作为片尾曲,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安业民舍身报国的英雄情怀及其精神的传承,深化微电影的主题。
评分意见:本题6分。歌词分析1分,歌颂1分,安业民的事件概括1分,精神内涵1分,安业增的寻找1分,精神传承1分。
23.略朝代
相关文字记载
秦汉
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陆贾《南越行纪》
魏晋南北朝
阳春百花生,摘插环髻前。——南朝宋代臧质《石城乐》
唐
唐代著名画家周昉作《簪花仕女图》,所画为贵族人物,画中贵妇的姿态各异,头梳高髻,簪着金步摇,从左到右,头上分别插着芍药、海棠、荷花、蔷薇和牡丹以装饰。
宋
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元
簪花之风衰落下去,在重大的节日与仪式中不再流行簪花习俗;由于文人地位下降,前朝的赐花受宠、杏林及第成为过眼云烟。但在部分人中,依然比较流行。
明
文人保持簪花习俗。
清
簪花习俗式微,逐渐成为女性的特权,男子已少有簪花之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初四语文docx、初四语文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