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学科试卷共设四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钢铁生锈 煤的燃烧B. 蜡烛熔化 白磷自燃
    C. 火药爆炸 矿石粉碎D. 酒精挥发 湿衣服晒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钢铁生锈、煤的燃烧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B、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白磷自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湿衣服晒干过程中都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药品B. 溶解NaCl
    C. 滴加液体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粗盐的取用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用粗盐,故A操作错误;
    B、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来溶解氯化钠,溶解氯化钠要在烧杯中进行,故B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气管一端伸到水中,再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操作正确;
    故选:D。
    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氧气在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 水结成冰,是由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 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C. 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 氧气在加压后可贮存于钢瓶中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管是水还是冰,分子都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B、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C、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分子的体积不变,而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D、氧气能被加压,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该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D。
    5.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选项A不正确;
    B、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选项B不正确;
    C、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固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可以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检验是否具有可燃性,选项C正确;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氧气被消耗,但生成了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6.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氟、钙、铁”应理解为( )
    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氟、钙、铁”指的是在食盐、牙膏、牛奶、酱油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故选D。
    7.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都比原子大
    B. 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C.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
    D.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没有可比性,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在同一种分子中,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推理错误;
    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可能会燃烧,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在氧气中可以燃烧,故选项推理错误;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分子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选项推理正确;
    D.离子是带电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气B. 都含有氧元素C. 都含有氧分子D. 都含有2个氧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NaNO2、Na2O2、SO2三种物质中没有氧气,故选项A不正确;
    B、NaNO2、Na2O2、SO2、O2四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B正确;
    C、NaNO2、Na2O2、SO2都不含有氧分子,故C不正确;
    D、NaNO2、Na2O2、SO2、O2四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9. 给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
    A. ①③④⑤B. ②④⑥C. ①③④D. ②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加热3mL液体时,液体体积较少,选用试管、酒精灯和试管夹,需要①③④,故选C。
    10. 镓(Ga)是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和通讯领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镓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B.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C. 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D.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不符合题意;
    D、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符合题意。
    故选D。
    11. 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放出大量热,是火箭的动力来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B. 该反应涉及的物质有4种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D. 产物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分子,则涉及的物质有3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生成物为水,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①④属于同种元素B. ②③④属于离子
    C. ⑤易失去成为阳离子D. ①⑤的结构不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详解】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可知①④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②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可知③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④中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B不正确;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由可知⑤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⑤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结构不稳定;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13. 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B.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 SO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正确;
    B、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正确;
    C、二氧化硫和水、氧气反应可生成硫酸,随降水落下形成酸雨,二氧化硫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正确;
    D、PM2.5是空气污染物,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错误;
    故选D。
    14.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OB. CuC. N2D. 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详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并记住特例方可正确解答。
    15. 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 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 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不会全部是氧气,说法错误;
    B、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以下,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错误;
    D、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以下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6.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在利用空气的同时还应保护空气。
    (1)空气中的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利用稀有气体的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空气中氧气用途广泛,请写出氧气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了空气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不同。
    【答案】(1)物理性质
    (2) ①. 医疗急救(合理即可) ②. 沸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小问2详解】
    空气中的氧气用途广泛,如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工业制取氧气,是因为空气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液氮的沸点低,蒸发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
    17. 如图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号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氯##氯元素 ②. F
    (2) ①. 13 ②. Al3+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氯;
    氯元素与氟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填:F;
    【小问2详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铝的核电荷数为13;
    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铝离子,故填:Al3+。
    18. 请将下图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实验现象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1)如图A所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未放少量的水或沙子,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如图B所示,用量筒量取43mL水,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3mL。
    (3)如图C所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 ①. 集气瓶炸裂 ②.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小于 (3)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内未放少量的水或沙子,可能导致的后果是熔融物落下炸裂集气瓶;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小问2详解】
    用量筒量取43mL水,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小于43mL;
    【小问3详解】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燃烧冷却后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有部分空气进入瓶中弥补了消耗的氧气,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则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将偏小。
    19. 氨气(NH3)的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1)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从合成塔排出的气体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氨分离塔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1) ①.
    ②. 化合反应 (2)混合物 (3)物理变化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合成塔中的反应为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2详解】
    从合成塔排出的气体含氨气、氮气、氢气,属于混合物;
    【小问3详解】
    氨分离塔中是利用沸点的不同,将氨气和氮气、氢气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20.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 ⑥熄灭酒精灯 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②③⑦①④⑤⑥B. ⑦②③①④⑤⑥C. ⑤⑦③②①④⑥D. ⑦③①②④⑥⑤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按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B ②. 过氧化氢水+氧气 (3)B
    (4)AD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选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即组装仪器后,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固体仪器,开始收集,待收集满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顺序为⑦②③①④⑤⑥,故选B。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D。
    21. 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催化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 催化剂能使生成物质量增大
    C. 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D. 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任务二】定量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小组同学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为比较淀粉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时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2)做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___;最后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b___________(填“”或“=”)c。
    【任务三】数字化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20mL浓度为5%过氧化氢溶液、0.5g二氧化锰、0.5g淀粉,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
    (4)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___________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5)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AD (2)作对照
    (3) ①. 收集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②. >
    (4)ac##bd (5)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叙述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加催化剂,反应也能进行,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AD。
    【小问2详解】
    实验1中,不加催化剂,目的为对比实验。
    【小问3详解】
    实验是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则待测数据为收集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若二氧化锰催化效果较好,则说明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较快,即c

    相关试卷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