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新版七年级上语文12 《论语》十二章(名师教案)

    2024新版七年级上语文12 《论语》十二章(名师教案)第1页
    2024新版七年级上语文12 《论语》十二章(名师教案)第2页
    2024新版七年级上语文12 《论语》十二章(名师教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课时,教学准备,课时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设计亮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化自信:体会《论语》中倡导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点)
    ◎语言运用: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积累常见文言词汇。(重点)
    ◎思维能力: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品味《论语》的语言,感受其魅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好学案》本课预习部分。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理解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品
    师:《论语》不仅作为一部经典,更作为一种精神标识,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传递着儒家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论语〉十二章》。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和《论语》。
    课件出示: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2)《论语》共二十篇,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都出自《论语》,如“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尽善尽美”“舍己为人”等。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论语〉十二章》也是格言警句的荟萃,大体可以分为“修身”“治学”两大类。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两个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意。我们分三步进行:朗读,解读,吟诵。
    【设计意图】介绍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论语》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借助资料,读准字音
    2.范读学读,读准节奏
    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节奏划分。
    课件出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自由练读
    朗读提示:
    (1)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抑扬顿挫。读准节奏,注意语速语调。
    4.指名朗读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并点评。
    【设计意图】理解文言文,首先要读准文言文。从朗读开始进入课文学习,通过朗读,感受《论语》语录体的特点,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理解重点词语(见《》本课“字词句式”栏目)
    课件出示: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古义: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②饭疏食,饮水(古义:粗糙。今义: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
    (3)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形容词,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动词,做、担任)
    (4)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④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2.理解重点句子
    课件出示: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针对性精讲
    4.翻译全文,贯通文意(见《》本课对应内容)
    5.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再一次诵读本课。(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默读,圈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再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和老师提供的重点词语、句子的解释,自主译读课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贯通文意,达到准确理解全文意思的学习目标。
    四、布置作业,课外巩固
    熟练背诵本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课文背诵
    2.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本文的大意,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究这十二章内容所蕴含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
    二、分章概括,整体感知
    师: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论述的问题。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第二章:强调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提高自身修养。
    第三章:讲孔子一生学习和修身的过程,强调进德修业要循序渐进。
    第四章:强调学习的关键是思考,要“知新”。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与“思”必须结合起来。
    第六章:讲孔子赞扬颜回,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端正的态度,虚心向别人学习。
    第十章: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三、分类品析,探究哲理
    师:《〈论语〉十二章》章章精粹,有教我们修身的,有教我们治学的,我们一起来理一理,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批注标示,将文中的哲理句子分类归纳到“治学”“修身”两类里。
    预设
    课件出示:
    治学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
    修身篇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个人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个人修养)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个人修养)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个人修养)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个人修养)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个人修养)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个人修养)
    【设计意图】将零散的语录分类归纳,既让思路更清晰,又启迪了思考,也为进一步体会文中倡导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做了准备。
    1.品读“治学篇”
    (学生根据课件,一齐吟诵“治学篇”)
    (1)对于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孔子是怎么看的?
    预设 对于新知与旧知的关系,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温故而知新”的人可以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知新”,强调学习的关键是思考。
    对于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孔子认为要“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不断对知识进行巩固。
    (2)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
    预设 对于学与思的关系,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对于学与问的关系,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耻下问,只要他人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求教。
    (3)结合自身谈一谈:你最欣赏的“学习之道”是哪一句?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预设 示例一:我最欣赏“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这需要在温习的时候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独立思考,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的体会。
    示例二:我最欣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实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深入理解,有所领悟。
    示例三: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神贯注投入学习。
    示例四: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逐步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阂,拉近典籍和现实的距离,带领学生深入领会“学习之道”,吸取其中的营养,古为今用。
    2.品读“修身篇”
    (学生根据课件,一齐吟诵“修身篇”)
    师:在“修身篇”里,有孔子及其弟子自述的修身进德之法。我们来品析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课件出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曾子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什么?子夏的求“仁”途径又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交流明确)
    预设 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曾子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加强自我反省。
    子夏求“仁”的途径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就是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提出疑惑,思考自我。
    (2)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学生交流明确)
    预设 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
    (3)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准备怎样开启自己的修身之路呢?
    (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各抒己见)
    预设 坚定志向,加强学习,加强自我反省,等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吟诵、品议的方式逐步理解经典的思想核心,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其在活动中启迪思维,涵养心灵,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本教学设计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第一课时分三步(朗读—解读—吟诵)落实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积累常见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通过分类品读落实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品味《论语》的语言,感受其魅力”“体会《论语》中倡导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资料链接】
    孔子的仁学观念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学为核心,以“仁”释“礼”,强调复礼归仁。
    那么,孔子仁学的要义何在呢?
    孔子仁学最重要的三个层面,即仁之内涵、为仁之方、仁与礼之关系。
    孔子之“仁”,即是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礼的规范,是以孝悌为根本而又超越血缘亲情、由近及远的“差等”之爱,是涵含、孕育各种美善德行的总德。一言以蔽之,在孔子看来,“仁”就是人的本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美德的最高概括。
    孔子释“礼”归“仁”,将仁的基本性质确定为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礼的规范,并宣扬为仁的自觉性,力图把“礼”这种外在的制约,通过“仁”的德行修养,化作主体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规范。
    孔子所谓的“为仁之方”即为仁的工夫与方法,主要就是“忠恕”之道。“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立身于世,也使别人立身,自己想做事通达,也使别人通达。“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施加于别人。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乃至万物,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待人待物,从而成己又成物。这不就是“爱人”的具体体现吗?能如此,不就是一个“仁者”了吗?
    【疑难探究】
    《论语》里的“为学之道”有哪些?
    ①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第三,专心致志。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的学习精神。
    ②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③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
    ④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有表现。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做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更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还提出了“为己之学”的学习目的,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设计/孙志敏)

    相关教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12 《论语》十二章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12 《论语》十二章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孔子及《论语》的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12 《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2 《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文学常识,重点提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