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高中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高中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流感病毒感染者往往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B. 严重呕吐、腹泻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下降,也可能不变
C. 感染者体内的O2、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正常人体内,血浆渗入组织液的液体量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相等
【答案】B
【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
B、严重呕吐、腹泻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丢失的水和无机盐的比例未知,故细胞外液渗透压可能不变、可能下降、也可能升高,B正确;
C、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
D、组织液主要是血浆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到细胞间隙而形成,大部分能重新吸收回血浆,正常人体内,血浆渗入组织液的液体量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不相等,D错误。
故选B。
2. 下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如果X代表CO2,c—d时段,有氧呼吸强度增加
B. 如果X代表胰岛素,b—c时段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下降
C. 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D. 如果X代表血糖,b—c时段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升高有关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a-b段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b-c段,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存储,使得血糖浓度下降;c-d段,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
【详解】A、人体只有有氧呼吸产生CO2,如果X代表CO2,c—d时段血液中CO2含量增加,说明有氧呼吸强度增加,A正确;
B、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合成,如果X代表胰岛素,b—c时段胰岛素含量下降,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下降,B正确;
C、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水,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C正确;
D、胰岛素能降血糖,胰高血糖能升高血糖,如果X代表血糖,b—c时段血糖含量下降,与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升高有关,D错误。
故选D。
3. 某些神经元的突触结构如图所示,轴突1、2所在的神经元分别释放兴奋性神经递 质、抑制性神经递质。轴突1所在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在到达突触前会受到抑制性神 经递质的影响。生物碱箭毒能抑制突触后膜受体与递质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迅速被降解,可防止神经元 M持续兴奋或抑制
B. 轴突2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
C. 箭毒作用于图中轴突—轴突突触时,轴突1兴奋,神经元M 不会兴奋
D. 突触前膜发挥作用时,都会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化
【答案】D
【分析】兴奋性递质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保持静息电位,但静息电位的差值变大。
【详解】A、轴突1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迅速被降解,可防止神经元 M持续兴奋,A错误;
B、轴突2所处的神经元属于抑制性神经元,其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打开突触后膜阴离子通道,使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差值变大,B错误;
C、箭毒能抑制突触后膜受体与递质的结合,当其作用于轴突—轴突突触时,即作用于轴突2和轴突1形成的突触,则会抑制抑制性神经递质与轴突1的膜结合,使轴突1的兴奋不被抑制,轴突1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会使神经元M兴奋,C错误;
D、突触前膜发挥作用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化。D正确。
故选D。
4. 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导至脑干的心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该反射过程如图(其中“-”表示抑制,“+”表示促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A神经是交感神经,B神经是副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性神经
B. 心血管运动中枢对血压的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 血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
D. 血压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通过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为快速调节机制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递到A神经和B神经,进一步作用于血管和心脏,导致心率减慢,血管舒张,同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进而导致血压下降;反之,则心率加快,血压回升。
【详解】A、结合题意“当血压升高时,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心跳减慢,血压下降”,结合图示可知,血压升高时B神经活动增强,A神经活动减弱,故A神经是交感神经,B神经是副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性神经,A正确;
B、心血管运动中枢对血压的调节过程神经心血管运动中枢→下丘脑等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正确;
C、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据图可知,血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则血液总量减少,C正确;
D、血压调节既有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激素调节,故为神经—体液调节,但通过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其作用较慢,不属于快速调节机制,D错误。
故选D。
5. 研究发现,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其机制如图1、图2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B. 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非条件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电击关联形成的
C. 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D. 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记忆和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
【答案】B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以及情绪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比较图1和图2,发现在压力和睡眠基础上,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减少,说明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A正确;
B、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则果蝇避开某种气味属于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电击的情况下,神经元释放了神经递质和相应的受体结合,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产生学习和记忆,而在压力和睡眠条件下,释放的多巴胺减少,且多巴胺只和DAMB受体结合,说明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C正确;
D、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正确。
故选B。
6.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下面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皮肤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既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又能进行特异性免疫
B. 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可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有防御功能
C. 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的
D.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它们都是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
【答案】B
【分析】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分为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详解】A、皮肤和黏膜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只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不能进行特异性免疫,A错误;
B、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很多免疫细胞,阻止和消灭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的防御功能,B正确;
C、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形成的,C错误;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三类,它们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分泌的,D错误。
故选B。
7. 病毒存在不同的免疫逃逸机制。痘病毒T2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高度同源。而乙肝病毒在高复制状态下大量表达抗原,抗原过度刺激引起某些特异性T细胞凋亡,并诱导免疫耐受或免疫逃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痘病毒T2蛋白可与TNF受体结合阻止TNF发挥作用
B. 乙肝免疫耐受期不可依据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检测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C. 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机制可以减少肝脏细胞受损,对感染者是绝对有利的
D. 痘病毒和乙肝病毒都通过抑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从而发生免疫逃逸
【答案】D
【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参与体液免疫的主要是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主要是T细胞。
【详解】A、痘病毒T2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高度同源,二者结构应相似,因此痘病毒T2蛋白不会与TNF受体结合,A错误;
B、免疫耐受期某些特异性T细胞凋亡,但乙肝病毒的入侵可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进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所以可依据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检测是否感染乙肝病毒,B错误;
C、建立了免疫耐受机制时,体内某些特异性T细胞凋亡,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降低,所以对感染者是不利的,可能会有更多的乙肝病毒侵入肝脏细胞,C错误;
D、乙肝病毒会引起某些特异性T细胞凋亡,是通过抑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从而发生免疫逃逸的,而痘病毒是因为T2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高度同源,可大量消耗TNF,二者都通过抑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从而发生免疫逃逸,D正确。
故选D。
8. 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B. 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 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 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刺激机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分泌CRH,促进垂体分泌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的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同时抑制机体免疫细胞、免疫反应来降低损伤。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A正确;
B、由图可知,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的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同时抑制机体免疫细胞、免疫反应来降低损伤,可知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B正确;
C、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而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C正确;
D、图中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促进下丘脑分泌CRH,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具有抑制作用,故两者对下丘脑分泌CRH有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D。
9. 感冒病毒侵染人体后往往会引起发热症状。药物布洛芬具有抑制下丘脑活性的功效,能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加快散热的速度,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蒸发是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B. 体温升高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引起明显的发热
C. 布若芬减少前列腺素合成的过程属于激素调节
D. 在高温持续期,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仍然具有体温调节功能
【答案】C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散热方式有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蒸发是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A正确;
B、体温升高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引起明显的发热,B错误;
C、布洛芬是机体服用的药物,布若芬减少前列腺素合成的过程不属于激素调节,C错误;
D、在高温持续期,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仍然具有体温调节功能,使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
故选C。
10. 过敏反应往往伴随着皮肤瘙痒,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可引起某些肥大细胞释放LTC4,LTC4 与感觉神经元表面受体结合,引发瘙痒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B. 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与某些 B 细胞膜上的受体能识别同一种过敏原
C. 临床药物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LTC4 来治疗过敏症状
D. LTC4 作为神经递质能与感觉神经元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答案】C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诱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详解】A、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一般不会引起组织损伤,A正确;
B、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能与相应的过敏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是B细胞接受过敏原刺激后引起的,据此可推测,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与某些 B 细胞膜上的受体能识别同一种过敏原,B正确;
C、结合题意可知,临床药物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LTC4来治疗皮肤瘙痒,不能用来治疗过敏症状,C错误;
D、LTC4与感觉神经元表面的受体结合,使其发生膜电位变化,产生并传导兴奋,引发瘙痒反射,此时LTC4可看作是神经递质, D正确。
故选C。
11. 肾上腺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可调节水盐平衡,维持人体电解质的相对稳态。应激情况下,会发生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B. 醛固酮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放大激素的生理效应
C. 醛固酮的分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 醛固酮主要通过调节尿液的成分和尿量来调节水盐平衡
【答案】B
【分析】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盐皮质激素的一种,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机体中存在激素之间的分级调节,该调节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来完成,甲状腺激素、性激素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都是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详解】A、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A正确;
B、由图可知,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即醛固酮分泌增加,会反过来增强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使CRH和ACTH分泌量减少,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特点,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醛固酮可以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但是反馈调节不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分级调节才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B错误;
C、由图可知,醛固酮的分泌需要神经系统和相关激素的参与,因此,醛固酮的分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进而影响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其主要通过调节尿液的成分和尿量来调节水盐平衡,D正确。
故选B。
12. 调节性T细胞(Treg) 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其他细胞的免疫反应。Treg的抑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CD39和 CD73为细胞表面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 TGF-β/L-10 与溶菌酶、抗体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 CD39和 CD73接受腺苷刺激后抑制 T 细胞的活性
D. Treg 过度活化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为Treg细胞的抑制调节机制,其中CD39、CD73 为Treg细胞表面蛋白,可催化ATP水解为三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和腺苷。TGF-β/L-10、颗粒酶、腺苷对T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详解】A、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经分裂产生大量造血干细胞,其中一部分造血干细胞转移至胸腺分化成T细胞,A正确;
B、据图可知,TGF-β/L-10属于抑制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溶菌酶、抗体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
C、依题图可知,CD39和 CD73为Treg细胞表面蛋白,可催化ATP水解,ATP水解产生的腺苷抑制T细胞活性,C错误;
D、据图可知,Treg 活化会通过产生腺苷、分泌TGF-β/L-10 、释放颗粒酶等方式抑制T细胞活性,而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因此,Treg 过度活化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下降,D正确。
故选C。
13. 瓶插鲜花的水分平衡值为吸水量与失水量的差值,它与衰老相关,为负值时鲜花开始衰败。如图表示不同处理方式下,水分平衡值降为0的时间和瓶插鲜花寿命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协同延长插花保鲜的时间
B. 蔗糖可为水分的吸收提供能量从而延缓衰败
C. 细胞分裂素延缓插花衰败的作用比蔗糖明显
D. 脱落酸含量最先快速增加的应该是蒸馏水组
【答案】B
【详解】A、据图分析,②③与①相比较可知,②③瓶插鲜花寿命较①长,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分别都能延长插花保鲜功效;④与②、③相比,瓶插鲜花寿命较②③更长,所以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协同延长插花保鲜的时间,A正确;
B、水分子以自由扩散形式被吸收,不需要能量,B错误;
C、②与③相比较,③水分平衡值降为0所用的时间较②长,细胞分裂素延缓插花衰败的作用比蔗糖明显,C正确;
D、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分析图可知,①水分平衡值降为0所用的时间最短,因此脱落酸含量最先快速增加的应该是蒸馏水组,D正确。
故选B。
14. 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三者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a、b、c依次代表植物激素、基因和环境因素
B. a的产生和分布是b调控的结果,也受到c的影响
C. 赤霉素调控萌发大麦种子α-淀粉酶基因表达体现a对b的影响
D. 单侧光照可以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伸长区的横向运输体现c改变a的分布
【答案】D
【详解】A、环境因素和植物激素都能影响基因的表达,环境因素可改变激素的分布情况,因此图中a、b、c依次代表植物激素、基因和环境因素,A正确;
B、a、b、c依次代表植物激素、基因和环境因素,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也受到环境的影响,B正确;
C、a、b、c依次代表植物激素、基因和环境因素,因此赤霉素调控萌发大麦种子α-淀粉酶基因表达体现a对b的影响,C正确;
D、单侧光可改变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分布,即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胚芽鞘伸长区,D错误。
故选D。
15. 短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能正常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苍耳的临界日长是15.5小时。为研究短日照诱导苍耳开花的原理,研究者将5株苍耳相互嫁接在一起(如图所示),使第1株的一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照诱导,其他植株均处在长日照条件下,最后所有植株都能开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苍耳感受光信号的物质是位于叶绿体中的光敏色素
B. 该实验证明长日照条件下,苍耳产生了抑制开花的物质
C. 光敏色素是一种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 实验表明叶片感知光照信息后产生影响开花的物质,能够从嫁接部位传递给其他植株
【答案】D
【详解】AC、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分布于叶绿体的是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C错误;
BD、依题意,只有第1 株的一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照诱导,其他植株均处在长日照条件下,但最后所有植株都能开花,说明短日照诱导苍耳产生了诱导开花的物质,该物质可以从嫁接部位传递至其它植株,使其它植株开花,该实验不能证明长日照条件下,苍耳产生了抑制开花的物质,B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图1为某突触结构示意图,图2、图3分别为图1结构浸泡箭毒(一种毒素)前、后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相同刺激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为突触小泡,通过图2图3得出其中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
B. 箭毒可能是通过阻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来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C. 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D. 若降低神经纤维外的Na+浓度,则图2曲线峰值会升高
【答案】AD
【详解】A、结合图2图3可知,图1接受刺激后,a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可使Na+内流,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A错误;
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分析图3可知,箭毒处理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被抑制,故箭毒可能是通过阻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来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B正确;
C、产生兴奋时,Na+内流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状态时,Na+-K+泵运输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故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C正确;
D、若降低神经纤维外的Na+浓度,膜内外的浓度差减小,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降低,则图 2 曲线峰值会降低,D错误。
故选AD。
17. 铁皮石斛因其有养阴、清热、润燥之功效,自古以来就是传统中医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专用药。科研人员为探究4种石斛多糖DOP1~4的降血糖效果,做了如下实验:取雄性小鼠若干只,适应性饲养后注射200mg/kg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72h后测定空腹血糖值,将血糖值≥13mml/L的小鼠作为模型小鼠。将模型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4个实验组以及2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分别用DOP1~4每天灌胃一次,对照组1每天用等量清水灌胃一次,对照组2每天用药物二甲双胍灌胃一次,连续21天。每隔7天测定一次空腹血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二甲双胍和4种石斛多糖,因变量为模型鼠的血糖值
B. 四氧嘧啶的作用是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暂时减少
C. 对照组2的灌胃药物二甲双胍的作用是降低血糖
D. 结果表明DOP1~4都能降低血糖,且以DOP1降糖效果最好
【答案】CD
【分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4种石斛多糖DOP1~4的降血糖效果。如图曲线,和对照组比较DOP1~4都能降低血糖,但DOP1降糖效果最好。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还有给药时间,因变量为模型鼠的空腹血糖值,A错误;
B、四氧嘧啶通过选择性地破坏胰岛B细胞,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引起体内糖类代谢紊乱,B错误;
C、对照组2的灌胃药物二甲双胍起对照作用,与药物的降糖效果做对照,故二甲双胍是的作用可以降低血糖,C正确;
D、和对照组比较,DOP1~4都能降低血糖,且以DOP1降糖效果最好,D正确。
故选CD。
18. 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分泌抗体,甲具备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B. 与普通抗体相比,IgA二聚体有更多的抗原结合位点,与相应病原体有更高的亲和力
C. 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 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
【答案】BC
【详解】A、图中甲细胞能分泌抗体,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的,浆细胞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与普通抗体相比,IgA二聚体有更多的抗原结合位点,具有更高的亲和力,B正确;
C、sIgA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从而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正确;
D、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未体现免疫自稳和监视功能,D错误。
故选BC。
19. 原发性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继发性甲减主要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的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为了初步诊断甲、乙、丙三人甲减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分别给甲、乙、丙三人及一健康人注射适量且等量的TRH,并在注射前30m1n和注射后30min时分别测量四人血液中TSH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患有继发性甲减,丙患有原发性甲减
B. 注射了TRH后,甲和乙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变
C. 三个患者中,可以注射TSH进行治疗的患者是甲和乙
D. TRH、TSH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的分级调节
【答案】ACD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从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甲在注射前TSH分泌较少,但注射后与正常人相比较TSH分泌正常,说明甲状腺和垂体都没有病变,所以病变部位应该是下丘脑,所以属于继发性甲减;乙在注射前后TSH分泌均不足,所以病变部位应该是垂体,所以也属于继发性甲减;丙在注射前后TSH都分泌正常,说明病变部位是甲状腺,属于原发性甲减,A正确;
B、因为甲是下丘脑病变引起的,乙是垂体病变引起的,都属于继发性甲减,所以注射TRH后甲状腺激素分泌也不变,但他们分泌的TSH都偏低,对甲状腺的促进作用减弱,因此甲乙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B错误;
C、因为甲是下丘脑病变引起的,乙是垂体病变引起的,都属于继发性甲减,他们分泌的TSH都偏低,因此可以给甲乙注射TSH进行治疗,C正确;
D、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促进垂体分泌TSH,TSH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为分级调节,由于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因此分级调节放大了甲状腺激素的调控效应,D正确。
故选ACD。
20. 科学家用红光和远红光依次照射一批莴苣种子,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统计发芽情况(见下表),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注:自然光包含红光和远红光,莴苣种子对红光更为敏感
A. 植物体内可能存在感受光信号的分子,使光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B. 光作为信号调控莴苣种子的发芽过程,还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C. 上述结果说明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则起抑制作用
D. 经 2 组和 4 组处理后的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种子可以发芽
【答案】ACD
【分析】题表分析:由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可知,红光照射下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照射后不发芽,远红光照射后再到红光下照射会发芽,故可得出结论: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照射下莴苣种子不发芽。
【详解】A、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莴苣种子的发芽过程进行调控,使光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A正确;
B、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光作为信号调控莴苣种子的发芽过程,说明植物体内可能存在感受光信号的分子,光照不能为种子萌发过程提供能量,B错误;
C、由分析可知, 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照射抑制种子发芽,C正确;
D、由于自然光包含红光和远红光,莴苣种子对红光更敏感,因此经2组和4组处理后的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种子会发芽,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5道题,共55分。
21. γ-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具有镇静止痛、促进睡眠等生理功能。下图为某神经元的GABA部分作用过程,神经元细胞膜上GABA的受体有两种:分别为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储存在__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所破坏。据图分析,突触前细胞受到刺激,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钙通道打开,Ca2+内流,推测Ca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GABAB受体位于突触前细胞膜上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ABA经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与GABAA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睡眠-觉醒状态的产生和转变主要依赖于下丘脑中GABA和谷氨酸(Glu)的平衡。已知Glu可在谷氨酸脱羧酶(GAD)的作用下转化为GABA,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可促进Glu的再生。由此推测,Glu属于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失眠大鼠下丘脑内GAD与GS的含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突触小泡 ②. 促进GABA的释放 ③. 突触间隙的GABA增多时,GABA与GABAB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GABA,从而维持突触间隙GABA含量的相对稳定
(2)①. 外正内负的状态加剧 ②. GABAA受体也是Cl-通道蛋白,当GABA与GABAA受体结合后,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状态加剧
(3)①. 兴奋性 ②. GAD含量减少,GS含量增多
【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突触前细胞受到刺激,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神经递质即GABA的释放。GABAB受体位于突触前细胞膜上,可以与GABA结合,因此当突触间隙的GABA增多时,GABA与GABAB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GABA,从而维持突触间隙GABA含量的相对稳定。
【小问2详解】
γ-氨基丁酸具有镇静止痛、促进睡眠,属于抑制性递质,GABAA受体也是Cl-通道蛋白,当GABA与GABAA受体结合后,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状态加剧。
【小问3详解】
GABA促进睡眠,是抑制性地址,而睡眠-觉醒状态的产生和转变主要依赖于下丘脑中GABA和谷氨酸(Glu)的平衡,所以可以推测Glu是兴奋性递质,抑制睡眠,使神经兴奋,失眠大鼠Glu含量高,所以谷氨酸脱羧酶(GAD)含量减少,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可促进Glu的再生,含量增多。
22. 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在大脑中,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突触传导,从而影响学习记忆。
(1)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与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生理作用。当全身多数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时,患者表现出甲减症状。若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原因是_________。除甲状腺激素之外,__________激素分泌过程也存在该调控机制。除此之外自主神经系统在内外环节变化引起机体应急反应时也可直接对甲状腺起调节作用,综上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大脑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BDNF与突触的连接形式密切相关,从而促进学习记忆。长期高脂肪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学习能力下降。蔬菜水果中富含槲皮素。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研究了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槲皮素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分别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血液,测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合相关信息和上图结果推测槲皮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
【答案】(1)①. 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 ②. 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③. 一方面激素分泌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2)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3)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
【小问1详解】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时,由于能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不足,使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导致过量。
机体内受下丘脑-垂体-腺体轴调控的激素,除了甲状腺激素外,还包括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小问2详解】
由表格可知,高脂膳食组中BDNFmRNA和BDNF含量均低于正常膳食组,而高脂膳食+槲皮素组中BDNFmRNA和BDNF含量均与正常摄食组接近,说明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小问3详解】
实验结果显示: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T4浓度、TSH浓度小于高脂膳食组小鼠,而T3浓度高于高脂膳食组小鼠结合“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可推测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
23. Ⅱ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主要表现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 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1)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作为信号分子直接作用于胰岛B 细胞,使胰岛素 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又能抑制血糖来源,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促进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还有_______ _。
(2)脂肪细胞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部位,为探究人参皂苷 (GF2) 对胰岛素抵抗的 影响、用1μml/L 地塞米松 (DEX) 处理小鼠脂肪细胞得到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并进行如下处理,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表 中X 溶液为_______。
②请根据表中数据概括实验结论_______
③根据表中结果,推测 GF2 能增加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量的机理是______
(3)糖尿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多尿、多饮。据此推测,糖尿病患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 (填“偏低”或“偏高”),临床中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其含量,该操作 的理论依据是 ________。
【答案】(1)①. 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 ②. 神经递质
(2)①. 生理盐水 ②. DEX可通过降低葡萄糖转运膜蛋白(GLUT-4)基因表达量,降低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GF2可以通过提高葡萄糖转运膜蛋白(GLUT-4)基因表达量,提高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 ③. 增加细胞膜上 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加快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含量降低
(3)①. 偏高 ②.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小问1详解】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以及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又能抑制血糖来源,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胰岛B细胞可以作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因此促进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还有神经递质。
【小问2详解】
①第1组为空白对照,需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实验处理的X溶液生理盐水。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推测DEX可通过降低葡萄糖转运膜蛋白(GLUT-4)基因表达量,降低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GF2可以通过提高葡萄糖转运膜蛋白(GLUT-4)基因表达量,提高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
③据图可知,随着人参皂苷溶液浓度增加,葡萄糖的摄取量相对值在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GLUT-4)表达水平增强,因此推测人参皂苷可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加快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含量降低。
【小问3详解】
糖尿病患者由于尿中含有葡萄糖,尿液中渗透压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表现为多尿,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患者口渴,表现为多饮。临床中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其含量,该检验的理论依据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24.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宿主细胞是肝细胞,现有证据表明仅丙型肝炎病毒就能导致肝炎。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丙型肝炎病毒入侵人体内环境时,一部分能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若巨噬细胞将丙型肝炎病毒摄取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这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
(2)图1是巨噬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其中MHC-Ⅱ蛋白是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身份标签,其合成和加工场所有______。丙型肝炎病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会被降解为多肽,然后与MIC-Ⅱ结合形成MHC-Ⅱ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移动到细胞______(“表面”或“内部”),被辅助性T细胞识别,启动机体的______免疫。
(3)病毒进入肝脏细胞后,______细胞会与其密切接触,该细胞的活化需要______等参与。该细胞与被侵染的肝脏细胞间发生图2过程,穿孔素和颗粒酶相互间协同作用,使靶细胞形成管道,颗粒酶进入靶细胞内激活相关酶系统,引发被侵染的肝脏细胞______(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
(4)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的是______(填细胞名称),原因是______。
【答案】(1)①. 二 ②. 三
(2)①.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②. 表面 ③. 特异性(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3)①. 细胞毒性T细胞 ②. 靶细胞和细胞因子 ③. 细胞凋亡
(4)①. 辅助性T细胞 ②. 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可以作为活化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也可以释放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特异性免疫,也即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小问1详解】
巨噬细胞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辅助性T细胞参与的是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可知,MHC-II蛋白是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身份标签,属于膜蛋白,故在核糖体合成后,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丙型肝炎病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会被降解为多肽,然后与MHC-II结合形成MHC-II抗原复合物,据图可知,该复合物移动到细胞的表面,被辅助性T细胞识别,开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即启动了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小问3详解】
病毒进入肝脏细胞后(靶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同时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穿孔素和颗粒酶相互间协同作用,使靶细胞形成管道,颗粒酶进入靶细胞内激活相关酶系统,引发被侵染的肝脏细胞凋亡。
【小问4详解】
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的是辅助性T细胞,因为辅助性T细胞启动了特异性免疫,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可以作为活化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也可以释放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25.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农业生产上经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改善生产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农民将植物种子经过浸泡后进行播种,浸泡可以降低种子中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从而解除休眠。春季也是植树造林的季节,移栽树苗时,为了保证成活率,一方面可以用生根粉(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进行处理,若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较高,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适当保留插条上的芽和幼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农田里双子叶杂草的生长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农业上常采用喷洒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方法除去双子叶杂草。下图甲中的曲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双子叶杂草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反应。由图中曲线可知,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曲线是_____(填“I”或“II”);a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当喷洒某一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时,玉米和双子叶杂草的反应有差异,说明__________。
(3)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研究人员用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研究乙烯释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所示(CK为对照)。由图可以看出,ABA可以____________(填“抑制”或“诱导”),乙烯的生成,乙烯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4)大麦的矮生突变体与赤霉素有关,有的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有的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探究某种大麦的矮生突变体所属的突变类型,请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脱落酸 ②. 沾蘸法 ③. 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成活(或枝条生根)
(2)①. I ②. 该点对应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双子叶杂草和玉米的促进效应相同 ③.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程度不同
(3)①. 诱导 ②. 促进果实成熟
(4)①. 将矮化大麦品种的幼苗分为A、B两组,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组,B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A、B两组植株高度 ②. 若A组株高显著高于B组,则该突变体为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若A、B两组株高大致相同,则该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分析】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Ⅰ代表双子叶植物、Ⅱ代表单子叶植物。
图乙分析:外源脱落酸处理和CK组相比,两条曲线同步增减,可以推测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处理组的曲线在CK组曲线下,说明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小问1详解】
农民将植物种子经过浸泡后进行播种,可以降低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从而解除休眠。移栽树苗时,为了保证成活率,一方面可以用生根粉对插条进行处理,若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较高,处理方法是沾蘸法;另一方面要适当保留插条上的芽和幼叶,因为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成活。
【小问2详解】
玉米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由图甲可知,甲图中I代表双子叶杂草,II代表玉米;a点两条曲线交叉,故对应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双子叶杂草和玉米的促进效应相同;由于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喷洒某一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时,玉米和双子叶杂草的反应有差异。
【小问3详解】
由图乙可知,外源脱落酸处理和CK组相比,两条曲线同步增减,可以推测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乙烯的作用为促进果实成熟。
【小问4详解】
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大麦的矮生突变体与赤霉素有关,有的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有的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预设计实验探究某种大麦的矮生突变体所属的突变类型,应以是否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为变量,实验设计思路如下:将矮化大麦品种的幼苗分为A、B两组,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组,B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A、B两组植株高度。若A组株高显著高于B组,则该突变体为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若A、B两组株高大致相同,则该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健康人
甲
乙
丙
TSH相对含量
注射前
8
1
0.5
20
注射后
30
30
0.5
43
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对照组
无光照
不发芽
1 组
红光
发芽
2 组
红光→远红光
不发芽
3 组
红光→远红光→红光
发芽
4 组
红光→远红光→红光→远红光
不发芽
分组
处理
BDNF mRNA(相对值)
BDNF (pg/mg pr)
甲组
正常膳食
1.00
26
乙组
高脂膳食
0.65
19
丙组
高脂膳食+槲皮素
0.95
25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
葡萄糖转运膜蛋白(GLUT-4)基因表达量
1
正常脂肪细胞
X溶液
122
5.7
2
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
DEX(1μml/L)
68
1.0
3
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
GF2(25μml/L)
72
1.3
4
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
GF2(50μml/L)
81
2.7
5
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
CF2(100μml/L)
96
4.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docx、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五校联考 11月)[原题+解析版],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