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第1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第2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请将答案按序号填写到第5页的答题格内。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是距今约170万年的( )
    A. 元谋人B. 蓝田人C. 郧县人D. 北京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古人类是云南元谋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A项正确;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160万年,排除B项;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排除C项;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 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考古学家发掘的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 )
    A. 300万年B. 170万年C. 160万年D. 100万年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郧县人是发现于湖北郧阳的古人类,距今约100万年,D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300万年前还未出现古人类,排除A项;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B项;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的是( )
    A. 捕鱼狩猎B. 原始农业C. 原始手工业D. 原始畜牧业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和聚落、磨制石器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出现和发展的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B项正确;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不是捕鱼狩猎,排除A项;原始手工业是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产生,排除C项;原始畜牧业是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4. 如下是某同学在“探究原始人”活动中制作的介绍卡片。据此判断,他探究的原始人类是( )
    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黄河中游地区、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并制作乐器陶埙”,结合所学可知,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 6000 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会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C项正确;北京人、山顶人尚未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AB项;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排除D项。故选C项。
    5. 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 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
    A. 同一群体内部阶级分化严重B. 不同群体内部阶级分化出现
    C. 同一群体内部贫富分化出现D. 不同群体内部贫富分化严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加一无所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葬品数量的差异反映了社会内部出现了不均等现象,贫富差距逐渐加大‌,这一现象说明群体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C项正确,排除D项;大汶口时期还没有出现阶级,排除AB项。故选C项。
    6.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
    A.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B. 文字、阶级和国家
    C. 私有制、阶级和文字D. 农业、文字和阶级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文字不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分别排除BCD项。故选A项。
    7. 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
    A. 多元共存B. 独立发展C. 走向一体D. 多元 一体
    【答案】D
    【解析】据题干“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的特征”和所学知识可知,多元一体指的是中国各个民族在拥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同时,因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利益,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而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的特征是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良渚国家考古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陶寺国家考古遗址距今约4300-3900年,这些遗址不是共存的,排除A项;题干只是提到了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却没有提到以上发现的文明遗址是否独立发展,排除B项;题干只是提到了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却没有提及它们逐渐走向一体,排除C项。故选D项。
    8. 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
    A. 文字记载B. 考古发现C. 专家推测D. 民间传说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考古发掘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属于第一手史料,因此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B项正确;文字记载、专家推测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依据,排除AC项;民间传说属于没有可靠的来源,排除D项。故选B项。
    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
    【答案】A
    【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故选A。
    10.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说明西周时期实行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割诸侯的兵力B. 巩固周王室统治C. 保证国家兵源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答案】B
    【解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选B。
    11.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而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这说明春秋时期( )
    A. 诸侯争霸B. 大国兼并C. 科技进步D. 王室衰微
    【答案】D
    【解析】据题干“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而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享用九鼎八簋,说明诸侯势力的崛起,僭越礼制,体现了周王室地位的衰微,D项正确;题干重在强调王室地位的下降,未体现诸侯争霸、大国兼并,排除AB项;春秋时期,科技进步,但与题干反映的王室地位下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 春秋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了当时( )
    A. 农业生产取得进步B. 手工业生产工艺成熟
    C. 社会经济得到发展D. 各国居民能和平相处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和结合所学知识,货币的使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因此材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商品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商品经济发展,与手工业生产无关,排除B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居民能和平相处,与当时情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以下为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部分战争状况,这反映出当时的形势是( )
    A. 诸侯争霸B. 诸侯间攻伐兼并C. 尊王攘夷D. 政权并立到统一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灭中山国,侵入秦之河西”“攻魏,割魏上郡15县”“联合三晋、宋等国攻秦;灭亡宋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时期,各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通过兼并和攻伐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B项正确;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现象,与题干反映的战国时期不符,排除A项;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攻伐兼并现象,与政权并立到统一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 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三晋的民众归附秦国,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赋税,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这一建议的主要意图是( )
    A. 打击贵族势力B. 贯彻儒家仁政思想C. 扩展秦国疆域D. 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招揽三晋的民众归附秦国,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赋税,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分析可知这一建议的意图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实现富国强兵,D项正确;打击贵族势力对应的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举措,排除A项;商鞅贯彻法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扩展秦国疆域属于政治角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下列对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描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
    A. 公元前256年由商鞅主持建造B. 在珠江流域上修建的水利工程
    C.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D. 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C项正确;都江堰由李冰主持修建,排除A项;都江堰修建在岷江上,排除B项;商鞅变法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6.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主张“仁”、“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主张‘仁’、‘有教无类’”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B项正确;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排除C项;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7.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易其田畴, 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尽心章句上》)孟子的两则言论共同强调了( )
    A. 民贵君轻B. 以民为本C. 礼贤下士D. 轻徭薄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获得了百姓的支持,是获得了天下,获得百姓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支持了,“易其田畴, 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意为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由此分析两者都强调关注民生,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B项正确;民贵君轻反映百姓和君王的地位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礼贤下士指的是对有德有才的人以礼相待,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有见识和能力的人,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轻徭薄赋属于政策,材料反映孟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8. 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
    A. 无为而治B. 因势而变C. 兼爱非攻D. 尊卑有序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商鞅、韩非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也就是顺应时势的发展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法令。韩非的观点“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意思是法律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国家就能治理好;治理方式因时制宜,就能收到实际效果。所以二者都强调立法与治国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因势而变,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排除A项;兼爱非攻为墨家的主张,排除C项;尊卑有序为儒家学说,排除D项。故选B项。
    19. 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被记录在文献中,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这部“传世文献”是( )
    A. 《诗经》B. 《春秋》C. 《论语》D. 《离骚》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A项正确;《春秋》中记载了哈雷彗星,排除B项;《论语》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排除C项;《离骚》表达了屈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排除D项。故选A项。
    20.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物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
    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项B符合题意;夏朝是商朝之前的朝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周朝和秦朝是商朝之后的朝代,故选项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1.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代表作是( )
    A. 《春秋》B. 《墨子》C. 《离骚》D. 《诗经》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屈原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是《离骚》,C项正确;《春秋》由孔子修订而成,排除A项;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排除B项;《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传为孔子编订,排除D项。故选C项。
    22. 秦国本土所处的关中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汉代东方朔认为:“此所谓天下陆海(陆上物产丰富如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山东六国)者也”。据以上信息可知( )
    A. 东方朔称赞秦始皇的统一伟业B. 其他诸侯国地理条件不如秦国
    C. 秦统一结束了分裂混乱的局面D. 秦国资源丰富为实现统一奠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秦国本土所处的关中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此所谓天下陆海(陆上物产丰富如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分析可知秦国本土丰富的物产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D项正确;材料反映秦国统一的物质基础,没有体现东方朔称赞秦始皇的统一伟业,排除A项;齐国等诸侯国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优越,且材料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得出其他诸侯国地理条件不如秦国,排除B项;材料反映秦国统一的物质基础,没有体现秦统一结束了分裂混乱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23. 这一伟大的工程既是一条军事防御线,又是一条地理上的重要界线,也是一条农牧分界线,还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此工程指的是( )
    A. 都江堰B. 灵渠C. 兵马俑D. 长城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这一伟大的工程既是一条军事防御线,又是一条地理上的重要界线,也是一条农牧分界线,还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和结合所学知识,长城是中原王朝修筑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的军事工程建筑,始于战国终于明代,长城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分界线,在地理上具有温带季风与草原气候分界、草原与森林分界等地理意义,D项正确;都江堰是水利工程,排除A项;灵渠是水利工程,排除B项;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排除C项。故选D项。
    24. 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而服役的人数总数不下300万,占当时总人口的15%.这一组数据说明秦朝( )
    A. 赋税沉重B. 思想禁锢C. 刑法严酷D. 徭役繁重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由材料“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而服役的人数总数不下300万,占当时总人口的15%”可知,这反映了秦朝徭役繁重,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故D符合题意。赋税沉重、思想禁锢、刑法严酷都和徭役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陈胜的评价:“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材料说明陈胜、吴广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 )
    A. 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 具有首创精神C. 没有起到任何作用D. 起到决定性作用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可知,这说明陈胜吴广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起到的作用是首先发动,具有首创精神。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B项正确;推翻秦朝的统治是刘邦,排除A项;陈胜吴广起义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C想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陈胜、吴广在推翻秦朝统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且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猿人打制石器用来切割兽皮、兽肉,也可以作为武器。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中,发现了火烧过的成层、成堆的灰烬和一块块颜色不一的经火烧过的兽骨、 石头。
    ——王玉哲《中华远古史》
    (1)依据材料一,简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材料二
    (2)从材料二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答案】(1)状况: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
    (2)信息: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琮制作精美,有独特的兽面神人图像和鸟纹,且其文化风格影响广泛;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有象征王权和国家的图案。
    说明:当时的手工业技艺高超;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特征;已出现早期国家形态。
    (3)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早期文明不断发展演进。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社会现象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从春秋晚期开始,……私学教育的出现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士依据各自的学识才能,构成不同的学派—-诸子百家。在诸侯纷争、列国兼并形势下,各国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十分重视利用士人的才智和学问。
    ——赵剑峰《“百家争鸣”的教学要义》
    (2)依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的影响。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统一趋势在新的条件下、在各个方面日渐强化,“定于一 ”成为广泛的共同的追求。
    ——陈民镇《“定于一”是春秋战国的基本走向》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简要阐述材料三所述观点。
    【答案】(1)现象: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引发了社会变革。
    (2)条件:私学教育兴起,“士”阶层崛起;诸侯纷争,统治者重视士人。
    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3)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民族融合加强,统一趋势不断强化。各国通过变法等手段增强实力,为统一创造条件。秦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因此,在他议帝号、确立皇权时,还相应地建立了 …… 以三公九卿为主而组成的封建朝廷。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学者主亚楠认为秦代最基本的集权举措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也因此使任何贵族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在郡县制度下,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仅仅是中央专制皇权的派出机构,自此贵族特权阶级分割性之封建,渐变而为官僚统治之政府。
    ——李岩杰《重铸统一的历史演变》
    (2)材料二中“最基本的集权措施”指的是什么?并分析与前朝相比,这一措施有何优势?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概括秦统一前后的货币变化,并简述该变化的作用。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秦统一中国”的认识。
    【答案】(1)主要内容:皇帝总揽朝政;建立三公九卿制。
    (2)措施:实行郡县制。优势: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提高了行政效率。
    (3)变化:统一前各国货币形制多样;统一后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4)认识;秦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统一度量衡、文字等促进了文化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但秦的统治也存在严刑峻法等问题。生活地区:黄河中游地区
    房屋特点: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手工生产: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并制作乐器陶埙

    灭中山国,侵入秦之河西

    攻魏,割魏上郡15县

    联合三晋、宋等国攻秦;灭亡宋国

    联合三晋、秦、楚伐齐

    “合纵”攻秦;灭亡越国

    攻取魏河北地区

    攻取郑、宋土地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琮
    该玉琮琮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中国各地龙山时代的遗址中,很多都发现了与良渚文化风格相似的玉器。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彩绘 龙纹陶盘
    陶盘盘身内,红灰相间的蟠龙围绕红色圆面盘旋,口衔枝状物。作为图腾族徽的蟠龙纹图案,表明陶寺已出现王权和国家的标志或实物象征。
    铁铲、锸、环、削刀等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夫范、中行氏……今其子孙将耕于 齐,宗庙之牺(牲畜)为畎亩(田地)之勤(劳动力量)。
    ——《国语·晋语》

    相关试卷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学区片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学区片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