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乡镇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乡镇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5页。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打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让我们畅游书海,感受到无限风光。在这里我们寻觅四季的踪迹,欣赏色彩斑①_______(lán)的大自然。轻风流水应和着牧童②_______(liá)亮的短笛声,让春③莅_______临人间;可爱的水藻把终年④贮_______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奉献给温晴的济南…… 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语文的世界里徜徉,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根据语境,依次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汉字。
色彩斑①________(lán) ②_______(liá)亮
③莅_______临 ④贮_______蓄
(2)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甲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走近语文,让我们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再迷惘
②享受语文,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③遇见语文,黑暗的世界也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
(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案。
打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让我们畅游书海,感受到无限风光。
修改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斓 ②嘹 ③lì ④zhù
(2)D
(3)删去“让”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色彩斑斓,sè cǎi bān lán ,形容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非常鲜艳多彩。
嘹亮,liá liàng ,(声音)清晰响亮。
莅临,lì lín ,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贮蓄,zhù xù ,储存;积聚。
(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衔接。
三个句子都与“语文”有关,分别描述了“语文”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三个句子从“遇见语文”到“走近语文”再到“享受语文”,层层递进,表达了与“语文”相遇、相知和享受的过程。所以排序为:③①②。这个选项的三个句子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符合语境。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让”。
2.诗句填空。
【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吹面不寒杨柳风
(4)秋风萧瑟 (5)洪波涌起 (6)枯藤老树昏鸦 (7)小桥流水人家
(8)古道西风瘦马 (9)海日生残夜 (10)江春入旧年
二、【论·交友之道】第二小组选择了“交友之道”作为研讨内容,请你参与。
3.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关于交友每个人都有自己交友的原则,第二组同学邀请你参加“交友之道”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开展交友名言集萃活动,请在下列选项中挑选出与交友无关的两项( )
A.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B.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C.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D.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E.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请参照(1)项活动栏目,再拟一项活动栏目。
活动栏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零食、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和校外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人走得较近。作为他的好朋友,你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或一句有关交友的谚语、格言、诗句)
【答案】(1)AE
(2)示例:“交友诗词诵读会”“交友故事绘画展”“交友之道演讲赛”
(3)示例:小明,你好!我知道你是一个仗义大方的人,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以后我们要尽量远离那些酒肉朋友,你说是不是呢?
【解析】
(1)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A.强调的是学业、做事要勤奋、善于思考,与交友没有关系;
B.君子之间的交情像水一样清淡,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这句话是在谈论不同类型的交友状态,与交友有关;
C.表达了真正的相知之人不受距离的限制,即使相隔万里也如邻居一般亲近,体现了对友情超越距离的理解,与交友有关;
D.强调了知心朋友的难得,与交友有关;
E.强调聪明和天才来自于勤奋与积累,与交友毫无关联;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作答时,要参照第一项活动栏目“交友名言集萃”来拟写另一项活动栏目,如演讲比赛、辩论会、主题班会、手抄报设计、黑板报、征文比赛等,按照“交友+活动形式”的格式来设计。
示例:“交友角色扮演剧”“交友心得交流会”。
(3)本题考查劝说词。
题目要求以朋友的身份对小明进行劝说,旨在引导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交友观,并帮助他认识到当前行为的潜在危害。劝说内容应该包括对小明当前行为的分析,指出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经济负担、学业影响、不良习惯的养成等。同时,要强调真正的友情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如相互尊重、理解、支持等。另外,要巧妙引用相关成语、谚语,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真正的友情不需要过多的物质交换。也可以引用一些关于友情、自律、成长的格言或诗句,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等,以增强劝说的说服力。在劝说过程中,先表达对小明的理解和关心,让他感受到你的善意和真诚。要给予小明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让他有信心改变当前的行为和交友方式。
示例:小明,我知道你重情义,但真正的友情不是靠金钱来维持的。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物质上的交换。我们应该谨慎选择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别让这些不良习惯影响了你。希望你能理解,我们一起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三、【探·人文之美】第三小组选择了“人文之美”作为研讨内容,请你参与。
【活动一:读懂典籍,体味经典】(12分)
4.下列对《朝花夕拾》中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是《父亲的病》中极具讽刺意味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对传统医学的质疑。
B.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令他十分厌烦嫌弃的保姆阿长。
C.《藤野先生》记叙了藤野先生为鲁迅修改解剖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等事,歌颂了藤野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品格。
D.《二十四孝图》中作者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B.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是复杂而多面的。他既对阿长的某些行为感到不满和厌烦,又对她对自己的关爱和照顾心存感激。事实上,阿长对鲁迅的关爱和照顾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她为鲁迅买来《山海经》这一举动,更是深深打动了鲁迅,使他对阿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将阿长简单地描述为“令他十分厌烦嫌弃的保姆”是不准确的。
5.同学们打算把《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编成话剧,搜集了一些有关人物对话的素材,请你帮忙选出人物姓名,填选项。
A.陈莲河 B.范爱农 C.父亲
【答案】①B ②C ③A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
第一空:“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句话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一文,是范爱农在得知一些革命者被害后的愤慨之言。他对于革命者被害感到悲痛和愤怒,同时对于革命的现状和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奈。这句话体现了范爱农直率、激进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他在革命道路上的挣扎和困惑。
第二空:“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句话出自《五猖会》,是鲁迅的父亲在要求他背诵《鉴略》时说的话。这句话体现了封建家长制下父亲对儿子的严厉管教,以及儿童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痛苦。
第三空:“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这句话是陈莲河在鲁迅父亲病重时所说的话,他作为庸医,不仅医术不高,还故弄玄虚,将病情归咎于前世冤愆等迷信说法,体现了他的虚伪与无能。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陈莲河的形象被刻画得十分鲜明,这句话正是他医术不精、推卸责任的典型表现。
6.读《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我们看到了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饱含深情的鲁迅,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请结合相关篇目及阅读体验,仿照示例,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我看到了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展现了鲁迅勇猛的“斗士”的一面。
【答案】示例一:我看到了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
示例二:我看到了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和名著阅读思考。
根据题目要求,可以确定几个分析鲁迅形象的角度,如“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饱含深情的鲁迅”“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等。在确定分析角度后,需要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与这些角度相关的篇目。然后,仔细阅读这些篇目,找出能够体现鲁迅形象特征的分析点。在找到分析点后,需要组织语言,将分析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可以仿照题目给出的示例,采用“我看到了……的鲁迅,如《……》中,鲁迅……,展现了(表达了)……”的结构进行表述。
示例一:我看到了具有批判精神的鲁迅,如《父亲的病》中,鲁迅对庸医误人、故弄玄虚的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显示出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
示例二:我看到了善于反思的鲁迅,如《五猖会》中,鲁迅回忆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的强烈谴责。
7.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群名为“温馨的回忆”的微信群,下面人物中有的不会被邀请。你认为不会被邀请的人是谁?请说明理由。
寿镜吾先生 阿长 孔乙己 范爱农 衍太太
【答案】示例一:衍太太。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对作者来说,衍太太并不能带给作者“温馨的回忆”。所以不会被邀请。
示例二:孔乙己。孔乙己不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所以不会被邀请。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蕴含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深情回忆和感慨。本题要求分析哪些人物不会被鲁迅邀请加入名为“温馨的回忆”的微信群,需要从《朝花夕拾》中的人物中筛选出与“温馨的回忆”不符或形象负面的人物。在了解了每个人物的基本情况后,需要分析他们与“温馨的回忆”这一主题的关系。判断哪些人物的形象和经历符合温馨、美好的回忆,哪些则不符合或带有负面色彩。
首先,孔乙己不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所以不会被邀请。
寿镜吾先生:作为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对鲁迅有着积极的影响,他的严格要求和渊博学识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寿镜吾先生的形象在鲁迅的回忆中是正面的,因此他很可能被邀请加入“温馨的回忆”微信群。
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虽然她有些粗俗和迷信,但她对鲁迅的关爱和照顾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她为鲁迅买来《山海经》这一举动,让鲁迅深受感动。因此,阿长作为鲁迅童年时期的重要人物,也会被邀请加入微信群。
范爱农:范爱农是一位在革命中挣扎的悲情人物,与鲁迅虽志同道合,但他的回忆中却更多带着深沉的忧伤与不屈的抗争。他的遭遇与命运,让人感受到的是时代的沧桑与革命的艰辛,而非温馨的回忆。因此,范爱农或许不会被邀请加入“温馨的回忆”微信群。
衍太太: 衍太太是一个在鲁迅回忆中并不讨喜的角色。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虚伪做作,常教唆孩童做坏事,让鲁迅对其深感厌恶。她的形象与“温馨的回忆”格格不入,更多的是带给人不愉快与反感的情绪。因此,衍太太不会被邀请加入这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微信群。
示例一:范爱农。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的朋友,后来成为他的同事和战友。虽然范爱农的形象在鲁迅的回忆中是正面的,但他与鲁迅的交往更多涉及革命和斗争的话题,而非温馨的家庭或童年回忆。因此,从“温馨的回忆”这一主题出发,范爱农不会被邀请加入微信群。
示例二:衍太太。衍太太是鲁迅在《琐记》中提到的一个人物,她表面上对孩子们好,实际上却心怀恶意,经常怂恿孩子们吃冰、打旋子,甚至鼓励他们偷东西。衍太太的形象在鲁迅的回忆中是负面的,因此她不会被邀请加入“温馨的回忆”微信群。
【活动二:比读诗文,领悟心境】(7+17分)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8.诗歌中“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两句与本诗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8.该句中的“迷”字用得好。“迷”写出了地方的遥远,远到都看不清楚了。所以这里表现出对于朋友的同情,要被贬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
9.修辞:运用了拟人修辞。甲诗把月亮当作人去写;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去写。情感:甲诗将月亮当作人,月亮送朋友离开,其实是表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之情;乙诗把白玉当作人,写白云送朋友,同样表达了对于朋友的不舍。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
“秋色遥看入楚迷”句意:遥看远方的秋色,楚地一片迷蒙。这句诗中的“迷”字用得好。这个字不仅描绘了秋色的朦胧和深远,更蕴含了诗人对友人被贬逐到遥远楚地的深深同情和忧虑。“迷”字在这里有多重含义。首先,它直观地表现了楚地的遥远和模糊,仿佛那片土地被秋色和距离所笼罩,变得难以看清。这种模糊和遥远,不仅是对地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未知和不确定性的隐喻。其次,“迷”字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和同情。友人即将被贬逐到那样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前途未卜,命运多舛。诗人用“迷”字,将自己对友人的担忧和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都凝聚在了这个字里。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修辞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修辞。在李白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月亮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和行动能力,仿佛月亮能够懂得诗人的愁绪,并主动承担起传递愁心的任务,陪伴友人直到遥远的夜郎西。而在本诗中,“白云相送大江西”诗人则将白云拟人化,让白云成为送别的使者,陪伴着被贬逐的友人前往江西。这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物仿佛具有了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情感表达: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在李白的诗中,诗人通过明月寄托自己的愁绪和对友人的关怀,表现出对友人被贬逐的同情和不舍。而在本诗中,诗人则以白云相送,表达了对友人被贬逐到遥远江西的深深同情和不舍。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拟人化,将诗人的情感巧妙地传达给了读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②,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政事》)
【注】①绥:安抚,体恤。②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0.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下车引之( )
(3)元方入门不顾( ) (4)不知卿家君法孤( )
1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3.【甲】【乙】两文都出自《世说新语》,请根据【助读资料卡】,结合两文内容,谈谈陈元方的“方正”体现在哪些方面。
助读资料卡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这是魏晋名士十分重视的优良品德。它既指坚持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相应礼节,也指实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
1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会用到谦辞和敬辞,文中的“尊君”和“家君”分别是尊称对方父亲和谦称自己的父亲;而常说的“贤弟”属于谦辞,“愚兄”属于敬辞。
D.甲文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知错就改、言而有信的人。
【答案】10.(1)约定 (2)牵、拉 (3)回头看 (4)效法、学习
11.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12.你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13.甲文面对父亲朋友的责难,元方有礼有据的指出其无礼无信,可见元方的明白事理(懂礼识仪)、勇敢;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入门不顾”,可见其刚正、直率。乙文借周公和孔子的例子,暗示袁公和我父亲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谁也没效法谁。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父亲的尊严,不卑不亢;又可见其冷静机敏,实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所以这两者都归入《方正》篇。
14.C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2)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牵、拉。
(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4)句意:不知是令尊学我。法:效法、学习。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强者绥之以德”和“弱者抚之以仁”是两个并列的句子结构,都遵循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的语法模式。其中,“强者”和“弱者”是主语,“绥”和“抚”是谓语,“之”是宾语(代指前面提到的“强者”和“弱者”),“以德”和“以仁”是状语,说明绥抚的方式。因此,将这两个句子分开断句。“恣其所安”意思是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进一步阐述了实施这些策略或方法后所达到的效果,在其后断句。“久而益敬”作为总结性的句子,与前文形成了自然的过渡。
故断句为: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注意重点字词:贤:在此处是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对方亲属,表示尊敬;家君:家父;称:称赞;何所:哪里,怎么;履行:执行、实践。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
在甲文中,陈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责难,他并没有因为对方是长辈而退缩或妥协。相反,他有礼有据地指出了对方无礼无信的行为。他首先指出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即不守信用;接着又指出友人“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即不尊重长辈。这种明白事理(懂礼识仪)、勇敢无畏的态度,正是他“方正”品质的重要体现。同时,当友人下车想要拉他时,他“入门不顾”,这种刚正不阿、直率坦诚的性格也进一步彰显了他的“方正”。
在乙文中,陈元方面对袁公的询问,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谁效法了谁,而是巧妙地借用了周公和孔子的例子。他说:“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这句话既暗示了袁公和自己的父亲就像周公和孔子一样都很厉害,无需相互效法;又照顾了对方的体面,避免了直接评价袁公政绩的尴尬。这种冷静机敏、实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的态度,同样是他“方正”品质的重要体现。
因此,无论是甲文中面对父亲朋友的责难时的勇敢无畏、刚正不阿;还是乙文中面对袁公的询问时的冷静机敏、实事求是,陈元方都展现出了“方正”的品质。结合助读资料卡内容“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这是魏晋名士十分重视的优良品德。它既指坚持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相应礼节,也指实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可知,这两篇文章都将他归入《方正》篇,以表彰他的优秀品质和道德风范。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C.“‘贤弟’属于谦辞,‘愚兄’属于敬辞”错误。“贤弟”是敬辞,用于称呼比自己年幼的男性朋友或同辈,表示对其的尊重和亲近;而“愚兄”则是谦辞,用于自称,表示自己在对方面前的谦逊和自谦。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元方(即陈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活动三:品析散文,感受诗情】(10+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乙】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刘湛秋《雨的四季》
【丙】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老舍《济南的冬天》)
15.在括号中写出以上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
金黄( ) 感到( ) 那些( )上( )
16.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文画线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的侧重点不同:比作“牛毛”强调的是“柔”,比作“花针”强调的是“细”,比作“细丝”强调的是“密”。
B.【乙】文画线的句子突出了秋雨的端庄,领起下文。
C.【丙】文反复写水藻的绿,意在衬托出水的清澈和温暖,表现出济南冬天之温晴,进而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甲】文在写雨时侧重描写,正面描绘和侧面烘托相结合。【乙】文在写雨时侧重抒情,写秋雨一笔带过,感受与联想着墨较多,多虚写。
17.分别概括【甲】【乙】【丙】三文中“雨”或“水”的特点。
【答案】15.①形容词 ②动词 ③代词 ④名词
16.A
17.甲文中的雨细、密、轻柔、绵长。 乙文中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凄冷。 丙文中的水暖、清、亮、静。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性的辨析。
金黄,是形容颜色的词语,所以是形容词。
感到,是写人的心理和感觉,所以是动词。
那些,表示远指,指代下面提到的长枝垂柳,所以是指示代词。
上,是表示方位的名词。
【16题详解】
本体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语句的理解。
画线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牛毛是细的,花针是亮的,细丝则是柔而绵长的,所以这一句写出了春雨的细、密、亮、闪烁而绵长的特点。而选项中说“牛毛”强调的是“柔”,比作“花针”强调的是“细”,比作“细丝”强调的是“密”错误。应该是“牛毛”强调的是“细”,比作“花针”强调的是“亮、闪烁”,比作“细丝”强调的是“绵长”。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甲文“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可知,甲文中的雨细、密、轻柔、绵长。由乙文“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可知,乙文中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凄冷。由丙文“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可知,丙文中的水暖、清、亮、静。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之声
涂玉国
①“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一叶落,天下秋。秋天的天空分外明净过远,一行行高大的法国梧桐树站在这旷远的天空下,变得分外渺小寂寥,那枝头上片片枯黄阔大的叶子,在寂寂的秋风中无力地翻卷着,发出眷恋的“唰唰”“哗哗”的回响,这回响似慢板轻歌,一声声地击在心上,让心一阵阵揪紧,顿生无限惆怅。那黄叶落地的声音,更像无奈的叹息,拨动着内心的琴弦,有些萧瑟,有些悲凉,有些落寞。
②秋雨凉,加衣裳。伴随秋风的是一场更比一场乘凉的秋雨,把夏日最后一缕暑热赶到季节的深处。那纷纷飘落的细雨如雾如烟,落在褐黄的叶子上发出春蚕食桑般的“沙沙”的声音。与春雨不同的是,春天的雨温润、灵动,秋天的雨冰凉、绵长,更易让人多愁善感,滋长纷乱的心事。偶尔,秋雨也有激烈的时候,落在树叶上、落在大地上,发出“嗤嗤”“嘶嘶”的声音,伴随着急促的风,敲在玻璃窗户上,发出“呯呯”“叮叮”的敲击声,这些声音尽管充满力度、富有张力,但与夏天的猛烈声相比还是温婉、低沉了很多。听着这声音,仿佛坐在一叶小舟上,随声音的波浪起起伏伏,充满了平平仄仄的韵律与诗意。
③秋天,更多的声音是热烈的,丰富的,多彩的,欢乐的,兴奋的。金黄的稻浪,闹腾在秋风里,发出“哗啦啦”的喜悦声;火红的柿子,摇曳在枝头,发出“噗噗”的会心微笑声;淡蓝色的长空上,白云高悬时行时止,发出小猫夜行时若有若无的足音;橙色的柑橘,藏在深碧的叶中,宛如捉迷藏的孩子发出阵阵调皮的“咯咯”脆甜声;红彤彤的枫叶,沉醉在秋日的温阳里,相互碰撞时发出“喀喀”的金属声。听到这些七彩的声音,就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慢慢地连呼吸心跳都变得平缓起来,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开启一场盛大的梦幻之旅。
④秋天最动听的声音,是果实开裂的声音。秋日的暖阳下,金风吹动叶发出“飒飒”的声音,像在演奏丰收之曲。黑色的绿豆荚、土黄色的豇豆荚,在阳光下不断炸裂,发出“咔吧咔吧”的欢快声;芝麻梭子张开小口发出“嚓嚓”的轻响;金黄的稻粒、黄亮亮的玉米发出“嗤嗤”的笑声……这些丰收的果实,在阳光的抚摸下汇成了欢声笑语的河流,在村庄上空、在田野上空、在大地上空远远地弥散开来,把秋天渲染得分外生动。一只长着大红冠子的大公鸡带着一群母鸡,乘人不注意急急忙忙地溜到稻场里,发出欢欣的“咕咕”的呼叫声,它们一边低头频频啄食,一边用锋利的爪子刨食钻出豆荚的肉虫。在不远处的棉花田里,棉花轻裂声此起彼伏,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黄豆荚发出“啪啪”的脆响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合奏成秋天最丰满、最动听、最悦耳的声音。
⑤秋天果实开裂的声音,更像是丰收的锣鼓声,铿锵有力,激情四射。听到这声音,劳碌奔忙的庄稼人开心地笑了,那爽朗开怀的笑声在晴空下四处回荡,把村庄的里里外外都洗涤得格外喜庆、火红、热烈,这才是村庄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季节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大地最美的模样,这才是天下最美好的模样。
18.根据文章的写作思路,说说文中写了哪两类声音,请概括。
19.简要说说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秋天的景物的。
20.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才是村庄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季节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大地最美的模样,这才是天下最美好的模样。
21.如果要你来描写秋之声,除了文中的那些声音,你适合描写秋天中最具代表性的哪种声音?试着描写几句。
【答案】18.大自然的七彩的声音;果实开裂的声音。
19.听觉和视觉,如“金黄的稻浪,闹腾在秋风里,发出‘哗啦啦’的喜悦声”,“火红的柿子,摇曳在枝头,发出‘噗噗’的会心微笑声”等。
20.点明主旨,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秋天丰收景象的赞美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祝愿。
21.示例:走到田间,只见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雪白的棉花;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的高粱……一个个玉米被农民伯伯放进箩筐里,发生“咚咚”的欢唱声。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③段的“秋天,更多的声音是热烈的,丰富的,多彩的,欢乐的,兴奋的”及本段的举例可知,作者写了来自大自然的七彩的声音;根据第④段的“秋天最动听的声音,是果实开裂的声音”及本段的举例可知,作者写了来自果实丰收时最丰满、最动听、最悦耳的声音。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角度。从②段“偶尔,秋雨也有激烈的时候,落在树叶上、落在大地上,发出‘嗤嗤’‘嘶嘶’的声音,伴随着急促的风,敲在玻璃窗户上,发出‘呯呯’‘叮叮’的敲击声”,③段的“发出‘哗啦啦’的喜悦声”“发出‘噗噗’的会心微笑声”“发出阵阵调皮的‘咯咯’脆甜声”“时发出‘喀喀’的金属声”,④段的“发出‘咔吧咔吧’的欢快声”“发出‘嚓嚓’的轻响”“发出‘嗤嗤’的笑声”等可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秋天的景物;从③段的“金黄的稻浪”“火红的柿子”“淡蓝色的长空”“橙色的柑橘”“红彤彤的枫叶”,④段的“黑色的绿豆荚”“土黄色的豇豆荚”“金黄的稻粒”“黄亮亮的玉米”等可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秋天的景物。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句的作用。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这”结合上文可知,指的是“劳碌奔忙的庄稼人开心地笑了,那爽朗开怀的笑声在晴空下四处回荡,把村庄的里里外外都洗涤得格外喜庆、火红、热烈”这种景象,而这“喜庆、火红、热烈”的景象是因为庄稼人听到了“秋天果实开裂的声音”,听到了丰收的声音。故作者运用一组排比,连用几个“最美好的模样”,强烈表达了对秋天丰收景象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对秋天的喜爱,点明了文章主旨;同时“这才是大地最美的模样,这才是天下最美好的模样”还表达了对全天下人们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升华了主旨。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运用。抓住秋天中最具代表性的声音,如大雁、猿猴、菊花、农民收割的稻谷、高粱等,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写即可。
示例:秋天,山坡上,竹林边,篱笆下,大路旁,野菊花随处可见。微风吹来,菊花摆动婀娜的身姿,发出“嘻嘻”的微笑声。
四、【悟·世间之暖】第四小组选择了“世间之暖”作为研讨内容,请你参与。
22.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季节之红,“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友情之红,“落红不是无情物”是奉献之红,“红旗半卷出辕门”是勇气之红。欣逢祖国75华诞,大街小巷飘扬的红又是另一番景致。红,总是给予人温暖、激情、勇气、奉献、热爱……请以“那一抹红,真耀眼”为题,写一篇文章,展示你对自然与人文之美的领悟吧。
要求:①600字左右;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四季景
诗词名句
春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晚春柳絮飘飞的凄凉景色,写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读志南和尚《绝句》中“沾衣欲湿杏花雨,(3)__________________。”感受春光美好。
秋季
《观沧海》一诗中“(4)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在萧瑟的秋风中海面洪波巨澜,汹涌起伏的画面,以此来衬托诗人的豪情壮志。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6)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几个词就将秋季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冬季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9)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告诉我们虽在凛冬,暖春将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相关内容
人物名称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①_________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②_________
“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③_________
相关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乡镇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乡镇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乡镇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乡镇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议论性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乡镇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乡镇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