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352533/0-17311155316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352533/0-17311155317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352533/0-1731115531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 着陆的“神十” B. “猎鹰”超音速飞机 C. 月球 D. 台风
【答案】C
【解析】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存在的形式。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另外,还有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各种探测器。所以月球是卫星,属于天体,C正确;着陆的“神十”和“猎鹰”超音速飞机属于地球上的物质,不属于天体,AB错误;台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灾害,不属于天体,ABD错,故选C。
2. 下图中的天体系统一共有几级( )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答案】B
【解析】图中有地球与月球组成的地月系和以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太阳系,一共有2级天体系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 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卫星数量适中③体积质量适中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上温度适宜,使液态水得以存在;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使地表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生命活动,并形成适宜的大气成分,①③正确。卫星数量、矿产资源与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相关性较小,②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 1859年9月1日,英国天文爱好者卡林顿观测到日面上出现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其亮度迅速增加,远远超过光球背景,明亮的白光仅维持几分钟就很快消失了,这是人类第一次观测到该现象。该现象指的是哪一种太阳活动( )
A. 太阳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日冕物质抛射
【答案】B
【解析】耀斑是太阳色球爆发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亮度上升迅速,时间短。由材料可知,卡林顿观测到日面上出现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其亮度迅速增加,远远超过光球背景,明亮的白光仅维持几分钟就很快消失了,这是色球层表面上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现象,为耀斑,B正确;黑子是光球层表面的暗黑色的斑点,是低温区域,A错误;日珥是色球层上火舌状的物体,C错误;日冕物质抛射是巨大的、携带磁力线的泡沫状气体,在几个小时中被从太阳日冕层抛射出来的过程,D错误。故选B。
5. 2021年9月至10月期间,地球、火星位于太阳两侧,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如图),出现了日凌现象。日凌期间,火星探测器与地球的通信会出现不稳定甚至中断,其影响主要来自( )
A. 太阳引力 B. 太阳风 C. 太阳光 D. 极光
【答案】B
【解析】太阳风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电离层,影响火星探测器与地球的通信,B正确;太阳引力、太阳光、极光都不会干扰电离层,ACD错误。故选B。
6.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B.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C. 从北向南递减 D. 从北向南递增
【答案】B
【解析】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①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赤道向两极递减);②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③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2021年9月19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持续喷发,大气中弥漫着厚厚的火山灰,涌出的岩浆四处流散,毁坏了岛上的农场,村庄和其他建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拉帕尔马岛涌出的岩浆来源于( )
A. 地壳 B. 地幔 C. 外核 D. 内核
8. 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是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ACD错误,B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火山灰物质漂浮过程位于地球圈层中的大气圈,BCD错误;沉降后落在地表,进入水圈、生物圈;沉降物堆积,进入岩石圈;因此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故选A。
9. 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
B. 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
C. 在莫霍面,纵波速度突然减小
D. 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大致呈“倒影”关系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莫霍界面在不同区域的深度不同,是一条曲线,A错误。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岩石圈包括地壳与上地幔顶部,B错误。在莫霍面,纵波速度突然增大,C错误。由图可知,地形高度较大时,莫霍面下凹,地形高度较小时,莫霍面上凸,地形高度与莫霍界面大致对称分布,呈倒影关系,D正确,故选D。
10.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起源于( )
A. 原始大气 B. 原始大陆 C. 原始海洋 D. 原始森林
【答案】C
【解析】原始大气的主在成分有氨、氢气、甲烷和水蒸气,但是没有游离的氧气,同时,强烈的紫外线、闪电、热能和宇宙的激发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分子相互作用而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小分子随着雨水汇入热汤似的海洋。在原始的海洋中,有机小分子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所以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诞生于原始的海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地层④~①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 海生无脊椎—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
B. 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
D. 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海生无脊椎
【答案】B
【解析】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故根据图中化石,动物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 正确表示河流上游河谷形态的是( )
①河床深而窄 ②河谷宽而浅 ③多槽形河谷 ④多“v”形河谷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河流上游,由于河流主要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明显,河床深而窄,呈现“V”形,①④正确;宽而浅、槽形河谷主要位于河流下游,②③错误;故选A。
13. 如下图所示,人民币10元(夔门)在瞿塘峡入口处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又名“瞿塘关”,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图中景观形成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堆积 B. 风力堆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答案】C
【解析】钞票图片中有河流经过,说明是流水作用,而非风力作用,BD错误;流水侵蚀表现为河流的侧蚀和下切侵蚀,图示中显示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应是以河流的下切侵蚀为主,也就是流水侵蚀,C正确;流水堆积地貌是以三角洲或冲积扇为主,地势相对平坦,A错误。故选C。
14. 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A. 两条河流汇合处 B. 河流发源地
C. 过河点位置 D. 河口位置
【答案】B
【解析】河流汇合处、过河点位置、河口位置三处位置,河流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ACD错误;而河流发源地,由于水量较小,流速较快,航运条件差,不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B正确。故选B。
15. 读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 吉林 B. 新疆 C. 四川 D. 上海
【答案】B
【解析】由图片可知该景观为风蚀地貌,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分布广,选项中只有新疆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B正确;吉林在东北,为半湿润区,A错误;四川、上海在我国南方,为湿润地区,CD错误。故选B。
下图中的等高线(单位:m)示意一种堆积地貌。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地貌为( )
A. 三角洲 B. 风蚀蘑菇 C. 江心洲 D. 沙丘
17. 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图示地貌为新月型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而形成,其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读图可知,等高线稀疏一侧为缓坡,等高线密集一侧为陡坡,再结合指向标判断可知,风向为西北风,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小题。
18. 关于石钟乳的形成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化学沉积作用 C. 化学溶蚀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19. 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可能是( )
①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 ②火山喷发 ③游客的呼吸
④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8. B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钟乳石的形成过程,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从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生成碳酸钙沉积等方面回答。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由溶洞顶部渗漏下来时,(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少,水中二氧化碳逸出,)生成碳酸钙沉积在溶洞顶部,形成钟乳石。因此属于化学沉积作用,故选B。
【19题详解】
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有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释放;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等,①③④正确。该地火山喷发活动稀少,②错误。故选D。
20. 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沙丘、沙垄 B. 角峰、冰斗 C. 溶洞 D. 三角洲、冲积扇
【答案】B
【解析】冰斗是山岳冰川源头由雪蚀和冰川挖掘共同营造的围椅状盆地,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因此角峰和冰斗是属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B符合题意;沙丘、沙垄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溶洞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三角洲、冲积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因此排除ACD。故选B。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爆炸高度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雨雪风霜等天气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 平流层 B. 对流层 C. 中间层 D. 高层大气
22. 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 )
A. 气温相对下低上高,大气稳定
B. 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 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
D. 大气以对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23. 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
A. 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B. 提供地球生物生长必需的空气
C. 保持地表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 减少宇宙天体对地球表面撞击
【答案】21. B 22. A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能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风、云、雨、雪、电闪雷鸣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B正确;平流层、中间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弱,天气现象少,ACD错误。故答案选B。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气温相对下低上高,大气稳定,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是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平流为主,天气晴朗少云雨,大气的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A正确D错误;航空最佳飞行层的平流层水汽含量较少,B错误;高层大气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但飞机最佳飞行层不在电离层,C错误。故答案选A。
【23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小行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圈层时与地球的大气层发生了剧烈的摩擦作用,使得该星体的体积变得非常小,使得到达地球表面的小行星残体对地球表面几乎没有破坏作用了,减少了宇宙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正确;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是臭氧层的作用,该过程并不能反映地球大气圈具有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的作用,故A错误;也不能反映地球圈层可以为地球上生物生长提供必需的空气,B错误;该事件也无法反映地球大气圈层具有保持地表温度适宜,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故C错误。故答案选D。
24. 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原因是( )
A. 大气的反射作用 B. 大气的吸收作用 C. 大气的散射作用 D. 大气的折射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大气分子对波长较短的蓝色光进行散射,导致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 读诗词学地理。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其中“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
A. ②增强 B. ③增强 C. ②减弱 D. ③减弱
【答案】B
【解析】图中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秋阴不散”是说天气为阴天,云量较大,大气逆辐射较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使霜冻发生的时间推迟,这是大气逆辐射增强的结果,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6.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表起伏不平 B. 地表冷热不均 C. 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 D. 地转偏向力
【答案】B
【解析】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使得同一水平面的气压产生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空气产生水平运动,因此引起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也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即地表冷热不均,B符合题意;地表起伏不平不是直接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是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不是产生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只是改变大气运动的方向,因此排除ACD。故选B。
27. 夏季多云的夜间气温比晴朗的夜晚气温( )
A. 低 B. 一样温度 C. 高 D. 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与晴朗的夜晚相比,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使得夜晚的降温速度和幅度较小,因此气温相对较高,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8.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海陆之间,白天陆地和海洋相比,由于陆地的热容量小,升温快,比海洋温度高,海洋形成高气压中心,陆地形成低气压中心,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与A选项示意图气流方向相反,A错误;在山谷中,夜晚由于散热不畅,降温慢,比两侧的山坡气温高,谷地上空气流上升,两侧山坡气流下沉,形成山风环流,与B选项示意图气流方向相同,B正确;市区排放的废热较多,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郊区气流下沉,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上空相反,与C选项示意图气流方向相反,C错误;受热的地方一般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冷的地方吹向热的地方,高空气流流向相反,与D选项示意图气流方向相反,D错误。故选B。
29. 读海陆风示意图,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 )
A. 白天,海风 B. 夜晚,海风
C. 夜晚,陆风 D. 白天,陆风
【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海陆风的环流示意图可知:陆地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气流上升,近洋面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即形成陆风;进一步推断陆地地面比海洋洋面气温低,说明此时是夜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0. 月球上昼夜温差接近310℃,其原因是( )
A. 月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B. 月球土壤比热容小
C. 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无大气保温作用 D. 月球上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C
【解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是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不能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导致白天温度高,晚上不能起到保温作用,晚上温度低,因此昼夜温差大,C正确;月球没有大气层,排除AD;月球的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大气层,排除B。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总分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及太阳外部大气示意图。
(1)从北极上空看,行星绕日公转呈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其中③行星的名称是____,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填序号)。
(2)图中C为太阳大气的____层:C层中的太阳活动主要是____,A层太阳活动到达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经常出现____。
(3)说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4)从地球历史的角度,地球上高级智慧生命主要出现在____,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答案】(1)逆 金星 ②③
(2)光球 黑子 极光
(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4)新生代第四纪
【解析】本大题以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及太阳外部大气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公转方向、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直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都是逆时针方向。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③是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是金星。类地行星的特点是体积和质量都特别小、但是物质的密度较大并且表面温度也较高,除了地球外,还有水星、金星、火星,共四颗,对应图中序号②水星③金星。
【小问2详解】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冤层三层,图中C是太阳大气层最内层为光球层,光球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是黑子,A层为日冕层发生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高纬度上空与地球磁场摩擦产生极光。
【小问3详解】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有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小问4详解】
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地球上的高级智慧生命是指人类,人类主要出现在新生代的第四纪时期。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
(1)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__图,该地形剖面呈“____”形。
(2)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__图,该地貌分布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____图,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填“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中的一个)。
(4)由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貌是____图,该地貌名称叫____,位于____(河流位置)。
【答案】(1)A V
(2)C 干旱少雨
(3)D 青藏高原
(4)B 三角洲 河口
【解析】本题考查典型地貌的判断及其分布,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小问1详解】
图A中地貌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峡谷,根据其形态可知,其地形剖面应为“V”形,为流水下切侵蚀形成的“V”形谷。
【小问2详解】
风力侵蚀主要形成风蚀残丘、风蚀蘑菇等,图C中地貌为典型的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一般风力侵蚀比较强的地区多位于气候干旱的地区,因此该地貌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应为干旱少雨。
【小问3详解】
冰川侵蚀主要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在图D中可以明显看到冰斗、角峰、“U”形谷等,因此为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该类地貌主要分布在冰川广布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最可能出现此种地貌。
【小问4详解】
图B中地貌为河口三角洲,主要由泥沙堆积而成,这种地貌多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入湖口等河口位置。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某地高空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图1中点A、B、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
A. B>A>⑤>④ B. A>B>⑤>④ C. B>A>④>⑤ D. A>B>④>⑤
(2)若图1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
(3)结合图2及材料,若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下列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单项选择题)。
A. B. C. D.
(4)在下图中绘出夜晚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空气环流方向。
(5)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对“穿堂风”的影响。
【答案】(1)A (2)A (3)D
(4)
(5)石质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前石质后林木)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从而增强房屋
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
【解析】本题以穿堂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A、B位于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的④、⑤;根据等压面可知,B处气流下沉,气压较高;A处气流上升,气压较低;⑤处气压大于④处,故图1中点A、B、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B>A>⑤>④。故选A。
【小问2详解】
若图1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气温较高的A代表城区,气温较低的B代表郊区。
【小问3详解】
石质地面的比热容比山林的比热容小,因此昼夜温差更大,AB错误;晴朗天气,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更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小问4详解】
夜晚,石质地面降温快,为冷源,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山林气流相对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在近地面,空气由石质地面流向山林,在高空,空气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绘图如下:
【小问5详解】
石质地面和林地的比热容不同,石质地面比热容较林地小,石质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前石质后林木)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从而导致房屋前地面气压降低,屋后气压升高,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气流由屋后向屋前的运动增强,即增强了“穿堂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本卷主要考查内容, ③功能区位于, 地坑院地上围墙的主要作用是, 下列关于城镇化说法,错误的是, 目前我国所处的城镇化阶段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本卷主要考查内容, 黄石采掘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香港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