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月考答案docx、山东省菏泽市郓城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C 2.D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朝阳嶂与丙地之间坡度下缓上陡,属于凹面坡,故丙地能够观察到朝阳嶂,C正确;(甲地与朝阳嶂之间上缓下陡,属于凸面坡,不能通视;乙地与朝阳嶂之间有山脊阻碍视线,不能通视;朝阳嶂与丁地之间上缓下陡,属于凸面坡,不能通视)。甲的海拔为700米,朝阳嶂的地点海拔为300-350米,两者相对海拔约350-400米,A错误;根据等高线图判断,丙附近的河流是自北向南流,B错误;乙位于山的北坡,为阴坡,太阳光照少,且离水源地远,山地起伏大,出山的交通不便,不适合聚落分布,而丙位于宽河谷,平坦宽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出入的交通便利,丙更容易发展成大规模聚落,D错误。故选C。
2.根据材料“叠嶂是浙江省雁荡山一种巨厚流纹岩地貌,它由岩浆在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大量裂隙,后受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可知,朝阳嶂是岩浆活动形成喷出岩,然后地壳抬升形成山地,浙江省雁荡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叠嶂裂隙较多,遭受外力作用侵蚀之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该地貌,因此其形成过程是: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D正确,A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叠嶂所在地海拔较低,受周围山地阻碍,风力较弱,风力侵蚀作用较弱,C错误。故选D。
【点睛】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 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3.C 4.B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说明其形成的年代越老。据图可知,三级阶地离河谷最远,地势最高,说明其形成最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 阶地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故不同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的运动方向是垂直上升;但在每一级阶地形成时,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此时地壳保持稳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5.C 6.D 7.D
【详解】1.读图可知,H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中部深,两侧浅,说明H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结合该处地形剖面线,可知该处为向斜山,故C正确。
2.P处对应的岩层埋藏深度有上下两处,推测该处可能发生断层,右侧岩层上移、左侧岩层相对下移;故该地是断层处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故D正确。
3.根据同一沉积岩层深度线,可以判断G处为背斜,A错;G处为飞来峰,岩石与周边明显不同,C错;风力堆积一般把低处填平,不会形成飞来峰,B错。故D选项正确。
8.B 9.B 10.C
【解析】8.根据图中岩层和地质构造的特征分析,该地最先发生沉积岩层的挤压,产生褶皱④;后岩层受张力作用,出现断层①;随地壳抬升,岩层受到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后随地壳下沉,在侵蚀面上堆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熔穿沉积岩和砂砾石层,喷出地面在砂砾石层上冷凝形成玄武岩台地③,B正确。故选B。
9.N处岩层位于玄武岩两侧,是早先的石灰岩在岩浆高温高压下出现变质,形成的变质岩,可能具有的特征是纯净如玉,B正确。含有化石、层理分明是沉积岩的特征,有气孔构造是玄武岩的特征,ACD错误。故选B。
10.砂砾石层的下界相对平坦,说明该区域地壳运动稳定,但砂砾石层的下界面有明显岩层缺失痕迹,可能是岩层遭受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一般后形成的地质构造可以破坏先形成的地质构造,先形成的地质构造不能破坏后形成的地质构造。
11.B 12.B
【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与山体距离的增大,地势会越来越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搬运能力减弱,沉积作用增强,淤泥质黏土层的颗粒越来越细,黏土层厚度越来越厚,故黏土层越厚,地势越低。读图上的淤泥层厚度等值线数值分布可知,数值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故可推测湖盆淤泥层区域地势特点是东北高、西南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根据淤泥质黏土层的分布特征可推测该地东北高、西南低,甲地位于东北部,且是河流出山口,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沉积物粒径较大,分选性差;乙地位于西南部,地势较低平,河流流速慢,搬运能力较弱,粒径较小,分选性较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大;河流流速慢,搬运能力弱,沉积物颗粒较小。
13.B 14.A 15.C
【解析】13.此时间段该区域盛行偏北风,从渤海携带的充沛水汽,被偏北风吹到陆地之后,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大雾,对流较弱,大气较为稳定,利于雾的维持,直到28日夜间冷锋过境,强风吹散大雾,B正确;由图可知,此段时间A市等压线间距大,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弱,沙尘天气和大风天气不会发生,A、D错误;道路结冰一般是在降水之后气温低于0度发生的,此时降水没有到来,C错误。故选B。
14.由图示可知,A市气压28日14时在1020hPa~1025hPa,29日02时气压在1025hPa~1030hPa,气压在不断升高,A正确;此段时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B错误;此段时间A市受偏北风影响,气温降低,C错误;由材料可知,受天气影响实施交通管制,部分高速公路封闭,该天气现象一直持续到28日夜间才消失,A市位于冷锋过境之前,风力较弱,可知此天气系统为大雾,没有持续性降水天气,D错误。故选A。
15.29日02时,A市位于冷锋锋后,出现降雪天气是因为冷锋过境,暖气团沿锋面抬升,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形成降雪,C正确;29日14时,冷锋已经过境,西北风从渤海携带充沛水汽,登陆之后气温下降,叠加山东丘陵地形阻挡,在迎风坡抬升降温,形成降雪,A、D错误;29日02时和29日14时相比,29日14时气压梯度力减小,风速降低,B错误。故选C。
【点睛】大雾的危害:它还能对输电线路和露天电气设备的绝缘体造成变故,甚至酿成事故,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可见度 ,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16.A 17.A
【解析】16.据图可知,该地北部气温低,风力较强,冷气团势力较强,南部气温高,风力较弱,暖气团势力较弱,故影响汉江盆地的天气系统为冷锋,A正确;暖锋应该暖气团势力较强,B错误;准静止锋指的是冷暖势力相当的锋,C错误;该地气旋气流应该是呈逆时针辐合,但在图中不明显,D错误。故选A。
17.据图可知,西北风的风力较大,冷气团势力强,暖气团被迫爬升,触发强对流,①正确;6月3日夜间至4日清晨,山风势力强,会加剧山谷中的上升气流,增加降水量,②正确;天气系统受地形阻挡,移动速度慢主要影响降水时间,③错误;西北气流强,但是较为干燥,水汽含量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而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18.D 19.B
【解析】18.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是锋面气旋延伸出的低压槽,由于该地位于北半球,因此丙附近形成冷锋,丁附近形成暖锋,因受暖锋影响,丁地位于暖锋锋前,因此可能会形成降水,D正确;甲位于冷锋锋后,乙位于冷锋过境区域,丙地位于冷锋锋前,并非受暖锋影响,与题意不符,ABC错误。故正确选项为D。
19.受高空引导气流的影响,在反气旋与锋面气旋活动频繁的中纬度地区,反气旋和锋面天气系统常表现为自西向东的移动趋势(由于大陆冬季冷高压的存在,反气旋常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因此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由北美大陆北部向位于东面的大西洋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暖锋的降水主要出现在锋前,冷锋的降水出现在锋后,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团一侧。
20.A 21.B
【解析】20.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暖锋重合处冷锋已经追上暖锋,将暖气团抬升至上空,近地面被冷气团控制,CD错误;由于是冷锋追上暖锋,故近地面的冷气团运动方向是一致的,B图冷气团是相对运动,B错误,A正确。故选A。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单一的冷锋或者暖锋,降水是锋后和锋前,范围有限,降水量较小;而图示锢囚锋主要是由冷锋移动速度较快,追上了暖锋,把暖气团抬升的更高,使暖气团在高空影响的区域范围更大,水汽分布也广,导致云层更厚且控制范围更广,因此使降水量更大、降水范围更广,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锢囚锋形成主要有三种情况:(1)由锋面受山脉阻挡形成的地形锢囚;(2)两条冷锋迎面相遇;(3)温带气旋中冷锋追上暖锋这几种情况下,冷锋前的暖空气都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因此把冷锋后面的冷气团和暖锋前面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
22.C 23.A
【解析】22.读题干“据说在‘鱼雨’到来之前,天上乌云滚滚,大风呼啸,强风暴雨大约持续2到3小时之后”可知,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的过程中冷却成云致雨,强烈的气旋活动会导致强风暴雨,形成“海龙卷”,龙卷风把海里的鱼卷到天上,又把它卷到部分地区扔下来,形成“鱼雨”,C正确;暖锋过境时,会伴有连续性降水,不是强风暴雨,A错误;冷锋多活跃于中纬度地区,图示地区纬度较低,冷空气势力弱,形成冷锋的可能怀较小,B错误;反气旋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D错误。故选C。
23.该区域位于加勒比海南部,北部美洲大陆中部为平原,干冷空气顺利进入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遇上海洋上的高温高湿气团形成“海龙卷”,形成“鱼雨”,故每年都会出现“鱼雨”现象的Yr城市位于洪都拉斯北部,较容易形成“海龙卷”,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气旋为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天气系统,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24.B 25.B
【解析】24.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温度带的分布,与气压中心的形成关系不大,因此A错误。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形成低压中心(冰岛低压);而夏季时,虽然海洋仍然较热,但陆地更热,使得海洋相对于陆地成为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因此,海陆热力性质是影响这两个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B正确。海陆位置虽然对气候有影响,但并不是直接导致这两个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故C错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影响的是全球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性变化,与北大西洋上这两个特定气压中心的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25.当北大西洋涛动减弱时,意味着冰岛低压减弱,亚速尔高压也相应减弱,两者之间的气压差变小。这种变化会导致盛行西风减弱,使得欧洲西部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减少,气候变得干燥。同时,由于气压差减小,寒冷气流可能更容易南下,使得气温降低。因此,欧洲西部的气候会趋向冷干,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差异导致海洋在冬季相对于陆地较为温暖,从而形成低气压区。而陆地由于失去海洋的热量供应,形成高气压区。这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的重要原因。
26.(1)绘图如下:
(2)受到强烈的内力作用,断层发育,断层北侧抬升;L2地层局部被侵蚀,L1地层出露,(形成剥蚀面);地壳稳定期,L1地层(剥蚀面)继续接受沉积,L3地层形成。
【详解】(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山主体部分为被侵蚀殆尽的背斜,背斜的地层形态为向上拱起。南山地表起伏较大且破碎,说明曾遭受侵蚀,因此L0地层和所需补绘的L1地层下边界之间应该还有一段被侵蚀的L0地层,即L1地层的下界不是现在的地表,所以被侵蚀的L1地层必须悬空画出来。此外,因为存在断层,且断层北侧为上升的一侧(提示:断层两侧相同岩层的海拔上限有差异,北侧整体较高),故补绘的L1地层虚线左侧应戛然而止。如下图所示:
(2)按照地层的连续性,L1之上应为L2,但由于受到地壳抬升影响,L2地层局部被侵蚀,且L1上部也遭到了部分侵蚀,当地壳再次稳定时,L1的剥蚀面之上会继续接受沉积,形成新的L3地层。
27.(1)汉江三角洲形成,挤占原有河道;北侧与南侧受山岗束缚;长江在此向右岸侧蚀,河道拓宽。
(2)②处河面展宽,流速较缓,泥沙易堆积。或答:①处江面狭窄,水流速度快,泥沙不易沉积;③处江面狭窄,壅高水位,顶托作用强。
(3)初期,由于长江江面宽阔,水流速度缓,泥沙堆积,形成沙洲。中期,随着堆积增强,沙洲变多,河道出现分汉;众多沙洲扩大并彼此相连成单沙洲,(原分汉河道堵塞)洲、陆之间形成串珠状湖泊。后期,沙洲不断堆积,湖泊淤积,沙洲最终与河流右岸相连,形成滨江平原。
【分析】本题以汉江三角洲附近的滨江平原背景材料,涉及流水侵蚀地貌、流水沉积地貌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阶段Ⅰ中河段左岸形成了汉江三角洲,挤占原有河道;北侧有青山、南侧有龟山和蛇山,北侧与南侧受山岗束缚;因此长江在此向右岸侵蚀,河道拓宽,河段宽阔。
(2)读图可知,①处江面狭窄,水流速度快,携带泥沙能力强,泥沙不易沉积;与①处相比,②处河面展宽,流速较缓,携带泥沙能力减弱,泥沙易堆积,③处江面狭窄,壅高水位,顶托作用强,因此②处泥沙沉积明显,发育众多江心洲。
(3)滨江平原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读图可知,阶段Ⅰ初期,由于长江江面宽阔,水流速度缓,携带泥沙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阶段Ⅱ中期,随着堆积增强,沙洲变多,河道出现分汊;阶段Ⅲ,堆积作用不断增强,众多沙洲扩大并彼此相连成单沙洲,原分汊河道堵塞,沙洲部分与陆地相连,洲、陆之间形成串珠状湖泊。阶段Ⅳ后期,沙洲不断堆积,湖泊淤积,沙洲最终完全与河流右岸相连,形成滨江平原。
28.(1)M:冷锋。N:暖锋;
(2)暖锋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各2分,注意过境后强调天气的变化过程。
(3)天气现象:大风;低温(霜冻);寒潮;雨雪;阴天;沙尘暴;夏季的暴雨等天气。
【分析】本题以某年4月某日15时华北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压线的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M位于甲低压中心左侧为冷锋,N位于右侧为暖锋。图示为北半球,水平方向上,锋面气旋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因此MN两锋面围绕甲中心呈逆时针旋转移动。
(2)根据甲地外侧等压线变化特点,可以判断出此时甲地受低压控制,中心气流垂直上升,甲地空气密度降低,气压降低。以北京为基准点作垂线,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可以判断出此时北京的风向为东南风;上海位于沿海地区,15时海陆温差较大此时局部沿海受海风影响大,海洋位于上海东侧因此受东南或偏南海风。观察北京和上海两地等压线分布状况可知,北京附近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上海附近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3)M锋为冷锋,春季北方地区气温回升迅速,而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导致南北温差加大,形成强烈的气压梯度差,使得冷暖气团频繁交汇,从而增加了冷锋形成的几率。此外,春季也是冬季风和夏季风转换的时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使得冷锋活动更为频繁。因此,春季北方地区冷锋出现次数多于南方。冷锋带来的天气现象主要有: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沙尘暴等。这些天气现象在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
29.(1)1月。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跨过赤道,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形成西北季风,风从海洋吹来,为A地带来大量降水。
(2)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30°纬度附近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被澳大利亚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N处高压中心。
【分析】本题以2022年某月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时,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由图可知,图中澳大利亚大陆上形成了低压中心,说明此时澳大利亚大陆比海洋升温快,形成热低压,应为南半球夏季,即1月份。
(2)由图可知,A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结合上题可知,此时为1月份(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也会随之南移并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偏转成西北风,A地处在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因而导致A地此季节降水多。
(3)由图可知,N处气压中心位于30°S附近,原本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南半球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附近的澳大利亚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呈条带状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变成团块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N处高压中心。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C
D
D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A
C
A
A
D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A
B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八一路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高二月考测试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定时检测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