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德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德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2页
    四川省德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德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种蛾的褐色,4)×0,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 不同生物的元素组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B. 测定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
    C. 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D. 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存在差异与变异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详解】A、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亲缘关系越近,则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A错误;
    B、测定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是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B正确;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C正确;
    D、变异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导致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存在差异,D正确。
    故选A。
    2. 脊椎动物的前肢各不相同,如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产生了形态上的差异,但它们却有着相似的骨骼排列。为了探究它们的亲缘关系,科学家研究了它们的某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 前肢结构的相似性提供了判断不同生物亲缘关系的最直接证据
    C. 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相似度高的生物亲缘关系更近
    D. 变异都是进化的原材料,多样的环境会促使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A、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A错误;
    B、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B错误;
    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揭示出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相似度高的生物亲缘关系更近,C正确;
    D、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多样的环境会促使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D错误。
    故选C。
    3. 自然选择有三种类型,①稳定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②分裂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个体;③单向选择:在种群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三种自然选择类型建模分别对应图1~3。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B. ②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
    C. 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
    C、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
    D、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正确。
    故选B。
    4. 某种蛾的褐色(A)与白色(a)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一年,基因型aa的比例为40%,褐色个体中杂合子占60%。第二年,由于环境变化,天敌对褐色个体捕食较多,褐色个体较前一年减少10%,白色个体增加10%,褐色个体中基因型比例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年A基因的频率为60%
    B. 环境变化引起蛾的白色突变增多
    C. 第二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相同
    D. 第二年a基因的频率大于58%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年,基因型aa的比例为40%,褐色个体中杂合子占60%,即Aa=(1-0.4)×0.6=0.6×0.6=0.36,因此AA=0.6×0.4=0.24,第二年,由于环境变化,天敌对褐色个体捕食较多,褐色基因频率降低。
    【详解】A、第一年,aa=0.4,Aa=0.6×0.6=0.36,AA=0.6×0.4=0.24,A基因频率为0.24+0.36×1/2=0.42,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因此引起蛾的白色突变增多不是环境变化引起的,B错误;
    C、由于第一年白色个体数量少,褐色个体数量多,二者对应增加或者减少10%,导致第二年种群数量比第一年的种群数量少,C错误;
    D、由A选项计算可知,第一年a基因的频率为:1-0.42=0.58,由于自然选择导致a基因频率增加,因此第二年a基因的频率大于58%,D正确。
    故选D。
    5. 临床上,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敏感性菌株不断被淘汰,抗药性菌株大量繁殖,最终可能导致出现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级细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敏感性和抗药性是由细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B. 若停止抗生素的使用,则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可能会逐渐下降
    C.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不定向选择
    D.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加速诱发了基因突变从而产生“超级细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A错误;
    B、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剂量,不抗药细菌存活率增加,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可能会有所下降,B正确;
    C、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存活下来的细菌大多为抗药性菌株,C错误;
    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对变异进行了选择作用,加速了抗药性细菌出现,不是因为抗生素大量使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本来就存在着,D错误。
    故选B。
    6. 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在持续选择和停止选择下,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B. 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C. 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D. 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
    【详解】A、当停止选择后,蚕体重持续下降,故可推知在一定范围内,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弱,A错误;
    B、据题干信息及题图可知,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B正确;
    C、由题图信息可知,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正确;
    D、通过选择后,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故该实验中每一代家蚕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D正确。
    故选A
    7. 如图是萝卜—甘蓝植株的育种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萝卜和甘蓝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 F1的不育与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关
    C. F2的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D. 萝卜—甘蓝植株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杂交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原理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互相交配,即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详解】A、萝卜和甘蓝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产生的后代不可育,A错误;
    B、萝卜和甘蓝的配子结合形成F1,F1中无同源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无法正常联会,无法形成可育配子,B正确;
    C、F1中含有9条萝卜的染色体和9条甘蓝染色体,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F2的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在该育种过程中使用了秋水仙素加倍,萝卜-甘蓝植株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B
    8.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食物过咸,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同时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而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会减弱。
    【详解】A、 0.9%NaCl 溶液的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同,机体血浆渗透压不会降低,A错误;
    BCD、0.9%NaCl溶液为生理盐水,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注入体内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调节排出多余的水和NaCl ,血浆量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血浆渗透压保持不变,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 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B. 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 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 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代谢旺盛,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乳酸积累造成的,但由于血浆存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A错误;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液和组织液的运输,B错误;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中进行,C错误;
    D、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该过程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内环境中乳酸的含量,有利于缓解酸痛,D正确。
    故选D。
    10. 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 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 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 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A、观察图示,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 降至20 mmHg 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迅速增加,吸入的氧气增多,以增加组织供氧, A 正确;
    B、高原上缺乏氧气,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动脉血氧分压会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快速增加,过度通气排出 CO2,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B 正确;
    C、在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 C 正确;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 pH 的稳定, D 错误。
    故选D。
    1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B.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C. 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
    D. 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皱缩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详解】A、静脉滴注后,药物首先进入血浆,然后通过组织液到达靶细胞,A正确;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B错误;
    C、体温的改变与机体的产热散热相关,而产热就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有关,C错误;
    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吸水,甚至涨破,D错误。
    故选A。
    12. 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血红蛋白B. 血糖C. 肾上腺素D. 睾酮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题意;
    B、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
    C、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
    D、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
    14.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 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A错误;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血浆pH的稳定与等离子有关,C正确;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
    故选C。
    15.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 Na+浓度B. 渗透压C. K+浓度D. O2 浓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Na+浓度比组织液低,A错误;
    B. 人体组织细胞细胞内液渗透压与组织液接近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形态,B正确;
    C.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K+浓度比组织液高,C错误;
    D. 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低,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
    16. 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过程a提供物质和能量,过程b排出代谢废物,过程c回流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三者都比较重要;①错误;
    ②组织液中的CO2可调节呼吸运动,可作为缓冲物质;并非有害无益,②错误;
    ③组织液处在动态平衡中,组成物质是变化的,③正确;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④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B. 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
    C. 反射弧只是有神经元组成的
    D. 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这三个区域。
    【详解】A、双极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A错误;
    B、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的一层膜,B错误;
    C、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等组成,不只有神经元组成的,C错误;
    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D正确。
    故选D。
    18. 从温暖的房间进入寒冷的室外会出现不自主战栗现象,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A. 反射弧;非条件反射B. 反射弧;条件反射
    C. 脊髓;条件反射D. 大脑;非条件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从温暖的房间进入寒冷的室外会出现不自主战栗现象,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类型是非条件反射,因该反射是先天形成,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A正确。
    故选A。
    19. 当不明物体突然向你飞来时,你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不受控制的眨眼并躲避,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却一直紧盯篮球,积极拼抢,上述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当不明物体突然飞来时,会不受控制的躲避,属于非条件反射
    B. 惊吓引起的心跳等内脏器官活动变化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不受意识控制
    C. 篮球运动员积极拼抢时,运动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感觉神经的活动占据次要位置
    D. 脑干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这些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A、当不明物体突然飞来时,会不受控制的躲避,这是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支配内脏器官活动变化的是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控制,B正确;
    C、感觉神经又叫传入神经,运动神经又叫传出神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篮球运动员积极拼抢时,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活动同等重要,C错误;
    D、脑干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这些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D正确。
    故选C。
    20. 排尿反射的过程如下:当人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会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排尿反射中枢,最终引起膀胱壁逼尿肌收缩而使尿液排出。下图的排尿反射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 参与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有脊髓和大脑皮层
    C. 逼尿肌是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D. 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
    【详解】A、排尿反射涉及的中枢为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
    C、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构成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使尿液排出,C正确;
    D、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D正确。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 随着抗生素的人均用量增多,细菌耐药率也逐年提高。为宣传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提供科研证据,微生物社团开展了如下“抗生素对细菌选择作用”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取少量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在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再放上4片含有链霉素(抗生素)的圆形滤纸,而后在无菌适宜条件培养12~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环圈(简称抑菌圈,见下图)。测量并记录抑菌图的直径并取平均值,记为n1。再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重复上述步骤,培养至第五代。测量并记录每一代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n2~n5)。由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出: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1)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__________。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n2到n5会__________。
    (2)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率逐代提高是__________的结果。
    (3)人类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致病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病菌”。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简析“超级病菌”出现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
    (4)微生物社团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防止“超级病菌”出现的方法,就从上述实验中的第五代抑菌圈边缘挑取大肠杆菌进行接种,调换含有庆大霉素(另一种抗生素)的滤纸片,重复培养5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大肠杆菌培养,恢复使用链霉素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n11(>n5)。据此实验数据推测:防止“超级病菌”出现的思路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弱 ②. 逐渐变小
    (2) ①. 基因突变 ②. 链霉素对大肠杆菌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3)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植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逐年上升,形成“超级病菌”
    (4)当致病细菌耐药率超过一定值时,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致病细菌耐药率控制在低水平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如常年使用抗生素,种群中抗药基因的频率会定向增加。
    【小问1详解】
    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弱;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抑菌圈直径越小,故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n2到n5会逐渐变小。
    【小问2详解】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可遗传变异只能来源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率逐代提高是链霉素对大肠杆菌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果。
    【小问3详解】
    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植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逐年上升,形成“超级病菌”。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从上述实验中的第五代抑菌圈边缘挑取大肠杆菌进行接种,调换含有庆大霉素(另一种抗生素)的滤纸片,重复培养5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大肠杆菌培养,恢复使用链霉素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n11(>n5),故当致病细菌耐药率超过一定值时,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致病细菌耐药率控制在低水平。
    22. 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各代表哪一类液体?血浆___、组织液____、细胞内液____。(填字母)
    (2)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
    (3)假如①为淀粉,由①所形成的②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方式主要是___。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作用是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
    (4)正常人体内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很多缓冲对,最重要的是____。
    【答案】(1) ①. B ②. D ③. C
    (2)A(3) ①. 主动运输##主动转运 ②.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 细胞质基质 ④. 线粒体
    (4)/ H2CO3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是肠腔中的液体;红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是血浆(B);组织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组织液。
    【小问1详解】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由题图可知,A是消化液(位于肠腔内),B是血浆(红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C是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液体),D是组织液。
    【小问2详解】
    A为消化液,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
    【小问3详解】
    若①是淀粉,则②是葡萄糖,葡萄糖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葡萄糖主要通过有氧呼吸分解供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小问4详解】
    血浆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 / /H2CO3。
    23. 关于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间存在着物质交换,共同组成人体的体液。表1是人体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三种体液中部分物质含量的测定数据。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上表判断,②体液是___,理由是___。
    (2)具有结合、运送氧气功能的血红蛋白通常存在于___(单选)。
    A. ①B. ②C. ③D. ①②③
    (3)这3种体液时刻在参与着各项生理活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单选)。
    A.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①中
    B. ①中蛋白质通常可以进入②
    C. 机体产生的CO2主要靠②运送至呼吸系统
    D. ②和③之间的物质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造成的
    (4)以毛细血管壁细胞为例,用直线、箭头和文字表示①②③之间发生的物质交换关系___。
    (5)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依赖系统和器官的共同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的是___。
    (6)内环境中不仅含有各种营养物质,也存在着各种代谢产物,请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①②③中的CO₂含量大小关系,并阐述内环境中CO₂的来源和去路。___。
    【答案】(1) ①. 组织液 ②. Na+含量高,K+含量少,蛋白质含量少(2)C(3)D
    (4)(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CO₂含量:③>②>①,CO₂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在③细胞内液中产生,排到②组织液中,进一步运输到①血浆中,运输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解析】
    【分析】1、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为细胞外液,③为细胞内液。
    2、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
    【小问1详解】
    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为细胞外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
    【小问2详解】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存在于③中。故选C。
    【小问3详解】
    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在①血浆中,A错误;
    B、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①血浆中蛋白质通常不可以进入②组织液中,B错误;
    C、机体产生的CO2主要靠①血浆运送至呼吸系统,C错误;
    D、细胞膜将②组织液和③细胞内液分隔开,两者物质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膜物质运输功能具有选择透过性造成的,D正确。
    故选D。
    【小问4详解】
    血管内壁上皮细胞可从其生活的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吸收营养物质,也可将代谢废物排到内环境中。图解为 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小问5详解】
    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小问6详解】
    CO₂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在③细胞内液中产生,排到②组织液中,进一步运输到①血浆中,运输呼吸系统排出体外,都是顺浓度梯度的自由扩散,因此大小关系是:CO₂含量:③>②>①。
    24.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I、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B、C依次代表___、___。
    (2)图中a与b所含的成分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___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中国的酒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关于酒的诗词不胜枚举。开心了要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开心了也要喝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分别时要喝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饮入的酒精先在图中I过程中通过___(填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图中A上皮细胞,然后通过血液运输至肝脏发生分解(解酒)。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在20-80(不含80)mg/100mL属于酒驾,而≥80mg/100mL则属于醉驾。于是有人大做买卖所谓“解酒药”的生意。为探究某种“解酒药”X是否具有解酒功效,某小组利用未饲喂酒精健康的小鼠进行实验,请完善以下实验内容。(观察方法和指标:交管部门提供的吹气式微电脑数控酒精测试仪,能显示酒精含量值)
    ②实验组服用___,对照组服用___,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
    ③预期结果及结论:当___时,说明“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
    【答案】(1) ①. 肾 ②. 皮肤
    (2)a(3) ①. 自由扩散 ②. 适量的酒精和解酒药X ③. 等量的(同种)酒精和清水 ④. 实验组(酒精测试仪显示)的酒精含量值低于对照组
    【解析】
    【分析】根据图可知,A是小肠、B是肾脏、C是皮肤、D肺,过程Ⅰ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
    【小问1详解】
    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故B代表肾,C代表皮肤。
    【小问2详解】
    内环境中的a与b能相互转化,b能单向传递给c,c回流到a,因此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a血浆与b组织液所含的成分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a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小问3详解】
    ①酒精属于脂溶性小分子,酒精饮入的酒精先在图中I过程中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图中A(小肠)上皮细胞,然后通过血液运输至肝脏发生分解(解酒)。
    ②为探究某种“解酒药“X是否具有解酒功效,实验组为是否口服X溶液。实验组服适量的酒精和解酒药X,对照组服用等量的(同种)酒精和清水,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酒精)进行检测。
    ③若口服药X溶液具有解酒功效,那么小鼠呼出的气体(酒精)含量更低,因此当实验组的酒精含量值低于对照组时,说明“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
    25. 神经系统能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研究发现,游泳、跑步等可以增加下丘脑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水平,IL-6的产生可能会激活骨骼肌脂肪燃烧的神经-肌肉回路。该研究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减肥又添新证据,进一步强调了锻炼身体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1)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其中外周神经系统包括___,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由___两部分组成,其作用特点是___(至少答1点)。
    (2)切除每只小鼠一条腿上的部分坐骨神经(即切断神经-肌肉回路),然后将IL-6注射到小鼠下丘脑。观察发现,小鼠正常腿的骨骼肌脂肪燃烧,而采取切除处理的腿却没有发生此现象,该结果表明___。
    【答案】(1) ①. 脑神经和脊神经 ②.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③. 不受意识支配,两部分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
    (2)骨骼肌脂肪的代谢离不开下丘脑和肌肉的神经连接
    【解析】
    【分析】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小问1详解】
    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特点是:不受意识支配,两部分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
    【小问2详解】
    样品
    成分(mml/L)
    Na+
    K+
    Mg2+
    Cl-
    蛋白质

    142
    5.0
    1.2
    103.3
    16.0

    147
    4.0
    1.0
    114.0
    1.0

    10
    140
    10.35
    25
    47

    相关试卷

    四川省五中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五中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