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怀文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沭阳县怀文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作图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家的贡献和付出,下列中国名人,是物理学家的是( )
A.钱学森B.诸葛亮C.孔子D.周杰伦
2.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篝火B.油灯
C.电影银幕画面D.萤火虫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辨别出是钟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4.“白炽灯照亮20世纪,而LED灯将照亮21世纪”,LED光源以极小的电能消耗,超长的使用寿命正全面取代传统的白炽灯和日光灯等光源,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已发明了红色和绿色LED光源,但有一种颜色的LED光源却困扰了人类数十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种颜色的LED光源的发明才使人类获得了能照亮世界的白色光源。“这种颜色的LED光源”指的是( )
A.紫色LED光源B.蓝色LED光源C.橙色LED光源D.黄色LED光源
5.如图所示,这是国庆期间某旅游景区放置的智能伴游机器人,可担任导游陪伴游览,进行历史文化讲解和科普。机器人在讲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机器人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20Hz
D.机器人可以根据外界环境,自动提高音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6.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都大约是
C.正常情况下,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要比玻璃中小
D.正常情况下,光在水中传播速度要比玻璃中小
7.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城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8.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他们,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A.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
C.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
9.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A. B.C.D.
10.在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中,老师做了水中的蜡烛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的玻璃板应该厚一些
B.老师应让学生位于玻璃板左侧观察水中的蜡烛
C.该实验应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D.点燃的蜡烛靠近“镜子”,盛水的玻璃杯也应靠近“镜子”
11.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如图甲所示。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鸢“影”是鸢的实像
B.图乙中的鸢“影”是鸢的实像
C.图甲中的鸢“影”形成和手影戏中的“影”形成是一个道理
D.图乙中的鸢“影”与鸢移动的方向相反
12.如图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像a'能在光屏上呈现
B.保持蜡烛a不动,把镜子竖直向上提,像a'也会竖直向上移动
C.保持蜡烛a不动,镜子向右水平移动1cm,像a'要水平向右移动2cm
D.如果镜子坏成两块,蜡烛a在其中任一块前都能成像,只是像变小了
二、实验题
1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球被弹起,这说明了_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对着瓶右侧的橡皮膜连续弹击,听到弹击声音,同时还看到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快划与慢划,听到声音的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是不同的,这种特征变化的声音是_________(选填“梳齿/塑料片”)振动发出的;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越来越_________(选填“大/小”),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
(5)如图⑤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进行如下实验:
a、小明伸直手臂,让小军敲打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是_________(选填“固体/气体”)的传播;
b、小明用食指堵住双耳,小军继续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同一位置,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与第一次相比变大了。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固体能传播声音,且传声性能比气体_________(选填“好/差”)。
14.如图甲所示,小明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
(1)当发现光屏上的白色光带边缘出现彩色时,微微转一转_________(选填“三棱镜/光屏”)即可看到彩色光带,这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发现的;
(2)通过该实验,你看到的现象是: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的色光都向三棱镜的_________(选填“顶部/底部”)方向偏折,此时彩色光带的最下边是_________光;
(3)如图乙所示,小红在一个长方形水槽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一块平面镜斜插入水槽中,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纸上,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这个实验要让槽中水面_________(选填“平静/晃动”)彩色光带才清晰明了,这种现象_________(选填“是/不是”)光的色散。
15.小刚用易拉罐自制了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
(1)如图所示,他将易拉罐盖子去除在底部中心钻个小孔,AB为两端开口的圆形纸筒,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将A端蒙住,然后将纸筒插入易拉罐观察。为让看到的像更清晰,应将_________(选填“A/B”)端插入
(2)人眼应对着薄膜观察窗外景物,可观察窗外景物_________(选填“正立/倒立”)的像。将纸筒向易拉罐内推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利用它观察烛焰的成像时,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可在照相机上看到倒立_________(选填“三角形/圆形/烛焰”)的像。若他在底部扎了两个小孔,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烛焰的像有_________(选填“一/两”)个;
16.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已知一块厚木板上有 A、B两个楔支撑着琴,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定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 AB间的琴弦,用仪器测出发声的频率。
(1)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_________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实验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_________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3)当第3次实验时长度L为_________ m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琴弦的音调和琴弦的松紧程度关系;
(4)分析第_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 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再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4m的涤纶琴弦,来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实验中可悬挂重物_________个。
17.如图甲所示,是实验小组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用蜡烛做实验时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_________(选填“亮/暗”)的环境中做实验;
(2)在如图乙所示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拿大小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发现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没有将玻璃板_________放置,在校正玻璃的过程中A烛焰的像_________(选填“位置不变/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移去与 A烛焰像重合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______(填“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
(4)图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同学们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像和物相对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_________;
(5)小华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回家观察到他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7m 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丁所示。 则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____ m; 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___。 (选填“改变/不变”)
三、作图题
18.完成下列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1)图甲中,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请用作图法确定室内电灯 S的位置;
(2)图乙是小明同学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通过小孔成的像;
(3)图丙中CD是平面镜后不透明的木板,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四、填空题
19.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架子鼓,鼓声音通过_________传入人耳。小华用力越大,鼓面的_________(选填“振幅/频率”)越大,同学们听到声音的_________越大。
20.写出下列情景所对应的物理知识:
(1)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表明声音可以_________;
(2)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会感到振动,这表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__;
(3)利用听诊器可以判断病情,这表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
2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
(1)甲图: 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乙图: 科考船利用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1.6s收到回声,科考船到该处海底深度约是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速度约为 1500m/s);
(3)丙图: 城市中的噪声监测仪,数字55.8后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_;
(4)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发声音调比下面的_________;
22.如图所示,是我国汉代之前发明的“日晷”,它是用于计量_________的仪器,石盘上留下指针的影子是由于光________形成的。在野外我们也可以利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_________(选填“南北”或“东西”)方向。
23.晴天正午,小兰走在公园的茂密树林下,她看到地上有树荫和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树荫和光斑都由于_________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是_________(选填“树叶/太阳/树叶的缝隙”)的_________(选填“像/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树叶_________(选填“大小/间隙大小/间隙到地面高度”)不同。
24.测量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后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1)小红看到视力表的像是_________(选填“实/虚”)像,镜中视力表的像与视力表相比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一样大”),该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_ m;
(2)若小红向左移动0.5m,她的像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她的像与视力表之间距离为_________ m。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在航天科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工作涉及物理学、工程力学等多个领域,因此他可以被视为物理学家,故A符合题意;
B.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以智慧和谋略著称,主要贡献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与物理学无直接关联,故B不符合题意;
C.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伦理和教育方面,与物理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周杰伦是现代的著名歌手和音乐制作人,在流行音乐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的工作与物理学没有直接联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解析:
3.答案:C
解析:不同发声体由于其结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音色这一特性来辨别发声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根据音色辨别出是钟的声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其内部的扬声器振动产生的,而不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而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所以不是次声波,故C错误;
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机器人提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B错误;
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快,所以正常情况下,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要比玻璃中小,故C正确;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空气中的四分之三,而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空气中的三分之二,所以正常情况下,光在水中传播速度要比玻璃中快,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A.探测仪收集到声音信号是通过建筑物等废墟传递出来的,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幸存者发出的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与外界噪声的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其次,各种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的听觉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幸存者不能听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白天噪声较大,会对救援人员听探测仪的声音造成干扰,所以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
故选C。
9.答案:A
解析:AB.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故A正确,B错误;
CD.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D选项中光的传播方向标记错误,故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A
解析:A.图甲中的鸢“影”是光沿直线传播,鸢挡住阳光形成的影子,而实像是光线实际交汇形成的像,两者是有区别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图乙中的鸢“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光线在纸屏上交汇形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图乙中的鸢“影”是鸢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甲中的鸢“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手影戏中的“影”形成的原理也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中的像与物的移动方向相反,正如《梦溪笔谈》中所记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A.平面镜所成像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像a'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关于镜面轴对称,故保持蜡烛a不动,把镜子竖直向上提,像a'仍在原处,故B错误;
C.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保持蜡烛a不动,镜子向右水平移动1cm,则像a'要水平向右移动2cm,故C正确;
D.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大小相等,如果镜子坏成两块,蜡烛a在其中任一块前都能成像,且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1)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放大音叉振动
(2)烛焰晃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音调;梳齿
(4)小;真空不能传声 (或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5)气体(或空气)好
解析:(1)如图①所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使乒乓球弹起,这里运用了转换法,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弹起,便于观察。
(2)声波具有能量,对着瓶右侧的橡皮膜连续弹击,橡皮膜产生的声波会使烛焰晃动。
(3)如图乙所示,用硬卡片快速划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慢划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划和慢划木梳齿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4)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推理,若玻璃罩内完全真空,则听不到声音,这里用到了实验推理法。
(5)衣架是发声体,它的振动可以通过绷紧的细绳传到食指,但很难进一步传到耳朵,所以衣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空气(气体)传入人耳的。
若用食指堵住双耳,则衣架的振动通过细绳传到食指,再通过骨传导引起听觉,而这样听到的声音大小比第一次大,说明固体能够传声,且传声性能比气体好。
14.答案:(1)三棱镜;牛顿
(2)底部;红
(3)平静;是
解析:(1)当发现光屏上的白色光带边缘出现彩色时,应微微转一转三棱镜即可看到彩色光带,如果转光屏,看到的仍与刚才相同,这种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
(2)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的色光都向三棱镜的底部方向偏折,彩色光带的颜色从下到上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最下边是红光。
(3)平静的水面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折射面,使得从水面折射到白纸上的彩色光带更加清晰明了,如果水面晃动,会导致折射光线变得杂乱无章,无法形成清晰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
15.答案:(1)A
(2)倒立;变小
(3)烛焰;两
解析:(1)半透明塑料薄膜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应将半透明膜的另一端插入易拉罐,即A端插入易拉罐。
(2)人眼对着薄膜观察窗外景物,此时观察的是小孔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纸筒向易拉罐内推的过程中,因像距变小,观察到的像也将变小。
(3)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看到的是烛焰的像。
若在底部扎两个小孔,则每一个小孔都能够形成一个像,故可以观察到有两个像。
16.答案:(1)1
(2)琴弦长度
(3)0.8
(4)1、2;越长
(5)2
解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中琴弦振动频率最高,故发声的音调最高。
(2)表中数据,弦的长度、拉弦的重物个数在变化,故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3)当控制琴弦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琴弦的音调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故第3次实验时长度L为0.8m。
(4)分析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长,琴弦的音调越低。
(5)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长度和重物相同,故可悬挂重物个数为2或4个。
17.答案:(1)确定像位置;暗
(2)竖直(或垂直于桌面)顺时针转动;不变
(3)不能;虚
(4)发现规律,让结论可靠;沿玻璃位置MM'对折,看对应点是否重合
(5)3.4;不变
解析:(1)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选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如图乙,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而图中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所以蜡烛A的像成在桌子上方,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
要使像刚好成在桌面上,应使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所以玻璃板需顺时针转动,由对称可知,像也会顺时针转动。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转动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该同学无法用光屏承接到A的像。
(4)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本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沿玻璃板所在位置把纸对折,观察像点和对应的物点是否重合。
(5)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灯到桌面的距离为1.7m,则灯的像到桌面的距离也为1.7m,所以灯的像到该灯的距离为
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转盘和灯的位置不变,所以灯的像的位置也不变。
18.答案:(1)
(2)
(3)
解析:(1)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反向延长光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灯的位置,如图所示: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蜡烛AB通过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如图所示:
(3)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别作A、B两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即为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19.答案:空气;振幅;响度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架子鼓与人耳之间是空气,所以鼓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敲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同学们顶到鼓声的响度越大。
20.答案:(1)通过液体传播
(2)物体振动产生
(3)信息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水中的鱼吓跑,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会感到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听诊器可判断病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1.答案:(1)传播过程中
(2)1200
(3)分贝或dB
(4)高
解析:(1)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防止它继续传播到居民区,对居民造成干扰。
(2)声波从科考船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
科考船到该处海底深度约为
(3)噪声监测仪是监测噪声的仪器,而噪声的等级以分贝为单位,所以55.8后的单位是分贝(dB)。
(4)在波形图中,音调可以根据波的疏密进行判断,如图丁,上面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更密,所以音调更高。
22.答案:时间;沿直线传播;南北
解析: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通过晷针影子所在的位置即可判断时间;石盘上留下指针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太阳在正中午时,即在南方时,高度最大,此时,晷针的影子最短。此时,影子所在直线即指示南北方向。
23.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像;间隙到地面高度
解析:树荫是树的影子,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间隙形成的像,是小孔成像,原理也是光的直线传播。
由小孔成像的原理图可知,光斑大小与间隙到地面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光斑越大。
24.答案:(1)虚;一样大;3
(2)不变;5
解析:(1)小红看到的视力表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小红看到视力表的像是虚像,镜中视力表的像与视力表一样大,该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若小红向左移动 0.5m,她的像大小不变。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若小红向左移动 0.5m,则她到平面镜的距离变为
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故她的像与视力表之间距离为
实验次序
长度L/m
重物个数
频率f/ 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4
265
A
为了避免重影,使用的玻璃板应该薄一些,故A错误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该从物体所在一侧向玻璃板观察,所以应位于玻璃板右侧观察水中的蜡烛,故B错误
C
为了成像更清晰,该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C错误
D
像与物体关于“镜子”对称,点燃的蜡烛靠近“镜子”,盛水的玻璃杯也应靠近“镜子”,故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7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